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俄出口稳定性的微观视角分析*

2016-01-26 10:34弛,
关键词:稳定性出口俄罗斯

张 弛, 马 珊

(沈阳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 沈阳 110870)



中国对俄出口稳定性的微观视角分析*

张弛, 马珊

(沈阳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 沈阳 110870)

摘要:为考察中国对俄出口的稳定性,选取1996—2014年6位HS微观贸易数据,通过计算中国对俄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及稳定性指数,实证分析二元边际对中国对俄出口稳定性的影响及贡献度。结果显示,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是中国对俄出口波动的原因,扩展边际、价格边际在较长时期内都会抑制出口波动。为促进中国对俄出口的长期稳定增长提供新的微观视角。

关键词:俄罗斯; 出口; 稳定性; 二元边际; 价格边际; 数量边际

中俄两国一直从战略高度重视和发展双边经贸关系,视其为构筑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础。两国希望在现有基础上稳步扩大贸易规模,并提升经贸合作的层次和深度,设定了“在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 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 000亿美元”的目标。然而,在过去的20年间,尽管中国对俄出口规模不断扩展,贸易增速高于中国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增速,但中国对俄出口增长的脆弱性却是不争的事实: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俄出口两度大幅下滑;2009年,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中俄贸易再度急剧下降,不仅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下降幅度最大,而且中国对俄出口下降幅度远大于从俄罗斯进口的下降幅度。据海关统计,从2014年8月开始,随着西方对俄经济制裁加剧,俄国内经济形势走低,中国对俄出口以每月几亿美元的幅度又一次直线下降,并且下降趋势还在延续。据2015年1月数据显示,中国出口俄罗斯的缩减程度在过去的月份高达42.1%。由此可见,中国对俄出口的稳定性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视角

现有文献对出口稳定性的研究主要是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张秋菊(2013)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技术进步对我国整体及各地区出口稳定增长的影响,认为技术进步是保证出口稳定增长的根本途径[1]。林娟(2013)在比较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出口稳定性的基础上,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出口商品集中度、出口产品结构和贸易开放度是导致中国出口波动出现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2]。张永昌、龚向明(2011)从经济发展阶段和贸易政策的二维视角,分析了出口集中度和出口波动的内在机理,认为使二者呈现整体上不一致和阶段上不一致的原因是出口集中度的“U”型特征、行业出口波动和贸易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多样化降低出口波动的幅度,而发达国家未必如此[3]。何兴容、凡福善(2009)运用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验证了出口退税率的变动会引起出口短期波动的结论[4]。

从已有文献看,尚未发现关于中国对俄出口稳定性的专门研究,现有文献主要围绕中国对俄出口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等问题展开分析。多数文献结合双边贸易数据分析了中俄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变动、发展战略、内外竞争、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认为中俄贸易中的不对称直接影响到两国之间贸易进出口的规模,指出结构调整和转型对于提升中俄合作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部分文献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判断中国对俄出口问题。董锐(2010)、邝艳湘(2011)等衡量了中国对俄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提出了发展中国对俄出口的方向[5-6]。王金亮(2008)、万红先等(2011)采用回归分析、弹性分析等方法,对中俄贸易增长与结构变动等进行了实证检验[7-8]。张英(2012)通过构建贸易引力扩展模型研究中俄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发展潜力问题[9]。陈军(2012)则利用CMS模型阐释了中俄双边贸易的增长成因[10]。

由此可见,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还多是建立在粗略观察的基础上。尽管与早期主要基于时点的定性分析相比,当前研究越来越重视定量基础上的动态考察,但这些考察均集中在产业层面上,以较宏观的数据为基础,没有对贸易总量进行结构性分解,不能发现贸易流量在细分产品层面上的变化[11-14]。

