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航,李正辉
(1.湖南大学 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2.广州大学 金融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405; 3.广州国际金融研究院,广东 广州 510405)
中国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研究
郑玉航1,李正辉2,3
(1.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79;
2.广州大学金融研究院,广东广州510405; 3.广州国际金融研究院,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通过分析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路径,从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产业产出3个阶段建立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性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具有上升趋势,侧重在研发投入、成果转化阶段的支持;金融信贷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具有阶段性变化,侧重在产业产出阶段的支持;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稳定增加,在科技创新三个阶段的支持较为平衡。
关键词: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有效性
一、引言
新常态下经济转型是关键,而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第一推动力;金融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其相应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杠杆。科技创新的过程较长,且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科技创新从研发到成果转化与应用、再到市场开拓、产生效益和投资回报的长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支持,形成金融支持链条。在金融链条的支持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败,都将让已经走过环节的投入不能获得任何收益,从而使得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与风险集聚特征。
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研究,Schumpeter(1912)[1]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最先将金融与技术创新问题相联系,他认为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实质,其本质上是生产要素再组合,在此过程中银行信用通过对技术选择而提供必须的购买力,因而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一国的技术创新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基于该理论,国外学者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进行大量理论探索。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认为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其对科技企业和创新活动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够筛选最具有前景的科技创新项目,通过加强资源配置能力而提高技术创新[2]。King和Levine(1993)[3]在Schumpeter(1912)、Knight(1952)[4]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内生增长模型来考察金融体系与创新活动的关系,认为更优的金融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并通过多样化分散风险,提高了技术创新的成功几率,加快经济发展;评估企业家能力与筛选具有前景的科技项目,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分散由于科技项目不确定性导致的风险,评估科技项目预期收益,是金融体系服务科技创新的4种机制。Stulz和Williamson(2003)认为银行能够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进程监控,并利用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依据科技创新企业的资金需求为其分阶段有效提供科技创新活动所需资金[5]。Alessandra和Stoneman(2008)认为银行发展降低高新技术企业对资金流出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6]。Nanda和Rhodes-Kropf(2014)认为激烈且富有活力的金融市场相较平稳且活跃度低的金融市场而言,更能够促进科技创新[7]。Hsu等(2014)认为在拥有更健全股票市场的国家,依靠国内融资与高新技术密集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较高,但在信用市场更发达的国家,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并没有显著提高[8]。其他一些研究表明,金融市场投资周期[9]、股票流动性[10]、银行竞争[11]等都显著地影响科技创新。
相较于国外学者在金融发展对技术进步领域的丰富研究成果,国内研究起步较晚,多基于国外理论研究加入中国国情因素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且侧重于金融机构、金融结构以及金融制度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林毅夫和李永军(2001)论证了中小银行对于科技创业企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的积极影响[12]。李建伟(2005)在梳理分析金融制度影响技术创新以及技术创新机制的基础上,探析了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制度安排[13]。黄国平和孔欣欣(2009)认为削减创新风险、降低信息成本、提供创新融资、促进分工与创新是金融促进科技创新的4种机制;并且认为由于在结构上不协调、发展上不平衡、内在性不一致、执行上不和谐,目前中国金融体制与科技创新存在不相容的情况[14]。黄文青(2010)认为金融支持是科技创新过程的有序进行的保证,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协调发展是促进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的重要途径[15]。叶子荣和贾宪洲(2011)围绕金融体系中银行、资本市场及风险投资发展对科技创新的作用进行了相关研究[16]。王宏起和徐玉莲(2012)认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共同构成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利用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测度模型进行实证,发现目前中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间良性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形成[17]。