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雁灵
医院文化
■文/张雁灵
文化是医院的名片,也是医院的记忆。文化是医院的品味,也是医院的形象。
北京协和医院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医院,如果有人问协和医院有什么,我的脑海里浮现出的一定是协和医院一系列的文化符号:病历、图书馆、人才培训制度;张孝骞、林巧稚、郎景和、赵玉沛……
医院文化的本质是什么?是以人为本。以文“化”医者,以文“化”患者。“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所医院文化内涵的释放,体现在工作人员严谨的科学态度,儒雅的风度,高贵的品质,待病人认真负责,待同事彬彬有礼,待宾客得体有度。因此,医院文化绝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打造形象。
医院文化经过沉淀转化为医院人格,凝集成了集体人格,她又转化为医院的灵魂,这是多么宝贵的财富啊!人格相互作用影响,不断升华。余秋雨说:“我人生最大的享受,莫过于与高人相晤。”医院实力的强弱,从表面上看是规模、设备和技术,实质上是文化状态和文化心态。医院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因为技术行为只要延伸到更远的目标,就一定会和文化会面。
近些年来,国内医院发展快速,成果目不暇接。每一任领导上来,总愿意做出一些政绩,如扩医院规模,买先进设备,做精品工程,盖高楼大厦,建文化广场等等。但我们看到,在医院发展中也留下了许多隐患,最大的隐患莫过于对文化的破坏。有的医院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积累的文化,被有的领导几年或许几个月就给毁掉了。
在医院内部,也因文化制造了许多界线与差距:学历的高低,专业的贵贱,职级的层次,收入的差别,荣誉的成败……人们用尽了智谋,去追求这种界线和差距,去创造这种心理不公平的局面。其实,歌德一句话就把这个局破了:人们凭着聪明,划出一条条界线,最后用爱,把他们全部推倒。一个复杂的文化课题,变得如此简单。
当前,还有一个文化的隐忧,就是民粹文化冲击着理性文化。医院发生了医闹,不是用理性和法制去解决,而是被网络和民粹的声音而左右。许多医院人更重视民测、吐槽、选票和粉丝的脸色。我们应该重视民众的呼声,但是,应该用真正的理性民主和法制程序来实现。现在缺少真正的文化大师,真正的大师不会在乎民众的追捧。“青蒿素”的成功不是靠“海选”上来的,屠呦呦面对的是四十年“高贵的寂寞”。网络民粹绝对不是民主,只能让人误解民主,甚至损害民主。正如美学所说,快感不是美感,美感是对人的提升。医院文化应该是对品质的提升,而不是表面上的嬉闹。
人类文化发展之道,必然饱饱着大爱之道、善良之道。医院文化的目标,是普及爱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