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李约瑟关于道家言论的前后不一

2016-01-14 09:33王穗实
学理论·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李约瑟庄子

王穗实

摘 要:李约瑟通过将早期道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进行对比,认为道家对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但却容易使人忽略的是其神秘主义因素。然而这种相类比及其所得出的结论是片面的。道家中的神秘主义因素所起到的作用并不能等同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基督教内部神秘主义的作用。

关键词:李约瑟;庄子;李约瑟难题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021-02

《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蕴含着的“李约瑟难题”困扰世人至今。同时,由于此书并非全由李约瑟一人所著,因此难免会出现前后内容不一致,乃至于相互矛盾的状况。例如,在《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一卷中,书中对于道家的评论有着前后不一致的地方。在中国早期的科学思想中,作者主要选择了儒、道两家的思想,通过比较它们来阐释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展。

一、作者对儒、道二家神秘主义态度的不同评价

书中对于儒家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儒家有两个根本矛盾的倾向,一方面有助于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又会阻碍科学的发展。在发展发面,儒家重理性,反对一切的迷信,甚至反对宗教中的超自然部分。如《论语·先进篇》中:“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雍也篇》中:“敬鬼神而远之。”儒家思想从一开始就已经远离这种超自然思想。在另一方面,即相反的方向,儒家集中注意人与社会,而忽略其他方面,使得他们只对“事”进行研究而放弃一切对“物”的研究。儒家的学说重心并不在以操作技术为主的“物”上。

如果按照书中此逻辑,即重视理性与研究人事是一对矛盾的态度,那对于道家而言,它自身也含有一对矛盾的态度,即某种超自然的神秘主义成分以及那种不仅只研究“事”,同时也观察“物”的态度。如果真若如此,道家在中国科学思想史上的地位、贡献或许并没有李约瑟所说的那么夸张。如在本书第一章导言中所言:道家对于大自然的玄思洞识,全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思想匹敌,而为一切中国科学的根基[1]2。

道家关于“物”有着大量的研究,《老子》中对风箱的描写以比喻“道”,《庄子·齐物论》开篇就是各种神话生物的故事。与儒家不同,道家更倾向于关注、研究自然界。然而,假如早期道家思想中含有一定的神秘主义成分,这种倾向于自然界的倾向又是否和这种神秘主义起冲突呢?

对于道家是否具有神秘主义色彩成分,作者在书中不止一处给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并不是说道家没有异常神秘的成分,只是说他们认为道虽可求可致,却非儒家和发家的章句训诂世俗之学所能为力的。”[1]102“后来眼看无法回到自己的理想,而封建的官僚制度又势必笼罩中国的社会。于是道家便在无形中渐渐变成了异端邪说的宗教神秘主义了。”[1]116作者的观点是不容置疑的,至少早期的道家就已经蕴含着一定宗教神秘主义要素。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理出作者观点:早期道家的神秘主义对于中国早期的科学是起促进作用的。

作者的观点确实如此,这在开篇儒家部分已经做了伏笔:“因此不只在中国,也不只是历史上唯一的例,理智主义对于科学的进展,反不如神秘主义。”[1]14“在本文中,笔者所要说明的,是在科学发展之初,科学与神秘的信仰之间可能有密切的关系。”[1]116作者不仅认为早期道家含有神秘主义要素在内,而且随后发展成为异端邪说的宗教神秘主义了。因此,与当时的儒家、墨家等各家相比,主要承载着神秘主义部分的就是道家。

联系上文作者对于儒家的描述,儒家的“反对宗教中的超自然部分”是为有助于发展科学的方面。然而在道家方面,它自身的“神秘主义”则反过来成为有助于发展科学的要素。为什么儒家的“反超自然”与道家的“神秘主义”均对科学产生发展推动的作用?为什么在作者观点中,它们会呈现出如此雙重标准呢?

二、道家中的“经验主义”

以作者立场来看,对于儒家来说超自然部分是阻碍科学发展的;对于道家来说,神秘主义(超自然部分)是促进科学发展的。对于这个问题,作者在“道家对知识与社会的态度”一节中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切入点是西欧文艺复兴时期。作者在这一节中专门列出“神秘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特征”部分来解释这个问题。作者认为,西欧文艺复兴时期正好是欧洲现代科学的发展初期,最适合用来探讨影响现代科学进步的各因素,再以此来类比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情况。“要彻底了解道家对知识的态度,就必须比较西欧文艺复兴时代类似的例子。”[1]104

