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研究

2016-01-21 18:01:32于淑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0期
关键词:现状研究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

于淑兰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教育界对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不断涌现。本文主要对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当前形式做了分析,并发现了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找出相关对策,从而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素养;中小学教师;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0-0072-02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然而,教师信息素养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目标。我校在积极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对教师进行科学技能的培训,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一部分成效,从而提高了教师信息化素养。但教师队伍的信息素养整体水平并不高,因此,这就抑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本文根据要求,在参照对信息素养解析的前提下,即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等方面,在2014年下半年对河北省10个市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电子问卷调查研究。本次调查笔者设计的“河北省农村学前教师信息素养”调查问卷包括的基本信息有:性别、年龄、教龄、专业、学历五个项目,这一部分内容的测量结果,为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问卷的题目涉及信息意识与态度、信息知识与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调查问卷的设计客观,简单易答,采用单选的形式。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有效,采用不记名的形式。本研究采用电子调查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35份,回收率为90%。利用SPSS信度检验方法,对235份问卷进行了全卷信度系数(a)计算,其结果为a=0.6,说明该问卷有较高的信度。同时,发放纸质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20份,回收率为100%,以此作为补充研究。

一、调查研究结果

1.信息意识有待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特别是对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的敏感度以及能够意识到信息在信息社会的作用与重要性。调查显示,对于“您对中小学教师工作前沿信息的态度是什么”中,只有22.05%的教师选择“密切关注主动了解”,有16.54%的教师选择“从教研活动中得知”,有27.18%的教师选择“主要和其他教师交流时得知”,还有21.25%的教师选择“关注不多,能应付平时的教学”。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对于学科前沿信息的关注度并不高,大部分教师采用非正式学习的方式,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获取信息的主动性应提高。对于计算机维护的情况,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中得知,教师在软件方面对计算机的维护做得很好,但是在硬件除尘维护方面需要加强。总之,教师在信息安全方面已具备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信息知识水平较低。信息知识包括信息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这是信息素养的基础,没有信息知识就没有信息素养。在调查中小学教师对信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时,如表1所示得知,除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个属性的了解度超过了50%外,其他都不超过50%。对于“信息素养”这一概念,58.25%的教师听说过。总之,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知识水平并不高。

3.信息的获取能力处于初级加工水平。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在信息化教育中,教师信息能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育的质量。(1)信息的获取能力。调查显示,90.58%的教师选择网络途径获取信息,78.46%的教师通过教科书获得信息,而对于电视、广播、杂志等途径的利用率不高。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获得信息的途径过于狭窄。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已经基本上能够意识到信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大多数教师能够表达自己的信息需求,但在信息的查找途径、信息的检索策略方面应进一步的学习。(2)信息的应用与创造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5.38%的教师对所获得的信息中有疑问的地方进行了深究;72.56%的教师只是偶尔或从没有对信息进行概括主要思想的习惯;74.35%的教师很少对信息进行重组和加工,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应用查询到的信息时,很少进行加工和重组,使之成为自己的作品。总之,教师缺乏教学材料深度加工再创作的能力。

4.信息道德水平有待提高。信息道德是信息社会公民在信息获取、处理过程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在信息道德意志方面,92.45%的教师在无意打开不健康网站时会马上关闭;在利用受版权保护的知识产品方面,66.42%的教师只是偶尔在引用别人的文章内容时会注明出处,这表明教师在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方面有待加强;对于新信息共享的意识,51.25%的教师只在要求上传时才上传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别人分享,但调查结果中显示,教师对信息共享未有正确的认识,信息交流意识不足。

综上,在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的情况下,教师的信息道德水平有待提高。只有教师的信息道德水平提高了,教师才能够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

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建议

根据对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我们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教师培训

在对教师培训时,不仅要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也要对学校领导进行培训。同时,我们要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状,选择适合于农村教师需要的培训内容。在培训方式上,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实际水平和当地的资源条件,选择下面某一种培训方式,也可以采取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

1.远程教育培训方式。针对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家中具备计算机和安装了宽带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网络的学习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制作一些微课以便教师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把一些优秀的教育视频资源共享到网络资源上,让教师通过在线学习提高信息素养。

2.建立完善的整合培训平台。首先,培训平台的设计应能体现培训过程的双主体特征,要强调受培训教师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受培训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要注意到培训教师是培训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他们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次,整合培训平台的设计应能实现整合资源便捷的搜集、整理、编辑和发布等功能,并能够充分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把它设计成培训过程的实施区、培训资源的整合区、培训结果的展示区,变成培训者和受培训者之间互相沟通、协作的平台。

(二)转变教师观念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是终身学习的需要。首先,学校领导应加强对信息的重视,改变传统观念,这对整个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氛围的营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次,中小学教师要认识到信息化对教学的重要性,增强对信息的敏感度,并且能够利用有价值的信息优化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建立健全的评价制度

学校应设置相应的评价机制激励教师,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功能的评价体系,教师能够有明确的目标来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从而改变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状况,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三、结语

本次研究只是对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了研究,由于选取案例的独特性,本研究可能存在一些不足,期待这些探究能为以后的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提供帮助,从而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江婕,陈美芳.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策略开发[J].科技广场,2007,(12).

[2]宫淑红,焦建利.创新推广理论与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J].教育发展研究,2002,(7).

[3]孙汉群.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

[4]宫淑红,焦建利.创新推广理论与信息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J].教育发展研究,2002,(7).

[5]陈维维,李艺.信息素养的内涵、层次及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6]刘鹂,马建华.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5).

猜你喜欢
现状研究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20:27:26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10:09:14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09:36
我国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现状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40期)2016-11-28 03:45:28
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研究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3:07:57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33:12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20:03:36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①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33:13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18:44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