明明(2013)以制造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反映科技进步及金融发展,总量上考察两者关系,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技术进步;以各类型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反映结构性的金融发展,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反映结构性的科技进步,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类别的金融机构对科技进步的作用显著性、大小和方向均存在差异[18]。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在金融发展促进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并为本文研究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有效性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同时也不难看出,已有研究对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侧重于考察两者间的因果关系,而针对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即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程度,缺乏相应的动态度量,难以描述金融运行对科技创新服务的能力与效果。同时,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不同阶段的差异性研究以及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调控缺少相应的定量研究。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路径基础上,立足于科技创新的金融资金来源视角,利用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探析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在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产业产出3个阶段的动态作用效果,进而考察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程度。
二、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有效性的理论分析
(一)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有效性的内涵界定
科技创新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其本身具有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这些特点则需要大量并且持续的资金为其服务,从科技创新活动的研发投入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产出,每个阶段都需要有强大的资金作支撑。成本高决定了科技创新从一开始就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耗费较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周期长决定了科研创新成果不能短时间内转化为利益,获得回报;风险大说明科技创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一旦研发成果不被接收就会承受巨大的损失。
可见,科技创新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资金投入来维持活动的正常进行,其中政策性科技创新资金投资作为引子,在科技创新初期对项目提供资金及政策支持,从而为科技创新项目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随后引导和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各类创业投资等在金融产品创新、融资平台改进、服务平台完善上下功夫,确保科技创新资金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得以实现有机结合。通过上述方式,只有政策性科技投入以及由此引导的金融科技创新支持才能满足科技创新企业在整个创新周期内各个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和金融服务需求。周昌发(2011)认为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19]。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即是金融在促进科技创新的同时,受到科技创新需求刺激而促使自身完成金融创新,只有对包含金融产品、工具等在内的金融体系进行较为全面的创新,金融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科技创新的需求。段世德和徐璇(2011)认为利用金融体制机制发挥诱导作用,将科技创新项目的周期性、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阶段性充分考虑,合理利用金融体系的支持与服务作用,实现科技创新的资本化以及金融资产产业化[20]。通过资本化和产业化发展,一方面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与作用,防止金融与实体经济分离产生的虚拟经济泡沫;另一方面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对于阻止资本投入边际效率的下降及技术创新动力的疲软,具有显著而持久的作用。
总之,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有效性是指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通过不同的金融服务路径,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作用程度。这些不同的金融服务路径通过不同的融资渠道,作用到科技创新活动的不同阶段,进而发挥金融服务功能。
(二)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
金融体系通过克服或减少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资金、风险、信息获取等困难,从而达到服务科技创新的作用。因此,科技创新需要多元化的、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本文从政策性金融、金融信贷和资本市场融资3个方面,构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路径,为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服务。
科技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支持路径,是在市场失灵而缺乏动力来源的情况下,通过政策性金融支持路径能有效解决市场失灵。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初级研发阶段亟须研发资金的科技创新项目。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这一支持路径是确保具有重要推进意义、收益不确定性高的科技创新项目顺利开展的核心。同时,政府对部分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给予政策性的资助,利用受资助的信用担保公司的杠杆效应,将政策性资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达成提高政策性金融支持效率以及提高科技创新项目的较广覆盖水平。
科技创新的金融信贷融资支持路径,是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信贷部门根据其内在的风险偏好,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由于科技创新项目在研发初期,固定资产少,普遍缺乏贷款抵押物,仍然需要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贷款缓解科技创新的融资困境,是服务科研创新的必要补充力量,也是一条便捷的支持路径。