作者引用了佩格尔所著《十七世纪医药生物学中的宗教动机》一文,并同意文中的观点,即在现代科学发展的初期,神秘主义与实验科学之间有着紧密关系,并与经验主义相联合,对抗当时以神学思想为代表的理性主义。西方现代科学渊源于十六七世纪中两大趋势、四个因素之间的冲突。第一是神学思想与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联合起来(此乃依循正统经院哲学的综合方法所必然发生的结果)。对抗蹒跚学步的现代科学。第二是注重实验的经验主义反对这种仗恃知识的态度,使其与宗教的神秘主义联合起来[1]104。在当时基督教神学主宰人心的情况下,其内部的理性主义与神秘主义又将神学划分为二,理性的神学是反科学的,而神秘的神学却是赞成科学的。作者佩格尔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矛盾的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理性神学反对魔术,而神秘的神学则赞成魔术。而造成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二者分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验主义主张运用手工劳动创作,而理性主义则不提倡。

作者归纳出在科学发展的初期,影响科学发展的因素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因素:神秘主义、经验主义、神学与理性主义。这四个要素相互影响,最终分为两大趋势,经验主义与神秘主义相联合推动科学的启蒙发展,对抗当时阻碍科学进步的神学与理性主义。

理解作者的观点后,我们的问题就演变为:神秘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结合是否有助于初期科学的发展。其中,上文的分析与我之前所提到的观点是一致的,即道家是具有一定的神秘主义因素,以及注重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与之相对的儒家则是重理性,反神秘。然而,道家中的神秘主义成分,是如何起到促进科学发展的作用呢?

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中国诸子百家争鸣之时,我们也看到同样的现象,这个现象的关键显然不是纯粹的知识上的问题,乃是重视手工操作的价值观念的问题。”[1]107另一方面,对于儒家作者也给出了自己观点:“儒家以人类社会为重点的经院学派,就像约两千年后的理性主义者亚里士多德和圣多马派一样,他们对手工的操作既无同情也不感兴趣。因此科学遂与魔术相提并论,皆一概被斥为神秘的异端了。”[1]107

与儒家相比,道家毫无疑问是更愿意劳动的。然而,作者在这里所提到的影响科学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手工劳动”,更应是经验主义的价值取向,而不是神秘主义。相比起神秘主义,更应该由经验主义担负起提倡手工劳动的重任。因此,神秘主义到底起什么推动作用?

作者提到,在某些情况下,神秘主义正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当理性思想执着一种僵硬过时的社会制度时,并且为虎作伥,挟此过时的制度以钳制人心的时候,神秘主义可能就要起来革命了。法律可以说就是理性主义与阻碍社会進步的反动势力联合一致的例子,因为法律往往是神秘的服从权威的,可望而不可即,其作用通常能使不可避免的变故悬崖勒马。神秘主义与革命的社会运动之间的联系,常常在欧洲历史上看到……”[1]115。

然而,如果神秘主义真如有如此煽动性的革命力量,那道家也是持同样态度吗?作者强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神秘主义的反抗精神,然而道家并不具有这样的思想。

三、道家中的“神秘主义”

作者认为道家对当时的封建制度曾进行严厉的抨击。“道家攻击封建制度的时候,态度是如此极端,言论是如此激烈,与一般人眼中的道家,那种懦弱无能的表现‘东方智慧的神秘的造型,二者相形之下显得十分不调和。”[1]118应当予以承认的是,早期道家所处的时代,当时的主流思想流派包括道家在内大多数都对封建制度予以抨击。然而,道家在对封建制度进行谴责的同时,它对此的积极回应又是什么?老庄的政治主张最明显的莫过于“小国寡民”。如《老子》中所言“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作者在“道家对阶级观念的谴责”一节中对此也予以肯定:“严格地说,他们不是创新的,因为他们不向前看,却向后看,他们希望有一天,人类能回复到实行集产主义的原始部落的社会形态。”[1]122需要注意的是,持“向后看”观点的不止老庄,孔子也有希望恢复周礼的想法。

道家在政治上反封建的态度以及对原始社会的希冀,是无可置疑的。然而,道家的政治态度也就仅限于此。作者在书中也没提及道家具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神秘主义的反抗精神,而且早期道家著作中也没有明显用暴力推翻政府的思想。在此我们可以得出,作者将早期道家思想与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相比较是片面的。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无论是神秘主义抑或经验主义,回归到“犬儒”或“斯多噶”式原始社会的思想都不是其主要政治目标。因此,在早期道家中的神秘主义因素,其作用并非与作者所类比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神秘主义作用相似,最起码道家并没有革命、暴力推翻的倾向。

四、结语

由此,我们就可以对书中的理论进行反推。早期道家中的神秘主义因素所起到的作用并非如作者书中所说的那么重要,并不具有煽动性的因素;而提倡手工劳动的也更多是由经验主义部分承担。因此我们无法认同作者“对于儒家的‘反超自然与道家的‘神秘主义均对科学产生发展推动的作用”所呈现的双重标准。对于此书,我们应考虑全书的写作可能并非由一人完成,并应重新审视道家与道教在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中的地位,避免用片面的比较来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李约瑟庄子
近十年国内“李约瑟难题”研究综述
Introduction: Needham’s intellectual heritage
李约瑟与浙江大学的渊源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
《庄子说》(十五)
也谈“李约瑟问题”
中外天文交流史研究方法及其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