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艳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64)
成语和类固定短语的语体鉴别及语体动因
陈振艳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64)
成语和类固定短语的格式和功能相似,两者有密切联系,但类固定短语的语体色彩存在“稳定、庄重”与“简明、随便”的争议,语体属性难以定论。文章从语体、语法角度,以“语法的标准”“交际的标准”和“时空的标准”为原则,对成语与类固定短语语体属性进行鉴别,并探讨两者语体差异的动因。
成语;类固定短语;语体鉴别;语体动因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类似于“不偏不颇”“不男不女”“没大没小”“一男半女”和“一星半点”这样的短语。张斌(1998)将这类短语称为“类固定短语”,认为它们“在汉语中具有稳定、庄重的色彩,在论文中是经常使用的。”*张斌:《汉语语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2-25页。齐沪扬(2001)也认为这种“类固定短语”具有稳定、庄重的色彩。*齐沪扬:《有关类固定短语的问题》,《修辞学习》2001年第1期,第8页。但李传军(2008)经过“考察发现,类固定短语虽然在语言表达中能体现齐整稳定的形式特点,但类固定短语多出现在口语体语言环境中,因此庄重的色彩并不突出,这一点与成语有着明显的差别。”*李传军:《类固定短语相关问题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8页。那么,类固定短语究竟属于稳定、庄重的书面语正式语体,还是属于简明、随便的口语非正式语体?本文拟从语体语法角度,对成语与类固定短语这两类汉语语法形式语体属性的鉴别及语体动因进行探讨。
在语体语法研究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语法形式的语体特征研究和语体属性的鉴定取得了长足进展。孙德金(2012)提出用“频度标准”和“融合度标准”鉴定书面语体中的文言成分*孙德金:《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文言语法成分的界定问题》,《汉语学习》2012年第6期,第3-11页。;吴春相(2013)提出以搭配的实词性成分的语体属性来鉴别介词的语体属性*吴春相:《语体成分和谐组配的初步分析——一项以事件句为调查试验材料的研究》,《当代修辞学》2012年第6期,第50-60页。;冯胜利(2015)建构了语体语法的逻辑体系,提出了汉语语体的三分系统,即口语非正式语体、书面正式语体和文艺庄典语体*冯胜利:《语体语法的逻辑体系及语体特征的鉴定》,《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年刊)2015年,第1-21页。;王永娜(2015)在冯胜利提出的“交际要素对语体形式的激活”“语体不同语法不同”和“时空别体”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鉴别“NNVVN”“VNN”和“VN的(N)”三者正式等级的“交际因素”“语法因素”和“时空特征”的鉴别方法。*王永娜:《“NNVVN”“VNN”“VN的(N)”语体等级的鉴别》,《汉语学习》2015年第8期,第14-23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语法的标准”“交际的标准”和“时空的标准”三个方面来鉴别成语和类固定短语的语体属性,并阐释其语体动因。
现代汉语的词汇由词和固定短语构成。张斌(1998)*张斌:《汉语语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2-25页。认为,固定短语是词的等价物,汉语的固定短语主要有三类:一是专名,二是动词和名词的组合,三是成语。一些四字短语,从形式上看很像成语,实际上是根据交际需要临时创造出来的,它们的特有格式和功能跟某些成语近似,不妨称之为“类固定短语”。张斌最早提出了“类固定短语”概念。齐沪扬(2000、2001)*齐沪扬:《现代汉语短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0-311页。*齐沪扬:《有关类固定短语的问题》,《修辞学习》2001年第1期,第8页。沿用了他的说法。刘叔新(1982、1990)*转引自齐沪扬:《现代汉语短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10-311页。将这类语言单位称之为“准固定语”,张谊生(2002)*转引自李传军:《类固定短语相关问题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9页。将该类语言单位称为“类固定词语”。“准固定语”的定义(结构固定且有一部分不能替换)不仅不能将固定语和“准固定语”区分开,而且会将一部分类固定短语排除在外;“类固定词语”的提法则将这类语言单位划入了固定词语范畴,视为“词和短语的混合体”。这里采用张斌的提法,将这类语言单位称为“类固定短语”。
