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冰
(黄河科技学院 新闻中心 民办教育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6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办高校育人理念的反思
李 冰
(黄河科技学院 新闻中心 民办教育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63)
现在国家大力倡导的新型城镇化,实质上是一场深刻的生产方式变革,而生产方式的变革又必将带来思想的革命。高校历来是新思想的发源地和试验场,民办高校也不例外。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办高校的育人理念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不仅要注重教育质量和品牌建设,更要关注自身的思想解放和人文建设,培养具有科学、民主、公平和自由等精神理念且面向未来的新型人才。这不仅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民办高等教育;民办高校;新型城镇化;育人理念
改革开放的30多年也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30多年,而现在倡导的新型城镇化则是在原来基础上的转型升级。对于此次新型城镇化,《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这样表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李克强总理曾说:“研究探索城镇化问题,应放在人类发展的大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去思考。现代化是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多层面、全方位转变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化是由工业革命引发和带来的,现代化的过程是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1期,第5页。这次新型城镇化运动以及相伴而来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必将带来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身处其中的民办高校也必然受到影响,其育人理念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将关系到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目前研究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文献较多,但以新
型城镇化为背景的寥寥无几,本文试图探讨这一背景下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以期抛砖引玉。
民办高校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成长起来的,早期的民办高校定位于拾遗补阙,在公办高校难以满足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之时,民办高校应运而生。随着改革的深入,民办高校也向纵深发展,对城镇化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回顾两者的互动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民办高校转型发展的迫切性。
(一)民办高校毕业生成为城镇化的重要力量
我国城镇化进程其实就是改革开放高歌猛进的外在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民总收入为 4 260美元,首次由“下中等收入”经济体转变为“上中等收入”经济体。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张占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改革难题》,《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48页。>这两个“首次”,标志着我国开始由乡村中国向城市中国转变,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李克强总理在2012年“省部级领导干部推进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总结了我国城镇化的巨大成就和发展前景:“目前我国每年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有 1 000 多万,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城镇人口还将增加 3 亿左右,相当于美国的人口总量。”*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1期,第6页。尽管当前的城镇化被诟病为“土地的城镇化”,城市人口的增长远远赶不上城市土地的扩张,这与我国经济的粗放式发展息息相关,也是粗放式发展方式在城镇化领域的表现。现在政府提出经济要转型升级,城镇化的发展也调整为“人的城镇化”发展,即重点解决进城农民身份的转换,适应城市,在城市获得生存和发展,而不仅仅把城市当作赚钱的地方。
与城镇化发展相类似,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 553所,其中民办高校729所(含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高校447所,独立学院275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占28.55%*教育部:《2015全国高等学校名单》,2015-05-2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634/201505/187754.html。,民办高等教育几乎占到全国高等教育的1/3。民办高等教育成绩的取得,既是我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的一个方面。国家政策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国家大力倡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势必会对民办高校的未来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民办高校毕业生与城镇化发展密切相关,他们与进城打工的农民有很大不同。大多数民办高校毕业生选择在城市就业或创业,很少再回到农村,因而成为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2004年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调查为例,48.05%的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25%的毕业生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新技术和外资企业就业,另有 14.61%的毕业生在其他单位就业。*贾东荣:《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分析及对策思考》,《教育与职业》2011年第17期,第44页。综上所述,有87.66%的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城镇就业。据教育部网站2014年12月14日公布的数据,民办高校的毕业生人数已达1 332 720人,在校生5 575 218人。*教育部:《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基本情况》,2014-12-14,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8493/201412/181715.html。以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推测,保守估计未来4年将有480多万人留在城镇就业和生活,这些年轻人将在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中坚作用。民办高校毕业生之所以能留在城市,得益于城镇化进程所创造的巨大就业市场,同时,民办高校因毕业生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而获得发展生机,从这个角度看,民办高校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是同步的。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把下一步的城镇化明确为“人的城镇化”,这为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空间。虽然很多用工单位对民办高校毕业生仍存在歧视,但是在技能为王的今天,已有优秀的民办高校进入全国就业50强高校行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5-12-2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xc9qBhhmpzTDQGlY2HH7ZGYt_GE5Sgyal8maa5V xdkkSg2Z0yDd-10CLpWx_a2fZzq612t5OPjP3CMsr_YyL3K。新型城镇化其实就是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黏合剂,要在这个背景下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必然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与进城务工农民相比,民办高校毕业生接受过正规培训,文化水平更高,对城市生活有着更强的适应性。鉴于民办高校毕业生的上述特点以及越来越庞大的毕业人数,他们无疑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二)民办高校育人理念的调整
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与我国经济发展是同步的。在经济粗放式发展时期,企业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要求不高,民办高校毕业生完全可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而且整个招生形势也是供大于求,民办高校不愁生源,这是高校规模扩张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有实力的民办高校纷纷抓住时机,迅速占领制高点,成为万人规模的大学。但是,1999年高校扩招,对民办高校造成了一次巨大的冲击。以人口大省河南为例,民办高校从2000年的118所(含民办高等教育助学机构)锐减到2004年的10所。*彭鸿源:《河南民办高校能否冲出围城》,《大河报》2004年12月18日,第9版。面对严峻的形势,民办高校纷纷调整办学思路,以质量求生存。这次洗牌把教育投机商赶出了民办教育领域,净化了办学环境,留下来的大多是一心为教育、有胆有识的教育家。
