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张振举 张莉
摘要:在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中,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使得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新机遇。南宁市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沿海省份的省会城市,但加工贸易产业仍处于国际产业增值链条低端环节、加工贸易中高耗能和高污染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加工贸易中外资企业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和份额、承接产业的规模不大、产业基础配套功能不完善、国际产业转移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以南宁市加工贸易产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加工贸易的发展条件、现状、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南宁市承接和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设计,为南宁市进一步承接加工贸易产业,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加工贸易良性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转型升级;加工贸易;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6005502
1南宁市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分析
南宁市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经济发展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但是与国内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相比,差距亦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在新的一轮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积极应对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做好新一轮承接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转移的大文章,对南宁的经济发展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南宁市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沿海省份的省会城市,在承接加工贸易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自2008年4月以來,配合国家加工贸易政策导向,并结合市情,南宁市把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重点放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区域,综合采取多种方式,吸引这些区域内发展程度较高的加工贸易型企业来南宁投资,加工贸易发展势头迅猛,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工作成果凸现。目前,南宁市共引进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企业17家,注册资本合计9.23亿元,投资总额达22.63亿元,已经涌现出了南宁富宁精密电子有限公司、丰达电机(南宁)有限公司等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明星企业。在这批转移企业的带动下,南宁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8年的1.18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2011亿美元,5年间增长17.04倍;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比重从2008年的6.31%增长到48.49%,5年间增长7.68倍。2012年,南宁市加工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0.60%,首次超越一般贸易,成为南宁市第一大贸易方式;发展规模位居全区之首,占广西加工贸易总额2/5强。仅用了5年时间,南宁市加工贸易便走出了一条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有机结合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和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被自治区商务厅树立为全区发展加工贸易、推动转型升级的先进典范。
图1南宁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及其所占比重从加工贸易出口来看,2008年南宁市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为0.83亿美元,到2012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12.29亿美元,5年增长14.81倍。2012年南宁市加工贸易出口同比增长150.00%,占同期对外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8年的5.23%增长到48.83%,5年间增长9.34倍。
图2南宁市加工贸易出口总额及其所占比重从加工贸易进口来看,2008年南宁市加工贸易进口总额为0.35亿美元,到2012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7.82亿美元,5年增长22.34倍。2012年南宁市加工贸易进口同比增长290.11%,占同期对外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从2008年的12.28%增长到48%,5年增长3.91倍。
图3南宁市加工贸易进口总额及其所占比重南宁市加工贸易的发展,对稳定外贸增长,优化外贸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城乡就业,带动片区消费,增加居民收入,溢出效应明显。对于南宁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成效显著。
2南宁市承接和发展加工贸易的制约因素
2.1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加工贸易对物流和交通条件高度依赖,南宁市目前承接和发展加工贸易面临的突出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物流成本略高。根据近年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调研情况反映,南宁市加工贸易企业物流成本高于珠三角地区10%左右,是制约企业梯度转移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当前情况下,南宁市大多数产品还是需要通过广东口岸进出境,加工贸易企业转移前后的物流费用支出和流转时效性差别较大。
2.2加工贸易基础较为薄弱
虽然经过了5年高速发展,但截至2012年南宁市加工贸易进出口也仅有20.11亿美元,规模仍然严重偏小。另一方面,连续5年的高速增长,使得南宁市加工贸易规模扩大了45倍,加工贸易发展趋势上已经从高速增长期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发达国家复苏缓慢致使产业转移趋于谨慎,在2011年富士康落户后,南宁市已经没有新增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项目。
3南宁市承接和促进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设计
3.1战略定位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南宁市区域优势和多重叠加的政策优势,实施“沿海+内陆”双轮驱动的加工贸易发展战略。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平承接、高强度投入、高效率服务、高效益产出的总体要求,全力推进承接国内外加工贸易产业向南宁市进行转移,积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以承接和发展高附加值加工贸易产业为引领,大力开拓“外接订单”、“本地配套”、“内外兼销”、“快捷物流”等“沿海+内陆”双重模式的加工贸易,形成从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到技术密集多要素、多层次、多产业的加工贸易产业结构。
