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2016-01-25 03:21吴冬波梁江燕薛平燕廖明
河北医药 2015年16期
关键词:半胱氨酸下肢动脉

吴冬波 梁江燕 薛平燕 廖明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吴冬波梁江燕薛平燕廖明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分为2组,对照组即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C组n =45)和研究组即2型糖尿病伴周围血管病变组(R组,n =47),比较2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患者年龄、病程、BMI、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糖尿病,2型;周围血管病变

【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5)16-2490-03

doi:10.3969/j.issn.1002-7386.2015.16.030

收稿日期:(2015-03-11)

作者单位: 545007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是2型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随着2型糖尿病的进展以及病程的延长,微血管并发症最终几乎会影响每位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又称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它是由于下肢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动脉狭窄、闭塞,导致下肢远端组织缺血坏死、足部溃烂等,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2-4]。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2013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的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5]。排除所有1型糖尿病、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合并其他下肢闭塞性血管病变、急性糖尿病并发症以及近期使用维生素B12、叶酸、利尿剂等影响同型半胱氨酸合成和代谢药物的患者。其中男50例,女42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7±12)岁。根据患者有无周围血管病变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无周围血管病变的为对照组(C组,n = 45),合并周围血管病变为研究组(R组,n =47)。

1.2方法

1.2.1 PAD诊断标准:根据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触诊足背动脉、测定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诊断PAD。患者取仰卧位测定双侧前臂血压,取高值作为肱动脉血压。双侧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作为踝动脉血压,两者分别除以肱动脉血压,即得到踝肱指数ABI。通过ABI诊断PAD的标准:①静息时ABI≤0.9,无论患者有无下肢不适的症状,均可诊断PAD;②患者运动时出现下肢不适且静息ABI≥0.9时,通过踏车平板试验计算得到ABI下降15%~20%,亦可诊断PAD;③间歇性跛行的患者ABI 0.55~0.95,而静息痛的患者ABI 0.21~0.49,如果患者的踝肱指数≤0.2,则患者有截肢手术的指征;④对于ABI>1.3的患者,也应该进一步检查,明确有无PAD的存在。

1.2.2指标与仪器: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计算体重指数(BMI),抽取早晨空腹时外周静脉血,行生化检查,测定项目主要包括血脂全套、肝肾功能、血糖等。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试剂盒均购自美国BD公司),严格按试剂盒的厂家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

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

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各指标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之间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BMI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的病程显著长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血清学指标比较x±s

表1 2组患者临床资料和血清学指标比较x±s

注: TG,甘油三酯; TC,总胆固醇;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FBG,空腹血糖; eGFR,肾小球滤过率

组别  年龄(岁)  男性例(%) BMI(kg/m2)FBG(mmol/L)eGFR(ml·min-1·1.73m-2)TG(mmol/L)TC(mmol/L)LDL-C(mmol/L)HDL-C(mmol/L)病程(年)C组(n =45)  57.1±11.9  22(48.9)  25.1±3.9  11..3±1.7 69.3±10.5 2.03±0.47  4.89±1.21  3.01±0.39  1.01±0.19  4.5±0.5 R组(n =47)  56.3±12.7  28(59.6)  25.7±2.3  12.4±3.6 56.8±7.4 2.16±0.34  5.37±1.43  3.35±0.25  0.98±0.22  7.8±1.2t(χ2)值 3.18 0.67  2.67 3.59 2.93 4.04 2.78 3.36 3.59 2.93 P值 0.147 0.412  0.085 0.236 0.364 0.551 0.457 0.1330.107 0.003

2.2 2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R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大于无并发症组,两种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μmol/L,x±s

表2 2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μmol/L,x±s

注:与C组比较,*P<0.05

反应蛋白C组(n =45)组别  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12.37±3.13 3.82±1.07 R组(n =47) 21.74±4.36* 7.49±3.01*

2.3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以周围血管病变有无作为因变量,以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调整协变量eGFR。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缺陷。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较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6]。病因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血栓形成,造成下肢血管闭塞,累及肢端神经,从而引起下肢组织病变。它既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而早期诊断与治疗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PAD发病常较隐匿,因此,我们应积极寻找预测PAD早期发生、发展的因子和影响因素,并进行及时、积极、有效的临床干预,延缓疾病的进展,以此提高患者的预后。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有巯基的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它是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氨基酸,正常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细胞内同型半胱氨酸吸收和代谢的动态平衡相关,那些影响其代谢所需酶、辅助因子缺陷以及代谢底物异常的因素均可以对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产生影响,吸烟、饮酒以及包括叶酸、维生素B12、利尿剂等的药物使用均会升高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7,8]。本研究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PAD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的对照组(P<0.05),而且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是2型糖尿病发生PAD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影响PAD的发生与发展的机制:(1)同型半胱氨酸可以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值和影响血管壁胶原的合成与连接,还能促进脂质沉积,使动脉壁泡沫细胞增加而损伤内皮细胞,以上共同作用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2)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通过氧化应激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且活性氧物质可以抑制内皮细胞产生前列环素,从而损害血管舒张功能;(3)同型半胱氨酸能破坏纤溶和凝血系统间的动态平衡,增加血小板的聚集性和粘附性,使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或促进血栓形成。

本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PAD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的对照组(P<0.05),且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敏C-反应蛋白是2型糖尿病发生PAD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PAD的发病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cute phase reactants,APR)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某些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升高有关超敏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中最敏感的指标,主要参与感染,补体以及细胞凋亡的调节。它不仅作为炎性的反应蛋白,而且直接影响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与患者周围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为[9,10]:周围血管病变常伴有慢性炎性反应,而长期的慢性炎性反应会刺激平滑肌细胞,使血管局部增生而损害,进而增加白细胞或血小板对血管内皮的通透性和黏附性,诱导活性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产生,增加C-

反应蛋白的合成。同时,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所产生的糖基化终产物,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糖基化终产物受体结合,增加炎性因子及炎性递质的表达,进一步刺激C-反应蛋白的合成。

综上所述,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预测因子和危险因素,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评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涂静,袁刚.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临床内科杂志,2014,31:52-54.

2尹虹,辛燕,周彪.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关系.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4-6.

3刘玮琳,孙星,李素琴.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河北医药,2013,34:2635-2636.

4叶向,杨洋,时霞飞.C反应蛋白和尿酸与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间的关系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10-3312.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后插2-2后插42.

6李克明,马玉霞.2型糖尿病并发症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88.

7张文礼,马建华.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预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意义.重庆医学,2011,40:2942-2943,2946.

8黄激扬,晏江丽,徐静,等.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四川医学,2014,35:1357-1359.

9王卫,龙艳,苏珂,等.超敏C反应蛋白和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诊断的关系.广东医学,2013,34:2061-2063.

10谢新荣.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疑难病杂志,2010,9:560-561.

猜你喜欢
半胱氨酸下肢动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双侧腋动脉分支及右侧肱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