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
【摘 要】“学讲”课堂改革正在小学美术学科中进行,教师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着宝贵的课堂经验,本文就是对课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的整理与分析。
【关键词】“学讲”课堂 问题 解决策略
“学讲”课堂教学改革,以它“关注个体进步,促进共同提高”的特色掀起新一轮课堂革命。和所有学科的老师一样,我们美术学科的老师也一边经历着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困境与状况,一边摸索着新的教学方式。下面将我们在课堂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瓶颈和共同研讨出的相关解决策略进行一一阐述:
一、美术“学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现象
(一)“合作学习”行不行
“学讲”课堂看起来最先改变的是学生的座位摆放,学生从全体面向黑板而坐,改成了小组围坐。这么做是为了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合作。“学讲”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也由从前的教师主导教授,变成了学生合作探究。老师不再牵着学生走,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导了课堂。这些改变一度让许多习惯传统教授模式的老师非常不适应,有部分老师怀疑这样的围坐会助长学生的“闲谈”,更多的老师担心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担心影响教学进度。课改之初的课堂给人最大的印象是不如从前整齐划一,甚至有老师用“乱哄哄”这个词来形容课堂。
(二)美术学科的“先学”不好实现
“学讲”课堂的最大特色是让学生“先学”。我们也曾效仿其他学科,制作视频放在校园网站上让学生在家里先学,但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问题。首先,美术学科的特点在于它有很强的操作性、直观性。比如,折纸的方法,学生可能看了视频也没学会怎么折小猫的耳朵。其次,要让学生在家先学,必须通过网络。先不说是否每个学生家里都具备上网条件,更重要的是,出于保护孩子视力、预防网瘾等考虑,一部分家长只允许孩子周末或假期才能上网。那么,不能全员参与的“先学”环节就等同虚设。这个问题一度困扰着我和我的同事们,并成为“学讲计划”在美术学科推行的最大瓶颈。
(三)小组活动过程中,总会有学生游离于活动之外
不管是在自己所执教的课堂上,还是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发现有一些学生会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别人讨论的时候,他要么一言不发,要么就是不能围绕相关主题发言,发言随意。还有的学生遇到困难不向同伴求助,要么轻易放弃任务,要么被困在原地,跟不上活动的推进节奏。
二、针对相关问题和现象的解决策略
(一)改变观念,把学习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
关于课堂“乱哄哄”的问题,首先我们还是应该改变观念。“合作学习”与从前“集体学习”最本质的区别在于,“集体学习”重视的是整体的一致性,要求步调一致,整体推进。而“合作学习”重视的是每个个体的充分发展。在“学讲”课堂上,我们不应再像从前一样追求一体化,恰恰相反,应该追求的是学生的思考与见解的多样性。看中的不应只是成绩,而应该更多关注学生在与同伴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是否锻炼了各方面学习能力。学习原本就是学生自己的事儿,包办代替了那么久,老师们,该放手啦。
(二)美术学科的“先学”要具有“学科特色”
因为美术学科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操作性极强的特征,那么它的“先学”也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在仔细研究和实践之后采取了重新分配一堂课的结构的方法来实现学生的“先学”。原来,课堂结构大致为:导语—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操作、练习—展示评价。现在,我们把它改为: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这堂课主题的相关资料或者已掌握的技能-学生操作、练习—展示作品—下节课的学习内容预告。也就是说,我们把下一节课的“先学”放到了前一堂课的末尾,这样既保证了全员参与,也不会增加学生课外学习负担。以三年级《有趣的编绳》一课为例,前一节课的最后,老师通过5分钟微课进行了下堂课内容的简单预告,并且展示了一些漂亮的编绳作品,如手链、挂饰、钥匙扣等,引起学生兴趣,并动员大家去向身边的编绳高手学习,下节课把学到的技能带到课堂中来。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给了学生学习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无形中拓展了课堂的维度。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学讲”课堂小组学习中,遇到不能顺利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许多老师在课堂上帮助他们的方法就是亲自解答他的问题,或者代替学生完成没有完成的任务:“你看,这里应该是这样裁剪的”。这些学生之所以不能顺利参与合作学习,大多是因为没有掌握与别人进行交流的方法,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或亲自示范给他们看,达不到锻炼他们交往能力的目的。我们应该交给他们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的方法,并引领他们进入活动中去:“你遇到问题了吗?可以向你的其他组员求助哦。我想大家一定会乐意帮助你!来,试试看!”
正如佐藤学教授说的那样:“这场静悄悄的革命,绝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迷惑,遇到些困难,都不是坏事,它会成为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毕竟,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