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琼
摘 要 本文围绕班级量化管理展开论述,在分析量化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后,以自身班级管理的具体做法为实例,从量化评价的主体架构和规则制定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创新措施。在主体框架上,一要倡导阶段性独立评价体系,将评价周期缩短到自然周,帮助后进生重塑信心;二是借鉴平衡记分卡思想,在导向性和可测性原则兼顾的前提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强化共生圈思想,采取“个人”与“小组”双轨制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小组管理模式的优势;四是创新奖惩机制,注重正向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规则制定上,一是以加分激励为导向,强调正评价;二是注重个人纵向比较,肯定小进步,构建长效激励机制;三是适当放大后进生的优点,防止晕轮效应,挖掘后进生进步潜能;四是坚持师生平等基本原则,教师做楷模,树立优秀榜样。
关键词 中小学 班级管理 量化评价 综合评价
多年来,量化评价方法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被广泛使用。它是一把“双刃剑”,只有规则制定科学、合理,才可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若出现偏差,则会适得其反。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应意识到量化评价方法并非一劳永逸,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对其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赋予新的内涵,发挥量化评价管理方法的积极作用。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探索出一系列量化评价管理方法的创新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量化管理的实施现状
1.量化管理的含义
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判断过程,如何让评价尽量客观、公正、恰当,从而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广泛讨论却难以根本解决的问题。量化评价作为常用的管理方法,简称为量化管理,又称管理的数量统计法,即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以保证管理取得最优化成效的一种方法[1]。而班级管理的量化评价,即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类表现赋予相应分值后进行综合考评,以保证班级的有效管理,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量化管理的普遍问题
目前,没有一个全能的班级管理方法。量化评价作为在实践中被普遍采用的有效办法,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后进生,他们普遍学习能力欠缺,信心不足,对量化积分更是兴趣不大;学生有些行为无法准确定量刻画,导致评价具有随意性;一味强调定量评价容易使学生产生唯分主义、过于功利性的负面思想;量化评价细则无法包括全部的考察内容,导致体系本身存在缺陷;在不同的环境中,相同的行为可能得到不同的评价,从而使量化评价缺乏公平性……因此,我们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结果性评价转化为发展性、过程性评价,从静态评价转变为动态评价,重视综合量化评价的作用。
3.量化管理的实施原则
为最大限度发挥量化评价管理方法的成效,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注重灵活化,体现人文关怀
对于一些不适宜精确赋分的行为,在制定量化细则时要有一定的弹性,只要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有利、对班级建设有益,以及绝大部分学生认可的事情均可以加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体现人本主义思想,比如有些同学帮老师做事导致上课迟到,这是情有可原的,可以通过事后补假条的方式抵消扣分,同时乐于助人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学分。
(2)注重民主化,体现主人翁意识
班级中的量化评价有关学生的切身利益,因此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必须由民主决定,这也能更好地集思广益,使内容更完整。
(3)注重责任落实,体现监督作用
制度再完善,得不到有效落实则会功亏一篑。在量化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每一项规则的量化都应落实到人,分层管理。
(4)注重公平原则,体现可信度
行为本身是个模糊量,有时候外显的行为并不能客观地反映出其真实心理。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实施量化过程中对行为的理解肯定存有差异,对于这些主观性的存在偏颇性行为的判断,应尽量避免让学生来操作(如课堂纪律不应由学生掌握实施权),老师对这些现象评判时也应做到尽量公平公正。
