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坤
河南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焦作 45400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36例临床分析
杨坤
河南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焦作4540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期进一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临床表现、临床分度、治疗方法等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36例HIE患儿均表现为意识改变,中轻度58例(42.65%),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兴奋易激惹;中度61例(44.85%),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改变制;重度17例(12.5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抽搐、昏迷;总有效率为91.18%;并发新生儿肺炎39例(28.68%),颅内出血21例(15.44%),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4.12%。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改变、兴奋、肌张力改变、抽搐和昏迷,新生儿窒息程度与HIE病情关系密切。临床分度结合CT分度对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采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综合治疗手段以降低HIE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临床特点;预后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作为围生期窒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是指围生期因宫内缺氧或产后窒息导致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伤[1],病情常较严重,极易导致新生儿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因此,早期诊断与预防对降低HIE的致死致残率极为重要[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HIE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儿科2010-09—2013-09收治的13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先天性脑发育不良患儿。男69例,女67例;足月儿117例,早产儿11例,过期产儿8例;入院日龄:30 min~24 h 74例,24~48 h 28例,48~96 h 34例;出生体质量:<2 500 g 77例,>2 500~4 000 g 25例,>4 000 g 34例;出生后Apgar评分<3 分59例,4~7 分49例,7~10 分28例;临床分度:轻度58例,中度61例,重度17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71例,脑实质出血38例,脑室出血19例,其他部位出血8例;所有患儿住院时间为15~30 d,平均(19±1.6)d。
1.2临床表现136例HIE患儿均出现意识改变症状;其他临床表现为嗜睡37例(27.21%),兴奋易激惹86例(63.24%),尖叫49例(36.03%),阵发性发绀41例(30.15%),肌张力减低52例(38.24%),肌张力增高57例(41.91%),呕吐65例(47.79%),前卤饱满64例(47.06%),抽搐12例(8.82%),皮肤苍白23例(16.91%)。
1.3病因(1)母体因素:母亲妊高症21例,妊娠期间有阴道流血史7例,胎膜早破18例,有新生儿死亡史2例,妊娠时间>42 周15例;(2)胎儿因素:双胎8例,羊水污染23例,脐带异常14例,胎儿过大5例,胎动减少3例,宫内生长迟缓20例。
1.4治疗方法所有HIE患儿入院后即做常规诊治,利用CT机(日本日立公司Pronto型)进行头颅CT检查,采用头颅连续平扫,扫描条件为120 kV,80~100 mA,窗宽80 Hu,窗位30~33 Hu。采取“三项对症处理”和“三项支持疗法”进行治疗,根据患儿脏器损伤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给予吸氧(50 mmHg>PaO2>70 mmHg),降低颅内压,使患儿血气和pH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并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改善其微循环,控制脑水肿。治疗后期采用脑活素、胞二磷胆碱、丹参注射液和苯巴比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甘脂、胞二磷胆碱等促神经代谢药物结合高压氧治疗,采用多巴胺静滴使患儿周身各器官维持良好的灌注,并注意对患儿惊厥症状的控制及处理。此外,采用营养脑细胞、心肌细胞的药物促进患儿脑细胞、心肌细胞功能的恢复。
1.5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7 d内患儿呼吸平稳,心率>100次/min,肌张力恢复正常;有效:治疗8~14 d内患儿呼吸平稳,症状、体征恢复正常;无效:治疗14 d以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结果
136例HIE患儿中显效81例(59.56%),有效43例(31.62%),无效9例(6.62%),自动出院2例1.47%),死亡1例(0.74%),总有效率为91.18%;并发新生儿肺炎39例(28.68%),颅内出血21例(15.44%),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4.12%。
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病理基础是围生期窒息、宫内胎儿期及母体分娩过程均会导致围生期缺氧窒息。在母体和胎儿间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受阻的情况下,血氧浓度会逐渐降低,引发新生儿围生期缺氧窒息,导致患儿脑部不可逆性损伤。同时,由于新生儿脑组织发育极度不成熟,其长期缺血缺氧会引发血管内皮受损肿胀和小血管痉挛,进一步阻碍脑组织微循环。研究显示,HIE在围生期新生儿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相对较高,HIE特别是中、重度HIE患儿还常有各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3]。
HIE患儿临床常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异常、惊厥、瞳孔改变及前卤紧张等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患儿缺氧缺血的状况会阻碍其细胞能量代谢,机体能量因长期处于供应不足的状态,促使乳酸和CO2的堆积,引发急性脑水肿。而脑水肿的形成又会进一步导致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患儿出现惊厥。随着脑水肿的发展,患儿颅内压不断增高,脑组织血液灌流进一步受阻。如不及时诊治,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缺血缺氧。又由于患儿脑组织损害和神经元凋亡在患儿出生后仍然处于发展状态,尽早发现病症,及时合理的开展治疗对HIE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4]。
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主要遵循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综合治疗的原则。常用的药物包括脑活素、胞二磷胆碱、丹参注射液、高压氧和苯巴比妥等。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脑活素,是从猪大脑中提取的一种低分子肽混合物水溶液,对活化患儿神经细胞,改善脑组织代谢及思维障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增加胞内酶活性、胞内糖类的转化及脑组织能力供给,减少毒性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使脑代谢恢复正常,同时对神经元的修复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胞二磷胆碱主要用于调节患儿的神经行为,通过增加卵磷脂的含量,降低游离脂肪酸含量,维持脑细胞生物膜结构功能的完整性,有效减少HIE患儿神经系统方面的后遗症;丹参注射液作为氧自由基清除剂,不仅可以降低患儿体内氧自由基含量,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丹参中的有效成分还能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改善微循环,使患儿脑血栓及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高压氧主要作用于组织内的氧分压和氧储量,通过提高氧溶解度和弥散能力,促进脑组织微循环;苯巴比妥则通过提高惊厥的发作阈,使病灶的放电和扩散受到抑制,从而起到镇静、催眠、抗惊厥的作用。此外,具有扩张脑血管和改善脑微循环作用的葛根素和山莨菪碱,也常被应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其能够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通过调节脑血流量,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5-6]。
本组136例中,CT检查结果显示58例轻度HIE患者大多表现为脑白质内散在分布的局限性边界较清低密度影小于2个脑叶,且以额叶最常见;61例中度HIE患儿的脑白质内散在分布的局限性边界较清密度影大于2个脑叶,且部分患儿并发颅内出血;17例重度HIE患儿的CT扫描结果则表现为脑白质呈低密度影,两侧大脑半球弥漫性低密度影。且根据CT结果对患儿进行分度与临床分度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CT诊断HIE患儿,准确性高,对患儿的脑损伤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改变、兴奋、肌张力改变、抽搐和昏迷,新生儿窒息程度与HIE病情轻重关系密切。临床分度结合CT分度对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应采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综合治疗手段以降低HIE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4参考文献
[1]吴亚红,杨亚芳,刘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6):595-596.
[2]张桂香,娄佩军,王书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7):封3.
[3]陈淑香.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20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4(5):452-454.
[4]潘振,冯英,黎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 528-1 530.
[5]母得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4(14):1 144-1 146.
[6]黄秀群,谭静.不同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对比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 797-3 799.
(收稿2015-10-15)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2-0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