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作者·读者
科学应用NT-proBNP助力心力衰竭诊疗(二)
张宇辉教授指出:“NT-proBNP检测除了可协助AHF诊断,通过连续监测心衰患者住院期间的NT-proBNP变化,还可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治疗后,如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居高不下或降幅小于30%,预示着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心衰再住院和死亡风险增加;而当NT-proBNP维持在低水平、或降幅大于30%时,则表示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良好。”
NT-proBNP与CHF的严重程度同样呈正相关。《指南》推荐将NT-proBNP作为CHF患者的常规检查,用于因呼吸困难而疑为心衰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评估CHF严重程度和预后(Ⅰ类,A级)。《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 Am Coll Cardiol)》2008年发表的一项入组1618例心衰患者的研究表明,连续监测NT-proBNP水平有助于评估CHF的预后情况。NT-proBNP维持在低水平、或从高水平降至低水平的患者,其死亡率和心衰住院率均显著优于NT-proBNP高水平、或由低变高的患者。同时,NT-proBNP水平高于1000 pg/ml患者预后不好,是临床评估患者长期预后的很好阈值。
科学解读NT-proBNP检测结果,指导心衰诊疗
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治疗药物影响、系统分析精密度,以及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肾功能、饮食习惯、心率变化、女性月经周期和激素替代治疗等都会影响体内NT-proBNP水平。要最大程度地发挥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衰临床诊断、预后评估、疗效判断中的作用,科学解读检测结果至关重要。
根据国外健康人群参考范围研究,女性NT-proBNP数值明显高于同年龄组男性;随着年龄增加,NT-proBNP水平也随之升高;肥胖人群NT-proBNP数值偏低。在国内,一项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开展的对587例上海地区表观健康人群NT-proBNP检测值的研究表明,中国人群在各个年龄和性别组的检测数据普遍低于国外参考数据,且患者65岁开始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潘柏申教授表示:“虽然适用于中国人群的NT-proBNP临床截断值仍待进一步临床研究,但目前国外诊断截断值仍具有较好的诊断参考意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