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帅
摘 要:在结合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微博传播中,其传播形态也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微博使用用户及其绑定的一体化信息——节点成为微博传播的基本动力,而其中的关键节点更是对舆情扩散和舆论走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2010~2015年12件热点高校突发性事件为研究对象,探寻出其中的关键节点基本信息、行为特征及影响力特征,并针对提升高校突发性事件微博舆情引导能力给出一些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高校突发性事件;微博舆情;关键节点;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095-02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自2010年中国迈入“微博元年”肇始,微博正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影响着中国“公民社会”的雏形塑造及未来走向。在这个即时共享的信息互动网络中,用户不仅以碎片化的信息拓展着民意表达和公共参与渠道,更实现了自我整体性延伸,并由此催生出一种新型传播形态—节点传播,这儿的节点不仅是用户共享互动的信息,更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参与信息传播的用户,是“用户及呈现给其他用户相关信息的结合体”。而那些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规模较大或全部感染所需时间较短的节点,即信息网络中具有高影响力的节点——关键节点,它们的存在和转发更是决定着信息的流量和流向,影响着微博舆情的规模和走势。
高校,作为中国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子系统之一,正经受着“全球风险社会”和中国社会转型的双重冲击,各类突发性事件频频发生并在微博舆论场中形成广泛而复杂的舆情,关于高校突发性事件微博舆情的研究尽管备受学者关注,却多止步于从宏观角度出发剖析高校突发性事件微博舆情的内在逻辑,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探寻其困境出路所在,缺乏针对关键节点在高校突发性事件微博舆情演变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分析及大样本实证量化研究,其对策的针对性和解释性都有局限。因此本文以2010年至2015年12件高校突发性事件的207个关键节点为研究样本,试图探寻其基本特征,以期认识和把握这个群体,发现微博舆情的传播规律和运作机理。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来源与选择
本文的抽样工作将分两步走,第1步是事件样本的选择,笔者采用国家教育科学研究院指定的热点教育网络舆情事件指标体系,从其每年发布的二十件热点教育网络舆情事件中选取热度值最高的两件高校突发性事件,共计12个事件样本,包括:药家鑫事件,“锤子教授”肖传国雇凶袭击方舟子,中南大学学生撞人称用100万私了,川大教授抄袭台湾硕士论文,北大邹恒甫事件,厦大女教授学历造假门,复旦研究生投毒案,人大招生处处长蔡荣生贪贿被捕,厦大博导诱奸女研究生,武昌理工学院酒店卖淫,复旦宣传片抄袭门,中传女研究生失联遇害。第2步是关键节点样本的选取,在这里笔者将采用事件直接确认法选取每个事件样本的关键节点,以北京大学PKUVIS微博可视化分析工具(http://vis.Pku. edu.cn/weibova/weiboevents)为研究工具,以微博转发数为判断关键节点的依据,将原始的微博地址放入该研究工具就可分析出该事件的关键节点。因此,经过分析,共计关键节点 207个。
(二)分析类目构建
用户属性特征:微博用户是否实名认证,粉丝数、关注数和发布微博数,所在地域(北上广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其他),身份类型(媒体人、商界精英、知识分子、娱乐明星、媒体机构及相关高校)。
信息内容特征:内容主题(信息播报、分析原由、道德评价、应对建议),发布方式(主帖、转发、跟帖),表现形式(纯文本及带图等元素),评论数、转发数。
三、研究发现
(一)关键节点的用户特征
通过对这207个关键节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实名认证用户达到了86%,这表明微博传播是一种基于信任的传播,而在关键节点来源地域方面,其中北上广有191个,占92.3%,这是因为一线城市汇聚各类全国性媒体机构及行业精英。同时,港台、海外人士也有一定程度的积极参与。
从这些关键节点微博ID粉丝数分布来看,100~1000W的最多(52%),这表明在高校突发性事件微博舆情中关键节点的粉丝主要集中在这个层面。在身份构成方面,媒体人45个(21.7%)、媒体机构共93个(50%)居于前两位,由此可见,在高校突发性事件微博舆情演化扩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关键节点主要为媒体机构以及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因此,这个关键节点群体用户大都为粉丝数100~1000w的实名认证人士,其中居于北上广等地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机构占主体。这些公共分子具有这样的特点,一方面,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专业性强,从事职业包括经济学家如@克里斯托夫.金、律师,如@徐昕、医生,如@烧伤超人阿宝、作家@六六、媒体人@崔永元等,他们利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发表见解,更容易使人信服;另一方面,他们并不囿于自身的专业,而是与公共性相连,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意识和责任感,勇于揭露事实真相、针砭时弊,充当公众价值观的引路人。
