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启蒙与大学文化

2016-01-14 00:13李石刘东辉
学理论·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大学文化

李石 刘东辉

摘 要:文化启蒙的主旨在于破除传统经验主义和自然主义对人生存方式的束缚,其本质是倡导人的自由自觉的生活方式。大学文化承载着追求自由生存方式的育人导向的使命,是启蒙教育和文化传承的精神家园。本文从文化启蒙和大学文化的基本内涵出发,从大学启蒙文化教育与育人理念等方面,深入阐释大学文化与文化启蒙之间的关系,指出大学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文化启蒙,是文化启蒙的一种重要方式。

关键词:文化启蒙;自由自觉;大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097-02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处在现代化总体性进程中的大众化教育阶段,这个阶段是以提高人自身内在素质为目的,其本质是以文化为现代性特征的人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然而,这个阶段,“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自在的文化模式和活动图式依旧发挥着社会活动和个体行为的规范和解释功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文化阻滞力还依旧存在”[1]。突破传统文化力量的束缚,呼唤现代性的文化启蒙,成为大学教育的使命。大学文化是社会历史凝结的必然产物,是现代化过程中的自我觉醒的产物,承载着重塑大学育人功能与文化启蒙的使命,既是文化启蒙的现实需要,又是文化启蒙的必然结果。所以,大学教育的根本在大学文化。

一、文化启蒙基本内涵

1.文化的界定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克洛依柏和克莱德·克拉克洪在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批判分析》一书中一口气列举了164条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化定义。而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关于文化的定义,是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给出的一个经典表述:“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2]

文化的概念极其广泛,简单进行梳理我们会发现,文化概念既可以指具有普遍性的大众精神或文化,又可以指指自由个体的内在素质、知识和文化境界。对文化的界定和研究也多种多样,斯宾格勒认为,文化是活生生的有机体,“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自我表现的新的可能,从发生到成熟,再到衰落,永不复返”[3]。“在他看来,人类精神一旦变成成熟的、给定的文化形态,就成为僵化的东西。真正的文化是具有内在的生命力的,它通过自己的有機生长和盛衰变化来展示人的丰富的生存,来不断超越给定的文化形态,推动历史的演变。”[4]斯宾格勒站在文化生命的视角对西方社会进行了批判。哲学人类学家蓝德曼认为,“文化是人类的‘第二天性。每一个人都必须首先进入这个文化,必须学习并吸收文化”[5]。人虽然不像动物具有自然生理本能,但人具有文化创造能力,有能力适应环境变化而生存。在蓝德曼看来,文化是人的第二自然,文化具有“非特定化”或“非专门化”特征,他把文化看做人自然生理缺乏的补充,并最终认为人具有的创造本质超越于自然属性的动物,突出了文化的主导性生存模式范畴。学者卡西尔提出了文化的存在论观点,认为人在本质上是符号化的存在,人超越于动物的能力在于人能够接收外界刺激的反映和变化,而动物只能发出信号。

文化概念的多样性基于各自研究视角的不同。在国内衣俊卿先生从文化哲学视角提出的文化概念颇受学界的认同,即文化是历史凝结成的生存方式,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性存在方式,具有普遍性特质。在这种意义上,文化与人的生存方式直接相关,文化教化就是要改变人的生存方式,使自在自发的生存方式向自由自觉的生存方式提升。

2.启蒙的发展

启蒙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康德,1784年11月康德在回答德国著名的学术刊物《柏林月刊》中提出的“什么是启蒙”这一问题时说道:作为启蒙,是人类为自己寻找出路的一种努力,一个将我们从“不成熟”状态之中解放出来的过程[6]22。在这里康德所描述的“不成熟”,指的是人类意志的一种特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会在需要或者必须运用理性的领域里,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他人权威的引导。康德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了这一现象:当一本书代替了我们的知性,当一位牧师代替了我们的良心,当一位医生替我们规定了膳食,此时的我们就处于不成熟状态之中[6]23。

启蒙运动的兴起在当时欧洲引起了共鸣,人们把启蒙当成批判封建迷信的武器,把矛头对准中世纪的黑暗,直接唤醒了人们的理性思维。但启蒙运动开启的理性革命最终发展成单纯的工具理性,理性的追求并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走向了启蒙的异化。在这一点上,阿多尔诺在《否定辩证法》中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提出,“哲学所寻求的秩序和不变性,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能的是连续的否定,他破坏性地抵制任何打算赋予世界以统一性,从而把世界限定在一个原则上的企图”[7]。阿多尔诺把启蒙当成怀疑的手段,用启蒙的异化批判现实的工具理性思维。衣俊卿先生认为,“启蒙是用构成现代工业文明的两大精神支柱的科学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来改造传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具理性横行与价值理性缺失,使怀疑和反思成为理性批判的手段,当代启蒙的任务演变为突破传统文化范式对人们的精神束缚,建构一种与人内心世界相统一的时代精神。所以,现代意义上的启蒙乃是一种文化启蒙。