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融资支持路径,是根据科技创新活动的阶段性特点,促进科技创新直接融资支持的关键环节。科技型企业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使其对资金的需求和传统工业企业存在差异。尽管科技创新项目的不确定性远高于各行业平均水平,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使得资本市场成为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持路径。资本市场为成功的科技研发提供巨大的刺激和示范效应,推动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资源,使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创造更多的科技产品,提供更多的科技服务。
三、模型构建
(一)基本假设
为了分析金融对科技创新产生的效用,本文基于以下基本假设,采用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测量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动态效应。
假设1,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具有时滞性。
其一,金融中介主要通过政策性金融引导以及商业性金融支持来满足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在政策性金融引导阶段,主要对应于高新技术创新项目的萌芽期和初创期,此时由于起步的艰难、效果的不明显以及最终收益的不确定,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性金融中介为规避风险而选择不介入,政策性金融中介的引导与支持作用至关重要。政策性银行、担保机构等利用信息优势和政策支持以低利率贷款及拨款的形式为起步阶段的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资金,但由于政策性金融中介涉及政府部分审批等层层操作,受到低效率的影响,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有滞后效果[21]。其二,政策性金融中介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第一桶金”,同时该资金流向给商业性金融机构以信号,商业性金融机构通过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筛选与评估,对通过评估的项目给予融资服务。由于风险性、流动性和收益性考虑,商业性金融机构普遍对多数高新技术项目抱有惜贷现象,同时对放贷速度和规模严格把控,导致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滞后效应。其三,除以上间接融资方式,高新技术企业可在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等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但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制度不够完善,监管存在诸多缺失与失效,上市过程中的层层评估与手续不仅十分繁琐,而且存在不规范,这极大的影响了高新技术企业直接融资的可获得性和效率,从而导致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存在滞后[22]。
假设2,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有效作用具有时变性。
其一,科技创新项目具有高风险和收益不确定性特点,同时又具有知识公益性和效益外溢性的特点,因此需要政府出台完善高效的政策推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各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践也表明完备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是促进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保证。其二,中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配套力度过小,政策执行效率较低,政策与当前科技金融发展情况的不匹配,导致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具有时变特点。政府对科技金融的支持主要采取财政科技拨款、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主要手段,通过相关部门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资金风险池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但政策的颁布存在不连贯与非系统性,其执行与科技创新融资多样化要求存在矛盾。国家在不同时期政策执行力度存在差异,加之缺乏科技金融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执行政策,从而导致不同阶段的政策效果不一。其三,金融环境的复杂多变性导致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具有时变特点。金融体系面临的风险来源众多,而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金融环境复杂多变的体现。中国金融体系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危机使宏观经济环境恶化,金融机构基本停止对高风险、高投入的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受此影响,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力度达到最低点[23]。另外,中国目前仍处于金融体系改革完善过程中,建立健全以国有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导支持科技金融,大型商业银行发展目标与高度不确定性和分散化的中小型科技创新项目资金需求之间存在矛盾,这意味着金融系统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与创新主体所要求的金融服务体系之间存在着发展上的不平衡。
(二)模型基本形式的确定
根据假设,在模型变量选取时,首先需要选取反映当前科技创新发展状况的指标,而科技创新具有生命周期,为了更好地考察科技创新在其不同阶段的活动情况,分别选取科技创新的经费、专利申请数以及产业产值作为衡量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状况的变量;其次需要反映金融服务状况的指标,根据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不同路径,选取反映金融有效服务科技创新的融资变量。为了更好地反映金融服务不同路径,支持科技创新不同阶段的有效程度,以政府性金融、金融信贷以及资本市场融资反映金融服务水平,作为解释变量。同时,考虑到科技创新具有风险大的特点,而风险投资对研发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将其作为解释变量。另外,将科技创新活动分为研发投入、成果转化和产业产出3个阶段分别考察各个阶段的金融服务效果。
本文选用最普遍采用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形式。根据基本假设和变量的选取,模型的形式如下:
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在路灯的指引下,在小道上有序地向寝室走去。这时,天上的明月像个大玉盘,又大又白又圆。谁见了不想把它从天上摘下来,当作周五给爸妈的见面礼呀!夜深了,寝室的灯渐次熄灭,一切都安静下来。爱热闹的小虫子们也依偎着小草,在草丛间沉沉欲睡。月光如水一般,倾泻下来,让整个校园都躺在她那怀抱之中。
TIt=c+αtGFt-τ+βtCFt-τ+γtDFt-τ+bVC+ut,ut~(0,σ2)
(1)
