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林
【关键词】 物理教学;遵循;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3—0063—01
新课标提出: “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关注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方法,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课堂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本形式,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就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下面,笔者就此详细进行阐述。
一、实验引导与思维启迪相结合的原则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能够为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内容上来。但是如果过分重视实验,甚至为了实验而实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就会使实验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遵循实验引导与思维启迪相结合的原则。笔者是这样做的:让学生知道重点观察什么,怎么样去观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所要进行的实验上来。同时在实验中穿插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去思考。这样,学生不仅仅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实验任务,还在此过程中获得了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相结合的原则
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是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运用归纳的方法研究不同物体共有的规律,又要引导学生研究物体的特征,从而使他们掌握系统、完整的物理知识。当然让学生去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所学内容比较熟悉的基础之上。要强调的一点是: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只做好指导工作。
例如,在学习完了“物体的热胀冷缩”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总结物体发生热胀冷缩的原因,然后再来对比气体、液体、固体发生热胀冷缩的不同。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所学的内容系统化地掌握了。
三、形式训练与情境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形式训练与情境思维相结合,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应用模式与学生思维培训的关系。既要通过系列化的训练来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当然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物理学知识,必须得通过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练习题目,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引导学生反思一下自己的解题过程,并鼓励学生寻找其他的解题方法,或者改进一下自己的解题方法。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思维也得到了训练。但是要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偏离现在的学习内容,要紧紧围绕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四、学生年龄与物理学科相适应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来教学物理学知识,鼓励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物理语言包括各类物理符号、公式、定理等,它具有概括性、精确性、符号化、模型化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用生动、具体、浅显的语言和比喻等形式将深奥的物理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会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学“分子热运动”时,教师将分子比作在烧红的铁锅中烧的豆子,学生就很容易想象豆子无序乱蹦的场景,也就理解分子热运动现象。
五、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是指在教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这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没有好与坏之分的,要看掌握在什么人的手中。如果教学中教师只是关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质教育,那么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同时如果教学中缺失人文教育,对于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当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不是在学科知识学习完之后由教师单纯地说教,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相互整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既向学生传授知识,又渗透方法和培养思维品质。例如,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既要让学生掌握实验的方法,总结实验的规律,还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动脑的良好品质。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