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莲
[摘 要] 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内容综合型更强,知识难度也较高,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 借助图象教学法开展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既符合高年级数学教学内容特点,也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助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促进知识生成、促进数学探究、促进合作学习和促进创造创新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图象教学法在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应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图象教学;高年级教学;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高年级是数学知识“大包抄”的阶段,知识综合性强,应用更灵活,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学习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也要充分发挥数学对于学生科学推理、创新创造等方面能力的培育作用. 基于此,有何策略能帮助笔者们既能高效完成课堂教学,又能促进学生自主创造能力的培养呢?笔者认为,图象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仍然体现出显著的具象特征,这样的思维特征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带有直观图象的教学内容更易引起学生注意,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内容的抽象程度逐渐提升,同时平面图形内容开始引入,知识难度有所提升,以图象解析为手段进行教学有利于知识内容呈现,有助于降低知识难度,从而促进课堂教学开展,促进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 可见,有效的图象教学对于推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开展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那该如何有效开展呢?现在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具体阐述如下.
利用图象,促进知识传递生成
由于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部分抽象程度较高的知识内容无法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出现思维停滞和学习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引入图象教学法,利用图象对抽象的知识内容进行具体化呈现,能够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把握知识要点,辨清学习要素,促进知识的传递和生成,从而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提效. 要利用图象教学法促进知识传递生成,关键就是做好抽象语言到图象语言的转化,而要做好这个转化,需要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思维特征,以学生喜欢、易懂的方式进行图象呈现,注重趣味性和知识性并存.
在教学六年级学生时,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筐苹果,卖掉和5千克,还剩30%,这筐苹果本来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题目用到了分数、百分数,数字较杂,学生容易因为混淆而出现错误,所以笔者利用线段图来引导学生理解题目:
师:“同学们,这条线段为100%. ”(笔者划出一条线段)
师:“那这部分就是30%.”(笔者用一个点将线段分成一长一短两个部分,笔者指着较短的那部分告诉学生)
师:“我们知道等于50%,所以我们知道这一段等于50%+5千克.”(笔者指着较长的那一段说)
师:“所以,5千克的质量相当于20%那部分的量,所以5÷20%=25(千克),这筐苹果本来有25千克. ”
通过这样借助图象进行解析,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直观的知识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有力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图象,促进数学学习探究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程改革中被反复引申的理念,既是教育教学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学习能力,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数学自主学习已经具备基础条件,在学生知识能力飞速发展的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学,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意义非凡. 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数学自主性教学要有效开展,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有效引导?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发挥图象教学法的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其引导功能,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数学探究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在学生数学探究环节笔者主要应用的图象教学法是“任务地图”,即将学生的学习内容、方向和学习指导藏于生动有趣的“图象地图”中,学生依靠地图能够得到充分的帮助,大多数学生能够在图象地图的指引下完成自主学习.
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有关打折的实际问题》时,笔者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张“任务地图”:任务地图是以“喜羊羊去购物”为背景,任务的第一个场景是一张“全场八折”的牌子,问题是“打八折是什么意思?”;任务的第二个场景是一个购物台,喜羊羊买了一本书付了10块钱,问题是“这本书本来要多少钱?”任务地图的第三个场景是喜羊羊回到家里,美羊羊问喜羊羊:“这本书多少钱?为什么比原价低?”问题是:“请帮喜羊羊解释折扣的概念,并说清楚原价、现价和折扣的关系. ”通过这样一张“任务地图”,图文并茂,学生十分感兴趣,任务内容环环相扣,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能够有效地巩固“打折”这一概念,促进学生应用提升.
利用图象,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小学生有较强的群体模仿倾向,他们的个人行为受群体行为影响明显,集体流行做什么,个体就会跟着做什么. 抓住学生这个心理,通过组织有效的数学合作学习,就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有深度、有持续性的学习. 那如何有效地组织数学合作学习呢?答案是以图为媒. 首先将数学知识内容用简笔画描绘出来,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接着,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读图学习引导,让学生懂得如何从简笔画中获得信息,如何通过简笔画进行丰富多彩的合作学习活动;最后让学生三到五人一组,借助简笔画开展合作学习、讨论和巩固. 恰当地通过简笔画组织合作学习,既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组织了“找到自己的树”的合作学习. 笔者首先给学生摊开一张图,图上画着三棵树,分别是圆心、半径、直径,树的上空飘着许多树叶,树叶上写着“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且都相等”等内容;接着笔者让学生三个人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帮助这些树叶找到自己的树,用线连接起来;最后,等学生共同完成“找树”任务后,每一名学生就要选择“一棵树”来扮演,扮演的学生要分别向组员介绍自己,并说清楚自己跟其他“树”的关系. 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度高,知识掌握程度好.
利用图象,促进学生创造创新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具有无穷的创造力,他们就像蓄势待放的礼花,只要稍稍点燃,就能精彩星空. 而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图象教学正是点燃学生创造力的那点星火. 我们知道,图象包含万千,有很多含义和可解读的内容,教师通过巧妙地引入数学图象,并以此妙做文章,势必能将图象的可能性与学生的想象力有机融合,开出美妙的数学之花. 小学高年级开展图象数学教学,笔者一般采用留白的策略,即根据教学内容和练习目标,提供适当的数学图片,图片上几乎没有文字说明,教师对图片内容及学习要求进行简要说明引导后就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因为留有较多自主空间,学生更能够放开手脚,创造创新.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是这样开展留白图象教学的:笔者首先为学生提供了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两堆水果,一堆是苹果,一堆是桃子,苹果的数量明显比桃子多得多;接着笔者向学生做出答题要求:“同学们,看到图片了吧,现在请你们根据图片内容,编一道应用题并解答,要求这道应用题的解法必须形如‘ax+b=c. ”经过这样简单的引导后,学生就必须开始答题了,比如一位学生编的题目是这样的:“已知水果店中有一批苹果和桃子,苹果的数量是50千克,正好比桃子的3倍还多5千克,请问桃子多少千克?”列式3x+5=50. 因为图中苹果的数量比桃子多得多,所以“ax+b=c”中a必须代表桃子,c必须代表苹果,这样的编创符合要求,是正确的. 通过这样利用图象进行留白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又能有效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一举多得,成效明显.
总之,要将图象教学法有效运用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去,关键有三个要点:一是抓住学生需求点,符合学生需求是高质量教学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无论再高明的策略,脱离了学生需求,都将失去效用. 二是抓住知识要点,图象教学法是为知识教学服务的,要有效促进课堂教学,就必须抓住知识要点,以知识要点设计图象内容,确保图象教学有的放矢;三是抓住图象特征点,图象形式花样万千,不同图象适应的教学环节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抓住图象特征,选用恰当图象,确保教学效率最大化. 只要教师能做好以上三个要点,图象教学法势必能火力全开,强力推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