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位商的长江中游地区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2016-01-27 03:23刘东
关键词:区位商优势产业竞争力

基于区位商的长江中游地区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刘东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经济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

摘要:近几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逐渐成型,湘鄂赣三省的联系日益密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长江中游地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区位商法,对湘鄂赣三省近几年来三大产业的发展及各省各产业的区位优势进行分析与总结。从全国来看,中部三省在第一产业仍然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但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发展迅猛,区位优势逐步凸显;第三产业的发展有所欠缺,呈明显的区位劣势,不及全国平均水平。三省需进一步顺应发展趋势,整合区域内部现有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充分发挥各自的产业优势,在竞争中谋发展,在合作中求突破,力争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关键词:区位商;优势产业;竞争力

一、引言

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通道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依托黄金水道,打造长江经济支撑带”这一战略背景下,长江中游地区在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推动上下游之间优势互补、协作互动,以及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长江中游地区如何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弥补自身不足,积极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运用区位商法,既以全国为总体区域,考察湘鄂赣三省的三大产业的各自区位商值,以判断三省在全国范围内三大产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以中游地区为总体区域,进一步深入考察三省在产业内部各具体行业的区位商值,以此判断三个省中哪些行业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需要进一步发扬;哪些行业竞争力不足,需要积极调整。

具体而言,区位商又称区域产业专门化率,用于反映某一产业部门在某一区域内的专业化程度,它是一个地区某一具体产业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的比重与全国这一产业的总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的比重的二者比值。其表达式为:

其中,i表示第i个地区(i=1,2,3…n);j为第j个行业(j= 1,2,3…m);表示i地区j行业的增加值(或是总值、从业人数、销售额等),表示i地区j产业的区位商值。一般来说,如果某一地区的某行业LQ>1,说明该地区这一行业的专门化程度超过了全国这一行业的平均水平,表明该行业在全国范围内来看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如若LQ<1,则说明这一行业的专门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竞争力不足,具有比较劣势;LQ=1,则说明这一行业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长江中游地区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一)基于全国的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地域相连,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较为相似,使得资源禀赋差异不大,与此同时,三省在经济发展历史和政策环境上基本相同,故三省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结构上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表1所示,三省之中江西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湖北、湖南相差不大。在经济结构方面,三省均为第二产业主导,“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十分明显。

通过计算三省各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区位商值,我们可以发现三个省在各大产业上的优劣基本趋于一致,都是明显的第一产业优势明显,但优势逐年减弱;第二产业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势头稳步上升;第三产业劣势明显,发展不足(如图1、图2、图3所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目前长江中游地区仍然处在工业化的中期,工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第二产业集聚,使得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逐渐步入“新常态”,长江中游地区所面临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由要素驱动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转变的问题将会日益凸显。因此,三省需要明确产业发展中的优势行业,充分发挥自身长处,同时找准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弥补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由“二、三、一”的产业布局向“三、二、一”转变,加强省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把旅游、航运、文化等领域作为跨省合作的突破口,加速推进长江中游地区一体化进程。

表1:2003~2012年长江中游地区三大产业区位商

图1:三省第一产业区位商值

图2:三省第二产业区位商值

图3:三省第三产业区位商值

(二)基于区域的产业比较优势分析

就全国范围内来看,三个省的产业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基本一致,通过计算区位商值,发现在三大产业方面,各省的优劣程度大致相同,并不能反映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避免重复发展方面的着力点。因此,需要以长江中游地区为范围,深入分析三省在具体产业中的具体行业的区位商值。

1.第一产业分析

湖北、湖南和江西省都是农业大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然而,在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之下,大量农田被侵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包括资金、技术、人力在内的诸多农业生产要素大量涌向二、三产业,使得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滞后,不仅发展速度逐年放缓,其区位优势也在逐年的降低。

具体到第一产业内部来看,在农、林、牧、渔业的发展上,三省的差异较为明显。由表2可以看出,在农业方面,湖南省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湖北省处于三省中的平均水平,而江西省的劣势比较明显,近几年与其他两省的差距也在扩大;在林业方面,湖南省和江西省一直占据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地位,2010年以来,江西省林业区位商值达到了2.0,而湖北省林业区位商值则基本处于0.3左右的水平上;在牧业方面三省差异不大,地处长江中游地区,牧业并不是第一产业中的发展重点和优势行业;最后在渔业方面,湖南省的发展较为滞后,区位商值一直在0.6左右,湖北和江西在渔业发展上的区位优势更为显著,近几年来的发展也相对平稳。

表2:2008~2012年长江中游地区农、林、牧、渔业区位商值

2.第二产业分析

长江中游地区的工业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三省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方面的主导地位开始凸显,其区位优势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从2008到2012年,三省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几乎都翻了一番。具体到工业方面,三省的工业总产值在五年内增长了近2.5倍,湖北省更于2012年突破工业总产值3万亿元,达到了33450亿元。

