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祥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激励式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当前的教学中,激励方法在实践上还存在一定问题. 本论文就激励方法实施中的问题提出改革策略,旨在更好地落实激励教学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向前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激励方法;问题与对策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的多为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效率低,同时也难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与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 而激励方法则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创新,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激励法对于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 激励法需要教师合理地运用,但是在教学实施中,却有很多弊端,与激励方法的理念相悖. 本文将首先分析激励方法在初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激励式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
1. 激励教学的实施方法不正确
激励方法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其核心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开展教学活动. 激励法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照顾到每位学生的学习成长,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去落实激励式教学方法. 可是在运用激励方法的教学现状中,其实施方法却是偏离了学生发展这一条主线,没有本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去开展教学,实施途径不正确,机械地将学生群体划分为“优”和“差”这两个极端,因而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公平对待”. 典型的教学案例有:某初中学校的数学老师,为了奖励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对于优秀的学生,通过设立优生奖励金给予经济奖励,而那些学习成绩落后的所谓的差生则需要向班级交一定费用的惩罚金,以此作为惩罚措施. 这样的激励方法,没有尊重学生的权利,在教学中出现了不公平的对待,打击了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激励法也就发挥不出促进作用,自然也就会降低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2. 激励方法的标准过于片面
除了上述提到的实施途径不正确之外,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激励方法,在激励标准选取上也存在着弊端:即激励标准只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为依据. 在目前的激励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还是以应试的方式开展激励法教学,因而就会单方面地注重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在实施激励过程中以考试分数作为激励的唯一标准. 因此,对分数高的学生,教师会予以表扬和物质奖励,而对于那些分数较低的学生,则会受到冷落. 此类型的激励教学方法,没有去综合考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注重学生其他层面的学习能力,导致激励的评价标准单一化,使得整个数学教学还停留在落后的应试教育层面上,这样也会让激励式教学方法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片面地以考试分数作为标准只会让激励方法偏离教学理念,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制约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
初中数学激励方法的实施策略
在实施激励方法的过程中,重要的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做到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模式. 既要对学生层次进行合理的划分,也需要从课程的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等几个环节进行分层化处理. 具体的激励法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激励方法中的学生层次划分:对学生“模糊化”分层
在初中数学的分层激励教学方法中,首先要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所以在实施激励式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求数学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 在上述已经提到过,部分数学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单一地以数学考试的分数为依据划分,是不合理的激励方法. 另外教师如果向学生宣布分层结果,由于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那么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较为消极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那些考试分数较低的学生,巨大的心理落差是不利于其数学知识的学习的,会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改变激励方法中的学生分层不合理问题,很有必要进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以下为对学生进行分层时的优化方法:首先来说,在开展初中数学激励教学方法时,对与班级学生的层次划分,老师要做到不公开,只需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即可,即要进行“模糊”化处理,这样之后再按照不同层次的学习特点开展后续的教学任务,让不同层次得到相应的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对学生的合理分层,也是激励式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其次,在划分学生层次的时候,除了考试成绩这一项之外,还需要综合考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比如还可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以及数学思想等要素,这样才能避免以偏概全,比较全面地对学生做出评价. 激励方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实施过程中切实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才能为整个激励教学方法的实施做好铺垫工作.
2. 数学知识的分层激励教学方法
课程知识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也就成了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核心,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对学生完成合理的层次划分之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容上的分层激励教学. 因此,数学教师就需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安排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知识内容. 可以将知识内容设置为基础类和提高类两部分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并鼓励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完成基础内容的学习后,去尝试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这样既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又能给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高的空间,让所有学生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而过于简单或过于偏难怪则都是不可取的. 知识内容上的分层激励方法,可以让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并且这样的提高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会增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内容时,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画图、测量等方法,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内角与边长的数量关系,对三角形全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而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安排判定三角形全等的题目,能力较强的学生探寻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在基础较差的学生得到数量关系之后,再引导这部分学生探究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知识与方法,逐步过渡到更高的学习层次. 这样的分层激励方法,从知识内容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思考,给成绩差的学生以动力,让能力强的学生有更高发展,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很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 作业评价环节的激励方法
课后作业是巩固和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教学手段,数学教师的作业评价,则是考量学生数学作业质量的关键一环,可以检查学生知识上的缺漏支撑,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进步. 对于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来说,在作业评价环节运用激励方法可以让学生查漏补缺,快速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具体的作业评价激励方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不一样,其评分标准也应当有所区别,数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其学习情况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完成对学生的作业评价. 例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多为其批改数学知识内容,多写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语,鼓励这些学生,目的是为了巩固其数学知识的基础. 而那些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则要因材施教,给这部分学生做出能力提高上的引导,为学生提出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 除了纠正知识内容上的错误之外,还要负责任地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发展提出适合他们的进步建议,让激励方法下的作业评价成为学生成长进步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机械地为了评价而去评价,要让课后作业评价能够切实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开展分层的作业激励教学方法,可以让不同基础的学生能够得到正确、全面的学习评价,了解到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 同时通过教师富有鼓励性和建议性的作业评价,可以很好地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实现个人的成长进步.
结语
激励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应用,合理地运用激励法,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励方法是一种基于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在教学改革中,数学老师应当积极地运用该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