在式(1)中,TI是当前的科技创新活动变量,GF是政府性金融融资,CF是金融信贷融资,DF是资本市场融资,VC是风险投资变量;τ表示金融服务对科技创新的效应时滞;b表示风险投资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参数,αt表示政府性金融融资服务科技创新的时变参数,βt表示金融信贷融资服务科技创新的时变参数,γt表示资本市场融资服务科技创新的时变参数,满足以下形式的随机过程:
αt=αt-1+εt,εt~(0,1)
(2)
βt=βt-1+ut,ut~(0,1)
(3)
γt=γt-1+vt,vt~(0,1)
(4)
其中,时变参数是金融服务对科技创新的有效作用程度。当取值为正时,表示金融支持增加时,科技创新程度就会上升。为了说明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整个过程的有效程度,将每个阶段的作用效应进行加总平均作为金融服务不同路径对科技创新的综合效应值。
四、实证分析
(一)统计描述
1.数据来源及处理
根据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理论分析,本文选取了代表金融因素、科技创新因素的变量进行数据检验,研究我国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此部分选择了1995年至2013年相关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本文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路径分析的基础之上,根据科技创新所需资金的来源分解为政府投入、银行贷款以及资本市场融资,从而以资金流向为标志将金融影响科技创新的因素对象分为政策性金融、银行、资本市场,如此分解方式能够全面合理反映在整体金融规模中占比不同的各个金融主体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以及变化趋势。政策性金融因素选取全国科技创新资金政府来源(GF),银行因素选取全国科技创新资金贷款(CF),资本市场因素选取全国科技创新资金直接融资(DF)。由于2009年以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对科技创新资金来源不再统计,本文利用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其他资金的增长率作为科技创新政府来源、直接融资、资金信贷的增长率,计算2009-2013年的获得金融指标。根据科技创新可分为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产业产出3个过程,本文对科技创新指标在这些阶段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分别为代表研发投入阶段的指标为全国科研经费(TIRS),代表成果转化阶段的指标为全国专利申请授权数(TIAS);代表产业化产出阶段的指标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TIOS)。
金融变量与科技创新变量均属时间序列数据,对其取对数以消除异方差。同时为避免伪回归,这些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如表1、表2所示。
表1中可以看出科技创新变量,即代表科技创新活动的3个变量TIRS、TIAS、TIOS在10%显著性水平下均不平稳,但经一阶差分之后均为平稳时间序列;金融变量GF、CF在10%显著水平下平稳,而DF经一阶差分之后平稳。表2是科技创新3个阶段的变量与金融变量的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由表中的P值看出,每个过程的变量之间都具有协整关系。这说明我国政府性金融、金融信贷以及资本市场融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表1 相关序列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2 科技创新变量与金融服务变量的协整检验结果
注:*表示统计量在5%临界值下显著。
(二)参数估计及结果分析
考虑到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时滞性,设定效应时滞为1,运用Eviews 8.0软件计算得到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产业产出3个阶段的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值在10%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验证了模型的基本假设以及模型形式选择正确。另外,风险投资对科技创新3个阶段的作用参数分别为1.0648、0.9701和0.9761,说明风险投资对科技创新每个阶段都有积极的影响,而在科技创新的初始阶段影响更为明显,但对每个阶段的影响呈现非对称性。下面对状态空间模型的估计的时变参数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即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分析。
1.政府性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
图1显示了政府性金融在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产业产出3个阶段的作用程度以及其综合值。从有效系数的综合值可以看出,政府性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服务有效性呈现上升趋势,且呈现出阶段性。1995年至1999年间政府性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有效系数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科技财政政策相继实施,以及1996年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行,不仅加强了对财政科技经费的监管力度,而且促使行政主管部门主动为科研机构服务,从而使得政府性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作用也相应增强;2000年至2011年间政府性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有效系数趋于平稳上升趋势,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科教兴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相继实施,政府政策支持科技发展的力度趋于稳定,基本形成有效的政策性金融服务渠道;2012年以来,政府性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有效系数出现下降现象,由于政府性金融规模虽然得到快速提升,但在实施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严重脱节,使得其服务有效性出现下降。
表3 变参数模型参数的估计值及检验
注:σ2对应的估计值是方差取对数后的结果。
图1 政府性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系数
从有效系数在3个阶段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政府性金融侧重于对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阶段的支持,增加了在科技创新产业产出阶段的支持。在研发投入阶段,政府性金融服务呈现阶梯形上升,拐点出现在1997年、2008年,说明政府性金融重视科技创新的起步阶段,是其发展的主要启动动力,并且一直在提升政府的作用程度,同时也说明了研发投入对政府性金融的服务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消化;在成果转化阶段,政府性金融服务的有效系数保持在0.9水平之上,最大水平为1.28,说明政府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鼓励科研成果的实现;在产业产出阶段,政府性金融服务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但有效水平不高,说明产业产出阶段政府性金融不起主导作用,而为了控制科技创新产出过程中的风险,政府性金融应该加强对其阶段的服务。
