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巧教授诊疗痤疮经验

2016-01-24 22:21秦爽刘巧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008海南省皮肤病医院海口57006
关键词:痤疮经验

秦爽,刘巧(.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 4008;.海南省皮肤病医院,海口 57006)



·名医经验·

刘巧教授诊疗痤疮经验

秦爽1,刘巧2
(1.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208;2.海南省皮肤病医院,海口570206)

摘要: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损容性皮肤病的一种,中医学上称为“皶”、“肺风粉刺”等,历代文献多有记载。本文旨在介绍刘巧教授诊疗痤疮的经验,主要包括从皮损、部位、经期、年龄、地域、季节进行辨病辨证的思路,以及宣肺清热、清热化湿通腑、和营化痰散结、补益肝肾等治法的运用,并结合随症加减用药,临床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痤疮;经验;名老中医

刘巧教授是研究生导师、第5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工作导师。临床工作30余年,对中医皮肤病诊疗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现将其在痤疮方面的诊疗经验总结如下。

1 辨病辨证思路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等,是损容性皮肤病的一种,辨病一般不难,而辩证多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1辨皮损皮疹以粉刺、红色丘疹为主的,多见于肺经郁热。痤疮患者多见于青春期男女,素体阳热偏盛,肺经郁热,肺气不清,外感风热之邪,肺主皮毛,火热熏蒸面部,迫津外出,则见粉刺,丘疹;《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肺风粉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皮疹以脓疱、结节为主,面部油脂分泌较多,伴口臭,便秘、溲黄或纳呆,舌红苔黄腻多责之于脾胃湿热。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日久伤及脾胃,中土运化不畅,助阳生湿化热,湿热循经上蒸头面;或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成痰,郁久化热,湿热阻滞肌肤,闭阻毛窍,故见上述症状;《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渣鼻第八十一》:“……又有好饮者,胃中糟粕之味,熏蒸肺脏而成。所谓有诸内、形诸外。”皮疹以囊肿、结节、瘢痕为主多病程日久,久病必瘀,痰热瘀互结搏于肌肤则迁延难愈。但无论何种类型痤疮,都有肺胃热盛的病理基础,用药上均需考虑清肺胃之热。

1.2辨部位《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此颜面脏腑映射理论后世医家理解各有出入,刘巧教授结合面部经脉循行及临床经验,总结出面部痤疮的分布部位辨证理论,将面部痤疮的分布与脏腑和经络紧密联系起来:《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入下齿中,还出颊口……”故颧颊两侧多从阳明炽热论治;肝经上出额,其支者,环唇内,皮疹多分布在唇周或前额则考虑肝经郁热;满面泛生者,多采用病因辨证,多为湿热之毒交蒸;颊、颏等横向部位发病者,多从肝论治;额、口周等纵向部位发病者,从脾胃论治,多因嗜食肥甘厚味、生冷瓜果而诱发或加重病情;皮损见于鼻翼两侧与躯干部,多归属于肺,一般病程较短;“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患者自觉皮损瘙痒、疼痛,可根据辨证泻心经火热;皮损发于面下部或下颌责之于肾,与肾气盛、天癸至有关,肾气渐盛,但盛而未壮,易虚易实。

1.3辨月经 “妇人尤必问经期”。女子月经是由脏腑、经络、气血共同作用而产生,其周期性的藏泻是肾阴阳的转换与气血盈亏的变化,现代医学认为月经前发生的痤疮与体内激素水平周期性变化有关,故可按月经周期辨证用药,主要立足于肝、脾、肾三脏。经前期子宫、胞脉气血满盈,阴阳气血俱盛,极易化热上扰,临床女性患者大部分月经不调,且多为月经后期,经血当下不下,瘀滞体内,则化热化火夹湿夹瘀循经攻于面部,故多见痤疮加重,此时机体雌二醇及孕酮处于下降或最低水平,用药当采取疏肝和脾、活血通络调经之法,并适当减轻寒凉之药的剂量;至行经期因势利导,使经血通畅,旧血去而新血生。经后期由于经期阴血下泻,火热渐消,此时雌激素水平逐渐上升,痤疮亦有所好转,但经后子宫、胞脉相对空虚,尤以阴血不足为主,此时当注意益气血、补肝肾。

1.4三因制宜①因时制宜:《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春秋季节,气候由温渐热,海南地区湿热更盛,寒凉药物用量可稍重;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阴盛阳衰,阳气内敛,寒凉药物用量宜轻;②因地制宜:海南地处南方,滨海傍水,温热多雨,易阳气外泄,人多皮肤色黑,肌理松疏,用药药量宜轻;③因人制宜:痤疮患者多为中青年男女,男性多体质强壮,用量可较常量稍重;女性患者18岁以下多病在肺胃,成年女性多病在脾胃,需注意的是25岁以上患者称为青春期后痤疮,此类患者多为肝肾阴虚;女性经期用药尤当注意,切勿寒凉太过。

2 治法用药经验

2.1宣肺清热法用于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组成:枇杷叶、桑白皮、黄芩、赤芍、栀子、鱼腥草、野菊花、金银花、连翘、生地黄、丹皮和甘草等。其中,枇杷叶、桑白皮均归肺经,有较好的清泻肺热功效,为君药,栀子、野菊花、金银花、连翘、鱼腥草清热解毒,黄芩善清上焦湿热,生地、赤芍、丹皮凉血活血、褪红,共奏清泻肺热之功。

