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闻一多诗歌三美论研究——以唐诗《春晓》的五个英译本为例

2016-01-26 03:24王延芬
长沙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诗歌翻译语料库

王延芬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基于语料库的闻一多诗歌三美论研究
——以唐诗《春晓》的五个英译本为例

王延芬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摘要:诗歌翻译向来是文学翻译中被谈论最多、亦最难琢磨的领域。通过自建微型语料库,以唐诗《春晓》的五个英译本为语料,使用Wordsmith4软件,对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三美”论,即“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进行客观量化分析,以期对诗歌对比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三美论;诗歌翻译;语料库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体裁,它往往被赋予优美的韵律、独特的节奏,以及赏析不透的意境和风韵。闻一多认为诗歌是音乐之美、绘画之美与建筑之美的完美结合。可见,诗歌的翻译是最有难度的翻译。关于译诗的标准,历来学者有诸多见解,比如朱自清认为译诗可以增富意境;许渊冲认为诗歌中格律的翻译是尤为重要的。众所周知,翻译有时候远远高于创作,好的翻译甚至是再创造。然而,诗歌翻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是有限度的。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和交叉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语料库文体学为诗歌翻译研究的发展开拓了一片广阔新天地,文学研究不再局限于主观对比。定性、定量以及关键词检索的客观分析为诗歌翻译研究探索出一个新角度,其优点在于可靠的数据结果。本文基于语料库,以唐诗《春晓》的五个英译文本为语料建立一个微型语料库,使用Wordsmith4软件,对闻一多译诗论述中的“三美”进行客观量化分析。

一研究途径

笔者自建微型语料库,依据语料库分析软件Wordsmith 4中的Wordlist功能得出翔实可靠的数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闻一多先生提出的诗歌“三美”理论进行论述,分析比较《春晓》的几个译文,以期客观评析诗歌翻译。

考虑到唐诗《春晓》的英译本较多,笔者挑选出当下诗歌翻译界议论较多的几个译本作为语料,建立微型语料库。这些译本的译者涵盖范围涉及面较广,其中有专门致力于研究诗学和古典学,热爱东方文化的学者Witter Turner(译文1);有精通格律,善于运用美丽辞藻和韵律表达诗歌翻译之美的翁显良(译文2)、徐忠杰(译文3)、吴均陶(译文4);还有被誉为“译诗英法唯一人”,从事文学翻译长达60年的许渊冲(译文5)。此五位译者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及爱好,在翻译学领域都具有很高的造诣。

作为Wordsmith主要功能之一的Wordlist,主要用来建立语料中经常使用的词汇使用频率列表,以确定哪些词汇是使用频率较高的,哪些是不经常使用的;并分析语料单词使用总量、使用特征和表现形式、平均句长、句子标准差等。首先运用Wordlist工具的词频统计功能,得到五个译本中所使用单词字母长短的统计,并分析五个译文的韵脚,论证节奏和韵律在译文中的重要性;之后根据该工具分析译文句长、篇幅以及句子标准差,以更清晰地发现诗歌翻译中玲珑精致的“建筑美”;最后在绘画美方面,再次借用工具统计译文的形符、类符、行次比,分析译文的用词特点,即“绘画美”。

二基于“三美”论的数据分析

闻一多在对诗歌形式艺术的思索和探讨中,提出了著名的论述,即诗歌要具备“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三美理论。他认为好诗就像一朵鲜花,是经不起采撷的。虽然原诗的种种美不可能处处体现在译文中,但是,“既要译诗,只好在不可能的翻译境地中找出可能来”。他认为译诗要与原诗有相近的形式,比如,译者在求达意之外,应该进一步去求其音节的相仿,注意字句结构和音调,以及字句的色彩感。在译中国古诗时,他还提出原诗字数能够不增减便不增减,能不移动原文的次序便不移动,译者不能因为过度发挥而损失了原诗的意味[1]。