事实上,贸易发展的现象和结果是参与贸易的微观主体行为的集合,对中国对俄出口增长进行微观解构可能是理解出口稳定性问题的关键[15-17]。因此,本文拟借助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理论,采用6位数级的HS微观贸易数据对中国对俄出口进行分解,继而测度中国对俄出口的稳定性,并对出口稳定性与二元边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对俄出口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中国对俄出口的二元边际分解与稳定性测度

1. 中国对俄出口的二元边际分解

根据二元边际理论,出口在产品层面上可以分解为集约边际(IM)和扩展边际(EM)。简言之,集约边际(IM)是指在原有产品种类的基础上实现出口规模的扩大,扩展边际(EM)是指在同等出口额下实现了更多种类产品的出口。

对此,Hummels和Klenow(2005)在Feenstra(1994)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18-19],即

(1)

(2)

式中:j为出口国;m为进口国;k为参照国(一般采用世界其他国家对m国的出口);Ijm为j国出口到m国的所有产品种类;Ikm为k国出口到m国的所有产品种类;p为单件产品的价格;x为产品的数量。

式(1)中,分子为j国向m国出口的所有产品的总额,分母为k国向m国出口的所有产品的总额。因此,集约边际(IM)为以j国出口到m国的所有产品系列为标准的j国对m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其他国家对m国出口额的比重。IM值越大,则说明在相同的产品序列上j国出口了更多相同的产品到m国,即在原有产品种类的基础上实现出口规模的扩大。

式(2)中,分子为k国向m国出口j国产品种类集中所有产品的总额,分母为k国向m国出口的所有产品的总额。因此,扩展边际(EM)表示以j国出口到m国的所有产品序列为标准的k国对m国的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比重,即j国和k国对m国出口中重合的贸易额的比重。EM越大,说明j国与k国的重合度就越高,则j国在更多的产品种类上实现了对m国的出口,即在同等出口额下实现了更多种类产品的出口。

在此基础上,将集约边际进一步分解为数量边际与价格边际的乘积,即

IM=PjmiXjmi

(3)

式中:Pjmi为经过出口份额权重调整后的j国出口到m国的同类产品i的相对价格;Xjmi为经过出口份额权重调整后的j国出口到m国的同类产品i的相对数量。若Pjmi>1,说明j国出口到m国各类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世界其他国家,这对j国是有利的;反之则说明j国出口到m国各类产品的价格普遍低于世界其他国家,这对j国是不利的。Pjmi、Xjmi满足公式

(4)

基于式(4),本文首先在UN Comtrade数据库中得到1996—2013年中国对俄出口以及世界对俄出口的全部6位级数HS微观贸易数据,并将每个6位数级HS商品编码所代表的产品视为一个产品种类。然后,根据这些6位HS产品编码整理出1996—2013年中国对俄出口产品种类集Ijm、世界对俄出口产品集Ikm以及相对应的出口额,根据式(1)、(2)和(4)分别计算出1996—2013年中国对俄出口的集约边际、扩展边际以及数量边际和价格边际(见表1)。

注:IM、EM、P、Q分别为集约边际、扩展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数据来源于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经笔者计算得出。

由表1可知,中国对俄出口的扩展边际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数值从1996年的0.266到2000年的0.513,再到2013年的0.863,年均增速为7.64%。比较之下,中国对俄出口的集约边际增加更为迅速,从1996年的0.048到2013年的0.184,年均增速达13.98%。这说明中国对俄出口增长主要是集约边际的贡献。进一步将集约边际分解为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后,从价格边际看,年均增速为12.30%,增长特点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2000—2009年,价格边际都大于1,说明这段时间中国对俄出口的商品价格普遍高于世界其他国家。从数量边际看,从1996年的0.049到2000年的0.080,再到2013年的0.194,年均增速为27.67%,总体呈上升趋势,增加较为迅速。由此表明,中国对俄产品出口中数量边际增长最为迅速,其次是价格边际,扩展边际增长最为缓慢,初步反映了中国对俄出口增长主要是通过数量途径实现的,出口产品种类还较为单一。

