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丙酸睾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2016-01-27 20:05:28马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期
关键词:睾丸酮司酮丙酸

马丹

米非司酮联合丙酸睾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马丹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丙酸睾丸酮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96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8例。A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丙酸睾丸酮治疗,B组采用炔诺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有效率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7%和1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丙酸睾丸酮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不仅安全、有效,而且不良反应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米非司酮;丙酸睾丸酮;围绝经期;效果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由神经内分泌失调引起。分为无排卵型和有排卵型两种,其中以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居多。往往发生在青春期和围绝经期,围绝经期女性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同时体内各激素水平也随之变化,引起子宫异常出血,而无生殖器官及全身的器质性病变[1]。为了更加有效地治疗本病,本院门诊妇科于2010年9月~2013年9月对4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运用米非司酮联合丙酸睾丸酮治疗,成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门诊妇科2010年9月~2013年9月接诊的96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患者均行彩超排除占位性病变、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年龄42~55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2~10个月,平均病程6个月。均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33例患者既往使用性激素药物治疗,均无效,普遍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红蛋白65~90 g/L。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4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每晚睡前空腹服用10 mg,连用3个月,同时服用丙酸睾丸酮50 mg,隔日1次,共5 d,连续治疗4个周期。B组采用炔诺酮片口服,首次剂量5 mg,q.6 h.,3 d内止血后渐减量,每3天减原用量的1/3至维持量(2.5 mg),连续使用28 d,停药3~7 d后出血,于出血第5天2.5 mg/次,q.12 h.,连服22 d,共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出血量和月经周期的变化情况,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1.4疗效评定标准[2]有效:治疗期间无阴道不规则出血,停药后月经周期及经量恢复正常、自然绝经或1年以后自然绝经;无效:停药后仍不规则阴道出血,经量增多;复发:停药6个月后再次阴道不规则出血或病情加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A组患者有效4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83%;B组患者有效44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3例,复发率为6.25%,B组复发率为10例,复发率为20.83%,A组复发率很明显低于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A组患者发现恶心、眩晕2例,发生率为4.17%;B组患者恶心、乏力、呕吐8例,发生率为1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一线治疗是药物治疗。其原因多由卵巢功能衰退、无排卵、性激素分泌失调造成,与子宫内膜的局部因素有关。治疗原则为止血、减少经量、防止出血过于频繁、出血过多、贫血,改善一般情况,遏制子宫内膜因为持续没有排卵引起的增生过长,导致绝经,防止癌变。近年米非司酮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作用干扰子宫内膜局部血管的生成和生理功能,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增生需要局部血管来提供营养,使用药物后可直接影响子宫内膜毛细血管,可导致内膜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坏死,伴或不伴邻近间质退化性改变,并且毛细血管的直径和面积减小[3]。影响子宫组织内环境平衡及血管形成,进而影响子宫内膜增生,达到止血和减少出血的作用。同时又具有抑制排卵作用,并联合抗雌激素药物丙酸睾丸酮使用,可使子宫内膜萎缩,减少盆腔充血和增加子宫血管张力,从而减少子宫出血量,起到协助止血的作用,直接作用于子宫使肌层及血管的平滑肌收缩,而达到诱发药物性闭经作用。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与丙酸睾丸酮联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能防止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减少因停药而导致的突破性出血,从而达到治愈目的,其药物副作用轻,无雌激素样影响,亦无骨质丢失危险,并在确切的疗效中使患者贫血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顺利度过围绝经期,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44-349.

[2]刘岚,程利南.米非司酮的生物学作用及临床应用.中国妇幼保健,2003,18(5):309-311.

[3]张华香.米非司酮联合丙酸睾丸酮在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6):55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2.114

2015-09-10]

467100 河南省郏县人民医院妇科

猜你喜欢
睾丸酮司酮丙酸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固相萃取偶联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鹿血中睾丸酮的含量
睾丸酮,要不要补?
健康之家(2019年10期)2019-11-28 07:27:33
用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环境激素睾丸酮、孕酮对萼花臂尾轮虫繁殖的影响
食品中丙酸钠、丙酸钙测定方法的改进
现代食品(2016年24期)2016-04-28 08:12:06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价值分析
K/γ-Al2O3催化丙酸甲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
化工进展(2015年3期)2015-11-11 09:07:41
2-18F-氟丙酸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
缩宫素与米非司酮对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