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燕清
【摘要】语文教学现存的最大问题就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定位,这不利于培养出有良好人文素养和坚定人生信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对于民族都是毁灭性的。所以必须针对诸多的现存问题,认真研究出初中语文的生存出路。
【关键词】学科定位;工具性;教育性;终身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危机
(一)教学理念落后
初中语文这门学科以及这个阶段都是十分特殊的。初中属于小学和高中之间,是通往高考的中枢要道,所以初中的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提高高考成绩而努力。语文这个学科的特殊性也在于此,它的学习和教学更是紧紧环绕着高考语文成绩提升这个最高目的来的。语文这门学科的最大的也是最好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教育性。它是中华民族思想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劳苦大众千百年来生活的智慧的结晶,这是学生们人性奠基的文化土壤,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血脉,更是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生存遇到问题时该形成的毅力、韧性、解决问题能力等等一切生存技能和意识的养料根源。如果教师只是一味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忽略课堂上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不去教导学生在日后遇到方向性选择大事时应有的操守和坚持,甚至不教育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学习坚持和寻找突破点,这样培养出来的考试机器将会在未来生存的社会这个沙漠里迷路,机器的零件会被风化,最后埋葬在这个大沙漠中。这种学生不该是我们教师要培养的人才,这样的急功近利的教师也不是我们教育业该存在的,现在不该有,将来更不会有。这样的教育惨案是整个民族的大忌,我们应该努力研究解决处理,找出对策,拯救我们的民族。
(二)教学方式古板固守
教学上老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说文解字、讲解考试必考的三大文体的考题规律和答题技巧,还有的就是作文的写作。在“唯成绩论”的百年来的教育现状下这已是根深蒂固的,重技术性教学轻教育性教学,是初中语文教育最深的毒瘤,这样的教育现状若不逆转,否则最后我们教育出来的这些考试机器对社会是毫无作用的,对他们自身来说也是充满害处的,他们会找不到自身的存在的意义。教师们的教案也是有经验的老教师前辈们仔细研讨过文本,不仅深得作品思想和审美的精髓,更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有着顺应学生接受能力的最佳教学思路和方法。若按照现在的教师情况来看,他们为了提高学生学科的考试成绩,只是注重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并不注重按照教案佳品来上课,不注重作品的审美意蕴和背后对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和道德意识培养的前景,只是一味地讲解答题技巧。
(三)课时设置不合理
现在的初中学校在设置和分布学科课时都是一课时40分钟,一周一门学科不得超过10课时。所以语文课每学期的总课时不多,和教科书里优秀课文应有的课时需求量是不搭配的。每篇文章都有很多要讲的内容,有很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体悟和品读的。这样的课时总量只能逼着教师压缩教学内容,缩短课文的教学量,最后为了不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只好用有限的时间讲解答题技巧和作文写作了。这样的语文课就成了考试讲解课。
(四)教师素质不高
很多年轻有活力的年轻人讲求白领工作,只想逃离学校去社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回学校教书的不多,能回城镇乡村里教初中语文的更不多。甚至很多教师都不是本科师范大学毕业的。而那些有才的科班出身的大学生选择做了文秘或者传媒工作。当然还有一些科班是被编制考试这一关给拦下来了,不能做有编制的老师,待遇不高便只好另谋高就。而考进编制的却只是徒有教师证,这样的非专业只是考试分数高的人组成的教师队伍是不容乐观的。
二、出路
(一)更新教学理念
为了提高语文学科教育的科学性、终身性、教育性、审美性,我们必须致力于找出解决现存问题的对策。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更新语文学科的教育理念,重新科学定位语文学科。语文学科不是为了提高高考成绩而设的工具性学科。它也不是教师用来传授考试技巧的课堂,它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意识为最高教学目标的富有教育性的学科。语文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组成的学科,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人生智慧和民族精神,是学生生活的精神支柱和生存土壤。它不是仅仅初中才学的课本,它是会连绵学生终身的素质教育,学生日后乃至死前都会受到初中语文学习时的精神影响。
(二)合理安排课时
鉴于学校课时有限,教师必须合理安排课本的教学任务。正确的是每篇文章都能在2-3个课时内得以解决,主要教学目标设置为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著述,知道文章大概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最高的是感悟作品中蕴含的美。最好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结构,尚未能实现这么高的学习目标。但只要教师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科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学习美、获得美,就已经是很好的教学效果了。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素质是改革学科教学的首要前提。首先更新教师队伍,吐旧纳新,把年纪很大,教学方式死板、教学理念落伍的老教师的位置让给新的老师,引进师范大学毕业的科班,把他们的新鲜活力带入教学组,带动学校的教学活力。其次新老教师一带一,组建学科教研组,经常开展教研活动,提升各自的教学水平。其实还可以经常和别的兄弟学校举办教学交流活动,彼此提高。
三、总结
这样的要求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是审文章的美,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审自己人生的美。只有这样的学习效果才能让学生获得生存的真正意义,获知自己人生应有的使命。有了人生目的,人生意义才得以显现,人生观才得以完整和坚定。这才是社会主义所希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立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小说的审美教学探微[J].淄博师专学报,2009(2).
[2]张瑜.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3(20).
[3]王丽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
[4]王惠民,孙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出路[J].文学教育,2011(9).
(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