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教育网络合作机制研究

2016-01-27 06:22王盛峰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网络

王盛峰

摘 要 网络合作是信息时代家校合作的重要方式。网络的强势介入重塑了家校合作的环境,催生了家校合作由传统范式向现代信息技术范式转向,并引发了人们对家校合作诸多方面问题的重新思考。本文拟重点对家校教育网络合作的基本内涵、主要实践领域以及实现条件等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家校 网络 合作

人类社会自有学校教育形式以来,家庭与学校就成为儿童最主要的学习和成长场所,家庭与学校之间在儿童教育方面既分工又合作的事实即客观的存在。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强势崛起以及各种网络社交技术风起云涌、势不可挡,裹挟着家校教育合作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着家校合作方式、质量和水平逐步向网络化、现代化和更高层级迈进。

一、家校教育网络合作的基本涵义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两大基石。家庭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家庭环境里所发生的教育活动,一般主要指由家长,即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学校教育作为与家庭教育相对的概念,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制度化、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尽管各自独立存在,共同构成了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背景,但它们对于学生的教育与发展的影响却是彼此交互叠加的,它们之间既需要分工,又需要充分合作。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强势崛起,裹挟着家校教育合作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家校教育网络合作现象悄然兴起,并逐步发展成为信息时代家校合作的一种基本范式。所谓家校教育网络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有影响的两大教育系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为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而以互联网为技术依托所发生的一切可能的互动与协作行为。总体来看,家校之间发展网络合作,能够从根本上克服时空障碍,极尽所能地扩张合作的人群和空间范围,显著增进双方合作的频度和效率,最终落实为家校合作质量和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可以说,家校教育网络合作既是当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培养高品格、高素质、高能力人才教育目标而采取的现代育人措施,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向教育、向家庭生活领域渗透和发生影响的自然结果。家校教育网络合作大有可为。

二、家校教育网络合作的基本实践领域

对家校教育网络合作进行研究的基础性任务之一,是进一步明确双方合作的主要实践领域,以指导、规范相关实践活动能够全面、深入和系统开展。据此,下文将主要以美国霍普斯金大学的NNPS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爱普斯坦教授所提出的家校合作六大实践领域即“当好家长、相互交流、志愿服务、在家学习、决策以及社区合作”为理论框架,分别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1.当好家长

从家校合作视角来看,“当好家长”并非完全是家长自己的事情,作为专业教育机构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所有家庭建立视孩子为学生的家庭环境。而在网络条件下,学校教育反哺、支持家庭教育的各种努力将变得更容易实现。比如,在帮助家长改善亲子关系方面,学校可通过聘请资深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向全体家庭开展网络专题讲座,以帮助那些在孩子发展的某些阶段无法与孩子良好相处的家长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调整态度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促进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又比如,在学生发展的某些关键或特殊时期,如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前,学校或教育部门也可适时介入,专门就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度过不同学段衔接的适应期等问题进行网络在线答疑和辅导,从而使学校对于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延伸到每一个家庭。总之,网络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丰富了家校合作的联络通道,保证了学校在支持家庭教育方面的各种举措将更容易实施和落到实处。

2.相互交流

“相互交流”是指通过构建家校双向沟通的有效形式,交流学校的教学和孩子的进步。而这恰恰是网络交往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可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可通过学校网站向家长公开学校相关改革计划、纪律规定、考评制度、办事指南、组织机构等方面的信息,以谋求家庭的理解和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从课程教学层面来看,各任课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多种网络手段,向家长提供、解释和说明学科教学要求、课程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活动安排等方面的信息,使家长能够对学校的教学有所了解;从班级管理层面来看,教师则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博客、班级QQ群等网络工具,向家长介绍班级和孩子的在校情况,了解家庭的背景特点和孩子在家的表现,了解家长对作业的看法,并能整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开展工作。总之,家校双方开展网络交流,将有利于克服时空障碍,扩大家校教育交往范围和信息交流的深度、频度,提高双方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3.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指学校有意识地招募和组织家长志愿者帮助和支持学校的工作。常见形式有家长会、个别家长见面会、学校开放日、亲子活动、运动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入团入队仪式等。而这些活动无论是事先的准备,还是事后的经验总结和交流,都可在网上进行。比如,在活动前,学校就某项活动的意义、具体流程、计划安排等相关情况,通过各种网络途径向全体家庭进行介绍、解释和说明,并动员、鼓励和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在活动后,学校鼓励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就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所获得的“收获”进行在线交流和总结。借助于互联网的有效支持,家校在“志愿服务”方面的合作将更加便利和富有效率。

4.在家学习

“在家学习”在家校合作中具有特殊的含义,意指为提高学生在家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向家长提供在家帮助学生的信息和观念,包括帮助孩子做家庭作业、完成课程相关活动、进行学习决策和计划等。有研究报告指出,近40%的父母表示他们的参与有时候使家庭作业变得更难,或者妨碍了学生去完成家庭作业。而学校通过各种网络手段与家长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以很方便地向广大家长及时通报学校布置家庭作业的基本考虑,并就家长如何在家辅导子女学习、敦促子女完成家庭作业等相关事宜进行在线交流和沟通,也可向那些在辅导孩子家庭学习方面存在困难的家庭及时提供网络指导,等等。