张斌认为,类固定短语是根据交际需要临时创造出来的。齐沪扬认为,类固定短语是固定短语和自由短语的中间状态。李传军认为,类固定短语可以由自由短语生成,进而演变为固定短语,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类固定短语是由固定短语衍生而来,固定短语、类固定短语和自由短语之间的生成关系是:自由短语→类固定短语→固定短语→类固定短语→固定短语。总之,类固定短语是指由常项和变项两部分组成,语音上以四音节为主且有着格式的限定性、表意的双层性(既有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又有格式意义和具体意义)和强大的格式生成性及使用高频性,使用起来更像一个固化词的一类短语。
(一)四字格的类固定短语
一A半B。类固定短语:一天半晌/一时半会/一时半晌/一男半女/一星半点。成语:一知半解/一时半刻/一言半语/一年半载。
一A一B。类固定短语:一丝一毫/一进一出/一摇一晃/一家一户/一针一线/一点一滴/一草一木/一年一度/一睁一闭/一瘸一拐。成语:一朝一夕/一五一十/一颦一笑/一言一行。
半A半B。类固定短语:半中半西/半明半暗/半人半鬼/半阴半晴/半工半读/半开半闭/半躺半坐。成语:半信半疑/半推半就/半吞半吐。
七A八B。类固定短语:七荤八素/七进八出/七病八灾/七病八痛。成语:七长八短/七上八下/七零八落/七死八活/七手八脚/七嘴八舌。
半A不B。类固定短语:半新不旧/半大不小/半生不熟/半懂不懂/半信不信/半新不新/半文不白。成语:半死不活。
A长B短。类固定短语:夜长日短/谈长论短。成语:家长里短/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七长八短/争长竞短/说长道短。
不A不B。类固定短语:不大不小/不见不散/不紧不慢/不老不少/不软不硬/不早不晚/不多不少/不胖不瘦/不松不紧。成语:不亢不卑/不三不四/不知不觉/不折不扣/不疾不徐/不慌不忙/不稼不穑/不即不离/不蔓不枝/不伦不类/不明不白。
(二)非四字格的类固定短语
(1)由四字格的某些格式化用而来
东A西(A)B:东一档西一档/东看看西逛逛/东看看西看看
左A右(A)B:左劝右劝/左一瘸右一拐/左一摊右一摊/左一拳右一拳/左一巴掌右一巴掌
千A万(A)B:千不该万不该/千滴血万把汗
(2)只能生成非四字格的格式
一A不如一A:一年不如一年/一代不如一代/一个不如一个/一日不如一日
A一量B一量:青一块紫一块/深一脚浅一脚/冷一口热一口/长一声短一声
A不A,B不B:年不年节不节/僧不僧道不道/死不死活不活/人不人鬼不鬼/男不男女不女
冯胜利(2010)认为“语体不同则语法因之而异”*冯胜利:《论语体的机制及其语法属性》,《中国语文》2010年第5期,第400-412页。。这里的语法可以理解为既包括语法结构形式以及语法结构形式的内部构成,也包括该语法形式所处的外部语体语法环境。语法结构形式、内部构成要素以及更大的语法单位之间存在语体属性的一致性,即如果一个语法形式属于某一语体,那么其内部组成要素属于同一语体,其所搭配的词语、所处的更大的语法单位也属于同一语体。
(一)从内部组成要素看
成语的组成要素中,有很多(有的是格式要素,有的是变项要素)取自古代汉语的单音节词汇,如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朝一夕、一知半解、一挥而就、待价而沽、侃侃而谈、七嘴八舌、七颠八倒、半信半疑、半推半就、半吞半吐、七零八落、家长里短、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争长竞短、说长道短、不亢不卑、不知不觉、不折不扣、不疾不徐、不慌不忙、不稼不穑、不即不离、不蔓不枝、不伦不类、谈笑风生、一丝不挂、一尘不染等。
类固定短语的组成要素有很多取自现代汉语单音节词汇(包括单音节词汇和黏着性根语素),如一天半晌、一时半会儿、一时半晌、一男半女、一星半点、不男不女、半新不旧、半大不小、半生不熟、半懂不懂、半信不信、半新不新、不大不小、不多不少、不胖不瘦、不早不晚、不软不硬、不松不紧、不紧不慢、七进八出、七病八灾、七荤八素、七病八痛、不见不散、半文不白、小手小脚、比手画脚、慌手忙脚、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不死不活、不上不下、一男半女、青一块紫一块、东逛逛西看看、左一拳右一拳、大眼瞪小眼等。