2008年以来,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两个让民办高校举办者尤为心焦的现象:“一是近五年高考报名人数持续下降,从 2008年的 1 050万人下降到了2013年的 912万人;二是中国高校数量仍在持续扩张,全国各地新建、筹建本科院校不断增多,2008年 3月至今,全国共有 257所高等院校获批升格为‘大学’,占到目前全国高校总数的 10.35%,其中2013 年筹备新建本科院校及筹备升格本科院校达177 所。”*艾洪德、吕炜等:《人口约束下的高等教育:生源拐点与发展转型》,《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第9期,第3页。这一前一后的挤压,使民办高校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为此,民办高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调整,应用技术大学逐渐进入办学者的视野,从而开始了又一次深刻的教育改革。应用技术大学致力于全面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城镇建设和社会管理,聚焦于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这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破解我国高等教育同质化发展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特色等问题。诸多民办高校相继提出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目标,并且在教育部的指导下于2013年6月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2013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简称应用技术大学)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这是地方高校面对严峻形势的一次“抱团取暖”,联盟不再局限于公办和民办,而是地方高校之间的合作。至此,民办高校完成了育人理念的又一次提升。
民办高校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当然是生存问题,但仅仅停留在生存问题上是远远不够的。新型城镇化对民办高校提出了新要求,这些新要求就是民办高校的发展方向。
(一)更加重视技术人员的培养
民办高校要更加重视技术育人,这里的技术应该是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技术。民办高校至今仍未摆脱以生源求生存的运行模式,招生对象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在不断下移和泛化。下移是指生源越来越少,优质生源也相应地减少;泛化是指为了缓解招生压力,不再通过单一的高考方式招生,但是社会对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日益严峻的外部形势,逼迫民办高校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紧盯市场需求、满足市场需求,是民办高校发展不变的主题。恩格斯有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2页。这句话虽然在强调社会需要的重要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科学主要是靠大学来推进的。现在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而大学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方面责无旁贷。这是民办高校的用武之地,也是民办高校的立足之本。“城镇化与工业化,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城镇化需要产业发展来充实,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创业,同时城镇化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1期,第7页。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高校任重道远,而民办高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二)更加重视培育学校的品牌
培养品牌,需要耐心、专注、坚持和精益求精。
耐心就是不能急功近利,学校优势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时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接受检验也需要时间。专注是现代社会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有些民办高校在学校建设方面跟着感觉走,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建设现有的专业上,这是品牌建设的大忌。坚持特别考验领导人的心智,所有的坚持都要以眼前的某些利益作代价,需要领导人作出明智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耐心、专注和坚持在品质上是一致的,如果能做到这三点,就一定能做到精益求精,品牌也就水到渠成了。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化的进程说到底就是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而随着生产方式的巨大转变,参与其中的人也一定会发生思想的转变。马克思说:“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68页。因此,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无疑是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具体说就是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中人们思想发生的巨变。
民办高校对于新型城镇化一定要有更深刻的认识,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新型城镇化对民办高校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是实现转型发展的良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曾在2014年的政协会议上痛陈中国只有一所教育部大学*《政协委员炮轰中国只有一所“教育部大学”》,2014-03-0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04/c_126220397.htm。,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中国高校行政化的尴尬,而这正是民办高校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
相比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更要注重人文建设。
这是因为:一方面,从民办高校的发展历程来看,一些办学质量好、社会声誉高的民办高校,在高校扩招的重压下激流勇进,办出了特色和水平,这些能历经几轮外部大环境变化而不倒的民办高校,都已经具备了自力更生的基因,要把这种迎难而上的精神基因化作学校的精神财富传导给学生,这是民办高校形成特色的一个切入点。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建设者尤其是第一代开创者,大多是拥有家国情怀的优秀知识分子,这是民办高校人文建设重要的支撑点。为此,民办高校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转变治理模式。民办高校精神文化建设需要教师的参与,教师在人文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是让其成为具有人文意识的教育者。因此民办高校管理者须改变企业式的管理模式,向教师治校的方向发展,建设有民主精神的师资队伍。民办高校管理者若没有民主精神和现代意识,就无法建设具有现代意识的高校。有些民办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2013年12月12日,浙江树人大学、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和北京城市学院等26所民办高校发起成立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联盟,坚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办学,不谋求任何经济回报,办学经费全部用于所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选择非营利性办学的民办高校,其人文建设必将有很好的发展。
二是促进教学改革。民办高校要创造时机强化人文精神教育,减少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离不开各种活动,民办高校应鼓励学生多参加大型竞赛。竞赛可以让学生快速成长,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参与、胜利和失败的意义,这些恰恰是课堂教学难以做到的。当然,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中度过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把科学、民主、公平和自由等启蒙理念注入学生的内心。
(责任编辑 毛红霞)
Reflection on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in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Urbanization
LI Bing
(MediaCenterandInstituteofNon-governmentalEducationofHuangheScienceandTechnologyCollege,Zhengzhou,Henan, 450063,China)
The vigorous advocate of new urbanization is essentially a profound change in the mode of production, and the mode of production change will inevitably bring the revolution of thoughts. Universities have always been the birthplace of new ideas and test sites, with no exception for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education idea of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must also adapt to the adjustment, paying attentions not only to their education quality and brand construction, but also to their own ideological liberation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future new talents with the spirit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democracy, equality and freedom. This is the need of not only new urbanization, but als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new urbanization; education concept
2016-03-10
李冰,男,河南永城人,讲师,研究方向为民办教育。
10.3969/j.issn.1671-2714.2016.0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