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军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王福军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利用2013年的省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集聚性;旅游景区数、旅行社数量、旅游从业人员数和旅游交通等因素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星级饭店数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我国区域旅游经济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发展前景良好,将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旅游经济;影响因素;空间相关性;空间计量模型
收稿日期:*2015-06-14
作者简介:王福军(1989—),男,山东泗水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940(2015)05-0001-05
Abstract:The study uses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and 2013 provincial data to examin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spatial cluster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economy. The number of tourist attractions, travel agency, tour agent and traffic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its development, while the number of star hotel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less impact.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迅速增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而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正是导致这种不平衡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关注。随着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旅游经济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旅游总收入近十年间均保持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1]。然而,在我国各地区旅游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过程中,因各地旅游资源、经济基础、旅游基础设施状况、交通通讯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分析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区域差异性以及其影响因素,有利于缩小不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促进旅游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文献回顾
针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Go和Govers(2000)通过选取欧洲四个国家的八个最佳实践案例为研究对象,基于EQFM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是影响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2]; Shan和Wilson(2001)对中国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后发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贸易等因素显著地影响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3]; Willem和Andrea(2005)通过选用非洲43个国家1996至200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政治稳定性、旅游基础设施、市场营销信息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非洲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Ainhoa和Isabel(2006)基于西班牙5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构建了包含旅游规模和旅游集聚的旅游评价函数,发现区域产业结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化和旅游环境等对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5]。国内学者对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普遍晚于国外学者:敖荣军和韦燕生(2006)采用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实证研究发现,区域旅游资源、区域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都是造成中国区域旅游业不平衡发展的重要因素[6];余凤龙和陆林(2010)通过对中国旅游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分析后发现,在路径依赖规律的作用下,制度变迁是区域旅游差异产生并扩大的重要原因[7];曹芳东等(2011)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指出了旅游发展产生区域差异的根源是制度因素差异[8];王淑新、何元庆和王学定(2011)采用收敛法、Theil指数法和旅游资源地理集中指数法进行研究后发现,人均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别,并且具有收敛效应,收敛时间约为11.6年[9]。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就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鲜有文献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依赖性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本文从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规律出发,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此外,本文还基于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我国的区域旅游经济是否为规模报酬递增进行探究。
二、实证分析
在数据可获得的情况下,参考有关文献可以得到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旅游资源(用旅游景区数衡量),旅游服务(选取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和旅游从业人数三个指标对其衡量),交通运输(用公路里程数衡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用人均GDP衡量)。本文对传统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扩展,得到如下研究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函数:
Income=A·Numberα·Hotelβ·Agentγ·Peopleφ·Roadδ·Gdpτ
(1)
式(1)中,Income表示旅游收入,Number表示旅游景区数,Hotel表示星级饭店数,Agent表示旅行社数,People表示旅游从业人数,Road表示公路里程数,Gdp表示人均GDP,α、β、γ、φ、δ、τ表示以上六种影响因素分别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产出弹性,当各产出弹性之和大于1时,表示区域旅游经济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当各产出弹性之和等于1时,表示规模报酬不变;当各产出弹性之和小于1时,表示规模报酬递减。
为避免因异方差造成模型估计结果的偏误,对模型(1)进行对数线性化处理,从而得到:
LnIncome=LNA+αLNNumber+βLNHotel+γLNAgent+φLNPeople+δLNRoad+τLNGdp+ε
(2)
在考虑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后,以构建的模型(2)为基础,分别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
空间滞后模型的表达式为:
LNIncome=LNA+ρWLNIncome+αLNNumber+βLNHotel+γLNAgent+φLNPeople+δLNRoad+τLNGdp+ε
(3)
其中,ρ为空间滞后自回归系数,度量地理上的临近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外部溢出效应。
空间误差模型的表达式为:
LNIncome=LNA+αLNNumber+βLNHotel+γLNAgent+φLNPeople+δLNRoad+τLNGdp+ε
ε=λεW+u
(4)
其中,λ为空间误差项自相关系数,衡量样本观测值的误差项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误差溢出效应。
在模型(3)和模型(4)中,W为空间权重矩阵,根据我国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在地图上是否具有共同边界和顶点判断是否相邻,如果有则判断为相邻,即此时Wij为1,否则,为0。考虑到海南省的特殊情况,将其进行与广西和广东相邻处理。
采用2013年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相关数据对我国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数据库和EPS数据库,所有的统计检验和计量模型的回归分析均是由opengeoda软件实现的。
