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妍妍 马建军(通讯作者)
1)新乡医学院 新乡 453000 2)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郑州 450003
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研究进展
赵妍妍1)马建军2)(通讯作者)
1)新乡医学院新乡4530002)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03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症;研究进展
运动性失语又称Broca 失语( Broca’s aphasia,BA )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失语症类型之一,是由 Paul Broca于1865年首次提出且被广泛公认的一种失语症类型。临床特征以听理解能力相对良好、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特点,一直以来为国内外学者热衷研究的课题。
1运动性失语症的发病机制
目前,运动性失语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为病变本身直接破坏Broca区或由于远隔效应引起。Broca区的脑组织因损伤导致局部微环境变化,细胞膜受损引起兴奋氨基酸和氧自由基的释放增加、线粒体释放细胞凋亡因子、炎症因子的产生等,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和(或)分子生物学“瀑布样”事件,最终导致轴突损伤和神经元的死亡[2]。远隔效应则是由于阻断皮质语言功能区域皮质下结构的纤维联系,损害传入纤维通路的输入,引起神经元兴奋性降低,表现为局部血流量降低或低代谢。研究证实,各种失语类型可能均与脑内语言功能区低灌注状况呈正相关性[3]。
2运动性失语的评估
2.1明尼苏达失语鉴别诊断试验 是最综合的成套试验。由47个分测验组成,适用于识别和分类听理解,评定采取6分制。明尼苏达失语鉴别诊断试验是世界最早、最全面的失语试验。
2.2波士顿失语诊断检查(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首次发表于1972年,是著名的国际通用的检查,许多国家的失语症评定以此为蓝本制作本国的诊断试验。
2.3西方失语成套试验(westen aphasia,WAB) 由1982年根据BDAE修改缩短制定,其最大特征根据流畅度、听理解和复述三种指标将常见的失语类型进行鉴别,评价出失语商、皮质商、操作商,对失语进行了客观评价。
2.4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 是1991年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根据日本标准失语症检查结合汉语特点建立的失语症评定。由听理解、复述、命名、描述、阅读、书写、计算等9大项组成。该评定进行了常模测试,是符合我国语言特点的失语症评定。
3运动性失语的治疗方法
3.1药物治疗临床应用于失语症改善的药物主要为胆碱能药物和非胆碱能药物两类。非胆碱能药物为溴隐亭、左旋多巴、美金刚等,对运动性失语的流畅度、信息量、复述、命名具有改善作用[4-5]。另一类药物为胆碱能药物,研究显示加兰他敏对改善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语音分辨、词理解、自发言语及命名能力均有改善作用。
3.2中医治疗
3.2.1中药治疗:失语症的中药治疗强调专方治疗结合辨证论证二者相结合的方法,专方治疗主要是以祛风化痰、通络开窍、熄风等为原则,组方主要采用神仙解语丹加减、中风回语丹等,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6]。
3.2.2针刺治疗: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具有简、便、验、廉、无毒副作用等作用。以头针、舌针和头舌针、体针、联合针法、刺络放血等最为常用。①体针:体针主要以整体治疗为主,结合辨证论证,配合局部取穴,多以廉泉、金津、玉液等配合治疗。朱现民等[7]临床观察76例运动性失语患者,治疗组选取五泉穴,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93.5%)显著高于对照组(73.2%)。②舌针:舌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且舌是重要的辅助发声器官,舌的灵活程度也决定言语是否清晰。江钢辉等[8]采用“靳氏舌三针”观察76例运动性失语患者,结果显示疗效满意。罗卫平等[9]采用针刺舌面分区点配合言语训练的方法,结果显示此方法较单纯言语训练更能改善语言功能。③头针:头针是针刺大脑皮质在头皮上的相应投射区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张慧敏[10]采用头穴丛刺法结合言语治疗56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3个月后结果显示针康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组和对照组。④联合疗法:各种针刺疗法有时会配合使用,另外还有针药结合疗法,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曹金婷[11]采用针刺“五泉穴”联合华佗再造丸治疗运动性失语,结果示针药结合治疗效果也相当显著。⑤刺络放血:李良等[12]运用舌下刺络放血结合言语训练临床观察36例运动性失语患者,主穴金津、玉液,配肩髃、曲池、手三里、伏兔、梁丘、血海等,有效率为97.2%。
3.3言语功能训练
3.3.1Schuell疗法:主要治疗原则[13]是利用强的、多途径的听觉语言刺激引出患者的反应,正确反应予以强化,错误反应给以矫正,最终达到固定正确反应的治疗目的。其机制为神经系统的机能代偿及重组,利用反复的感觉刺激以促进代偿及重组。
3.3.2旋律语调疗法:旋律语调疗法(melodic intonation therapy,MIT)是目前治疗以非流畅性口语为特征的失语症的常用方法之一,该疗法运用语言中音乐的旋律、韵律和重音成分促进言语输出的结构化治疗模式。旋律吟唱模式下发音速率减慢,音节延长,同时配合熟悉的音乐更有利于语言发音的产生。MIT可增加右侧大脑的弓状束纤维的数量和体积,而促进左侧受损脑组织激活程度的增强[14]。
3.3.3程序操作法:此治疗方法根据认知刺激法和程序条件反射法结合组成。刺激的选择、促进的应用采纳了认知刺激法的原则,为达到修正言语行为采用了操作条件反射方法,具有明确、可测量的优点。
