陈冬梅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体育类高职院校体育职业教育服务于运动员职业生涯转型的研究
——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
陈冬梅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作为体育类高职院校服务于运动员职业生涯转型的重要手段的体育职业教育的现状,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体育类高职院校体育职业教育服务于运动员职业生涯转型做出了更新体育类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明确体育职业教育定位、改革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结构、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育教学管理等的对策思考。
体育职业教育;运动员;职业生涯转型;CDIO工程教育
体育类高职院校服务于运动员职业生涯转型的体育职业教育是一种有着特殊意义的职业教育,它是满足社会对体育行业职业人才需要、扩大后备人才队伍、确保竞技体育可持续健康发展、解决运动员职业生涯转型、实现再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探讨体育类高职院校如何服务于运动员职业生涯转型做好体育职业教育,意义深远。
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一般把运动员职业生涯周期划分为运动员职业生涯阶段、职业转型过渡期、后运动员职业生涯阶段3个阶段。通常把运动员“运动员职业”向“后运动员职业”转化的过程称作运动员职业生涯转型。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役运动员约2.3万人,每年有3 000~6 000名专业运动员退役,这些数据还不包括成为正式运动员之前的基层梯队的选手。他们中绝大多数文化基础较差,很难适应以基础理论和精英教育为主的普通大学本科专业的学习。体育类高职院校的成立使运动员职业生涯转型顺利实施成为可能。目前,我国已经15所体育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少则4~5个,多则14~15个,而且多数学校还开设了“3+2”5年制专业。体育类高职院校多年的办学实践表明,体育类高职院校体育职业教育具有潜在优势,越来越成为服务于运动员职业生涯转型的重要手段,具体表现在:一是体育职业教育与运动员专业训练实践经历联系密切。体育类高职院校所开设专业绝大多数为体育类专业,运动员有丰富的运动训练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所学专业与在训实践挂靠紧密。二是体育职业教育与运动员职业转型后实际工作关联度高;体育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体育职业应用技能型人才,专业所学与体育行业岗位技能所需基本一致。三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适合运动员的接受能力。体育类专科层次的课程设置的广度和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相对本科层次而言较小,对运动员文化基础的要求也较低,运动员一般都能胜任体育类高职院校的学习。
3.1 体育类高职院校服务于运动员职业生涯转型的体育职业教育的现状
体育类高职院校服务于运动员职业生涯转型做出了积极探索和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体育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与新形势发展不相适应,与运动员职业转型的实际需要不相吻合的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对社会需求和体育产业发展的深度调研。二是体育职业教育理念滞后。三是人才培养模式过于传统。四是专业设置单一。多数体育类高职院校考虑到运动员学生的规模和办学成本,针对运动员学生开设的专业很少,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专业设置单一,目前针对运动员学生的专业仅设置了运动训练专业。五是课程体系具有盲目性。课程设置有过于追求门类齐全的现象,课程体系和本科相差无几;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失衡,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培养目标脱节。六是学训矛盾严重。
3.2 体育类高职院校体育职业教育服务于运动员职业生涯转型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对策思考
CDIO是2000年起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为首的全球几十所著名大学倡导的现代工程教育框架,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工程教育模式不仅强调学生技术知识和职业能力,同时更加关注职业素养、团队协作以及在企业环境下运行CDIO的能力。体育类高职院校体育职业教育必须认真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实施“文凭教育”向“职业技能教育”的变革,使运动员实现从“拿文凭”到“学技能” 的实质性转变,才能真正服务于运动员职业生涯转型,才能真正履行好社会职责。为此,笔者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结合体育类高职院校服务于运动员职业生涯转型的体育职业教育的现状做以下对策思考。
3.2.1 更新体育类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体育类高职院校一定要转换观念,确立以运动员职业发展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把服务于运动员职业生涯转型,为运动员提供职业发展道路作为办学核心任务,引领运动员在就读期间实施职业规划的“CDIO”。
3.2.2 明确体育职业教育的定位 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任务是高职院校所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合格的工程人才为目标。因此,体育职业教育的定位不仅要突出“体”的属性,更要突出“职”的特点。
3.2.3 改革体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教”与“学”,又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做”的重要意义,倡导“做中学”中得到真才实学。根据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传统的“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为“2+1”的模式,使他们有更长的时间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就业能力。