(一)音乐的美

诗词歌赋之美,不仅表现在其所传达的内涵和意境,也表现在它所赋予的韵律音调之美。好的诗歌犹如音乐一般,讲究格律,节奏。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首要的,即语句节奏铿锵,注重押韵。许渊冲也认为,要传达原文音美,可以借助于格律,选择与原文相似的韵脚、节奏,还可以借助于双声、叠韵、重复等方法。我们主要从原文的节奏、韵脚这两方面研究诗词英译的音乐之美。

1.节奏

节奏是有规律的高低、长短现象,便于吟咏。闻一多曾高度宣扬格律的重要性,并宣称诗之所激发的情感也关乎它节奏的使用。《春晓》原诗句式一致,且都为短句,节奏简练,短促。

表1 《春晓》五个英译本及其单词字母数

译文2和译文5的单词字母数基本上都在1—7个左右浮动,单词个数变化幅度小,多用短词,音节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而译文1、译文3和译文4单词词长变化幅度大,音节过多,读起来比较绕口。有的单词字母个数多达10个,完全失去了原文的简练度,没有节奏感,不能表达原文的韵律。

分析结果表明,译文中简单短促的节奏有助于体现原诗文的韵律,与闻一多先生的音乐之美相契合。

2.押韵

诗歌翻译的音乐之美还表现在诗歌的韵脚使用上。翻译若能做到韵式的对等转换,便能够增强诗歌的音乐之美。《春晓》原诗的押韵是在第一、二、三句的词尾,分别押“晓”、“鸟”、“少”,韵脚是“ao”。

表2 《春晓》五个英译文本及其韵脚

译文4每句都有相同的尾韵,“peeping,cheeping,weeping, sleeping”均以“ing”收尾,准确地传达原诗的音韵之美。译文3和译文5也有韵脚,韵式为“aabb”。而译文1和译文2读起来则逊色很多,整首诗没有韵律感,无法在听觉上表达出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分析结果表明,译文的韵律在听觉上更加能够体现原诗的音乐之美。

(二)建筑的美

“译诗除了传达原诗的内容之外,还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形式和音韵。”[2]译诗时,除了要传达原文的内容和意境,原文的形式也是体现诗歌之美的一剂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建筑美,即诗歌的形式要整齐,每一句话的字数基本相同。其中句子的长短和对仗是表现诗歌外形美的两个主要方面。

《春晓》原诗的行文简单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除了有简单铿锵的尾韵外,另外就当属其短小的行文了。全诗共20个字,5字成一句,却把诗人隐居所见和情感表现的恰到好处,短短20个字,其间意味无穷。

1.句子长短交错

表3 《春晓》原诗及五个英译本每句字数

译文1的句子词数长短分布排列为7、7、8、8,读起来抑扬顿挫,在视觉上整齐统一,符合建筑之美的论述,在形式上框架建构合理,比较对称。译文4句子词数长短排列分别为8、8、7、6,在视觉上也比较简洁整齐,有层次感。而译文2、译文3、译文5每句字数不一、长短不一,不具备诗歌形式整齐对仗的建筑之美。分析结果表明,句子的长短变化幅度范围要尽量符合原文的特点。

2.译文篇幅

原诗形式非常精巧,仅仅20个字便把诗的音乐、绘画和建筑之美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4 《春晓》五个英译本篇幅、行数、句子标准差

在译文篇幅上,译文1、译文3和译文5的篇幅都较小,用词简练,符合原诗精练短小的特点,较为成功地保留了原诗形式上的简洁风格。而译文2和译文4则篇幅较长,句子显得冗长拖沓,结构臃肿松散,在建筑之美上就逊色不少。在行数上,五个译本都做到了与原诗保持一致。在句子标准差方面,译文1、译文3和译文5的标准差差值比较适宜,都小于1,与原诗差距不大,其中译文1的标准差值为0.5,每行句子的词数排列为7、7、8、8,句子排列整齐,架构了一个精巧的结构,再现了原诗的建筑美和精致感。而译文2和译文4句子标准差差值均大于1,句子长短不一,与原诗差距较大,无法再现原诗小巧玲珑的特点。这是因为翻译者过多注重表意传达,而忽视了原诗本身精致的建筑之美。除了译文1,其他翻译家的译文都没能恰当地再现原诗歌的结构美感。