4.注重及时反馈,体现不断完善的思想
现代心理学实验已证明[2],及时反馈本身是一种强化作用,它能鞭策后进,激励先进,促进每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量化评价一定要注意时效性,不仅加分要及时,反馈也得及时,使学生知情的同时也及时核实加减分的准确性,这也是对其奖惩的一种阶段性预警[3],提醒其及时整改提高。同时,评价体系在实践过程中会暴露不足,只有不断完善才能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二、量化管理的创新措施
量化评价体系的实施包含两个核心内容:一是量化评价体系的主体架构——这是体系的骨干;二是量化评价体系的规则制定——这是体系的血肉。
1.量化评价体系的主体架构
(1)以自然周为评价周期,每周新开始,帮助后进生重塑信心
学分制度的泛滥导致很多学生对学分已经木然,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对自己期望不高,要求也不高,对学分累加到前列不抱有希望,学分较低时对扣分麻木甚至破罐子破摔,于是开始肆无忌惮地违反校纪班规。为此,笔者倡导阶段性独立评价体系,以“周”为最小周期,建立周基础分,无论该周学生的表现如何、得分如何,下周初每位学生又恢复周基础分。较短的周期不仅有利于扣分较多的同学及时改正错误、重塑自信,也能促进表现优良的学生不断鞭策自己、积极上进。
(2)以平衡计分卡[4]为参照模型,分层巧构造,选取综合评价指标
在量化管理中,指标的选取异常关键,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既要能反映当前班级的客观实际,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个体特点给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笔者借鉴企业管理绩效考评的平衡记分卡思想,从考勤、班委职责、学习、纪律、活动、后勤保障六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班委工作和后进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综合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3)以科学加权为调节手段,强化共生圈,“个人—小组—个人”共同发展
教育家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观点充分肯定了集体对学生学习成长的积极作用[5],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可充分利用这种共生圈心理[6],将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把个人的加减分辐射到小组的分数上。小组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前提是尽可能平衡组间差异,进行科学分组。在小组化管理模式下,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影响得到强化,尤其是对于后进生,其心理活动易受组员影响,他们会竭尽全力为小组做出贡献。
一般的小组管理模式将个人的表现全权转移给了小组,即最终以小组评价取代个人评价,此种评价结果较单一,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可采取“个人”与“小组”双轨制评价体系:将个人每天的加减分乘以0.5的权数后累加到小组的基础分上,得到每组的小组分,然后对个人分和小组分加权平均得到个人综合分,从而实现“个人—小组—个人”的共同发展目标,最大限度发挥小组的激励作用。评价体系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小组每日学分=10+0.5×所有小组成员当日加分扣分之和
个人月综合学分=权重A×个人当月周平均学分+权重B×小组当月周平均学分
综合学分里关于个人与小组学分的权重分配,应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调整,笔者多次尝试,调整出A∶B=7∶3的最优比例,小组效应对学生个体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督促作用。
如表1,该小组的个人周总分中,除两位后进生获得39分和20分的低分以外,其余同学都超过了基础分50分;而最高分70分的同学因受小组分的影响,最终只得了62.8分,因此他一定会想办法帮助拉低均分的同学;而对于最低分20分的同学,小组为他贡献了力量从而最终得到了27.8分,因此他也会感谢小组成员,并主动寻求帮助不断提高自己。
表1 “个人-小组-个人”共同评价发展模式示例
(4)以权利义务为体系灵魂,奖惩接地气,激发学生进步愿望
后进生对荣誉在乎不多,一般惩罚措施对他们也触动甚微。但任何规章制度的实施最终若不落实到奖惩上,都将失去约束力量。义务教育阶段应更注重奖励引导,笔者在班级管理中以精神奖励为主,在每月的个人评议中,评价结果不以名次论英雄,而是根据数据的正态分布特点,较为均匀地划分几个档次,并赋予每个档次创新头衔[7],让学生对追求高层次“学历”充满兴趣。如表2:
表2 评价结果对应头衔示例
此外,尝试创新的“权利”与“义务”责任制,赋予不同层级的学生相应的权利或义务。比如:
“挑战”权:指挑选自己的弱势学科,与比自己成绩好的一名同学(需任课老师同意)作为挑战对象,连续两次考试超过他,则奖励学分5分,且被挑战者同时扣除2分;反之,被挑战者加2分。
“无懈可击”权:指拥有权力即日起,可凭该权力勋章至值日班长处免除前3次扣分。
“五谷丰登”权:指将4分学分奖励给本组对自己帮助最大的成员,3分奖励给自己,2分和1分分配给剩余组员。
