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1

2016-01-14 05:07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医学生

林 影 江 琴

中国.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通讯作者 E-mail:jiangqin@fjmu.edu.cn



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1

林影江琴△

中国.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福建福州)350108△通讯作者E-mail:jiangqin@fjmu.edu.cn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三者间的关系,为医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医科大学的319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总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结构上有所失衡:医学生感受和调节正性情绪的效能感比较高,而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比较低;女医学生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显著高于男医学生(t=2.83,P<0.01);而男医学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t=4.78,2.19;P<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分均与消极应对都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医学院校应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医学生对情绪的调节效能感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改变认知,从而更好应对压力。

【关键词】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压力应对

情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意大利心理学家Caprara等人提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概念,并对此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个体在管理日常情绪体验方面具有很大差异,而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不仅在于个体管理方法上的差异,还在于不同个体对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感上有很大差异[1]。医学生除了面对一般大学生所要面对的生活适应、专业学习、交友恋爱和择业就业的问题以外,还要肩负着治病救人的任务,而在当今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社会背景下,医学生难免产生胆怯、焦虑心理,面对突发状况,日常压力,需要更多的关注。其心理健康的状况不仅关系到将来能否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还会影响到对病人的治疗,甚至会产生一定舆论影响,所以应当受到更加的重视和干预。国内已有不少关于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研究[2-5],但是,以医学生这个群体为研究对象较少,且并没有关于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压力应对三者之间的相关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尝试探讨医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与压力应对的关系,旨在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福建某医科大学医学生,共计发放问卷375份,回收有效问卷319份(85%)。其中男生126人(39.5%),女生193人(60.5%);大一186人(58.3%),大二58人(18.2%),大三51人(16.0%),大四18人(5.6%),大五6人(1.9%);临床专业79人(24.8%),护理专业76人(23.8%),医技专业74人(23.2%),药学专业44人(13.8%),口腔专业45人(14.1%);农村202人(63.3%),城镇117人(36.7%);独生子女99人(31.0%),非独生子女220人(69.0%)。

1.2方法

研究者给予统一指导语,进行集体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①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6],量表共包含4个维度:调节正性情绪自我效能感、感受正性情绪的自我效能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的自我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的自我效能感;②领悟社会支持量表[7],量表共有12个项目,包括3个分量表,分别测定个体领悟到的来自各种社会支持源如家庭、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程度;③应对方式问卷[7],该问卷为自评问卷,共62个题目,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越采用该种应付方式。其中解决问题和求助为积极(成熟)应对方式,幻想、自责、退避、合理化为消极(不成熟)应对方式。

1.3统计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结果

2.1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情况

见表1。

2.2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

见表2。医学生在“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维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2.3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年级差异

以“感受正性情绪调能感”、“调节正性情绪效能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以及总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得分为因变量,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年级在上述各个维度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注:*P<0.05,**P<0.01,下同

2.4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压力应对、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分析

见表3。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压力应对和领悟社会支持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调节正性情绪效能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与消极应对都呈显著负相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

2.5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与消极应对的回归分析

见表4。把医学生的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调节正性情绪效能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情绪调节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作为自变量,消极应对作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只有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和领悟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式,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9%,即表中两个变量能联合预测消极应对9%的变异量。进入方程的两个预测变量容忍度值均大于0.5,方程膨胀因子VIF均小于2,表明回归方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最终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消极应对)=2.068-0.073X1(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0.003X2(领悟社会支持)

3讨论

研究表明,医学生的总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得分(3.50±0.54)。可以看出,医学生的总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结构上有所失衡:医学生感受和调节正性情绪的效能感比较高,而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比较低。这与以往管婷,张萍等[3,8]研究结果一致。医学生的感受和调节正性情绪的效能感较高,这是因为大学生已经过情绪社会化的过程,在感受和调节正性情绪的能力上有所提高。医学生调节负性情绪效能感较低,医学生在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维度上的得分比较低,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医学生在生活、学业、人际等问题上遇到了挫折,再加之社会医患关系紧张的氛围之下,难免会产生负性情绪,但许多学生却不能很好地去应对,而是选择压抑或否认的方式,但压抑和否认并不能使负性情绪缓解,反而会让它日积月累,当这些负性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极具破坏性的方式爆发出来,给自己和社会造成伤害。尤其对于医学生,这种伤害会更大,会大大影响自己和病人的身心健康。这就提醒我们,必须重视医学生情绪调节方面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与教学实践中,通过知识传递、观念澄清、技能训练等各种方式,引导医学生认识情绪、正视情绪,从而有效地调节自身情绪,进而提升医学生情绪调节效能感,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对医学生的认知、身心健康、整个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医学生“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女生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在以往研究中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9]。在对情绪调节方式的性别差异研究方面表明,男生比女生更多地运用表达抑制[10],男生对正性情绪有更多的忽视和抑制,而女生对正性情绪有更多的重视和宣泄[11]。女生的心思无疑更为细腻敏感,她们会为生活中的一点小快乐小惊喜而满足和快乐,这些都有可能使女生感受到心灵的愉悦、使得男生对自身感受正性情绪能力不如女生高。在“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维度上,男生的得分则显著高于女生。这与以往研究相一致[12]。以往研究表明,女性人群更易受负情绪事件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男性,女性更不善于调节负性情绪,在情绪调节过程中,女性更倾向于采用情绪聚焦的策略,而男性更倾向于采用认知策略如认知重评[13]。这一结果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医学生尤其是女医学生的所面临的情绪困境,引导他们正视负性情绪,通过学习和训练有效调节和管理负性情绪,提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逐步使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管理情绪。

本研究表明,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调节正性情绪效能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与消极应对都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类似[14]。研究还发现,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早期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缓解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还可以减少违法、吸烟、喝酒等行为问题[15]。良好的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正性影响,具有较高社会支持水平的大学生一般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呈较高程度的相关,与心身症状呈负相关[16]。对于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弱的医学生来说更容易引起学习倦怠[17]。领悟社会支持与感受正性情绪自我效能感分数越高的人,他在压力应对方面采取消极应对的可能性越少。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只有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和领悟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式,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9%,即两个变量能联合预测消极应对9%的变异量。领悟社会支持与感受正性情绪自我效能感能对消极应对起着负预测的作用,即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高,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的人,他们更不易采取消极的方式来面对压力,而那些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低的人,他们在面对日常情景中的压力时,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的应对方

Medical Students’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Social Supports and Coping Styles

Lin Ying,Jiang Qi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School of Humanity,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al students’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style.Methods:319 medica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Scale,Coping Styles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Results:The total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of medical students were above the average.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regulating despondency/distress(DES),and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regulating anger/irritation(ANG):Female students’ scores in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feeling positive affect(POS)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male students’(t=2.83,P<0.01),while female’s scores in DES and AN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male students(t=4.78,2.19;P<0.01).The total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and its dimensions were all negatively related to negative coping styles,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social supports.POS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s had a certain prediction upon coping styles.Conclusion:Medical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ake various effective ways to strengthen medical students’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improve their 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 and the 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social supports,change their cognition,so as to enhance their ability to cope with stress better.

【Key words】Medical students;Regulatory emotional self-efficacy;Social supports;Coping styles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福建省科技人才心理健康与其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编号:2014R0046)

中图分类号:R395.9,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252(2016)07-1017-04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7.016

·论著·(社会心理)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医学生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析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