2.2清热化湿通腑法用于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方用茵陈蒿汤加减,组成:金银花、黄芩、野菊花、生地黄、丹皮、茵陈、栀子、夏枯草、陈皮、白茅根、甘草。其中,“白茅根味甘,性凉……最善透发脏腑郁热……能入肺经以宁嗽定喘……能入胃滋阴以生津止渴……”[1]。清透肺脾胃之热效佳,夏季多用;茵陈苦寒,善清利脾胃湿热,并能改善面部油腻症状。

2.3和营化痰散结法用于痰瘀热结型痤疮,方用桃仁二陈汤加减,组成:金银花、赤芍、生地黄、蒲公英、鸡内金、穿山甲、浙贝母、陈皮、黄芪、天花粉、甘草。《医学衷中参西录》有云:“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以治疔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虫类药性善走窜,药力峻猛……对痰瘀胶结积久而成之顽症沉疴……常获奇效……”[2]。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穿山甲水提醇沉制剂能显著增加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对血管壁有直接扩张作用;其水煎液能降低血液黏度及延长凝血时间作用,并能显著抗炎[3],更直接地验证了穿山甲的活血散瘀功效。刘巧教授尤善用此药,对于一些久治难愈,以囊肿、瘢痕为主的聚合性痤疮多可获奇效。天花粉善通行经络,能解一切疮家热毒;与黄芪合用更能生肌排脓;鸡内金为消化瘀积之要药,更为健补脾肺之妙品,脾胃健壮益能运化药力以消积。上药合用,以化瘀散结,每多效验。

2.4加减用药以上3法为辨证论治之大要,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同而加减用药,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效果。

(1)健脾护胃:痤疮治疗用药多性寒凉,需注意顾护胃气,可加陈皮、茯苓、淮山药、白术、厚朴、山楂等理气健脾;

(2)经期前后用药:月经前期痤疮加重并伴有急躁易怒、胸胁胀痛等,可加柴胡、香附、益母草、玫瑰花等疏肝理气、活血通络调经;月经后期加予当归、女贞子、旱莲草、太子参、知母、二仙汤等益气血、补肝肾;

(3)引经药:一般来说,从肝论治,多选用白芍、柴胡等;从脾胃论治,多选用苍术、白术等药,桔梗能载药上浮,入肺经;此类药可引诸药直达病所,疗效更加明显;

(4)补益肝肾:青春期后痤疮多属肝肾阴虚,可加旱莲草、女贞子、知母、麦冬、沙参滋养肝肾,其中旱莲草和女贞子组成二至丸,功善滋肾阴、降虚火,为清补之剂,临床疗效佳;

(5)随证加减:阴虚内热可加黄柏、玉竹;皮疹色红,加槐花、紫草、丹参、凌霄花凉血活血;心经有热加莲子心、竹叶、黄连、芦根;散结消肿加山慈菇、夏枯草、皂角刺;湿重加苍术、薏苡仁;热重加白花蛇舌草、芦荟;失眠加合欢皮、柏子仁、珍珠母。

3 典型案例

患者女,24岁,2014年5月9日就诊。主诉:面部反复起红丘疹10年余。现病史:患者10年前开始出现面部红色丘疹,有时有脓疱,时轻时重。曾于他院多处多次治疗,诊为“痤疮”,予口服“消炎药”(具体用药不详),外用药膏、面膜等,效果尚可,但停药后易反复发作,多经前加重。现症见面部起红丘疹、脓疱,皮肤油腻,大便尚可,小便黄赤,纳欠佳,眠可。专科检查:额部、颊部、鼻部、下颌密集分布粟米至绿豆大小红丘疹、粉刺,双颊为重,散在脓疱,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细数。西医诊断:寻常性痤疮;中医辨证:肺胃湿热。治法:清泻肺胃。方药:枇杷叶10 g,桑白皮15 g,黄芩10 g,栀子10 g,鱼腥草10 g,野菊花15 g,金银花10 g,连翘10 g,生地黄15 g,丹皮10 g,白茅根30 g,女贞子10 g,知母10 g,陈皮6 g,淮山药15 g,甘草6 g。水煎服,分早晚饭后温服。二诊:服上方14剂,红色丘疹明显减少,无明显脓疱,面部油腻减轻,因月经将至面部有少量新发丘疹,心中烦热,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守上方去鱼腥草、野菊花、金银花、连翘、生地黄、丹皮、白茅根、女贞子,加厚朴10 g,莲子心10 g,太子参10 g,灯芯草5 g,夏枯草10 g,益母草20 g。后随症加竹叶、玄参、茯苓,共治疗2个月,皮损基本消失,临床治愈。随访6个月,无明显新发皮损。临床治疗上,除药物治疗外,刘巧教授多嘱患者饮食忌烧烤、油炸、辛辣刺激类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外出尤当注意防晒;日常面部可做简单的清洁护理工作,应避免浓妆等。

参考文献:

[1]柳西河.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合订本(综合性著作卷3·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

[2]李红毅,欧阳卫权.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禤国维[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4:10.

[3]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09(2016)01-0037-03

通信作者:刘巧,E-mali:Drliuqiao@163.com

收稿日期:(2015-07-20)

猜你喜欢
痤疮经验
不同针灸疗法治疗寻常痤疮的网状Meta分析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小经验试试看
为什么有些人会得严重痤疮?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的经验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重度痤疮的临床研究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