冯胜利(2015)指出,“‘校’‘逢’‘改’与‘机’‘椅’‘盘’都是单音节语素,但它们有很大的不同:‘校’等是‘句法自由、韵律黏着’的词(黄梅,2012)……‘校’等有语体性(庄典体)”,“汉语的庄典体词汇取自古代的单音词,于是单音节‘校’(在校劳动)比双音节‘学校’更文雅。”*冯胜利:《语体语法的逻辑体系及语体特征的鉴定》,《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年刊)2015年,第1-21页。蒜(大蒜)、眼(眼睛)、冰(凉冰)等,都是黏着性根语素,单双音节的词汇都是口语。因此,组成要素中有古代单音节词汇的成语比之变项取自现代单音节词汇的类固定短语更正式、更书面。由于这些古代单音节词汇只是作为成语的一个组成要素,与其他要素结合作为一个整体运用,而不是单独在句中发挥作用,因此与其单独运用时的“庄典体”有些区别。当然,还有一些成语的组成要素取自于现代汉语单音节词汇,如七死八活、七长八短、七上八下、不三不四、七手八脚、指手画脚、大手大脚、碍手碍脚、毛手毛脚、蹑手蹑脚、慌手慌脚等,这类成语对口语语体和正式语体都具有兼容性,属于通用体,在判定其语体属性时,需要根据具体的交际情境加以判断。此外,还有一些类固定短语的组成要素,尤其是格式要素取自古代单音节词汇,如张斌举的例子:
“XX之X”格式。成语:莫逆之交/金石之言/杞人之忧/犬马之劳/乌合之众/城下之盟/切肤之痛/多事之秋。仿造的类固定短语有:欢乐之情/分别之时/敬仰之心。
“XX而X”格式。成语:一挥而就/待价而沽/侃侃而谈/脱颖而出/涸泽而渔/不言而喻/接踵而来/扬长而去。仿造的类固定短语有:奔腾而来/挺身而出/一晃而过。
“XX不X”格式。成语: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参差不齐/局促不安/执迷不悟/坚定不移/直言不讳/放荡不羁。仿造的类固定短语有:闭口不言/酣睡不醒/模糊不清。
“XX如X”格式。成语:目光如豆/大雨如注/一贫如洗/一见如故/冠盖如云/巧舌如簧/杀人如麻/应对如流。仿造的类固定短语有:堆积如山/洁白如云。
诚如张斌所说,这类类固定短语具有与成语相似的特点,“具有稳定、庄重的色彩”。“之”“而”“如”等格式要素都是古汉语单音节词汇,是这类类固定短语具有书面正式语体的重要原因。
总之,从构成要素看,成语与类固定短语的区别在于:大部分成语的构成要素由古汉语单音节词汇构成,因此具有突出的书面正式语体属性,小部分成语的构成要素由现代汉语单音节词汇构成,属于通用语体;大部分类固定短语的构成要素由现代汉语单音节词汇构成,因此具有鲜明的口语非正式语体属性,小部分类固定短语的构成要素由古汉语单音节词汇构成,因此具有书面正式语体属性。为表述方便,将构成要素由古汉语单音节词汇构成的成语称为A类成语,构成要素由现代汉语单音节词汇构成的成语称为B类成语;构成要素由现代汉语单音节词汇构成的类固定短语称为A类类固定短语;构成要素取自古汉语单音节词汇的类固定短语称为B类类固定短语。
(二)从语法结构形式看
成语是固定结构,结构形式不可有任何变更。而类固定短语由常项和变项构成,常项不可以变化,变项可以变化:可以儿化,如“一时半会儿”“一天半晌儿”“一星半点儿”;可以重叠、轻声,如“东看看西看看”“左劝劝右哄哄”;可以加助词,如“半躺着半坐着”“半懂得半不懂得”;接受单音形式,如“年不年节不节”“男不男女不女”“左一瘸右一拐”“半是人半是鬼”;可以将复合韵律词结构变为非韵律词结构,如“半晴天半阴天”“半工作半读书”“半文言半白话”“半相信不相信”“半中式半西式”。“单双音节词汇的不同,不仅是韵律的对立,而且是语体的对立;不仅是语体的不同,而且是语法的不同。”“语气正式则音长语重,而单轻双重”,“双音节形式自然被用来表达正式庄重,而独立使用的单音词则主要存在口语中”,“凡是带有(或趋向于)轻声的是口语的形式,凡是表达正式语体色彩的都没有轻声或不能轻读”。*冯胜利:《试论汉语书面正式语体的特征与教学》,《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第4期,第98-106页。“轻声、儿化、单音词为口语非正式语体的重要组成要素,而正式庄重则通过双音形式来表达。”*王永娜:《“NNVVN”“VNN”“VN的(N)”语体等级的鉴别》,《汉语学习》2015年第8期,第14-23页。汉语根语素是一个音节,而“合成词必须首先是一个韵律词”,“这就是为什么‘大蒜’‘凉冰’虽是双音,也是口语语体词汇的缘故”。*冯胜利:《语体语法的逻辑体系及语体特征的鉴定》,《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年刊)2015年,第1-21页。“晴天”“阴天”“工作”“读书”“文言”“白话”“相信”“中式”“西式”与“大蒜”“凉冰”“眼睛”“搅和”“掺和”一样,也都是此类口语词汇。因此,从结构形式看,成语属于书面正式语体,类固定短语属于口语非正式语体,但这仅限于A类成语与A类类固定短语。