3.2总体目标
重点瞄准跨国公司非核心生产业务和东部发达地区成熟产业的转移,主动承接服装、鞋类、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机电、装备制造等资本密集型产业项目,以及电子信息等快进快出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项目;形成轻工纺织、机电设备、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若干个优势加工贸易产业集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延长加工贸易产业价值链,促进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率先转型升级。
3.3产业导向
按照有利于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和与现有产业基础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南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七大产业”(铝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汽配、消费品工业、食品加工、服装、家具产业)为重点,加大加工贸易产业的承接工作。
一是大力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承接、改造和发展纺织、服装、玩具、家电、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劳动力本地就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
二是承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示范带动作用,承接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机电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三是积极承接发展配套产业。改善加工贸易配套条件,积极围绕南宁市现有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承接配套转移,注重集群配套项目引进,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效益,加快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四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与加工贸易相关的运输、仓储、物流、人力资源市场、检测维修等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加工贸易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3.4发展思路
3.4.1加快平台建设,增强承接能力
规划重点承接区域。把现有各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以下简称各工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主要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
建设完善发展平台。各工业园区要进一步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员工生活区、商业、餐饮、娱乐休闲、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金融、交通、治安等配套设施及环保设施,努力为加工贸易发展提供良好服务平台。要在园区内划出一定区域,专门用于承接产业转移。要集中规划建设标准厂房,推进集约用地。建议市财政连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保税物流园区承接和发展加工贸易,改善承接加工贸易企业的园区基础设施,补助重点加工贸易企业出口物流运输。
3.4.2加大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升级
确定加工贸易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要抓緊调查,摸清加工贸易企业发展方向,针对不同的类型区别扶持,如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自有品牌的、有市场发展空间的等不同需求不同类别有针对性地加以扶持。
推进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坚持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市场运营的原则,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力推进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健全科技创新平台的管理制度,促进科技创新平台与产业界的产学研合作。鼓励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服装、纺织、物流、商贸服务等产业集群为依托,推动“行业扎堆”向“产业集聚”转变,促进产业集群优化升级。
4南宁市承接和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4.1鼓励各类平台制定扶持政策,承接加工贸易企业进驻
各县区、开发区尽快制定扶持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南宁市的加工贸易产业发展,要靠各县、区、开发区的积极参与,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最终实现加工贸易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型、产业链条由短向长转变、经营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营销市场由出口为主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并举转变。调动各县、区、开发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积极性,研究制订引导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大、带动配套能力强的加工贸易企业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的扶持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保税物流和研发、检测维修等保税服务业务。
4.2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优化加工贸易产业发展软环境
制定承接和发展加工贸易专项优惠政策。结合南宁市实际,用好用足国家加工贸易新政策、新企业所得税法及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相关政策。各县区、各部门都要尽快出台一系列针对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企业的具体扶持措施,使得政策能够切实落地,企业能够切实享受。
4.3深化加工贸易审批制度改革
精简加工贸易审批业务。按照“宽进严管”的原则,进一步精简加工贸易审批业务,监管对象逐步实现从加工贸易合同向企业个体转变,强化企业经营后续监管,构建快速便捷、监管有力的管理模式。精简海关业务审批流程。海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加工贸易内销手续,实行“集中申报”,适应企业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简化保税货物外发加工审批手续,提高深加工结转审批效率,提速结转通关,促进相关产业上下游链条纵向延伸。
参考文献
[1]林立.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J].企业管理,2012.
[2]杨春生.广东省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战略[J].特区经济,2007.
[3]张天桂.WTO体制下加工贸易的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J].乡镇企业,2009,(10).
[4]闫国庆,陈丽静.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
[5]潘永源.加工贸易之我见[J].经济学动态,1999,(10).
[6]陈树文,孙彦玲.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6,(09).
[7]Hummel,IshiisndYi,North American Journal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Z].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