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浸入式教学”走进大学语文课堂

2016-01-13 15:29杨小兹
雪莲 2015年30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精神教学模式

杨小兹

[摘要]近年来,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领导部门,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特别重视大学课程的改革创新,在这种形势下,作为一名大学语文教师深刻的感受到,只有教学方法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技巧要不断的改进,才能适应当代局势下教育发展形势。

[关键词]浸入式教学;大学语文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转变教学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要求大中小学教师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最终提高教学效果。故而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迫在眉睫。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对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它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也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引发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深刻变革。

在传统教育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教师、课本、课外读物,尤其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靠教师在课堂的讲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多少。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学习的发起者、组织者、传授者,学生是学习的接受者、学习者,学生必须依赖教师的讲授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学习,在传统教育中,知识信息的来源主要掌握在学校之中、教材之中、教师脑中,教师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智慧化身,这便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性知识中心。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网络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教育资源、信息资源,学习资源不再是保持在学校之中、教材之中、教师那里,教师由于失去了对教育信息资源的控制而失去了知识地位的权威。粉笔黑板加教材是传统教学手段的代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但是这种教学手段提供的素材单一,教师只能运用了语言、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信息来源窄。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几何画板、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大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

二、浸入式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ToSEE教学模式”(浸入教学模式)以真实需求为驱动,把基础技术课程内容无缝地融入到真实项目过程中。学生完全按项目的需要来学习基础课程,目标导向明确,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刻透彻,并且在日后能够灵活加以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打破了学院式教育。加拿大的浸入式教育则是语言本身的选择,与多元文化相联系。从世界范围来看,在近30年中,最有成效、最有意义的语言教学改革当数浸入式教学模式,它是加拿大的创举,是加拿大对世界教育改革的贡献。

“浸入式教学”的目的是:有效地学习母语,并通过语言的学习增进对其它文化的理解和鉴赏。浸入式教学是主动的、自愿的选择,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为依据,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原理与方法的、崭新的语言教学模式。

语文,即语言教育,其本质是一种人文教育,是任何一个民族传承和吸收文化最基本的工具,学习语文就是接受民族传统文化,让民族的血液流进自己的身体。

尽管大学语文的课程被许多高校所忽略,但这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大学语文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大学语文课在培养学习能力、完善人格、改善思维品质、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所依据的语言习原理,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和单向传递方式,变“教师中心”为“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投入,主动参与,要求学习过程本身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内在的动机。这样,在浸入式教学中,学习的主体与语言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就具有了重要的发展含义,除了智力发展之外,对个性的发展也尤为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毕业后面临步入社会寻找自我发展的机会,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大胆个性,判断能力强,动手动脑能力等都是适应社会必须的素质。

在TosEE环境下,《大学语文》课程学生除了要在实践中掌握最实用技术外,他们还必须融入到课文环境中,身临其境,激发自己在课文中的感悟能力,让学生参与多媒体制作,收集各种资料,把所学的技能,收集来的现实新闻,汇总与课文中,不仅加强了他们的主观参与意识,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例如,在讲授课文陶渊明的《饮酒》一文,笔者让学生分组制作PPT课件,上课时然后让小组长为代表展示他们的成果,有的学生搜集现实饮酒的危害导入内容,再结合酒后驾车的严重后果提醒教育学生引以为戒,然后,用古典音乐突出陶渊明,在交代作者的背景,还有庐山的风景,在诗情画意的画面中总结内容,归纳主旨,展示自然之美,深秋季节,天高地远,“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名川大山,足以怡情,涤荡心灵,我们在繁杂的红尘琐事中感受宁静致远,教育学生人要有调节心情控制情绪的自律……从被动的“老师要我学”,转变为“我要为生存而学”。

在这种教学创新模式下,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开展对相关专题的全面思考与探究,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思考题,师生共同讨论,培养学生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更重视这门课的工具性,让学生多思考、多写作,有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对大学语文课堂改革的思考

每一个从事高等教育的人都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高等院校各个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都应该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大学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但是学校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

大学语文课程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它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张扬人文精神、陶冶审美情操等多项重任,它既可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竞争打下安身立命的精神基础,也可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等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把我们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大学语文”教育作一个重新的定位。我们认为,大学语文教学既要提高大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又要培养他们在这方面的长久兴趣和鉴赏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毫无疑问,大学生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对他们今后承担重要的工作并发挥其创造性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大学语文将逐渐影响全社会,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和责任把我们的国语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为塑造全面素质的大学生而努力。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找不到信念、不能树立崇高理想。而《大学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秀的作品体现了高尚的理想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深刻地反映了历史和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而人文精神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是对人之所以为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回答,是对人这个族类的精神追求的探讨、提升,是对民族文化兴衰存亡的“终极关怀”和“自觉奉献”。在实践上,人文精神归根到底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具体到教学上,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也即是如何“教人做人”。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的广阔性和丰富性,它本身就蕴蓄着丰厚的人文精神内涵,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情操、情趣以及人格等。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人文精神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