二、大学文化的使命

在吴勇教授的《大学文化》一书中,大学文化被表述成是大学的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上体现出的一种过程和氛围,是理想主义者们的精神乐园,是大学这个环境里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心灵震撼等因素的结合体。大学往往让大学之外的人神往,让大学之内的人心情澎湃,一旦经历过大学时代那么它便是一个让我们永远难忘永远怀念的场所。大学用人文精神培育出来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最终将其成为一个民族复兴和民族文化复兴的中坚力量,大学是一定要引领社会前进的。大学的文化是知识、能力、人格种种要素的升华和结晶。在我国,我们以前习惯于运用“校园文化”这个词汇,而今天大家都逐渐采用“大学文化”这个词汇去取代“校园文化”了。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指出了文化对于大学的重要性,提出大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机构,其最关键、最核心的价值就是文化。一个大学的文化最重要的是体现在它的历史和它的传统中,也具体表现在某个大学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办学特色上,特别是表现在那些经过长期历史和实践证明过的对于这个大学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办学经验和办学思路上。在现实层面上,大学文化可以表现为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大学教师的整体素养,以及大学本身的文化品位。可见,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大学的使命是传承、创新,大学要成为知识的集散地和创造源,就要在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要勇于实现和探求未知世界。在大学文化中,追求真理、坚持真理、捍卫真理是校园文化的准则。所以,大学文化的使命是向自身的文化本质回归。

大学文化深刻地影响着青年人才的再造与升华。在大学教育日益普遍化的今天,大学文化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从大学文化中能够判断出一个学校的层次与水平,对于塑造大学生的良好人格和文化素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直接影响着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于彰显大学价值、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影响,大学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要超出课堂教育,课堂教育传授知识,而大学文化主要塑造人格,往往起着培育和引导大学生行为的作用。可见,大学文化对于塑造大学生的精神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大学只有形成和保持住自身的大学文化才能发挥文化育人与文化启蒙的大学使命。

三、文化启蒙与大学文化的同一性

大学不仅是教育机构,就其本质功能而言,承载着文化启蒙的历史重任,而大学文化启蒙依赖于大学文化的形成与塑造,积极深刻的大学文化能够培育出优秀的人才,能够进一步决定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方向。可以说,大学文化承载着文化启蒙的历史重任,大学文化与文化启蒙直接同一。

在以上对文化的界定与启蒙的发展的探究中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启蒙其实是人类发展与前进的必然,人类的发展和前进主要取决于文化育人的功能。人的生存方式从自在自发向自由自觉的提升依賴于文化的积累与教育的传承。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和积淀的生存方式都是通过文化保留下来的,教育又是人类文化成果传承下去的手段,可以说教育的使命就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启蒙。但是教育也并非生来就能够承担文化传承和启蒙的重任,而是有赖于大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只有形成了大学的文化,大学才能够担当起文化启蒙的重任。大学文化启蒙的真正内涵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展开的,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

从大学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看,文化教育和文化启蒙的终极目标是使人成为“现代的、文化的”人,人存在于文化之中,人在文化中形成一种自觉性的生活图式。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大学教育与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不同。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普及教育阶段,承担的是传授文化知识的任务,而大学教育作为教育提升阶段,承担的更多的是培育文化精英的使命。特别是在社会现代化的今天,高等教育更是承担着促进人自身现代化的使命,而人自身的现代化主要依赖于文化的启蒙。大学承担的这种使命就决定了与文化启蒙是同一的,所以有一种现代教育理念称“大学非大楼”,意指大学之大,大在思想深刻,而非大楼多,领导、教师、学生的人数多。今天,我们强调的人的现代化完全是在启蒙的意义上进行的,而真正承载着启蒙历史重任的是大学,而大学启蒙的关键又在于文化,大学文化启蒙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大学文化的程度与水平,所以,一个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形成和培育能够承担启蒙重任的大学文化,大学文化的深刻与否决定了能否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能否为社会发展输送积极的力量。

大学文化与文化启蒙的同一,重新确立了大学文化启蒙的现实意义和重要地位,重塑了大学与文化启蒙两者的同质关系:大学通过文化传承和文化启蒙,对人自身的文化诉求、理性思维进行自觉的文化提升和创新,把自身的自在自发状态上升到自由自觉的生存模式,使自身成为现代的、文化的人,而作为现代的、文化的人又在自发的、自觉的图式下推动社会的深层启蒙,推动整个社会的文化进步。

参考文献:

[1]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81.

[2][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森,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3][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上卷)[M].齐世荣,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63:39.

[4]衣俊卿.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3-20;6.

[5][德]蓝德曼.哲学人类学[M].彭富春,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223;260-261.

[6][德]康德.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C]//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7][德]阿多尔诺.否定的辩证法[M].张峰,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3.

[8]衣俊卿.大学使命与文化启蒙[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33.

猜你喜欢
大学文化
新媒体的内涵特点及其对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影响
关于推进我国大学文化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
践行追求成功的大学精神,弘扬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
新时期高校党建与大学文化建设互动关系的探讨
从校园生活谈当前大学的两种校园文化
论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大学文化战略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北大六年对傅斯年的影响
大学文化生态系统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