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2016-01-16 02:33刘柏霞,姜磊,刘雪梅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大学生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刘柏霞a,姜磊b,刘雪梅b

(沈阳大学a.应用技术学院;b.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41)

摘要:采用现代服务业就业弹性和产业结构偏离度两项指标来衡量现代服务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二者的数量依存关系。通过实证研究,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进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大学生; 就业弹性; 产业偏离度

中图分类号:F719;F241.4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4-18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L2012429)。

作者简介:魏进(1989-),男,山东日照人,沈阳大学硕士研究生;万福才(1967-),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大学教授,博士。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4-0491-04

当今世界,现代服务业的经济增长是发达国家的一个显著发展特征。经济发展与结构变动理论及实证分析表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日益凸显出重要的经济增长效应,即产值增长和就业增长效应。发挥和加强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增长效应,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现代服务业中的大学生就业状况

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服务方式、新的管理方法和新的商业模式基础上的服务产业。主要包括现代物流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九大类。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现代服务业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科技信息密集化、知识密集化和劳动密集化的特点而产生的。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新服务模式来改变传统服务业,向社会提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现代化[1]。

1. 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

据2005—2013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统计,2004年以来,我国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有超过半数以上的人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其占比逐年提高。特别是信息传输、技术和软件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业等行业尤为明显,详见表1。

表1 2004—2012年现代服务业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业人员比例 %

资料来源: 根据2005—2013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2. 大学生就业现状

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9年的10.5%快速增长到2013年的30%[2],表明我国已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3]。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4]。高校毕业生从1999年的90万人飞速增加到2014年的700万人以上,平均每年以大于24%的幅度增长,出现大量毕业生待业的情况。见表2。

表2 2002—2012年大学生就业情况表

数据来源: 根据2003—2013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相关资料整理而得。

从我国就业的供需市场来看,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就业群体,他们都具备着良好的素质和专业技术知识,但就业情况却不乐观。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2002—2012年期间,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待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2007年达到峰值145万人,虽然2008—2012年间有所降低,但待业量仍很大。因此,拓宽该群体的就业渠道,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刻不容缓。

二、 实证分析

1. 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分析

(1) 现代服务业就业弹性分析。就业弹性系数是计算产业和劳动力配套效应的最佳应用工具,它是用来表示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指标,即就业增长的百分比与经济(产业产值)增长百分比的比值[5]。就业弹性系数公式为

式中:E表示就业弹性系数;ΔL/L表示就业增长率;ΔY/Y表示经济增长率。

一般来讲,当E>0时,表明经济增长拉动了就业增长,此时该产业具有较好的吸纳新增劳动力的能力;当E=0时,表明就业均衡,行业不具有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当E<0时,就业对经济发展的弹性为负值,经济增长对就业具有“挤出效应”,说明该产业不能吸纳新增劳动力,而且已就业人员已经出现过度饱和现象。因此,就业弹性系数越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越大;反之,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越小。表3是根据2006—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计算得到的我国现代服务业各部门的就业弹性系数。

表3 2005—2011年现代服务业各行业就业弹性系数表

资料来源: 根据2006—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从表3可见,2005—2011年,我国现代服务业各行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就业弹性值最大。这表明该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最强,并已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主要行业,其次是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其他服务业。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代服务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状态中,各行业就业弹性系数均在不断提高。

(2) 现代服务业结构偏离度分析。结构偏离度是指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之比与1之差,其公式为

从该公式可知,若某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表明产业的就业比重大于产值的比重,这意味着劳动力可能从该产业转出;相反,当结构偏离度为正,意味着劳动力将被吸纳进该产业[6]。表4是根据2005—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得到的我国现代服务业各行业的结构偏离度。

表4 2004—2011年现代服务业各行业的结构偏离度情况表

资料来源: 根据2005—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而得。

从表4中可以看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金融和房地产等行业2011年的结构偏离度为正值,表明这些行业具有继续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其中以房地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最大,其次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而其他行业结构偏离度均为负值,表明这些部门已没有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劳动力具有从该产业转出的压力。

2. 现代服务业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的回归分析

(1) 构建线性回归模型。根据现代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资料显示,现代服务业从业者绝大多数为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本文通过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现代服务业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的数量关系,将二者的关系设定为如下函数形式

式中:L为应届大学生就业人数;K为现代服务业产值;u为随机误差项;a、b为待定系数(a为直线截距,b为直线斜率)。

(2) 数据说明。由于我国对现代服务业各产业的统计口径从2003年开始变化,现代服务业各产业产值从2004年开始分类统计,因此本文分析采用的数据期间为2004—2011年(见表5)。将表5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进行回归分析。

