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作者·读者
科学应用NT-proBNP助力心力衰竭诊疗(一)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被称为“心脏疾病最后的战场”,其五年死亡率高达50%。心衰中晚期或急性恶化时,可引起机体其他器官的功能障碍。尤其当和肾脏损害共存、互为因果并相互作用后引发心肾综合征时,临床表现、诊疗过程都变得更加复杂。近年来,生物标志物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慢性心衰患者临床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和疗效监测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16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上,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宇辉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骆雷鸣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潘柏申教授等众多心血管、检验领域专家,就生物标志物NT-proBNP在心衰及心肾综合征患者临床诊疗和预后随访中的重要价值进行了交流分享。
NT-proBNP有效改善急慢性心衰患者管理
NT-proBNP和BNP临床应用价值相似,二者都可用来反映心肌功能和损害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是临床应用最多的心衰生物标志物。相较而言,BNP的半衰期仅20分钟,而NT-proBNP虽无生物学活性,但半衰期长达60~120分钟,且血液中NT-proBNP含量约为BNP的16~20倍。同时,NT-proBNP在个体内变异小,几乎无昼夜变化;而且在血清与血浆中稳定性良好,室温下可稳定3天以上,采血体位对样本结果无明显影响,且其检测结果不受重组BNP等药物干扰。因此,NT-proBNP更易于检测、更灵敏,是临床上更为理想的心衰标志物。
NT-proBNP在急性心衰(AHF)和慢性心衰(CHF)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疗效监测中均具有重要价值。2014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NT-proBNP有助于AHF的诊断和鉴别诊断(Ⅰ级,A类),推荐以NT-proBNP<300 pg/ml作为排除AHF的截点,同时建议根据年龄和肾功能不全进行分层,将50岁以下成人血浆NT-proBNP 浓度>450 pg/ml、50~75 岁>900 pg/ml、75 岁以上>1800 pg/ml、肾功能不全时>1200 pg/ml作为确认 AHF 的截断值。其中,患者NT-proBNP>10 000 pg/ml表明很可能为严重的AHF,需入院严密监测;对于NT-proBNP>300 pg/ml,但低于年龄分层的确认截断值的疑似AHF患者不能明确诊断,称之为“灰区”,此部分患者需结合临床症状适当诊断和治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