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淑华
摘 要:文章从社会经济发展和专业建设实际着手,分析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论证开展基于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论文研究了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基于专业特色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为构建全面而系统的基于高职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职专业;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基本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15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创新创业推动就业,有助于完善人才的发展模式,为构建创新型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营造“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环境和氛围,以创新带动创业和就业,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1-2]。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已具相当规模,但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率很低,与高职院校毕业生总量和就业人数严重不匹配。这也映射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高职院校缺乏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业率低;二是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科学,与专业教育缺乏衔接,学生创业的发展空间受限,创业成功率低;三是高职院校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专业特色,学生创新素质不高,创业能力不强;四是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如何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化和深入化,提高教学质量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欧盟在一份名为《开拓创业文化》的研究报告中,鼓励创新实践,促进创业理念和技能的融合,为年轻人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了《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报告中提到创业教育是高校课程体系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活动。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高职教育发展非常迅速的国家,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让更多的学生走上了创新创业之路。
(二)国内研究现状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全国2 000多所高校分别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国内学术界也出现了很多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4]。例如,徐小洲,李志永在所著《创业教育》一书中提到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来看,加强创业教育是大势所趋。谢飞在所著《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一书中提到要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大学生就业择业做好准备。
综合分析上述研究成果,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注重联系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全程和全面化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围绕创新创业知识如何转化为实践行动,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国内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普及课程,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能够打造学生就业的核心競争力,但现有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尚未找到融合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尚未构建凸显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尚未提出体现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措施与方法,尚未出台基于高职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二、基于高职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依据
一是依据创业教育理论:Colin&Jack认为,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能力的过程,使学生具备创业所需的知识与素质;二是技术创新理论:奥地利的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形成全新的经济能力;三是依据李克强同志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示;四是职业技术教育学理论:中国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指出,“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他还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责任”;五是社会心理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等人从内外因素、可控制和不可控因素等方面归纳了成败的原因。
三、基于高职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提高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理论水平,推动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其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可行性参考。
(二)实践意义
1.高职院校结合职业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紧密围绕当今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剖析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助于高等职业院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创新创业教育实效。
2.高职院校可以创新性地提出基于高职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特色,发挥专业技能优势指导思想的指引下,构建基于高职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措施与方法,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拓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空间。
(三)研究价值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5-6]。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育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与高职专业衔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基于高职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社会价值巨大,社会效益突出。
四、基于高职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思路
结合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实际,通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研,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前提下,研究基于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研究融合专业特色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构建彰显专业特色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出体现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措施与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具体思路如下。
一是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包括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等。
二是基于專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研究。包括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需要、遵循高职专业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性与职业规划、就业相结合等。
三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研究。包括在实践层面上依据社会经济和人才发展、就业等重要依据来解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激发创新思维,推动创业活动,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生命力。
四是基于高职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打破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围绕专业定位,加强专业建设规划,明确多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体系建设和创业基地建设等,促进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和高职专业教育的融会贯通。
五是基于高职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途径和方法研究。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相关论述,提出凸显专业特色和优势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措施与方法。
五、小结
尽管有通用的创新创业教育,但高职院校结合专业特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更能够体现专业优势,避免创新创业活动的盲目性,提高创新创业活动的实效[7]。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实现个性化和分类化。高职专业特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是完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基于高职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途径与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率。基于高职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弥补了传统创新创业教育不分专业、不对对象、大一统教育模式的缺陷,符合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要求,推动了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理论与实践创新的融合互动。各高职院校根据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谋划创新创业教育的特色化发展之路,提出基于高职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思路及措施,建立基于专业特色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有助于高职院校调整和优化专业人才结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水平,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同时,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人才同质化现象,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高职高专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赵永新,田旭,杜宝苍,于婧.创业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杜海东.创业启动与运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刘平.创业学原理与应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5]刘福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高伟峰,张时春.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7]高岩,李红伟,著.大学生创业教育——让梦想照进现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