(三)绘画的美

中国经典的诗歌创作理念推崇“诗中有画”。绘画的美主要是指诗的辞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此外,丰富传神的用词也能够表达诗歌的含义,传达原诗的意境之美[3]。

在语言学语料库的研究中,形符是指译文文本中所出现的所有词汇,类符则是指不重复计算的形符数,即所有不同的词汇,排除单词的重复,单词的曲折变化,如词汇单复数,时态和语态。行次比则是译文中所有不同词汇与译文中总词汇量之比。此项数据统计,可以用来调查语料库中的用词多样性及用词的范围大小。一般来说,形次比比值越高,语料库中的文本用词越丰富。反之,形次比的比值越低,则表明译者所使用的词汇不够丰富。

表5 《春晓》五个英译本形符、类符、形次比

译文3和译文5的形次比较高,用词范围比较广,两篇译文的形次比均大于85。译文1、译文2和译文4的形次比则相对较低,均在75左右,较之译文3和5少了10个比值。由于翻译者力求还原或再现原诗的全部内容,除了译文3和5,其他三个译本篇幅较大,单词数目多,用词冗长。

三结语

将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引入诗歌翻译对比研究,利用软件Wordsmith4,从计算机语言学的视角探究,其结果具有客观实效性。用闻一多“建筑的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的论述作为诗歌翻译对比研究的指导原则,也具有高度统领性。通过数据分析统计显示,诗词的音乐、绘画和建筑之美的传达需要尽量对等地转换原文的诗词之意、之形、之音。在诗歌音乐美方面,译文要求押韵有节奏,单词音节简单,句长一致,这样读起来才能传达原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有助于畅快地抒发作者的感情。要尽量使译文的形式和结构符合原作的整体框架结构,译文的篇幅与每句的句长要尽量与原诗相符合,不宜过长或过短。句子标准差数值不宜过大,尽量保留原诗给读者带来的视觉美感。最后,为了呈现诗歌的绘画之美,用词方面应尽量避免冗长刻板的句型重复,尽量多样化,辞藻丰富。力求使译文保持与原诗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集于一体的高度一致,才堪称佳作。为了创作更优质的译文,把中国诗词的精华与传神之处呈现并传递给外国读者,译者需要在诗歌的这三美上不断实践和研究。

本文意在量化诗歌对比翻译研究的各项客观标准,为诗歌翻译对比评析提供一个全新的模式。创新点在于以直观的统计数据做分析。不足之处在于,本文建立了一个微型语料库,仅仅以比较普遍的五个《春晓》英译本作为代表进行量化分析,未能全面反映更多翻译文本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陈福康.中国译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2]许渊冲.翻译的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3]齐晓燕.英诗的美学探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校:余中华)

A Corpus-based Research on WEN Yiduo’s Theory of

Three Beauties for Poetry Translation

WANG Yanf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6, China)

Abstract:Poetry translation is always the most talked about item as well as the most difficult field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Taking five English versions of Chunxiao as corpora, this article sets up a mini corpus. It quantitatively analyzes WEN Yiduo’s theory of Three Beauties, namely the beauty of music, drawing and architecture, with Wordsmith4 software. It is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further researches on poetry translation.

Key Words:theory of Three Beauties; poetry translation; corpus

作者简介:王延芬(1990— ),女,河北沙河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英语翻译。

收稿日期:2015-05-27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5)04-0110-03

猜你喜欢
诗歌翻译语料库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阐释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
诗意与诗体的“旅行”
从格式塔理论赏析《西风颂》的不同译本
庞德《在地铁站》诗歌翻译的概念整合研究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