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合治炭疽一例

2016-01-16 02:46:41李雪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犀角上药芽胞

李雪

内外合治炭疽一例

李雪

炭疽;犀角地黄汤;内疏黄连汤;普济消毒饮;五味消毒饮;蒲麝丹;牛黄散;如意金黄散;治疗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5岁。患者1周前掩埋过病畜,近2 d来突然发热,口干,头痛,乏力,便结尿赤,随后面部、颈项、手、足显露部位出现奇痒之小红斑;1 d后即发展为无痛性丘疹,周围逐渐出现水疱,内含紫红色血性脓液。即送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经皮肤水疱分泌物检查有“炭疽杆菌繁殖体”,即诊为皮肤炭疽病。经用抗生素、抗炭疽血清治疗2 d未能控制,故来我院要求中医治疗。

检查:发热39.8℃,神志不清,鼻出血,面、手足、颈项多处局部起紫色疱疹,疱疹周围肿胀、中里凹陷,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舌红绛,脉数。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1×109/L,中性0.89。辨证诊断为毒入营血,燔灼肌肤引起的炭疽症。

2 治疗方法

2.1 初诊治疗治疗以清营凉血,泻火解毒为主。

内治处方:犀角地黄汤合内疏黄连汤加减。水牛角30 g(先煎)、生地20 g、钩藤18 g(后下)、赤芍18 g、羚羊骨30 g(先煎)、黄连10 g、野菊花30 g、大黄18 g(后下)、丹皮15 g、半枝莲18 g、蒲公英30 g、生石膏30 g、川足1条。上药加水煎取150 mL,煎2次,混合后早晚分2次温服,1剂/d。

外治法:用外洗粉剂以开水调冲洗,然后用蒲麝丹少许点于疮面,2 g/d。

外洗粉剂组成与制作法:大黄30 g、白鲜皮30 g、甘草30 g、九里明30 g、防风30 g、荆芥30 g。上药研末和匀,分包,15 g/包。使用时用500 g开水浸泡1包,用纱布过滤,用温药汁外洗患处。功效:祛风止痒,清热解毒。

蒲麝丹组成与制作法:蒲黄30 g、麝香6 g、牛黄30 g、蜈蚣3条、血蝎6 g、冰片6 g、朱砂6 g。上药研极细末和匀,装瓶备用。功效:化毒止痛,通络散瘀。

2.2 复诊服药2剂及外治后,患者体温37.5℃,神志清,精神好转,二便通顺,鼻血止;疱疹周围发黑,中心扁平,结黑灰色痂盖。仍觉口干,身热,舌红、舌苔黄,脉弦数。此虽营血热毒已清,但热毒转为气分,毒热炽盛,燔灼肌肤。用普济消毒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板蓝根30 g、黄连10 g、黄芩15 g、僵蚕15 g、玄参20 g、地丁30 g、金银花18 g、野菊花30 g、蒲公英30 g、柴胡18 g、石膏30 g。上药加水煎取150 mL,煎2次,混合后分早晚2次温服,1剂/d。

外治法:用牛黄散以凉开水调成糊状,薄薄敷于疱疹表面,同时用鲜绿豆芽捣烂调如意金黄散成糊状外敷疱疹周围,每天换药2次。

牛黄散组成及制作法:牛黄10 g、冰片3 g、青黛6 g。将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备用。

如意金黄散组成及制作法:天花粉48 g、白及18 g、黄柏48 g、大黄48 g、苍术18 g、姜黄48 g、厚朴18 g、甘草18 g、陈皮18 g、生南星18 g。将上药切片晒干,研细末,拌匀,用水调成软膏状,外敷患处。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经上述方药调治半个月后痊愈。

3 讨论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同时,也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地方性特点[1]。常见于牛、马、羊等畜牧业和皮毛制革等工作者,多在接触疫畜病菌后1~3 d发病,好发于头面,其次为颈项、手臂等部位,属于中医学紫葡萄疔、紫燕疔、鱼脐疔、疫疔范围。近代医学认为,炭疽杆菌有繁殖体与芽胞两种形态。繁殖体对日光及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芽胞则有强大抵抗力,在土壤中能生存数十年,煮沸10 min才能杀死。炭疽杆菌能产生炭疽毒素而致病,基本病变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病理特点为水肿、出血、坏死和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若芽胞由皮肤损伤处侵入人体,并生长繁殖,引起皮肤炭疽;若吸入带芽胞尘埃或误食病畜的肉,就可以患肺炎炭疽或肠炭疽。炭疽杆菌沿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可致败血症或继发脑膜炎。因此根据感染途径不同,临床上将炭疽病分为3种类型:皮肤炭疽、肠炭疽和肺炭疽[2]。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感染疫毒有关。如《证治准绳》中说:“疔疮者……或感疫死牛马猪羊之毒。”毒邪入络,气血运行不畅,故局部显现蚊迹蚤斑,继之起紫疱,形似葡萄;由于肝经毒火炽盛,燔灼肌肤,故局部迅速坏疽塌陷、色黑如炭,重者眼目红胀、指甲青紫,若毒邪深窜,则见壮热神昏、剧吐抽搐等症,甚至“疔疮走黄”。中医治疗本病,以清热解毒为主,但要分辨热毒在气分、营分、血分。

本病例为接触病畜引起的亚急性炭疽皮炎,临床表现为毒入营血症状,虽用西药常规抗毒消炎,但未奏效,即用中药,投以犀角地黄汤合内疏黄连汤加减。方中水牛角(代犀角)、羚羊骨配钩藤、川足凉血解毒,通窍熄风;犀角地黄汤凉血化瘀解毒,大黄重用18 g化瘀解毒泻下;高热者,加生石膏30 g、配合黄连、野菊花、半枝莲、蒲公英清热解毒。服两剂后,燔热火毒受遏止,病者神志清而身热渐退、鼻血止。病情缓解,热毒转入气分,用普济消毒饮合五味消毒饮继续清解余毒。外治法在此病中殊为重要,先以蒲麝丹点搽疱疹面,以牛黄散清热解毒;后期用鲜绿豆芽捣烂调金黄散外敷疱疹周围为民间验方,疗效较好。值得注意的是,每次伤口换药敷料应予焚毁,以防再次传染。

[1]梁江明,邓秋云,曾竣,等.2000—2009年广西炭疽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4):411-412.

[2]李亮亮,郭强,徐俊杰.炭疽的特异性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27(8):1103-1107.

2016-05-19)

1005-619X(2016)10-1118-02

10.13517/j.cnki.ccm.2016.10.049

116013大连疗养院桃源疗养区

猜你喜欢
犀角上药芽胞
单细胞分析研究二氧化氯对杀蚊细菌球形赖氨酸芽胞杆菌芽胞的影响
一种简单高效的芽胞纯化方法及其效果评价
高压热杀菌技术灭活细菌芽胞机理研究进展
宫颈环切术治疗上药治疗无效的宫颈炎的效果观察
犀角散加味干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前期临床研究
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 03:18:35
药房快速发药系统中的上药管理与控制研究
导航与控制(2016年4期)2016-09-23 08:43:26
犀牛有角久成器
读者欣赏(2014年12期)2014-12-23 09:07:48
犀角雕刻艺术
人民周刊(2014年9期)2014-09-10 07:22:44
芽胞结构的研究进展
上药“黑天鹅”:改革派的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