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建成 齐晨晖 范红燕
河南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CT室 焦作 454001
烟雾病CTA及DSA的诊断分析
慕建成齐晨晖范红燕
河南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CT室焦作454001
【关键词】烟雾病;CTA;DSA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颅底多个大血管进行性狭窄或闭塞性疾病,临床症状及体征多样,多表现为反复性脑缺血、脑梗死以及脑实质、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无特异性,早期不易作出正确的诊断。DSA是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但近年来随着放射影像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CT 三维血管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极大方便了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同时也提高了烟雾病的检出率。现将2010-03—2013-09在我院确诊的18例烟雾病的CTA及DSA诊断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03—2013-09我院行头颈部CTA及DSA检测确诊的18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19~57岁,平均41.3岁;临床症状表现为偏瘫7例(偏瘫伴言语不清3例),两侧肢体交替性无力3例,阵发性或持续性头痛和(或)头晕6例,记忆力减退2例。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采用美国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在平扫基础上,进行CT增强扫描,使用螺旋扫描方式,扫描范围由颅顶至主动脉弓水平;扫描技术:选用Test Bolus技术软件监控,监控兴趣区选在颈2、3椎间隙水平的颈内动脉,选取肘前静脉,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370(370 mgI/mL)6 mL,注射速率4.5~5.5 mL/s,随即以同样速度注入生理盐水10~15 mL,进行动态跟踪扫描,测算出兴趣区造影剂峰值所需时间14~22 s;然后以同样注射速率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370总量50~55 mL,随即以同样速度注入生理盐水30~40 mL,依据计算时间延时2 s行增强扫描。扫描条件:电压120 kV,电流325 mA,层厚0.625 mm,螺距0.516∶1,距阵512×512,FOV 25 cm×25 cm。将所获得的原始图像传至AW4.4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后处理;CTA处理方式:容积再现(VR)、表面遮蔽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法(MPR)。
DSA检查:本组13例患者应用德国西门子大C臂数字减影系统,采用Seldinger穿刺方法进行颈部及全脑血管造影,正侧位各曝光1次,可疑血管行3D成像并经后处理重建;造影剂同样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370(370 mgI/mL),摄速3~6帧/s,快速注射50~55 mL,延时12~21 s,使造影剂完全进入脑血管内,得到充分完整的脑血管影像。
2结果
2.1头颅CT检查脑梗死11例,其中基底节区脑梗死7例(左侧基底节区3例,右侧基底节区4例),左侧枕叶脑梗死1例,两侧大脑多发性腔隙性梗死3例。脑出血5例,其中右侧枕叶出血破入脑室2例,单纯脑室出血3例。2例未见明确异常。
2.2头颅CTA检查本组18例均清晰显示颅底血管网,占100%,并可见广泛的侧支循环及代偿增粗的动脉血管而形成异常血管网;两侧颈内动脉虹吸段闭塞并两侧大脑前动脉闭塞6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一侧大脑前动脉闭塞3例,两侧大脑中动脉闭塞4例,两侧大脑中动脉狭窄3例。
2.3DSA检查两侧颈内动脉虹吸段闭塞并两侧大脑前动脉闭塞3例,两侧大脑中动脉闭塞3例,两侧大脑中动脉狭窄2例,一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一侧大脑前动脉闭塞3例,均可见颅底异常新生纤细而密集的血管,粗细不均,走行紊乱,其远端分支可与相应狭窄或闭塞血管及分支吻合形成广泛的异常血管网。
3讨论
本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1.3岁,符合我国成人烟雾病好发于40岁左右的发病年龄分布[1]。烟雾病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及自身免疫相关[2]。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脑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而非动脉硬化,易在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起始段形成血栓,导致血管腔狭窄、闭塞,然后逐渐建立侧支循环,形成杂乱的异常血管网,然而当侧支循环不足以供应正常脑血流量时,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出现头晕、头痛、耳鸣、肢体无力、癫痫发作等。另一方面,这些异常的血管网容易形成微血管瘤,微血管瘤易破裂导致烟雾病患者反复性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3]。
烟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DSA,但对于急性期的危重患者,因病情急、生命体征不平稳等因素,不适合急诊检查DSA。DSA检查费用高,属于有创性检查,技术操作复杂,禁忌证多,会发生一定并发症[4],同时不能够正确评价脑实质病变的实际情况。尤其对于少年患者,由于检查时受照射剂量大,增加了患者的有害辐射量,所以患者家属更不易接受。
近年来,临床对于64排容积CT 3D血管成像技术具有的安全、快速、无创等优点认同度进一步提高,使得这项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更加广泛,同时伴随3D后重建技术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使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更加直观、真实可靠;CT血管3D后处理技术所获图像更加具有立体感,能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旋转,为进一步观察病变血管的局部结构以及病变与邻近组织的解剖关系提供更加直观、真实可靠的三维图像;其中MRP能够作多斜面任意成像,类属于磁共振斜面成像技术,适合于局部细微结果的观察,弥补了横断面图像的不足;MIP图像由于血管内造影剂浓度明显增高而使得病变血管得到充分的显示,且去除了周围不必要的组织结构,更加容易对病变情况进行分析诊断;VR图像使得抽象的血管具体化,更加具有立体感,能够更好地显示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及大的分支,通过全方位旋转图像,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病变血管以及周围空间关系,同时显示颈外动脉及其分支,可进行术前评估颅内、颅外动脉情况[2],完备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防意外情况发生,使治疗更加具有可靠性及针对性,避免其他不良状况发生;总之,通过联合应用多种3D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获得更直接、更有用的影像信息以满足影像诊断及临床需求,不但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同时也为临床方案制定提供给了准确可靠的影像依据;本组CTA诊断MMD颅底血管狭窄程度与DSA结果基本一致,与文献[5]报道一致。
总之,64排三维血管成像技术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具有无创、快捷、准确性,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适用于不同患者,并为患者所接受,对烟雾病患者早期诊断更加方便、准确、快捷。因此,头颅CTA可作为烟雾病筛查和诊断的首选方法。
4参考文献
[1]刘文婷,邢英琦,韩珂.Moyamoya病的诊断[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27(10):959-960.
[2]卓建平,赢洁,葛德亮,等.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烟雾病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2,13(6):371-373.
[3]李正侠.16例烟雾病MRA及DSA特征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7):1 103-1 104.
[4]周坤,郭宏峰,刘君凤,等.64排CT血管造影对烟雾病诊断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1):51-53.
[5]王强,牛玉军.CTA 与DSA评价烟雾病血管程度的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2):128-130.
(收稿2015-06-10)
【中图分类号】R7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2-0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