(3)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讨论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同时可以分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程度或强度。而现实中,通常用相关系数作为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相关系数值范围为-1≤RLK≤1,相关系数越大,变量间的相关程度越大,反之越小。

表5  2004—2012年大学生就业人数

资料来源: 根据2005—2013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及部分资料整理而得。

本文中的两个变量L和K相关系数可以表示为

(4) 回归分析。利用Eviews 6.0软件对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建立工作文件并输入数据和命令,得到如表6所示的回归结果。

根据输出结果,得到如下回归方程:

L=0.023144+1.017473K,

(2)

t=(0.556547)(13.93596)。

R2=0.974901,

DW=2.773314,F=194.211。

式中:t表示t统计检验;R2表示拟合优度;DW表示似然函数(DW检验);F表示F统计检验。

括号中的数据为各回归参数估计值对应的t统计量的值。根据回归方程显示,截距a=0.02,斜率b=1.02,表示我国现代服务业产值每增加1亿元,大学生就业平均增加1.02万人。

表6  回归结果表

根据t统计分布表知,在显著水平为0.025的显著水平下,t0统计量的值小于t统计量的临界值t0.025(7-2)=2.571,t1统计量的值大于临界值2.571,从而否定各个系数为零的原假设。这说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因果关系,即大学生就业人数L与现代服务业产值K间的因果关系显著;在F检验中,F 统计量为194.211, 在显著性水平0.01下显著。 说明原假设被拒绝,回归方程有很好的显著性和解释力;而对于拟合优度R2来说,由回归结果R2=0.974901可知,大学生就业人数与现代服务业产值两变量间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在回归结果中,DW=2.773314,表示两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 同时也说明该模型不存在序列自相关问题。

上述两部分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①我国大学生就业人数和现代服务业产值之间存在着相关系数为0.9873的高度相关性;②现代服务业产值增加1亿元,就平均增加1.02万名大学生就业机会。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大学生就业有着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三、 建议

综上所述,现代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领域,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

1. 重点发展就业吸纳力强的产业

加强服务业整体发展的同时要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特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的重点产业的同时,要兼顾其他产业的发展,大力调整和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加强、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时不断提高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步伐,使两者更好地相互结合,实现现代服务业的整体发展。

2. 重视现代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应积极实施人才兴国、人才兴业战略,培养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①要改革教育观念,改变“高学历、低能力”的培养状况,走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教育体制方面,改革应试教育考试制度,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注重学历(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树立一种学历能力相结合的培养理念,建立一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管理和选拔制度。②明确现代服务业市场人才需求的现状,发挥各大高校的优势,利用好各高校的硬软件设备,不断增加大学生对行业现状的认知及对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正确引导现代服务业人才潜力的开发及培养。③加大高端服务业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积极引进国外高端服务人才,并不断加大高等院校相关课程的开设和培训,使培养的人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满足现代服务对人才的需求,最终实现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增长的双赢目标[7]。

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通过制定优惠的财政和税收政策及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①政府应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财政、税收及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解决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问题。②政府应该搭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平台,成为两者间的重要纽带。政府可以通过向企业提供财政和税收等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向各高校毕业生提供相关的实习岗位和机会,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向优秀实习生提供就业岗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及人才储备。通过政府的扶持实现双赢目标,即:一方面满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参考文献:

[1] 丁敬雯. 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就业和创业[J]. 江苏商论, 2008(1):85-87.

[2]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课题组. 关于南京现代服务业与就业互动关系的调研[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6(2):65-69.

[3] 赫青青.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视角[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10(11):9.

[4] 冼国明,欧志斌. 服务业全球化与大学生就业[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20):6-8.

[5] 米利群. 河北省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分析[J]. 江苏商论, 2011(11):114-116.

[6] 蒲艳萍. 第三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就业增长的实证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31-37.

[7] 杨超,阴训法. 辽宁省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分析[J]. 沈阳大学学报, 2011(1):47-49.

【责任编辑李艳】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LiuBaixiaa,JiangLeib,LiuXuemeib

(a. School of Applied Technology, b. School of Economics,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1, China)

Abstract:The absorptive capacity of the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on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was measured, adopting the indicators of employment elasticity and deviation degre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he quantity depe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as drawn by regression analysis.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on developi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modern service industry; college students; elasticity of employment; deviation degre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

猜你喜欢
现代服务业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基于有效供给理论的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唐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能力分析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促进哈尔滨市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研究
浅析现代服务业“营改增”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