B类类固定短语,如“欢乐之情”“敬仰之心”“挺身而出”“奔腾而来”“模糊不清”等则与成语一样,结构形式不可有任何变更,属于书面正式语体。B类成语,如“不三不四”“大手大脚”“七手八脚”等,由于成语结构形式不可变更,因此首先具有书面正式语体属性,其口语语体属性需要通过别的方法验证。
(三)从外部环境看
(1)“多少次听福州的同志们说,六十年代,乔十光为学习漆艺,在福州一扎就是一年半载,过着箪食瓢饮、清心寡欲的简贫生活。”句中的成语“箪食瓢饮”“清心寡欲”以及该句子的书面正式语体性质,与成语“一年半载”的语体属性一致。
(2)“周小菁是那种典型的江南女子,苗条,白皙,眉眼如画,一颦一笑都洋溢着灵秀之气。”“白皙”“洋溢”“眉眼如画”“灵秀之气”(后两者是B类类固定短语)以及该句子的正式语体属性与成语“一颦一笑”的语体属性一致。
(3)“中国人的一颦一笑都是厚重的、神秘的、意味深长的。”“厚重的”“神秘的”“意味深长的”以及该句子的书面正式语体属性与成语“一颦一笑”的语体属性一致。
(4)“眼睛一闭一睁一天就过去了,嚎;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嚎。”语气词“嚎”以及该句子的口语非正式语体属性与类固定短语“一闭一睁”“一闭不睁”的语体属性一致。
(5)“当演员时,他敢跟导演吵;当导演时,他又能和小演员没大没小地闹。”单音节词“吵”“闹”以及该句子的口语非正式语体属性与类固定短语“没大没小”的语体属性一致。
再来验证B类成语,以“大手大脚”为例:
(6)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一部分干部中滋长了一种铺张浪费、大手大脚、不注意勤俭节约的不良风气。
(7)当今世界竞争激烈,我们如果不讲效益,不讲精打细算,办事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就会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8)母亲总在我面前说儿媳花钱大手大脚,衣服一套一套地买,没穿几次就扔一边再也不穿了,出门动不动就“打的”。
(9)开始时职工中有想不通的,日子刚好过些,就大手大脚花钱。
(10)春生说:“不是花不起,而是我们不追求这个,没这个风气。富了以后婚丧嫁娶也从不大手大脚。”
(6)句中“迅速”“滋长”“铺张浪费”“勤俭节约”“不良风气”以及该句子的书面正式语体性质,(7)句中的“剧烈”“效益”“精打细算”“铺张”“阻碍”以及该句子的书面正式语体性质,与成语“大手大脚”的书面正式语体属性一致;而(8)句中的“没”“扔一边”“再也”“动不动”以及该句子的口语非正式语体属性,(9)句中“想不通”“好过些”以及该句子的口语非正式语体属性,(10)句中“花不起”“没”“这个”以及该句子的口语非正式语体属性,与成语“大手大脚”的书面正式语体属性一致。因此,B类成语对书面语和口语都具有兼容性,具有通用语体性质。需要说明的是,在寻找例句过程中,发现很多语体混杂的语料,对鉴定语体无法发挥作用,所以搜寻语料秉承的原则是语料语体的纯净性,同时也考虑保持语料的时代性,只取当代白话。
冯胜利(2015)提出了语体的鉴定原则之一:交际中的时空(人、事、地、意),“这就是看那个句子是谁说的、说给谁的(人)、说的是什么内容(事)、在什么场合说的(地)、听说者的态度如何(意)。有了这个四维坐标,任何表达(词、词组、短语、句子或更大的单位)的‘体’,就大体可定了。”*冯胜利:《语体语法的逻辑体系及语体特征的鉴定》,《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年刊)2015年,第1-21页。下面从交际对象、交际内容、交际场合和交际态度四个维度来鉴定成语与类固定短语的语体属性。
(一)从交际对象维度鉴别
交际对象维度指交际双方的交际身份。一个人在生活中有很多身份,而在某一交际情境面对某一交际对象时,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交际身份或者说只有一个主要交际身份。交际身份不同,决定了交际双方地位的差别、交际距离的远近和关系的亲疏,从而决定交际者选择不同的语体交际。地位悬殊的常采用书面正式语体,地位相差不大或平等的常采用口语非正式语体;交际距离远的常采用书面正式语体,交际距离近的常采用口语非正式语体;关系疏远的常采用书面正式语体,关系亲密的常采用口语非正式语体。如:
(11)其中有一位站起来,恭恭敬敬地摘下帽子,做出一种很庄严的表情,说:“先生,足下一定是当代的一位大学者!”“哦,岂敢!”司法官回答说,“我所了解的只不过是一知半解,事实上这些事情大家都应该知道的!”
