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鹤 白 鹰
1)遵义医学院 遵义 563000 2)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大连 116000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脑卒中的影响
梁鹤1)白鹰2)
1)遵义医学院遵义5630002)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大连116000
【摘要】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pneumonia,MP)感染可引起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临床疾病。其中支原体肺炎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感染支原体肺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本文探讨了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血管炎症反应的大致机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脑卒中的关系,从理论上解释了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脑卒中的关系。因此,有效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对脑卒中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根据患者不同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情进展情况采取相应治疗等达到理想疗效。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脑卒中
脑卒中(stroke),在临床中主要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从而导致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最终引起脑组织局限性的坏死和脑软化。在临床中,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等均是脑血管疾病显著特点。据统计,脑血管疾病中有75%的属于缺血性卒中。研究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患者的饮食习惯等均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几年,对于感染可以引发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也引起国内外医学专家的关注[1-2]。
1肺炎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
1962年,Chanock[3]等研究者从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痰液中首次分离培养出了肺炎支原体。这是一种大小在0.08~0.203 μm间的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呈现出球形、丝状、棒状等多种形态。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可以自行繁殖,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最小原核生物。由于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在实验中不易被染色。肺炎支原体侵入呼吸道后,其细胞膜上的PI蛋白质抗原就会附着于呼吸道的纤毛黏膜上,从纤毛黏膜进入细胞间后,就可以导致细胞的坏死。成年人和儿童呼吸道感染和非典型肺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就是肺炎支原体,在临床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占非细菌性肺炎感染的33%左右。肺炎支原体感染在秋冬季发病较多,但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在临床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呈现一个慢性感染的过程,因此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困难[4-5]。它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是引起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同时也是上呼吸道疾病、气管、支气管炎、淋巴结炎等病症的诱发因素。随着气候环境的不断恶化,支原体肺炎的感染在近10 a间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甚至在有些地方出现流行趋势。支原体肺炎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病例时有发生,根据资料显示,关于支原体肺炎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病例,国外统计已经占到支原体肺炎感染的7%,我国统计的结果为5%。支原体肺炎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在临床中,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脑炎、脑膜炎等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脑梗死、脑干脑炎等。对于这类疾病的确诊,目前国内的确诊方法主要是培养分离肺炎支原体。但肺炎支原体培养时间较长,中间又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给医生的鉴别诊断带来很大困难[6-7]。因此,现在对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是采取实验室的血清试验,目前主要是采取免疫酶联合吸附实验来进行肺炎支原体的检测,这种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的特点[8-9]。由于抗MP-IgG抗体在患者体内存在时间较长,阳性显示已经过了感染的急性期,因此可以作为回顾性诊断,机体受到肺炎支原体感染时最先会出现抗MP-IgM这种特异性抗体,一般在感染支原体肺炎1~2 d就可以检测出抗MP-IgM抗体[10]。
2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血管炎症反应
根据很多的临床病例和大量研究证实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关系,但诱发机制尚不明确。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和大量的临床病例,对于诱发的机制大致可以归纳为[11-12]:(1)Cpn感染后,肺炎支原体的脂多糖可以和低密度脂蛋白组合,从而使脂蛋白产生抗原性,对内皮细胞产生毒性。Cpn进入到动脉内膜后就会对脂代谢进行干扰,对脂蛋白的氧化修饰进行误导,这种具有很强单核细胞趋化作用的低密度脂蛋白就会形成大量的细胞毒性分子,从而对静脉产生损害,诱发斑块形成。根据实验室检测的结果显示,低密度的脂蛋白和抗体结合后会诱发泡沫细胞的产生,而泡沫细胞则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2)Cpn感染后,肺炎支原体的抗原成分进入血液循环,可以和血液中的抗体结合后产生一种免疫复合物。这种免疫复合物可以在血管壁内进行沉积,从而引起血管壁局部的炎症或过敏反应,导致炎性物质的产生,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3)Cpn感染后,肺炎支原体的脂多糖可以诱导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产生。诱导产生的白介素-1是胶原酶产生的主要因素,它可以刺激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肿瘤坏死因子可以对脂蛋白酶产生抑制作用,最大程度阻止脂蛋白酶的降解,致使脂肪代谢紊乱。