2.金融信贷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
图2显示了金融信贷在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产业产出3个阶段的作用程度及其综合值。从有效系数的综合值可以看出,金融信贷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系数处于0.4~0.5之间,有效程度处于水平状态。1995年至2000年金融信贷对科技创新的有效系数略有下滑,主要是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以控制膨胀为主要目标,信贷政策注重市场效益,而科技创新风险较大,金融机构对科技贷款的态度比较慎重,导致这个时期的金融科技贷款增长幅度不大;2000年至2013年间金融信贷对科技发展的有效系数呈现小幅增长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1999年提出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信贷的支持作用,改进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服务的政策,特别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使得金融科技贷款额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从而对我国科技创新的贡献开始逐步提升。
从有效系数在3个阶段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金融信贷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呈现明显的阶段变化,在3个阶段的支持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研发投入阶段,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有效作用迅速下降,直到2000年有效系数下降到0.2水平以下,说明金融机构为科技创新的初始阶段的积极性不够,从研发到取得市场化效益要经历较长的时间,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有限,而在此阶段风险性最高,考虑到审慎经营,商业银行不会在科技创新活动初期提供大量资金;在成果转化阶段,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有效作用基本持平,这由于该阶段是成果形成期,避免了研发风险,但仍不是金融机构优先考虑贷款的时期。在产业产出阶段,金融信贷的积极性最高,对科技创新的有效作用迅速增加,这由于该阶段的科研成果已经成熟,风险小而收益最大,金融机构给出足够的资金支持。
3.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
图3显示了资本市场在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产业产出3个阶段的作用程度及其综合值。从有效系数的综合值可以看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系数稳定增加,2008年之前增长迅速,其之后在0.8水平作用趋于稳定。这是由于资本市场科技创新活动融资的主要来源,并且科技创新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会增加对科技创新的力度,但作为该活动的主体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十分强调风险控制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企业不得不以有限的自有资金作为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抑制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图2 金融信贷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系数
图3 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系数
从有效系数在3个阶段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较为均衡,且在每个阶段的有效程度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作为科技创新资金支持的直接来源,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整个过程,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直接收益者,对于资本的投入也看重其本身运行的统一。另外,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有效程度趋于0.8~0.9左右,说明虽然资本市场是科技创新资金支持的主要来源,但对科技创新的动力是有限的,需要加强与外部融资的关联。此外,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各个阶段的有效程度,在成果转化阶段高于研发投入以及产业产出。
五、结论
已有关于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研究大多从定性的角度风险,忽略了其动态的作用,并没有考虑不同的服务路径对科技创新的演化。本文在金融约束下,分析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路径,利用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测量了金融服务对科技创新在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产业产出3个阶段的有效作用程度,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一是我国政府性金融、金融信贷以及资本市场融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政府性金融对科技创新服务程度最高,且有效作用稳定上升,资本市场服务程度次之,其有效作用趋于平稳,金融信贷服务程度最低,其有效作用处于平稳状态。
二是政府性金融对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呈现出阶段性,在其不同阶段的有效程度存在差异性。从有效作用系数的综合值可以看出,政府性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服务有效性呈现上升趋势,且呈现出阶段性。政府性金融侧重于对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成果转化阶段的支持,在科技创新产业产出阶段的支持偏少。
三是金融信贷服务科技创新服务较为稳定,在其不同阶段的有效程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从有效系数的综合值可以看出,金融信贷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系数处于0.4~0.5之间,有效程度处于水平状态。在研发投入阶段,政府性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有效作用在下降;在成果转化阶段,有效系数保持在0.9水平之上;在产业产出阶段,政府性金融服务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但有效水平不高,表现出差异性。
四是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服务稳定增加,在其不同阶段的有效程度较为均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系数稳定增加,近几年来趋于稳定。有效系数在3个阶段的变化趋势差别不大,表现较为均衡,且在每个阶段的有效程度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风险投资对科技创新影响具有正向效应,而对其在3个不同阶段的作用程度具有非对称性。
参考文献:
[1]SCHUMPETER J.The theory of economics development[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12.
