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彬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常见病。可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主要包括鼻病毒、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和腺病毒等[1]。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可出现发热(体温通常高于38摄氏度)、白细胞水平升高、咳嗽、咳痰和肺部啰音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合并细菌感染,从而危及其生命安全[2]。过去,临床上一直使用利巴韦林等药物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但效果一般。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使用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6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这74例患儿的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其病程均少于2天,其C反应蛋白的水平均正常,且均未患有中耳炎、扁桃体炎、淋巴结肿大及其他严重的脏器疾病。我们将这74例患儿随机分为干扰素组和利巴韦林组,每组各有37例患儿。干扰素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5例。他们的年龄在5个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34±11.02个月。利巴韦林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16例。他们的年龄在6个月~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32±11.04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我院使用干扰素对干扰素组患儿进行治疗。干扰素的用法为:取5ug的干扰素,将其加入到4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稀释,然后将此药液放入高频雾化吸入器中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可每天治疗2次,每次治疗时间15分钟,应连续治疗1周。
1.2.2 我院使用利巴韦林对利巴韦林组患儿进行治疗。利巴韦林的用法为:按照10mg/(kg·d)的剂量取利巴韦林,将其加入到25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用此药液为患儿静脉滴注,可每天用药2次,应连续治疗1周。
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和各种临床症状消失的用时。
①显效:经过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得到明显缓解。②有效:经过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③无效:经过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在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我们使用SPSS17.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干扰素组患儿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9例,为有效者有16例,为无效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6%。利巴韦林组患儿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16例,为有效者有13例,为无效者有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4%。干扰素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利巴韦林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干扰素组患儿发热症状消失的用时、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的用时、咳嗽、咳痰症状消失的用时和肺部啰音症状消失的用时均明显短于利巴韦林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种临床症状消失用时的比较(d)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的常见病。过去,临床上主要使用利巴韦林等药物治疗此病,但效果较差[4]。因此,近年来,临床上开始使用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干扰素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药。此药在进入人体后,能够与人体内的免疫细胞结合并产生抗病毒蛋白,同时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人体内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抗病毒作用。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干扰素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的利巴韦林组患儿,其发热症状消失的用时、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的用时、咳嗽、咳痰症状消失的用时和肺部啰音症状消失的用时均明显短于利巴韦林组患儿。这说明,用干扰素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此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优选药物。
[1] 王福霞,任劼,刘丽利等.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1):1342-1343.
[2] 孙珺,张艳秋,于靖波等.重组人干扰素α-2 b(假单胞菌)雾化吸入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5,18(10):1752-1754.
[3] 蔡素芬,蒋曼,康辉等.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5):80-81,84.
[4] 段竹梅,夏丽萍.重组人干扰素-αIb超声雾化治疗新生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1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