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血管栓塞与内皮细胞组织因子的高表达及血管局部血小板的沉积增加有密切关系。总之,以上因素都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因。
3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肺炎支原体可以通过炎症反应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时间。首先,肺炎支原体一般是经过下呼吸道进入人体的脉管系统,进入脉管系统后,以外周单核细胞的载体来感染机体的动脉内壁及像动脉内皮细胞、巨噬细胞等一些易感组织,这些组织被感染后,肺炎支原体就会在这些细胞中进行繁殖增殖。通过对体外细胞学的深入研究也发现,机体内的的单核细胞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对动脉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将肺炎支原体传播到机体内各个血管的内皮细胞[13]。
其次,斑块的生物活性是在巨噬细胞与脂蛋白的作用下产生的,而肺炎支原体正是巨噬细胞与脂蛋白相互作用的媒介。随着斑块的生物活性被激活,就会诱导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巨噬细胞在感染了肺炎支原体以后,巨噬细胞就会吞噬大量的低密度脂蛋白,给泡沫细胞的形成创造了条件[14]。肺炎支原体诱导泡沫细胞产生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就是脂多糖,cHsp60介导脂多糖的自身氧化过程。在免疫分子分泌增加、受体表达上调等因素作用下,可以加重炎症反应,最终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另一方面,单核细胞发生脂蛋白氧化的现象也是肺炎衣原体作用的结果,可以将单核细胞转化为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因。血清mHsp65抗体及肺炎衣原体外膜蛋白特异性抗体水平增高是肺炎衣原体患者的一个显著特征,由于两种抗体具有同源性,因此,这种抗体可以和人体血管内皮中的一些特定的抗原发生交叉反应,从而激活细胞的毒作用,加快粥样硬化的发生[15]。
研究表明,很多细胞间的黏附因子的产生,均是在肺炎支原体作用下产生的。这些黏附因子可以对白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起到促进作用[16]。通过对高密度脂蛋白小白鼠实验可以看出,血管内皮细胞发生功能障碍,最终引起动脉弹性损失。这些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所引起[17];很多体外细胞学的研究表明,人体血管的内皮细胞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就会导致平滑肌出现反应性增生,引起炎性细胞迁移,刺激相关炎症介质的分泌。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感染肺炎衣原体后,就会对细胞因子的分泌产生诱导,最终使斑块的生物活性发生改变,加快疾病发展[18-19]。另外,血管平滑肌和巨噬细胞在肺炎衣原体刺激下可以产生基质金属蛋白酶,斑块的稳定性会受到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目前研究显示,肺炎衣原体特异性T淋巴细胞可以在动脉硬化组织中检测出来,这说明,斑块内的细胞免疫也受到肺炎支原体的诱导。这些淋巴细胞可以产生X干扰素,这种干扰素是肺炎支原体在斑块细胞中持续性潜伏的基础[20]。
通过几年来对大量临床病例的治疗和诊断及对病理、流行学特征的深入研究均表明,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出现动脉硬化的必然联系。由此,开创了用抗生素来降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临床试验。Giupta等[21]通过对急性心梗并有较高抗支原体抗体滴度的患者进行研究,采取安慰剂和阿奇霉素治疗3~6 d后,18个月后发现,抗体滴度高的患者比滴度低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几率高出4倍左右。另外,采取阿奇霉素作为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降低了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有研究者为验证这个实验结果的真实性,用阿奇霉素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治疗后发现,治疗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降低了50%左右。但12~18个月后的随访中显示,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获益没有显著差别[22]。
4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脑卒中的关系
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基础。现在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和AS有密切关系,但目前对于AS和血栓形成的机制说法不统一。因此,肺炎支原体感染和缺血性脑卒中是否有关系,这种关系是否密切等,这些问题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焦点。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脑卒中已成为临床高发的疾病之一,对人类的健康有严重威胁。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还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一旦确定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诱因,可以采取抗菌治疗,这对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治疗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主要采取血清学调查的方法来进行二者关系的研究,MP-IgG抗体在患者体内存在时间较长,阳性显示已经过了感染的急性期,因此可以作为回顾性诊断,机体受到肺炎支原体感染时最先会出现抗MP-IgM这种特异性的抗体,一般在感染支原体肺炎1~2 d就可以检测出抗MP-IgM抗体[10]。肺炎支原体感染在临床中大多呈现隐性感染,因此,进行准确的流行学调查较困难。在组织病理学研究中发现,研究者从粥样硬化斑块中检测到了肺炎支原体的DIVA,这就充分的说明了二者之间有一定关系,给缺血性脑卒中的进一步研究带来了依据和希望。
5参考文献
[1]Wong YK,Gallagher PJ,Ward ME.Chlamydia pneumoniae and atherosclerosis[J].Heart,1999,81(3):232-238.
