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根林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1]。该病患者的症状主要有子宫渗血、下腹疼痛、白带异常等[2]。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疗法为对子宫肌瘤较大的患者进行治疗。在进行该手术时,临床上通常选择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等药物对患者进行麻醉[3]。为了探讨使用利多卡因和右美托咪定对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我们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子宫肌瘤患者。她们的年龄在36~65岁组间,平均年龄为(51±9.87)岁。我们对这78例患者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在进行手术时使用利多卡因和右美托咪定对她们实施麻醉。
在进行手术时,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我们使用5mL浓度为1.5%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使患者保持侧卧位,选择其脊椎的L2节、L3节作为麻醉穿刺点,穿刺成功后将长度为3cm左右的硬膜外导管向其头端方向置入。将患者的体位调整为头高平卧位,为其注射浓度为1.5%的盐酸利多卡因。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确定其呼吸情况无异常后,使用右美托咪定维持其麻醉的效果,右美托咪定的用法是:取2ml的右美托咪定,将其加入到48ml 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用此药液对患者进行持续的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为0.5μg/(kg·h)。进行麻醉的时间持续至医生缝合手术切口为止。
观察患者在术前、麻醉进行30分钟后、术后三个时段的HR值、镇静分值和BIS值。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①1分:患者在术中情绪烦躁,身体应激反应较大。②2分:患者在术中较镇静,身体应激反应较小。③3分:患者在术中较镇静,身体无应激反应。④4分:患者在术中处于轻度睡眠状态。⑤5分:患者在术中处于中度睡眠状态。⑥6分:患者在术中处于深睡眠状态。
进行手术前,患者的 BIS值为(93.7±5.4), HR为(70.5±6.9) 次/min,镇静分值为(2.4±0.5)。进行麻醉30分钟后, 患者的BIS值为(64.8±6.8), HR为(60.1±9.5) 次/min,镇静分值为(4.9±1.0)。手术结束后,患者的BIS值为(91.8±5.2), HR为(70.2±4.7) 次/min,镇静分值为(2.7±0.7)。对本组患者进行麻醉30分钟后,其BIS、HR、镇静分值均明显低于其进行手术前的BIS、HR、镇静分值,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本组患者进行麻醉30分钟后,其BIS、HR、镇静分值均明显低于其手术结束后的BIS、HR、镇静分值,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进行麻醉后,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有1例患者发生低氧血症,有1例出现恶心的症状,有1例患者出现了呕吐的症状。本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69%。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该病患者的症状主要有子宫渗血、下腹疼痛、白带异常等。对子宫肌瘤较小的患者,临床上通常选择保守疗法对其进行治疗。但如果患者子宫内的肿瘤直径超出5厘米则需对其进行手术治疗[4]。在进行手术时,医生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对其进行麻醉。
右美托咪定中含有α2型肾上腺素,且该药的活性较强,解痉、镇静的作用较好,还具有抗焦虑、抗应激的作用。该药通过与患者体内的α2A受体相结合,抑制其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和释放,进而达到止痛、镇痛的效果[5]。由于右美托咪定的半衰期较短,手术结束后,患者的意识恢复较快。使用右美托咪定对进行子宫肌瘤的切除术的患者进行麻醉不仅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还可使其保持良好的呼吸状态,避免其发生呼吸阻滞的情况。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使用利多卡因和右美托咪定对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良好。此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李宝永,张树波,张小平.右美托咪定用于高血压老年患者术中镇静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8):862-866.
[2] 贾喜菲,宋静慧,萨日娜. 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结合带的超微结构变化及Cx43 表达[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9):8688-8693.
[3] 马玲璇,张燕燕. 米非司酮独用及与宫瘤消胶囊合用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2):1248-1250.
[1] 李宝永,张树波,张小平.右美托咪定用于高血压老年患者术中镇静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8):862-866.
[4] 王平均.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应用于子宫肌瘤切除术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比较[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2):227-229.
[5] 姜梅,魏之先,颜红军.术前焦虑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麻醉苏醒和镇痛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4):2352-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