3.2.4 完善体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体育事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做充分调研的前提下,根据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工程教育周期性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适合运动员。能够服务于运动员职业生涯转型的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密切结合各专业对应的各体育职业岗位的标准与要求,制订出各专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在此基础上,以运动员体育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本着理论知识“够用、适用”,强化技能的原则,制定与运动员的知识、技能相适应的可行的教学计划。
3.2.5 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 市场需求和体育事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完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对于体育类高职院校而言,不同程度上存在盲目上专业,专业发展极不均衡的问题。为此,建议结合学校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调整专业结构,积极推进体能训练、运动康复、运动营养、运动保健等一些新兴专业的建设,开展体能师、康复师、营养师、按摩师、科研检测人员等较为短缺的技能性人才的培养;适时适度调整招生规模,少招、停招部分专业,以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特点和服务运动员职业转型的实际需要,构建完善的涵盖综合素质模块、通用技能模块、体育职业技能模块、就业服务模块的课程体系;增加课程弹性,优化课程内容。
3.2.6 加强“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实施对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授之以渔”。为此,体育类高职院校要完善和落实教师进修制度、教师深入一线实践锻炼制度;要充分利用本省、本区域间的体育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或者体育系统内外的有利资源,积极为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支持与帮助。
3.2.7 强化教育教学管理 学训矛盾是影响体育类高职院校运动员体育职业教育的主要问题。为此,一要提高认识,下大力气提高运动员、家长、教练员、运动队管理人员等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这也是CDIO倡导的基本理念。二要严格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对运动员学生一味迁就,只有严格管理,才能有人才培养成效。三是要建立切合运动员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实施弹性学制,适当延长专业学制年限1~2年;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运动员学生根据自身训练、比赛的时间安排,跨专业自主选择课程学习。四是引入导师制。建立运动员入学到毕业3年中固定导师制。师生通过更深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发挥教师的引领和榜样作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技能学习、终身学习意识的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给予运动员指导与帮助。五是尝试引入MOOC或者其它网络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加入MOOC的学习模式。目前体育类高职院校视频开放课,多是精品课程、共享课程、多媒体课件等单向的提供教学资源,缺少互动与评价的过程。建议全国体育类高职院校要打破学校、机构的禁锢,尝试在几所学校间让有能力、有热情的教师通过平台联合起来,组成在线教学团队,制作优秀的在线课程,以此初步建立属于体育类高职院校的“MOOC”,达到交流、分享优秀资源,完善教师学识,更为方便运动员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课程、任何章节灵活学习,同时也避免了传统课堂中因文化层次差异出现的“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 1 ]李佳.浅谈新形势下体育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J ].沈阳干部学刊,2010(12).
[ 2 ]王刚.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 J ].中国高教研究杂志, 2009(5).
[ 3 ]孟娴.终身教育理念下的高等体育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J ].内江科技,2012(2).
[ 4 ]叶成万.体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4).
[ 5 ]赵伟.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教学实践[ 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3).
[ 6 ]莫世粤、徐波.我国高等体育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社科体育,2013(9).
[ 7 ]陈华.高职院校核心能力培养探析[ 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2).
[ 8 ]肖建忠、刘克军.从学源视角对运动员实施体育职业教育的探讨[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2).
[ 9 ]陈冬梅.MOOC的发展及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J ].教育研究,2014(10).
G807.4
A
1674-151X(2016)10-12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9.069
投稿日期:2016-09-12
安徽省2013年度省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2013jyxm411)《安徽省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教学质量管理的研究——基于TQM视角》的阶段性成果。
陈冬梅(1969—),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