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中药配合红曲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2016-01-24 22:34庞会心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北京100101
关键词:红曲川芎心脑血管

庞会心(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北京 100101)

活血化瘀中药配合红曲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庞会心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北京 100101)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脑卒中,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胸痹”和“中风”,传统中医对此类疾病有详细的辨证分型及相应的治疗方药。根据中医理论,治疗疾病应抓住主要病因。心脑血管疾病无论那种证型,都存在“血瘀”问题,因此,活血化瘀法对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尤为明显。另外,现代医学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尤为明显,而中药红曲中含有他汀物质。本文就传统中医活血化瘀方剂与中药红曲相结合,论述其组方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活血化瘀;红曲;心脑血管

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和脑卒中,心脏病发病症状描述,文献最早见于《内经》。“心病者,胸中痛,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心脏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和分为其中证型:(1)心血瘀阻证,(2)气滞心胸证,(3)痰浊闭阻证,(4)寒凝心脉证,(5)气阴两虚证,(6)心肾阴虚证,(7)心肾阳虚证。

中风在《皇帝内经》中记载,以仆击、大厥、薄厥、偏枯、偏风、风痱等为病症名称。中医对中风辨证分型首先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种。中经络又分为:(1)风痰阻络,(2)肝阳暴亢,(3)阴虚风动,(4)痰热腑实,(5)气虚血瘀,(6)肝肾阴虚等六种类型;中脏腑分为:(1)痰浊瘀闭,(2)痰火上炎,(3)阴竭阳脱三种类型。

心脑血管疾病无论是心脏病还是脑中风,在中医方面辨证分型的治疗方法都极为复杂,然而历代以来,许多中医名家利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其理法方药独树一帜,对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淤血证中医对病因的一种描述,长期以来由于受儒家思想的限制,中医自汉代以来在解剖学方面没有大的发展,故而大多数的淤血证主要描述跌打损伤等外科病症。最早关于利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内科病的是东汉张仲景,它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妇科病症中关于与血症的治疗方法。

真正将活血化瘀法用于治疗内科病症的医学家是清代的王清任,他在《医林改错》中重点强调气血对人体的作用,他提出“治病之要诀,在于明白气血”,他认为“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淤,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王清任在著作独创了五个活血化瘀的方剂,其名称以“逐瘀”命名,称作五逐瘀汤。自王清任开始,活血化瘀法治疗内科病的理论被大量应用,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应用更为广泛。

在中医理论当中,活血化瘀药物主要是指能够促进血行、消散淤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大多数活血化瘀药物在改变血液流动、改善微循环、改善血小板活性、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调节血脂、抗血栓形成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以下我们列举三种临床常用中药,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分析它们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

1 三 七

三七也称“田七”,产地为云南文山地区,《本草纲目》记载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现在比较常用的丹参滴丸中三七就是主要成分之一。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对三七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皂甙类物质,还有槲皮素、β-谷甾醇和胡萝卜甙以及16种氨基酸等。

临床研究表明,三七能舒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三七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栓溶解、改善血液流动的作用;三七具有抗心律失常,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抗心肌缺血的作用;三七能显著抑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主动脉内膜斑块形成。

2 川 芎

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病将川芎列为药中上品,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川芎主要含有川芎嗪、内酯类化合物,阿魏酸、挥发油、生物碱等成分。临床研究表明,川芎有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能增加微血管的开放数目和微循环的血流速度;川芎能通过血脑屏障,可使脑血流量显著增加,显著减轻脑组织缺血性损害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川芎能抑制主动脉平滑肌收缩、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川芎能缩小梗塞范围、减轻病变程度、减少心肌坏死;川芎具有抗血小板凝聚和抗血栓形成作用,并且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川芎能明显降低全血黏度,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主动脉及下肢的血流增加;川芎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并可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

3 银杏叶

银杏叶是银杏树的叶子,含有3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及萜类、酚类、各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有效成分。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疾病等,均有良好的疗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银杏黄酮能有效对抗和消除自由基,并起到延缓衰老的良好作用;银杏黄酮可用于预防和医治早期老年痴呆症患者,尤对帮助恢复和改善记忆力作用明显。

银杏苦内酯可选择性的抵抗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人体内一种很强的可引发血小板聚集和形成血栓的内源性活性物质,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引起中风、心肌梗塞的隐形杀手,危险性很高,而银杏苦内酯则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克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核心病理是动脉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被认为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理,目前能够消除斑块的药物以他汀类药物为主。然而,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以化学他汀为主,主要有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化学他汀的弊端是有相对多的毒副作用。

红曲是一种传统中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红曲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这说明最晚在明代,中国人就已经广泛地将红曲应用于医疗方面。1979年,日本科学家远藤章从红曲中发现了一种被称作莫那可林K (Monacolin K)的物质,这种物质和1976年在桔青霉里发现的“美伐他汀”同属于他汀类物质,但因为红曲中这种他汀的含量极低,因此,这项发现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到上世纪90年代末,许多科学家将红曲进行各种诱变培育,使红曲中他汀含量大大提高,红曲开始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领域,经过大量研究,红曲中所含的他汀其作用效率超越了化学他汀,并且红曲他汀非常安全。

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活血化瘀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能够起到综合调治的作用,并且中药红曲能够解决现代医学中心脑血管疾病的难题斑块问题,因此将活血化瘀中药与红曲结合,将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更好的配方组合。笔者曾在十多年前就十分注重这一理论的研究,并将它应用于中药及保健品研发方面,收到了非常良好效果。诚如所见,由上述三种中药与红曲组成的配方已申请国家专利,希望本文能够对科研及医务工作者有所借鉴。

[1] 于熙滢,曹海利,刘雅君,刘 洋,李晓光,班 翔,魏 林.阿托伐他汀对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浸润和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心脏杂志》,2011,1:46-50.

[2] 刘学钧,刘奕蓉,周建平,张宇新,张子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老年脑卒中的相关性《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03):395-396.

[3] 陈开文.活血化瘀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中国医药指南》,2010,8(15):42-44.

[4] 吴同启,顾 宁.中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损斑块的研究进展《中国中医急症》,2011,20(02):284-286.

[5] 陈文强,张 运.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动物模型和检测技术《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6,24(2):649-656.

本文编辑:刘帅帅

R743.3

A

ISSN.2095-6681.2016.15.137.02

猜你喜欢
红曲川芎心脑血管
红曲黄色素的研究进展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川芎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药食两用话红曲
健脾消食说红曲
健脾消食说红曲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