2. 中国对俄出口的稳定性测度

出口稳定性有多种衡量方法,包括移动平均法、ARCH法、自回归法等。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时间趋势法,如Massel(1964)、Love(1986)[19]、徐颖君(2006)等将第t期的出口稳定性指数定义为

(5)

lnXt=α0+α1t+ξt

(6)

式(5)、(6)不仅可以表明出口的波动程度,也可以反映正负方向的变动:若It>0,说明实际出口额大于长期趋势,出口条件改善,出口规模扩大;若It<0,说明实际出口额小于长期趋势,出口条件可能发生了不利的变化,导致没有实现预期的出口规模。

从统计意义上来说,出口稳定性意味着实际出口值相对长期趋势的乖离程度。为考察扩展边际(EM)、集约边际(IM)、价格边际(P)和数量边际(Q)对出口稳定的绝对影响,本文将出口稳定性指数定义为

(7)

不同定义的出口稳定性指数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定义的出口稳定性指数

三、实证分析

为了找到中国对俄出口波动的来源,本部分通过建立VAR模型并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对出口稳定性、集约边际、扩展边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采用ADF方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最优滞后期根据AIC信息和SC信息最小准则确定,以保证残差非自相关。序列和差分序列的ADF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序列和差分序列的ADF检验结果

注:D为相应序列的一阶差分。

2. 序列的协整检验

根据ADF检验的结果,3个序列都是平稳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因此可以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由表4可知,在“最多1个”假设下的迹统计量等于8.65,小于5%的临界值15.49,因此不能拒绝原假设,表明在5%的水平上存在1个协整关系,说明扩展边际、集约边际和出口稳定性指数3个序列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

3. 模型建立

基于以上检验,满足建立VAR模型的条件,应用Eviews软件建立的VAR模型为

0.15ln IMt-2-0.03ln EMt-1-

1.65ln EMt-2+4.50

方程的调整拟合优度为0.85,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对俄出口的稳定性指数与各变量拟合情况良好。基于此模型展开进一步分析。

(1) 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因变量It的Granger检验结果

图对ln IM 1个标准差冲击的响应

图对ln EM 1个标准差冲击的响应

(3) 方差分解。对ln IM和ln EM进行方差分解,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ln IM和ln EM的方差分解结果

图对ln Q 1个标准差冲击的响应

图对ln P 1个标准差冲击的响应

表7 ln P和ln Q的方差分解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首先借鉴Hummels和Klenow(2005)的方法,测算中国对俄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构建中国对俄出口的稳定性指标[20-22],然后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检验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俄出口集约边际、扩展边际指数以及数量和价格指数对出口稳定性指数的影响及贡献度,得出基本结论:首先,中国对俄实际出口值在绝大多数年份中偏离长期趋势,出口波动较大。其次,中国对俄产品出口中,数量边际增长最为迅速,其次是价格边际,扩展边际增长最为缓慢。这初步反映了中国对俄出口增长主要是通过数量途径,出口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且价格的上升在多数时间里有利于出口规模的扩大。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扩展边际、集约边际和出口稳定性指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扩展边际与集约边际是中国对俄出口波动的原因,在中国对俄的出口贸易中,出口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对出口稳定性指数都有一定程度的拉动作用。与集约边际相比,扩展边际对出口稳定性指数的影响更为明显,其在较长时期内会抑制出口波动,促进中国对俄出口增长的稳定。这意味着在中国对俄出口中应注意不断拓展同类异质产品的种类,以平滑中国对俄出口的波动。

将集约边际分解为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后发现,数量边际和价格边际对出口稳定性指数都有一定的影响,但价格边际对出口稳定性指数的影响更为明显,数量边际的影响则较为微弱。产品价格高低反映了出口结构的优劣,也进一步影响了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实现中国对俄出口的稳定增长,关键并不是通过“以价换量”来提高出口量,而应更加关注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加强产品的“高级化”程度,树立产品认同感,打造品牌效应。应改变对待俄罗斯市场的短视思维,从长远、战略的角度出发,变低价竞争策略为品质竞争策略,抓住西方对俄制裁带来的机遇,通过推动投资合作、探索和推进中俄贸易产业园建设等措施实现贸易模式的转型升级,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对俄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张秋菊.技术进步对我国出口稳定增长的影响:基于各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经济问题探索,2013(3):42-48.