5.决策

在家校合作框架下,“决策”意指学校通过创设各种条件,鼓励、吸引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相关决策。不能否认,在传统信息条件下,由于各个家庭分散居住,学校要组织广大家长参与学校决策比较困难。但在网络条件下,决策的许多环节均可网上进行。比如,就学校而言,可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或其它网络媒体,向广大家长全面公开有关学校发展、管理、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整体规划与安排,并请求家长就学校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家长也能够很方便地利用电子留言板、电子信箱等通讯手段与校方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互联网的充分利用,冲破了时空障碍,为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决策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6.与社区协作

“与社区协作”是指学校和家庭通过与社区发展伙伴关系,识别和整合社区资源与服务,以改善学校教学、家庭实践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由于牵扯到三方力量,也就是社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因此,采用网络合作,将更加方便和富有效率。比如,学校可以借助社区网站进行自我宣传,使学校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走进社区,并通过社区这个中介延伸到更多的家庭;社区也可以通过多种网络方式向学校、家庭和学生提供社区有关健康、文化、学习、娱乐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服务和信息,并鼓励学校、家庭以及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种社区活动;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学校、社区和家庭还可以进一步开展网络合作,比如,共同拟定合作项目,并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参加各种社区服务,以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等等。

三、家校教育网络合作的基本条件

1.发挥先进教育观念的指导性作用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正如约翰·洛克所指出:“实际上,人们头脑中的思想或意像是看不见的力量,时时支配着人们。”换句话说,我们对家校合作所持有的态度以及所采取的合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拥有的家校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对于家校教育及其关系的认识,一直未能彻底摆脱家校分离理论的影响。该理论主张,家庭和学校作为两种性质迥然不同的社会组织,虽然都负有教育孩子的责任,但并非是天然合作者,相反,它们是相互竞争的对象,只有当家庭和学校各自有不同的目标和活动时,此二者的效率和效能最高,其对于社会或儿童的贡献也最大。显然,受此观点的深刻影响,作为专业教育机构的学校很自然地在自己周围建立了稳固的围墙,而将家庭教育排斥在学校教育活动之外。同样,许多家长也错误地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无权也不应该过问这些事情。因此,要全面推行家校网络合作,首要任务就是要破除陈旧观念的束缚,树立家校合作全新的教育观念,也就是家庭、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对于孩子发展的影响力,是交叠且不断积累的,因此,学校教育唯有与家庭教育密切联系、通力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孩子全面和健康发展。显然,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将有助于为家校网络合作奠定坚实的认识基础。

2.创建多层次网络合作环境

教育思想的解放,教育观念的更新,只是为家校网络合作奠定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事实上,网络合作仍离不开相关技术系统的支持。考虑到家校合作的复杂性,即一方面这是一个相对宽泛的实践领域,另一方面,需要学校、班级、教师、家长等多方力量协调参与。因此,学校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合作目的与任务要求,创设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合作环境。如从“学校—家庭”层面来看,合作的主要包括学校积极帮助各个家庭建立良好育人环境,并适时向家长通报学校的工作和基本发展情况;家长则期望能够通过网络参与学校决策。因此,可选择具有大众传媒性质的学校网站,也就是在学校网站中开辟、增设专门的家校合作模块(系统),以支持学校层面的网络合作。其次,从“班级—家庭”层面来看,鉴于合作主要局限在一个班级内部,也就是主要由班主任同附属于某个班级的学生家长发生交流和互动,因此,可选择博客、QQ以及微信等媒体方式开展合作;最后,从“教师—家长”层面来看,合作的主体主要是各任课教师与相关学生家长,合作的主要意图在于家校双方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其实际发展情况,统一认识、形成合力、共同行动,促进学生(孩子)全面和良好发展。因此,可通过构建家长QQ群、微信群、电子邮件等技术手段,为相关合作活动提供技术保障。

3.发挥教育政策的激励性作用

家校双方、特别是广大教师明确了家校合作的意义,以及为家校合作创设了多层次网络合作系统,并不意味着相关合作能够长期、有效发挥作用。事实上,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政策导向以及配套激励性措施仍不可或缺。据此,笔者认为,学校除了要有序推进学校层面的家校合作事务以外,还应该积极动员、鼓励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推进班级、教师层面的合作。同时,为了保证家校合作的质量和效率,学校还应该出台相关措施,比如,对家校合作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部署,对学校、班级以及教师层面的家校合作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对在家校合作方面成绩突出的班级、教师予以奖励,等等。总之,家校网络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唯有各方力量协调到位、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促进该项工作积极、稳妥向前推进。

家校合作既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统一认识、协调行动、密切配合,共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也是彼此汲取教育经验、相互促进,实现各自进步与发展的学习过程。而依赖于网络技术的强力支持,实现了家校合作方式的根本性蜕变,网络合作已成为或正在成为当下家校合作的新形态。

参考文献

[1] 邹强.当代中国家庭教育变迁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 吴重涵,王梅雾,张俊.家校合作:理论、经验与行动[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3.

[3] 李云.家长参与学生家庭作业的类型及其价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4).

[4] [美]罗兰·斯特龙伯格.西方现代思想史[M].刘北成,赵国新,译.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网络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