(12)宋思明说:“海藻,你躺着,听我跟你说一件事。我可能要出个长差,一时半会儿回不来。这里有一张存单和一张身份证,密码是你的生日。”
(13)她对立人说:“立人,我对不起你,至今没有生一男半女。”
(11)句中司法官和听者是演讲者和听讲者之间的关系,两者地位平等但交际距离较远、关系也比较疏远;(12)句中宋思明和郭海藻之间是情人关系,(13)句中交谈双方是夫妻关系,两组人地位平等,但交际距离亲近、关系亲密。因此,从交际对象看,成语(A类)“一知半解”属于书面正式语体,类固定短语(A类)“一时半会儿”属于口语非正式语体,类固定短语(A类)“一男半女”属于口语非正式语体。
(二)从交际态度鉴别
“所谓正式与非正式,其实就是调节关系距离远近的语体手段:正式是推远距离,非正式是拉近距离”,“调整距离无非是‘推远’和‘拉近’,‘推远’就用‘正式严肃体’,‘拉近’就用‘亲密随易体’”。*冯胜利:《论语体的机制及其语法属性》,《中国语文》2010年第5期,第400-412页。“尊敬出于距离”,“‘远近、敬狎’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语体理论的距离说,契如合符。”*冯胜利:《语体俗、正、典三分的历史见证:风、雅、颂》,《语文研究》2014年第2期,第1-10页。“越是敬畏,距离就越远,而距离越远也就越正式;反之越是不敬畏,其距离就越近,也就越不正式。”*王永娜:《“NNVVN”“VNN”“VN的(N)”语体等级的鉴别》,《汉语学习》2015年第8期,第14-23页。如(11)句中“恭恭敬敬”一词已经表明了说话者尊敬的态度,所以司法官对对方的态度也应该是尊敬的,交际双方距离较远,成语(A类)“一知半解”属于书面正式语体。(4)句是小品《不差钱》中的台词,表面上是饭店服务生与顾客之间的对话,实际是说给观众听的,小品追求喜剧效果,演员与观众的关系越亲密、距离越近,效果就越好,因此交际双方的距离较近,类固定短语(A类)“一闭一睁”“一闭不睁”属于口语非正式语体。
(三)从交际场合鉴别
冯胜利(2015)指出,交际地点“家”“厅”“庙”分别是通俗体、正式体和庄典体的典型交际场合。在家里谈话时,常常采用非正式口语语体;在演讲厅、法庭、审问室、教室、政府办公厅、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运动会或晚会开幕式等正式场合谈话时,常常采用书面正式语体;而在教堂、庙宇等场合谈话时,常会采用文艺庄典体。
(14)王军强在案发后交代说:“一开始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怕单位察觉,但几次得手后,都太平无事,慢慢地胆子就大了。”
(15)“我说老李,”张大哥擦着头上的汗,“到底那张房契和丁二是怎回事?我心里七上八下的不得劲,你看!”