[2]Laurila A,Bloigu A,Nayha S.Chronic Chlamydia pneumoniae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serum lipid profile known to be a risk factor for atherosclerosis[J].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and Vascular Biology,1997,17(11):2 910-2 913.
[3]Jackson LA,Campbell LA,Kuo CC.Isolation of Chlamydia pneumonia form a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specimen[J].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1997,(1):292-295.
[4]Muhlestein JB,Hammond EH,Carlquist JF.Increased incidence of Chlamydia species within the coronary arteres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atherosclerotic versus other form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1996,27(7):1 555-1 561.
[5]Upadya A,Thorevska N,Sena KN.Predictors and consequences ofpneumonia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stroke[J].Journal of Critical Care,2004,19(1):16-22.
[6]Aslanyan S,Weir CJ,Diener HC.Pneumonia an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fter acute ischaemic stroke:a tertiary analysis of the GAIN International trial[J].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2004,11(11):49-53.
[7]Rosenvinge SK,Starke ID.Improving care for patients with dysphagia[J].Age and Ageing,2005,26(6):587-593.
[8]KatzanI L,Cebul RD,Husak SH.The effect of pneumonia on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for acute stroke[J].Neurology,2003,36(4):620-625.
[9]Fabricant CG,Fabricant J,Minick,et al.irusinducedatherogenesis[J].JEXP Med, 1978,148(5):335-339.
[10]Taylor Robinson D,Gilroy CB,Horowitz S,et al.Mycoplasmagenitaliuminthe joints of two patients with arthritis[J].EurJC1inMicrobio1 Infect Dis,1994,39(13):1 066-1 069.
[11]孔敏,蒋莉,胡君,叶园珍.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11):823-826.
[12]杨凤华,王华,张俊梅,等.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脑梗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4):1 869-1 873.
[13]蔡梅玉,汪欣,吴旋.脑卒中患者九项呼吸道病原体IgM检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2(16):2 433-2 434.
[14]张小庆.肺炎支原体感染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0.
[15]李国庆,张捧玉,阎文双,等.近期感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1,13(2):31-32.
[16]陈蕾,周玉颖,马温良,等.高敏C反应蛋白和肺炎衣原体感染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5):319-321.
[17]赵晶,黄晶晶.肺炎支原体感染对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8):1 931-1 932;1 942.
[18]惠汝太.炎性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J].中国循环杂志,2000,15(5):259-260.
[19]Harris RJ,Williamson C,Marmion BP.Laboratory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J].Molecular and Diagnostic procedures in Mycoplasmology,1996,17(7):211-223.
[20]Waris M,Toikka P,Saarinen T,et al.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in children [J].J CliMicrobol,1998,36(1):355.
[21]Kaukoranta-Tolvanen SS,Ronni T,Leinonen M,et al.Expression of adhesion molecules on endothelial cells stimulated by Chlamydiapneumoniae[J]. MicrobPathog,1996,21(5):407-411.
[22]Gupta S,Leatham EW,Carrington D,et al.Elevated Chlamydia pneumoniae antibodies, cardiovascular events,and azithromycinin male survivor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on,1997,96(2):404-407.
·病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3-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