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语教学中文化干扰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2016-01-20 09:00刘明洋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36期
关键词:日语教学

刘明洋

【摘要】本文从语言扎根于文化,二者是既互为影响又不可分割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在日语教学和交际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干扰问题来进行研究,试图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使学生们能正确面对学习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文化干扰问题,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日语教学 文化干扰 词汇干扰 体态语混淆 文化思维

【中图分类号】H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6-0007-02

在当今社会,外语教育者与学习者已经普遍接受联系文化学习语言这一观点。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它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要学习好一门外语,必然要了解产生这门语言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同样,在学习过程中也必须要克服母语文化与之产生的文化差异问题,否则就无从谈起真正精通这门外语。

自古中日两国就是“一衣带水,两襦咫尺”的关系,两国的文化交流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中国的汉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日本人甚至称“中国是日本文化的母国”,但两国毕竟是不同的国家,文化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了解并克服这点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

文化干扰在日语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文化下词汇使用的干扰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学生所表述的日语在语法结构上是没有任何错误的,但是他却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想要说的,有的时候甚至会犯错误。这是由于语言与文化许有着密切关系,日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的词汇带有文化伴随含义,也就是说在日语词语中,许多与汉语所包含的意义相同的词汇具有特定的文化伴随意义,这些词语包括名词、副词、数字等多方面。由于忽视这些词汇的文化因素,造成诸多学习者运用上的文化错误而非语法错误。

比如说“牛”,在日语和汉语中的使用就有很大差异。虽然中国人也认为“牛”有不机敏、不灵活、顽固的一面,于是产生了诸如“牛脾气”这样的贬义词,但同时中国人对牛的印象更侧重于吃苦耐劳、诚恳、忠实、默默奉献,于是便有了“孺子牛”“老黄牛精神”等褒义词。

那么“牛”在日语中的使用如何呢?虽然日语字典里对牛也有“力強い” 的注释,但是更为常见的是:由“牛”派生出来的惯用句大多是贬义的。比如:

鶏口となるも牛後となるなかれ。(宁为鸡口勿为牛后。比起被大集团、组织呼来喝去,还不如在小集团、组织里当领导。)

牛は牛連れ馬は馬連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喻性格相似的人容易聚在一起。此外,性格相似的人聚在一起做事易进展顺利。)

牛の角を蜂が刺す。(麻木不仁。比喻无论蜂在牛角上蜇多少次也不会感到痛。)

牛を馬に乗りかえる。(舍劣从优。 比喻转向对己有利(得势)的一边。)

同样是身强体壮的“牛”为什么在中日两国人民的心目当中印象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是由于两国的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使人们对于同一事物,同一词汇的认识与联想也是不同的。在中国漫长的农耕历史中,“牛”是人们相依为命,一起劳作的伙伴。但是日本属于海洋文化,对于“牛”的恩泽与好处并没有那么深刻的体会。甚至认为“牛”的那种“忍辱负重”的性格与崇拜“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日本人的国民性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你要用“牛”来形容一个日本人,这必然会造成对方的不快。

再比如说“龟”,中国古代汉语当中虽然也有认为“龟”代表长寿的含义,但是在现代汉语当中人们对于“龟”字的使用往往不是褒义,而是贬义的。比如:“乌龟王八蛋”“千年王八,万年龟”等等。

但是在日本人的心目当中“龟”却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比如说:

鶴は千年,亀は万年。(千年仙鹤万年龟。比喻长命百岁。)

亀の甲より年の功。(姜还是老的辣。)

因此赠送礼物时,送给日本人乌龟模样的工艺品,会让对方感到高兴。而在中国这样做的话,其结果是可想而知。

2.对于体态语含义的混淆及误用

体态语又称“肢体语言”。是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情感、交流信息、说明意向的沟通手段。包括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和其他非语言手段。在中国,如果认为一个人很了不起我们往往会对其竖起大拇指,在约定的时候经常会勾小拇指。但是在日本人看来伸大拇指就是男人,伸小拇指则是指女人的意思。有时小拇指还有表示“情人”的含义。

再比如说“鞠躬”,虽然“鞠躬”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但是中国人在辛亥革命之后就很少“鞠躬”了,在现代社会有很多人认为见面对人“鞠躬”会有一种卑躬屈膝的感觉,并将这种感觉带入到与日本人的交往中,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扰。

3.套用本民族的文化思维去学习日语

日本是一个推崇“中庸”原则的国家,崇尚“和为贵”与“集团主义”。这样的民族性格决定了日语暧昧与委婉的特性。他们往往只说半句话,让对让去推测结论。尤其是在表达拒绝含义的时候,为了避免生硬的语气经常使用“それもいいですけど…”、“明日はちょっと…”这样的表达方式。中国虽然也讲究客气委婉的表达形式,但是更多的中国人崇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交往方式,不喜欢拐弯抹角。因此如果使用中国人的思维去理解日语的话往往就会出现一些偏差。比如:

すみません。図書館へ行きたいんですが。(不好意思,我想去图书馆)

用中国人思维去考虑的话往往会认为莫名其妙,一个陌生人为什么要告诉自己要去哪里,但其实这是日语中一种问路的表达方式。

おしゃった通りかもしれませんが。(可能像您说的那样。)

中国人往往会认为这是对方赞同、认可自己观点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实这是对方对你所讲内容的一种否定。

从上面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干扰的出现往往起因于学习者对于中日两国国情、文化等方面缺乏了解,用本国或本民族的思维去度量对方所导致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走出“语法、口语决定一切”的误区,加大力度增强学生对于日本文化方面的认识,不止局限于课堂上对于课本内容的讲解,还应广泛地利用好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多种传播手段。

总之,我们必须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们逐步确立联系文化学习语言的思想,学会用日语思维去考虑问题,能准确有效地使用日语,达到灵活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岩.谈汉语母语日语学习者常见的误用——以母语及本国文化干扰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第4期

[2]赵倩.谈日语学习中的母语干扰——以“ぃぃ”和“好”为例[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S1)

猜你喜欢
日语教学
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对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情景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浅析日语主语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日语借词对汉语及日语教学的影响分析
浅析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日语教学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比较法在日语教学应用中的误区浅析
职业学校日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探讨
信息技术在职业学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构建高中日语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