(14)句中的交际场合是审问室,(15)句的交际场合是院里,是邻里熟人之间的对话,而(12)句中从“你躺着”可以看出谈话地点在家内,甚至是在床边或沙发边,(13)句中夫妻交谈的地点应该是私人场合。因此,(14)句中的成语(B类)“七上八下”在这里应属于书面正式语体,(15)句中的成语(B类)“七上八下”在这里应属于口语非正式语体,(12)句中类固定短语(A类)“一时半会儿”属于口语非正式语体,(13)句中类固定短语(A类)“一男半女”属于口语非正式语体。
(四)从交际内容鉴别
交际内容不同同样影响交际语体的选择。如果谈论的是生活琐事,宜用口语非正式语体;谈论的是某一专业领域的内容或关于精神领域的抽象内容,则宜用书面正式语体。如:
(16)如果将酒密贮一年半载,更成美酒,饮之适量,能舒筋活络、消除疲劳。
(17)喝够了,他又用鼻子吸足水,喷在身上,干干净净地洗了一个澡。
(18)市场经济大潮奔腾而来,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
(16)句谈论的是贮酒的工序以及美酒的作用,(17)句描述的是洗澡的事情,(18)句谈论的是市场经济。(16)和(1)句中成语“一年半载”(B类)、“箪食瓢饮”(A类)及“清心寡欲”(A类)属于书面正式语体,(17)句中的类固定短语(A类)“干干净净”属于口语非正式语体,(18)句中类固定短语(B类)“奔腾而来”属于书面正式语体。因此,从交际标准的鉴定过程来看,A类成语属于书面正式语体,B类成语对口语和书面语都具有兼容性,A类类固定短语属于口语非正式语体,B类类固定短语属于书面正式语体,与语法标准的鉴定结果一致。
冯胜利(2010)提出“时空别体”,即语体不同则时空度不同。*冯胜利:《论语体的机制及其方法属性》,《中国语文》2010年第5期,第400-412页。冯胜利(2015)又标示出语体类与时空度的对应关系:口语—具时空;正式—泛时空;庄典—虚时空;文艺—超时空。*冯胜利:《语体语法的逻辑关系及语体特征的鉴定》,《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年刊)2015年,第1-21页。成语与类固定短语在时空度上有没有与语体一致的差异?首先从短语意义来看,如:
(19)周小菁是那种典型的江南女子,苗条,白皙,眉眼如画,一颦一笑都洋溢着灵秀之气。
(20)但要建立一个新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而难免会出现不够严密的地方。
(21)从对方的一言半语中,老王还是获得了所需的信息。
(19)句中的成语(A类)“一颦一笑”,并不是对周小菁某一次皱眉、某一次微笑的描写,而是一种概括的描写,具有泛时空性。(20)句中的成语(A类)“一朝一夕”也不是指某一个早晨或某一个特定的晚上,而是一种泛指,指短时间,具有泛时空性。(21)句中的成语(A类)“一言半语”也是对“对方”话语的概括描写,具有泛时空性。
(22)第三天,他拖着肿得像木桶一样的双腿一瘸一拐,又艰难地走了一天。
(12)句的类固定短语(A类)“一时半会儿”是指宋思明这次出差的时长,有特定的具体的所指,所以具有具时空性。(22)句中的类固定短语(A类)“一瘸一拐”,是对“第三天”时“他”的双腿状态的描述,具有具时空性。从时态助词的运用来看,以下分别以成语“不疾不徐”(A类)与其近义类固定短语“不快不慢”(A类)的比较,以及成语(A类)“一尘不染”与其近义类固定短语(A类)“干干净净”的比较为例。
(23)《夜雨小集》的行文,从容,自然,不疾不徐,舒卷自如,于平和恬淡之中透出一种真味来。
(24)娇小的身材、不疾不徐的步伐、沉静而不失聪慧的面容,使得常年在男性世界中征战的她如此特别。
(25)祖宗为我们三门立这个堂号,是要我们为人处世,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不疾不徐,行圣人之礼,遵中庸之道。
(26)两步一米,标准步伐,不疾不徐,但一步后紧接着下一步,没有停顿没有间歇,用的是一种对城市人来说是小跑的步子。
(27)以后德山禅师手提大棒,孤峰据坐,呵佛骂祖,打风打雨,也没有跳出沩山禅师这句不疾不徐的话。所以雪窦在此著语:“雪上加霜”。
(28)方逸华对他的喜好、性情自然了若指掌。她表示,最欣赏邵的地方,是他不疾不徐的平和脾气,任何困扰,他总是有办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29)国红医生俯身贴近贾兰坡先生的耳畔,柔和的声音不疾不徐。
(30)她不快不慢地踢着,口里数着数目,一只手拉住自己的发辫,身子很有规律地动着。
(31)他们的跑法也特别,四六步儿不快不慢,低着头,目不旁视的,贴着马路边儿走。
(32)两个人走过去,走过来,步子不快不慢,出左腿出右腿都有商量似的。
(33)有人要跟他赛车,不论怎样的逗弄激发,他低着头一声也不出,依旧不快不慢地跑着。
(34)她步子不快不慢,到了暗处不露痕迹地转过身,退着走几步,貌似女孩子自己和自己玩耍,其实想看看是否有人盯梢。
(23)至(29)句使用“不疾不徐”,这些句子带的时态助词很少,(30)至(34)句使用近义类固定短语“不快不慢”,这些句子带的时态助词较多。因此,可以看出(23)至(29)句的时空特征不突出,(30)至(34)句时空特征很鲜明,成语(A类)“不疾不徐”具有泛时空性,具有书面语正式语体性质,而类固定短语(A类)“不快不慢”具有具时空性,具有口语非正式语体性质。