1.全局空间相关性检验
采用MORAN′I指数对全局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利用opengeoda软件计算得到2012年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MORAN′I=0.281839,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检验方法对其显著性进行检验,发现对应的p值为0.009,这说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全局空间相关性,各个区域之间的旅游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呈现出一种空间集聚的分布特征。
2.局域空间相关性检验
由于MORAN′I只能反映全局的空间相关性,不能够反映局部地区的空间相关性,本文主要采用LISA集聚图来对2013年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局域自相关性进行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和江西属于H—H区域,这是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高集聚区,这几个省份较多的旅游资源、优质的旅游服务、便利的旅游交通等条件使其在2013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新疆和甘肃属于L—L区域,这是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低集聚区,这两个省份都位于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交通和旅游服务都相对落后,从而使其在2013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四川属于H—L区域,这说明相对于其他邻近的省份来说,四川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他省份的空间集聚关系不显著。
图1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LISA集聚图
3.空间计量实证分析
根据以上的检验结果可以得出,我国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这说明以往研究中经常被忽略的空间外部性是决定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对我国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时,考虑到地理因素和空间效应的影响,纳入被解释变量(即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滞后项,建立相应的空间计量模型。为了比较空间计量模型和OLS模型的优劣,本文分别进行空间计量回归和OLS回归,具体估计结果见表1。
表1 空间计量模型和OLS模型回归结果汇总
续表
在空间计量回归模型中,由于自变量存在内生性,因此若采用OLS对模型的系数进行估计会使得其有偏或无效,利用基于残差平方和分解的拟合优度R2作为对模型优劣的判断标准将会可能得到不理想的结果,因此采用自然对数似然函数值(Log likelihood)来判断模型的拟合程度效果,其绝对值越大,模型的拟合程度越好。由表1可知,SLM模型对应的Log-L绝对值最大,这表明选择空间滞后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是比较合理的。估计结果显示:SLM模型的空间自相关系数ρ为0.43970,且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这说明在我国,临近省市的旅游经济发展状况也影响着该省市的旅游经济发展状况,再一次表明选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进行研究的合理性;旅游景区数、旅行社社数、旅游从业人数和旅游交通对各个区域的旅游经济发展局域显著的正向的影响。景区数越多,游客在一定的时间和经济限制的条件下就可以到该地区游览更多的景区;旅行社数和旅游从业人员数越多,游客到该地区旅游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旅游交通越发达,则游客到该地区的旅游出行越便利。这些因素都促进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并且这四者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22698、0.9482、0.47256和0.09620,他们的相加之和大于1,说明在我国,旅游经济属于规模报酬递增。同时,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星级饭店数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并没有显著性影响,这与敖荣军等(2006)、毛润泽(2012)、王淑新等(2012)的研究结论不同[10-11],可能是这些学者们的研究与本文的研究相比,没有考虑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的原因所致。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了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函数。由指数和LISA集聚图的检验结果得知,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在考虑到旅游经济发展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主要受旅游景区数、旅行社数量、旅游从业人数和旅游交通的影响,并且旅游经济是一个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将会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进而有效地发挥其在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中的作用,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在以下方面给予重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应该积极地向发展水平低的区域提供旅游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持等帮助;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增加旅游资源数量,提升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使得旅游景区达到更高的质量标准,增强其对外地游客的吸引能力;不断完善旅游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旅行社和旅游从业人员数量,提高接待服务质量。这将推动我国不同区域旅游收入差距的减小,实现旅游经济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和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2014/09/24)[2015/06/14].http://www.cnta.gov.cn/html/2014-9/2014-9-24-%7B@hur%7D- 47-90095.html.
[2]Go F M., Govers R. Integrated quality management for tourist destinations:A European perspective on achieving competitiveness[J].Tourism Management,2000,21(1):79~88.
[3]Shan J., Wilson K. Causality between trade and turism: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J]. 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01,8(4):279~283.
[4]Willem A., Andrea S. Determinants of arrivals in Africa:A panel data regression analysis [J].Tourism Economics,2005,11(3):365~391.
[5]Ainhoa U., Isabel G. Tourism agglomeration and its impact on social welfare:An empirical approach to the Spanish case[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5):901~912.
[6]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32(3):32~43.
[7]余风龙,陆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差异研究[J].人文地理,2010,(3):124~127.
[8]曹芳东,吴江,徐敏,等.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区域旅游发展差异根源探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1,(3):25~31.
[9]王淑新,何元庆,王学定.中国旅游经济的区域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4):89~96.
[10]毛润泽.中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8):48~53.
[11]王淑新,王学定,徐建卫.西部地区旅游经济空间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J].旅游科学,2012,(12):55~67.
An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China Regional Tourism Economy
WANG Fu-j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China)
Key words: tourism economy; influencing factors; spatial correlation;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责任编辑:杨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