这些权利与学生的生活贴切,尤其是“无懈可击”与“五谷丰登”来自于棋牌游戏,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五谷丰登”权的设计也是对小组化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挑战”权的实施使得挑战者有更多的加分机会,其挑战失败不扣分的原则,更是激励后进生大胆挑战、竞争。同时,每个人都存在着被挑战的可能,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局面,有利于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
2.量化评价体系的规则制定
(1)以加分激励为主要导向,强调正评价,营造良好班风班纪
一般的班级量化管理多以扣分为主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并造成其逆反心理,更加不愿意配合师长的教育。而笔者班级的量化评价体系提倡以加分为主线,通过鼓励规范行为的方向,不断营造一个好的风气,带动全班同学不断向上,促进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如:每人自带一个垃圾袋,挂在课桌左侧,负责自己座位周围的纸屑等垃圾,同时,若帮助他人捡起垃圾(需其他组组员见证),帮助者加1分,由卫生委员核实后量化。此项加分每天最多不超过5分。
此条规则一经出台,激起了很多同学的兴趣,不仅教室由以前的脏乱不堪变成了现在的找不到纸屑,更是培养了他们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现在只需班主任一个眼神,学生马上就会注意自己身边是否有垃圾,班级日常保洁也轻松实现。
(2)以纵向比较为评价主体,肯定小进步,强化长效激励效应
为避免奖前罚后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从而两极差距进一步拉大,本评价体系更注重个人的进步情况,淡化了学生的绝对排名。其次,进步的判定不是由教师定性估计,而是基于数据的统计结果。比如,将每次考试每位同学的排名纵向比较,进步几名就加几分,退步几名就扣几分。这样,不仅能让同学们对自己的进退步情况心中有数(因为每次考试难度不一,仅凭分数很难判断真实的进步情况),同时该法也不公布考试名次,不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进一步而言,该加减分数据的均值恰好反映了排除偶然因素下学生的真实进步情况,而其方差则可反映出该生的稳定状态。
(3)以晕轮效应为重要警示,发掘闪光点,挖掘后进生进步潜能
在教育过程中,晕轮效应[6]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和对待学生的态度,比如某后进生非常顽皮,教师很有可能会忽视他其他方面的优点,屡屡批评导致其自信心不足影响学习成绩。因此班主任不能以简单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能力发展,应灵活处理,努力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创造各方面条件为其加分。如:为了避免教室前后部无人区域有太多垃圾,可安排两名各方面表现欠佳的同学专门负责前后区域的卫生,并作如下规定:
卫生保洁员负责自己所辖区域的日常清洁保持,若一日被发现3次不合格者,扣2分,若一日无不合格记录,可加1分,由卫生委员和老师负责监督,卫生委员实施量化。
这样,后进生获得了更多的加分机会,易于得到正向的激励。
(4)以师生平等为基本原则,教师当楷模,发挥正确舆论导向
小组化管理模式的借鉴有利于班主任发挥正确舆论的导向作用,使班集体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从而带动所有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进步。此外,教师在重视对学生正确舆论引导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身的言传身教,坚持身体力行,培养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如:班级大会有对班主任提出建议的权利和监督权(包括所有老师的拖堂现象,拖堂几分钟则罚唱歌几分钟,由班委中心成员监督),可以否决班主任不恰当的决定(若班主任冤枉学生,则罚款10元捐至班费)。
班级管理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量化评价作为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创新评价方式与措施,不断完善指标体系的同时,更需要深入学生心理,挖掘其需求,激发其兴趣。对于教育者而言,学生的管理工作没有终点,而对于量化评价管理方法的探索,“弹性量化、科学加减、创新评价”的内涵也会不断被诠释。
参考文献
[1] 阮承发.中小学管理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4.
[2] 孙华.量化管理应体现人本管理思想[J].教育导刊,1998(11).
[3] 吴国萍,范学谦.奖惩预警机制在班级量化管理中的应用[J].班主任,2007(2).
[4] 覃吉春,邱子辉.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班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石油教育,2010(5).
[5] 赵祥琴.小组化班级管理模式探究[J].教改聚焦,2012(11).
[6] 张艳.运用心理效应提高班级管理效果[J].魅力中国,2009(6).
[7] 郑学志.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