再来看成语“一尘不染”与其近义类固定短语“干干净净”的比较例句:
(35)下面是碧水,上面是青天,江天一色,一尘不染。
(36)我爱大海,它那一尘不染的黎明和万紫千红的黄昏,仿佛使我置身于一片诗情画境。
(37)上海北站工商行政管理所青年缉查队21名青年,在打击走私贩私、投机诈骗活动中,铁面无私,一尘不染。
(38)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拒腐蚀永不沾的优良作风,涌现出一些像“南京路上好八连”那样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的先进单位。
(39)露露10岁的时候,有一次,她一个人在家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40)一走进满族人家,就会看到庭院收拾得干干净净,家具物件安放得整整齐齐。
(41)几只小僵猪终于被留了下来,关在一个4平方米的小屋里,地上冲洗得干干净净,墙角堆着松软的稻草。
(42)地板洗得干干净净,把脚印全洗掉了。
(43)玳瑁大臣一个劲儿背着,但后面还有些什么,被忘得干干净净了。
(35)至(38)句使用成语“一尘不染”,时态助词使用很少,时空信息不突出;(39)至(43)句时态助词使用较多,时空特征突出。因此,成语(A类)“一尘不染”具有泛时空性,具有书面语正式语体性质,而类固定短语(A类)“干干净净”具有具时空性,具有口语非正式语体性质。这与上面一组的结论一致。
最后,从成语与类固定短语所搭配的对象来看。
从(23)至(29)句可以看出,成语(A类)“不疾不徐”的搭配对象是行文、步伐、处世之道、话语、脾气、声音,而从(30)至(34)句可以看出,类固定短语(A类)“不快不慢”的搭配对象,只是步子。(35)至(38)句中成语(A类)“一尘不染”的搭配对象分别是江天、黎明、精神、作风,(39)至(43)句和(17)句中类固定短语(A类)“干干净净”的搭配对象分别是屋子、庭院、地、地板、身子。可见,成语(A类)既可以搭配抽象的对象,也可以搭配具体的对象,而类固定短语(A类)则只搭配具体的对象。因此,成语的泛时空性特征突出,类固定短语的具时空性特征突出。
总之,不论从短语本身的意义看,还是从时态助词的运用看,抑或是从其所搭配的词语看,成语(A类)都具有鲜明的泛时空性特征,具有书面语正式语体性质,而类固定短语(A类)具有突出的具时空性,具有口语非正式语体性质。
接下来验证B类成语和B类类固定短语的语体属性,以成语(B类)“七手八脚”和类固定短语(B类)“奔腾而来”为例:
(44)他听说一个舞厅发生斗殴,只身一人匆忙赶去,直奔斗殴内圈奋勇劝架,七手八脚之间被人打伤,他仍未退却。
(45)青年志愿者跳下车,分散在数百米最脏的岸段上,七手八脚地俯拾海滩上废弃的玻璃瓶、塑料瓶、塑料泡沫、树根树枝等。
(46)李白揉揉眼睛,站起了身,问是怎么回事。太监们来不及跟他细说,七手八脚把李白拉进轿子,抬到宫里。
(47)街面上已摆上了五、六个饭盒摊,摆摊的人七手八脚地忙活着。
(48)大家都以为他是扭了筋,七手八脚地将他抬到三楼办公室。
(49)那四万兵马,浩浩荡荡,旗帜如海,远远望去,宛如汹涌的海潮,奔腾而来。
(50)左、右江奔腾而来的洪峰直扑邕江。
(51)市场经济大潮奔腾而来,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
(52)想到这里,他思潮澎湃,感慨万端,像是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53)绚烂的彩旗后面锣鼓喧天,人群像潮水一般地奔腾而来。
(54)来自蒙古族的艺术家领春,用蒙古族乐器三弦弹出的乐曲《小骑手》,如马蹄声声,奔腾而来,把观众带入茫茫草原上驰骋。
成语(B类)“七手八脚”的意义只能指很多人,其意义及搭配对象都已固定,又经常用于描写场合,所以只能从时空标准中时态助词的使用以及语法标准中的外部语体环境来判断其语体属性。(44)至(45)句时态助词使用较少,时空信息不突出,且句中出现了书面词语“斗殴、直奔、奋勇、退却”“分散、俯拾、废弃”等,因此成语(B类)“七手八脚”具有书面语正式语体性质;(46)至(48)句时态助词使用较多,时空信息突出,且句中出现了“揉揉”“忙活”等口语词,因此成语(B类)“七手八脚”具有口语非正式语体性质。
类固定短语(B类)“奔腾而来”也经常用于描写场合,但其搭配对象不固定,所以可以从时空标准中时态助词的使用、搭配对象以及语法标准中的外部语体环境来判断。(49)至(54)句中时态助词使用较少,时空信息不突出,“奔腾而来”的搭配对象分别是兵马(海潮)、邕江、市场经济大潮、思潮、人潮、乐曲(马蹄),既有具体的对象也有抽象的对象,因此类固定短语(B类)“奔腾而来”具有泛时空性,具有书面正式语体性质,与成语一致。
总之,A类成语具有书面语正式语体的性质,B类成语对口语和书面语具有兼容性,属于通用语体,A类类固定短语具有口语非正式语体性质,B类类固定短语具有书面正式语体性质。时空标准与上面语法标准、交际标准得出的结论一致。