具体到工业内部,在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上,三个省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采矿业方面,江西省凭借着相对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占据了一定的区位优势,而湖北源于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处于劣势地位;在制造业方面湖北省的优势较为明显,尤其是在汽车和装备制造业上领先湖南和江西;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方面,三省则大致相当。

表3:2008~2012年长江中游地区工业内部各行业区位商

数据来源:依据湖北省统计年鉴、湖南省统计年鉴、江西省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3.第三产业分析

服务业是长江中游地区的发展弱项,尽管在规模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江中游地区第三产业的区位商值一直在持续下降,呈现出明显的发展速度不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态势。李克强同志2012年12月28日在九江讲话指出:“内需潜力东部有,中西部回旋余地和发展空间更大,沿江地带是重要的战略支点。”这一论断也充分表明,长江中游地区交通便利,有着大量的人口聚集,在扩大内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亟待进一步挖掘。

在第三产业所涉及的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三大行业中,三省的区位商值并没有太大的差距,也表明了在交通、消费、物价、日常生活等方面,三个省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而在金融业方面,湖北省显示出了较强的区位优势,这与近几年来湖北省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和农村金融改革密切相关,湖南省和江西省则相对滞后。

表4:2008~2012年长江中游地区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区位商

三、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从全国层面来看,长江中游地区在第一产业中的区位优势正在逐步减弱;第二产业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第三产业则存在较为严重的发展不足,脱离了全国平均水平。具体到区域内部,深入到各个产业中的具体行业来看,第一产业中,江西省在林业和渔业显示出了较强的区位优势,而湖北省的林业及湖南省的渔业发展则显示出明显的滞后;第二产业中,湖北省在制造业方面的区位优势最为显著,在采矿业上却与其余两省有所差距;第三产业中,江西省的交通业、住宿餐饮业以及湖北省的金融业都属于长江中游地区里的优势行业,而湖南省在金融业方面的发展则存在明显的滞后。

针对这些问题,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中的基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曾经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出现萎缩,如今已成为我国的粮食主销区,农业的发展严重滞后。长江中游地区的三个省份都是产粮大省,要吸取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与教训,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保护耕地,充分发挥已有的农业生产区位优势,搞好粮食主产区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增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加大经济作物种植力度,因地制宜发展水果、蔬菜、花卉、茶叶、蚕桑、苎麻等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充分利用长江中游地区丰富的水域资源,建立现代渔业养殖生产基地,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二)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长江中游地区有着不错的工业基础,工业实力也在稳步提升,同时,这一区域高等院校遍布,人才和技术优势较为突出,因此,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第二产业的整体发展质量。在传统制造业方面,要优化装备制造业,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依托,提高装备制造、设计、集成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整合设计和制造资源,发展壮大武汉、宜昌、岳阳、黄冈、九江等地的船舶产业。整合三省的汽车工业,加快构建汽车及零部件的一体化产业链,力争打造全国性的汽车生产研发基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要积极开展新能源产业建设,发挥新余、宜昌、黄冈、咸宁、娄底等地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化进程。要加快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尽快形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智能绿色制造体系。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来看,随着长江中游地区逐渐步入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将会占据主导地位,支撑起区域经济的发展。然而,在现阶段,三个省的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距离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创新发展金融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依托三省充沛的科教资源,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推进武汉成为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积极开展区域内银行合作,推动汉口银行、湖北银行、长沙银行、南昌银行、九江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要充分发掘旅游文化资源,整合区域内部荆楚文化、湘文化和赣文化,加强对历史名镇、名城和著名景点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积极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探索推行旅游“一票通”。此外,还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依托长江中游地区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积极建设不同类型的商贸物流园区,发展现代物流业,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优化商贸流通布局,力争将长江中游地区打造成辐射中部乃至全国的物流平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

参考文献:

[1]唐磊,曾国平.区位商分析方法在地区产业比较中的应用——以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为对象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4):55-58.

[2]王文成,杨树旺,易明.湖北省区域优势产业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14):92-93.

[3]张晓延,李学清.基于区位商的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1):115-120.

[4]王伟.基于制造业区位商分析的中国三大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变实证与解释[J].城市规划学刊,2010,(1):35-41.

[5]于蕾,仝德,邓金杰.从区位商视角论证构建城镇群的意义——以珠三角、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区域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1):54-59.

[6]陈闻君,胡序勇.基于区位商分析的新疆产业结构特征及影响[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5):118-122.

[7]张琳翌.基于“区位商”视角的浙江省优势产业分析[J].经济视角(下),2013,(3):89-91.

[8]高军波,贺居涛.基于区位商的河南省产业聚集度评价[J].河南科学,2014,(9):1849-1852.

[9]李文峰.基于区位熵的郑州市中原区第三产业发展分析[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7-29.

猜你喜欢
区位商优势产业竞争力
甘肃金塔县特色优势产业树品牌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一带一路”战略下绍兴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日本竞争力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区域优势产业判别及发展对策研究——以陕西省为个案的研究
区位商视角下丽水市优势产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