[2]林娟.中国出口波动的地区差异性及成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J].中国经济问题,2013(2):83-90.

[3]张永昌,龚向明.出口多样化一定能减弱出口波动吗:基于经济发展阶段和贸易政策的效应分析 [J].国际贸易问题,2011(1):12-19.

[4]何兴容,凡福善.出口退税与我国贸易出口增长: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分析和政策效应检验 [J].当代财经,2009(10):105-109.

[5]董锐.中俄贸易互补性实证分析 [J].东北亚论坛,2010(3):51-57.

[6]邝艳湘.当前中俄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实证研究 [J].国际商务研究,2011(1):41-48.

[7]王金亮.影响中俄贸易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 [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3):39-43.

[8]万红先,李莉.中俄贸易商品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国际商务,2011(5):20-27.

[9]张英.基于引力模型的中俄双边贸易流量与潜力研究 [J].国际经贸探索,2012(6):23-27.

[10]陈军.中俄双边贸易增长成因及贸易空间拓展研究 [J].国际商务,2012(2):96-98.

[11]曲文轶.中俄贸易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J].俄罗斯研究,2010(1):41-57.

[12]施炳展.中国出口增长的三元边际 [J].经济学(季刊),2010(1):1311-1330.

[13]田春生.中俄经贸合作关系新析:经济利益的视角 [J].俄罗斯研究,2010(1):31-40.

[14]唐朱昌.中国经济总量崛起背景下的中俄经贸发展战略转型 [J].俄罗斯学刊,2011(1):5-11.

[15]张弛.中国与俄罗斯远东地区贸易发展态势分析 [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2):51-57.

[16]赵丙奇.我国进出口不稳定性的实证分析 [J].国际贸易问题,2005(7):10-14.

[17]崔艳娟.金融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13-16.

[18]Hummels D,Klenow P.The variety and quality of a nation’s exports [J].Amercian Economic Review,2005(3):78-81.

[19]Love J.Commodity concentration and export earning instability [J].Journal of Developing Economics,1986(24):125-129.

[20]Ларин В.Межрегиональное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е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 в начале XXI века:опыт,проблемы,перспективы [J].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2008(2):84-87.

[21]Цыплаков C.Российско-Китайскиет 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связи:извилистый подъем [J].Проблемы 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2008(6):61-65.

[22]Мозиас П.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е России и Китая:отдвустороннего формата крегиональному [J].Миров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и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2011(11):44-49.

(责任编辑:张璐)

*本文已于2015-09-17 14∶02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50917.1402.016.html

Microscopic analysis on stability of export of China to Russia

ZHANG Chi, MA Shan

(School of Economics,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of exports of China to Russia, the 6-digit microcosmic data from 1996 to 2014 are selected. Through calculating the binary margin and stability index of export growth of China to Russia, the influence and contribution of binary margin to export growth of China to Russia is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tensive margin and the intensive margin are the two factors that cause export fluctuation of China to Russia. The export fluctuation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extensive margin and the price margin in a long-term. It provides a new micro-perspective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stable growth of export of China to Russia.

Key words:Russia; export; stability; binary margin; price margin; quantity margin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5.06.05

作者简介:孟祥铭(1971-),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经济学、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2015lslktjijjx-32)。

收稿日期:2015-04-16

中图分类号:F 74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15)06-0499-07

猜你喜欢
稳定性出口俄罗斯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非线性中立型变延迟微分方程的长时间稳定性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一类离散非线性切换系统的稳定性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