就成语和A类类固定短语而言,虽然成语中词与词之间的凝聚力并不完全相同,如张斌的例子“之乎者也、一日三秋、三长两短,囫囵吞枣、唇亡齿寒、画蛇添足、平易近人、量力而行、乘人之危”等,再如“一朝一夕、一言半语、一颦一笑、一年半载”,但成语都有固定的形式和凝结的含义,因此具有固定性、正式性和书面性;而类固定短语(A类)虽然也有格式意义,但有些是根据交际需要临时仿造成语而来,有些是根据交际需要临时由自由短语生成,与成语相比,其凝结性不如成语,但其交际情境的具现性更强,具时空性也比较明显和突出,如“一摇一晃、一瘸一拐、不胖不瘦、半明半暗、半人半鬼、不见不散、活不活死不死、青一块紫一块”等,因此具有临时性、非正式性和口语性。因此,类固定短语产生的动力——临时的交际需要,是造成成语与类固定短语(A类)语体差异的重要原因。而B类类固定短语,如“奔腾而来”“挺身而出”和“欢乐之情”之类,是仿造具有书面正式语体属性的A类成语格式而来,构式语法中的“构式压制”对其书面语语体属性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所有语法分析层面都涉及构式,构式是习得的形式与语义或话语功能的匹配,包括词素、单词、习语、部分填充或完全填充的短语。所有的语言形式都可被看成是构式,只要形式或功能的某些方面不可严格从其组成部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推知。”*转引自张建理、徐银:《构式语法对汉语“形容词+宾语”结构的研讨》,《外国语》2011年第6期,第12-18页。词汇与构式的互动有两种情况:正常和异常。以上说的是意义分析,在语体属性归属方面,“构式压制”“词汇压制”同样发挥作用。如果词汇和构式的语体属性一致,则整体的语体属性与这两者一致;如果词汇和构式的语体属性不一致,则会出现“构式压制”或“词汇压制”的情况,从而使构式、词汇和整体的语体属性相互适应或协同。在一个语句中如果构式起主导作用,就是“构式压制”,构式的语体属性投射到整体上;如果词汇起主导作用,则是“词汇压制”,词汇的语体属性投射到整体上。因此,虽然B类类固定短语的变项构成要素也有现代汉语词汇,但其依然具有书面正式语体属性,就是其构式发挥了主导作用,形成“构式压制”,从而将其构式的书面语体属性凸显出来,进而投射到整个类固定短语的语体属性中。而B类成语,如“七上八下”“大手大脚”“七手八脚”之类,属于通用语体,在不同语境中,除可具有书面语体属性外,还可具有口语语体属性。
上面已阐述其具有书面语体属性的原因,其具有口语语体属性的原因则在于语境的作用使得“词汇压制”发挥了作用,将其口语语体属性凸显出来,并进而投射到整个成语的语体属性中。
(责任编辑 金菊爱)
The Register Identification and Cause Analysis of Idiom and Quasi-fixed Structure
CHEN Zhenyan
(ZhengzhouShuqingMedicalCollege,Zhengzhou,Henan, 450064, 310015)
Quasi-fixed structures have similar pattern and function as idioms, and they are closely connected. However, there is a controversy over the register characters of quasi- fixed structures, such as stability and solemnity, simplicity and conciseness, and 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its stylistic attribute. From the stylistic grammar perspective, this paper identifies the stylistic attribute of idioms and quasi-fixed structures, and explores the cause of stylistic difference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grammatical, communicational and spatiotemporal standards.
idiom; quasi-fixed structure; register identification; register cause
2016-05-26
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SKL-2016-1022);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性计划(2017-ZZJH-589);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6〕-JKGHB-0371)
陈振艳,女,河南睢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与跨文化非言语行为。
10.3969/j.issn.1671-2714.2016.0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