(二)关键节点的信息特征
纵观关键节点信息的表现形式,仅有24个样本为纯文本(11.6)。而88.4%的样本含有图片、音视频、链接、长微博等多种富媒体元素。这是因为各种媒介形式的综合运用,在清楚阐释信息和观点的同时,更能进一步增强受众的真实时空体验感。在这些关键节点信息中,原创主帖占比值最高,达到了81.2%,纯转发最少,仅2.4%,这充分体现了Web2.0时代“人人皆媒体”的特征。
通过对这207个关键节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以“信息播报”为主题的微博消息最多,有94个,占比45.4;道德评价主题的消息56个,占比 27.1;分析原由30个,占比14.5;应对建议27个,占比 13.0。由此可见,关键节点信息多为含富媒体元素的信息播报型主帖。
(三)关键节点的行为特征
经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关键节点粉丝数与关注数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493(p<0.01),而粉丝数与发布微博数则存在高度正相关r=0.979(p<0.00=。这表明关键节点与其粉丝之间是一种不对称的被追随关系,普通微博用户多呈45°仰角选择自己的关注对象,特别是那些能为自己提供有价值的异质化信息的行业精英,而关键节点则更倾向于关注少量同行、朋友及影响力较大的公众人物。同时,基于受众粉丝的追随,粉丝数越多的人得到回应的概率更高,也更有动力发布微博,粉丝数越少的人则与此相反。并且一个关键节点的意见、评论更易为另一个关键节点所转发和评论,这也使得话语权结构进一步集权化和等级化。从另一层意义来解读,也可以理解为关键节点的交往行为具有封闭性、圈群化的特点。
(四)关键节点的影响力特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转发数与评论数之和代表关键节点的影响力。通过对这207个关键节点信息的评论转发数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关键节点影响力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获得转发评论量最高的关键节点是@复旦大学在2013年4月15日发布的关于“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的信息,其转发评论量占据整个关键节点评论转发量的30%,因此,可以把它称之为中心关键节点;而排名前十位的关键节点转发评论量就占据了总数的近50%,可以称之为核心关键节点;与此同时,前五十位关键节点转发评论量则占总数的80%,可谓次关键节点,剩下的157个关键节点的评论转发量仅占评论转发总数的20%,在关键节点影响力中处于边缘地位,称之为边缘关键节点,可见他们的影响力是呈非均质化特征的。
四、结论和讨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高校突发性事件微博舆情演进的关键节点与现实生活中的意见领袖有同质化倾向,多为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者,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公共知识分子和媒体机构。在行为交往上,他们与追随者之间是一种非对称的弱交互关系,而倾向于与本圈子的人沟通交流。当然,关键节点的影响力也是有显著性差异的,它们符合“二八定律”,极少数的关键节点主宰着最大限度的话语权。
鉴于关键节点的重要性,笔者尝试性地针对提升高校突发性事件微博舆情引导能力给出几点建议:1.构建健全、完整的舆情应对机制,提升高校官微引导力,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唯有重视民意、及时调查并还真相于民众才是正确的舆情应对机制。高校官微,作为发布相关高校管理、高校活动、高校动态及学术观点最为权威和严谨的渠道,应及时介入突发性事件微博舆情传播,本着沟通、勇于担当的姿态出现,牢牢把握议程设置的主动权,将相关事件从爆料到调查取证,再到处理结果及过程以微博形式及时告知大众,并在内容表达、语气措辞上都要有所考量,避免事件渲染夸大、人为的主观臆想等不良影响,从而提升高校正面舆情引导能力;2.加强关键节点调研,高度重视并把握核心关键节点。将关键节点特别是核心关键节点作为重点监测及管理对象,通过他们及时掌握舆论动态,迅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快速启动微博讯息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3.培养自身关键节点,增强其自主能动性。高校在主动培养教师、学生成为关键节点的同时,应增强他们明辨是非和信息把关的能力,避免进行虚假谣言的传播活动,谨慎发布对高校及教育体制的批判性语言,并鼓励其适时进行话语策略调整,并适度增加图片、视频、链接等富媒体元素,以提升微博内容丰富度和感染度,从而增加影响力;4.媒体不应囿于“信息播报”,理性引导舆情才是王。作为“喉舌”的媒体更应站在舆论制高点,而不是为了博人眼球,悖逆其职业操守,而要运用其专业性、权威性、深度性去解读信息,做社会的瞭望者和引导者,推动纷繁复杂的负面舆情逐步向理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平,谢耘耕.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的实证研究——以“温州动车事故”为例[J].现代传播,2012(3).
[2] 刘志明,刘鲁.微博网络舆情中的意见领袖识别及分析[J].系统工程,2011(6).
[3]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舆情研究实验室.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R].2011.
[4] 谢耘耕,荣婷.微博传播的关键节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3).
[5] 李彪.微博意见领袖群体“肖像素描”——以40个微博事件中的意见领袖为例[J].新闻记者,2012(9).
[责任编辑:东方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