[2]GREENWOOD J,JOVANOVIC B.Financial development,gro ̄wt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1076-1107.
[3]KING R,LEVINE R.Finance,enterpreneurship and gro ̄wth: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513-542.
[4]KNIGHT F.Economic Organization[M].New York:Harper and Row,1952.
[5]STULZ R,WILLIAMSON R.Culture,openness,and fin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70(3):313-350.
[6]ALESSANDRA C,STONEMAN P.Financial constraints to in ̄novation in the UK:Evidence from CIS2 and CIS3[J].Oxford Economic Papers,2008,60(1):710-730.
[7]NANDA R,RHODES-KROPF M.Financing risk and innov ̄ation[J].Harvard Business School Entrepreneurial Man ̄age ̄ment Working Paper,2014,No.11-013.
[8]HSU P H,TIAN X,XUA Y.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Cross-country evide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4,112:116-135.
[9]NANDA R,RHODES-KROPF M.Investment cycles and star ̄tup innova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3,110:403- 418.
[10]FANG V,TIAN X,TICE S.Does stock liquidity enhance or impede firm innovation?[J].Journal of Finance,2014,69(5):2085-2125.
[11]CORNAGGIA J,MAO Y,TIAN X,et al.Does banking competition affect innovati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 ̄nomics,2015,115(1):189-209.
[1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13]李建伟.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理论与政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14]黄国平,孔欣欣.金融促进科技创新政策和制度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2):28-37.
[15]黄文青.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30-32.
[16]叶子荣,贾宪洲.金融支持促进了中国的自主创新吗[J].财经科学,2011(3):10-18.
[17]王宏起,徐玉莲.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6):129-138.
[18]明明.关于科技金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8):50-55.
[19]周昌发.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J].中国软科学,2011(3):72- 81.
[20]段世德,徐璇.科技金融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7):66- 69.
[21]张靖霞.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机理分析及体系构建[J].改革与战略,2012,28(7):60- 62.
[22]潘朝阳.科技企业投融资模式体系的构建[J].管理观察,2010(14):171-172.
[23]王洪生.金融环境、融资能力与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J].当代经济研究,2014(3):86-91.
(本文责编:海洋)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Financing Service for Technology Innovation
ZHENG Yu-hang1,LI Zheng-hui2,3
(1.CollegeofFinanceandStatistics,HunanUniversity,Changsha410079,China; 2.AcademyofFinanceResearch,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510405,China; 3.GuangzhouInternationalFinancialResearchAcademy,Guangzhou510405,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ath that financing serves technology innovation,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effectiveness that financing serves technology innovation,by constructing the state space model with varying parameters including three stages which a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vestment,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and industrial output.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effectiveness that the governmental financing serv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esents a rising trend,focusing on the supporting R&D investment and the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Then,the effectiveness that financial credit serv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shows periodic changes,focusing on supporting the industrial output.Besides,the effectiveness that the capital markets serve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esents steadily increasing trend,and capital markets’ supports of the three stages seem to be balanced.
Key words:financing services;technology innovation;state space model with varying Parameters;effectiveness
中图分类号:C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15)07-0127-10
作者简介:郑玉航(1987-),男,山东菏泽人,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与金融统计。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ATJ00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NCET-12-0173);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2014T70765);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2013M531);2014年度广东省扶持金融产业专项《广州国际金融研究院建设》。
收稿日期:2014-12-05修回日期:201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