3.3.4PACE技术:PACE技术是目前公认的功能性交流治疗之一。其训练目的是改善患者对语言的使用能力。患者与治疗者通过使用语音、图画、手势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3.3.5小组治疗:言语小组治疗是脑卒中后语言训练的一种治疗形式,其目的是促进语言功能恢复和改善交流能力。在团体的情境下,使患者身处近似于社会的微环境中,通过相互观察、学习、体验,逐渐建立起良好的交流策略和交流态度。汪洁[15]详细阐述了小组治疗的方式、人员组成、治疗频度、持续时间。
3.3.6计算机辅助治疗: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治疗也成为言语治疗的一种手段。这种训练方法以计算机或平板电脑为媒介,利用编制的训练软件进行在线或线下训练。这种训练辅助设备对于以口语表达障碍为主的运动性失语患者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3.3.7颅磁直流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等非侵入性治疗因其设备简单易操作、不良反应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脑损伤的早期,语言功能区处于抑制状态,阴极可降低皮质抑制性回路的兴奋性,而在恢复期,阳极可增加左额叶的兴奋性,促进命名能力的提高[16]。阴极作用于右侧额颞叶区,Wernicke 区的镜像区的抑制性刺激降低了左侧该区皮质兴奋性,通过缓解对损伤的Wernicke 区的经胼胝体抑制,改善听理解能力[17-18]。初冬晴等[19]阐述了rTMS促进脑卒中后语言恢复的机制,程亦男等[18]临床观察发现,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型失语命名能力改善显著。
4参考文献
[1]Dickey L,Kagan A,Lindsay MP,et al.Incidence and profile of inpatient stroke- induced aphasia in Ontario,Canada[J].Arch Phys Med Rehabil,2010,91(2):196-202.
[2]郑磊,朱建国,袁栋才.脑卒中后内源性神经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95-97.
[3]张玉梅,王拥军,朱镛连,等.语言中枢的低灌注、低代谢与失语症发病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4):264-269.
[4]Berthier ML,Pulvermuller F,Davila G,et al.Drug therapy of post-stroke aphasia:a 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J].Neuropsychol Rev,2011,21(3):302-317.
[5]李辉萍,徐伟,宋涛.盐酸美金刚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0):973-974.
[6]陈高平.神仙解语丹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 62例[J].陕西中医,2011,32(6):681-682.
[7]朱现民,岳敏,胡兴旺.针刺五泉穴治疗运动性失语76例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447-448.
[8]江钢辉,李湘力.靳氏舌三针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7):5-6.
[9]罗卫平,黄红缨,朱洁艳.舌针配合语言功能训练治疗梗塞致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1):2 451-2 453.
[10]张慧敏.头穴丛刺法结合言语康复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07,32(6):190-194.
[11]曹金婷.针刺“五泉穴”联合华佗再造丸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3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4,27(6):67.
[12]李良,岳增辉.刺络放血配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7):24-26.
[13]李胜利 语言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2-83
[14]林正坤,林莉莉,饶婷,等.旋律语调疗法及其不同成分对非流畅性失语症的作用机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1):1 184-1 186.
[15]汪洁.失语症的小组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6):367-369.
[16]汪洁,吴东宇,宋为群等.双额叶在线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失语症图命名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31-35.
[17]胡雪艳,江晓峰,张通.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脑卒中后失语症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2):138-140.
[18]程亦男,汪洁,宋为群.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卒中患者非流利型失语症视图命名的影响[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3):149-151.
[19]祁冬晴,江钟立.语义特征分析在失语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3):282-283.
(收稿 2015-10-21)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2-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