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阎小燕, 崔德芝, 杨清峰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2)
摘要:目的 探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81例,随机分为A组28例、B组26例、C组27例。A组口服拜阿司匹林,B组口服三七通舒胶囊(主要成分为三七皂甙),C组同时口服拜阿司匹林和三七通舒胶囊,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三组用药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D-二聚体(D-D)的变化,同时观察三组不良反应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均可见D-D、PAgT降低,PT-INR增大、PT延长(P均<0.05);治疗后C组与A、B组比较PT-INR、PAgT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及终点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在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功能方面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或三七皂甙,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三七皂甙;阿司匹林;血小板聚集功能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41.018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41-0047-02
收稿日期:(2015-09-15))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因此抗栓治疗始终贯彻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过程中。阿司匹林是抗栓治疗的常用药,但同时会带来出血、肝肾损害等一系列不良反应[1],且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作用缺乏一致性,其临床应用存在阿司匹林抵抗[2]。三七是化瘀止血药,其主要成分三七皂甙具有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抗血栓形成等作用[3]。本研究观察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凝血系统的影响,探讨二者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81例,男44例、女37例,年龄(76.32±9.04)岁;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的其中一条:①行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粥样硬化、狭窄;②曾有稳定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病史;③曾有心肌梗死病史;④行即时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心肌慢性缺血,有或无临床症状。排除标准:①年龄>85岁;②患有胃及食管溃疡性疾病;③血小板计数>450×109/L或<100×109/L;④正在使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无法停用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对阿司匹林、三七皂甙过敏者。81例随机分为A组28例、 B组26例、C组27,三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
1.2 治疗方法及临床指标观察各组在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同时按要求服用下述药物。A组口服拜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B组口服三七通舒胶囊200 mg/次,3次/d;C组同时口服拜阿司匹林和三七通舒胶囊,服用方法同A、B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D-二聚体(D-D)。记录三组心肌梗死、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吐血、黑便)以及其他部位出血情况(咯血、齿衄、鼻衄)等不良反应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进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三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功能比较治疗后三组均可见D-D、PAgT降低,PT-INR增大、PT延长(P均<0.05);治疗后C组与A、B组比较PT-INR、PAgT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说明C组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PAgT及凝血功能指标PT-INR均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见表1。
表1 三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功能比较( ± s)
表1 三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功能比较( ± s)
组别nPAgT(%)治疗前治疗后PT(s)治疗前治疗后PT-INR治疗前治疗后D-D(μg/mL)治疗前治疗后A组2875.57±7.6063.39±5.45▲9.28±1.5410.25±1.67▲1.03±0.081.21±0.16▲1.22±1.010.58±0.63▲B组2673.65±7.0569.11±7.15▲9.03±1.0412.66±0.92▲1.03±0.191.27±0.27▲1.20±0.740.68±0.62▲C组2774.37±6.9860.59±4.20▲#9.46±1.3912.18±1.25▲1.04±0.181.54±0.44▲#1.21±0.800.72±0.5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A、B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三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A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1例;B组病发生脑梗死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C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三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3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发生皮下出血1例,大便潜血阳性1例;B组发生大便潜血阳性1例;C组发生恶心1例,大便潜血阳性1例。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
3讨论
血栓是多数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根源,血小板通过黏附、聚集、释放三个阶段参与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栓的形成。随着阿司匹林的临床广泛应用和研究的逐渐深入,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事件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年人肝肾功能下降,对药物的耐受性差,较其他人群更易发生不良反应;但是,为减轻阿司匹林不良反应而减少阿司匹林用量,又可能因抗凝不力而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且许多研究发现,并非所有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均能获得一致的抗血小板效益。部分患者尽管已经足量、正规服用阿司匹林,但仍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因此有学者提出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阿司匹林抵抗使严重血栓事件的危险增加4.1倍,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2倍,心血管相关的死亡事件增加3.5倍[4]。
中药三七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其主要成分为三七皂甙。动物实验表明,三七皂甙在体内外均明显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三七皂甙通过抑制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分子与钙依赖性纤维蛋白原受体的结合或抑制ADP与血小板膜受体的结合,产生抗血小板聚集作用[5]。同时三七皂甙能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能使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量减少,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含量则明显增加[6]。三七皂甙可以通过剂量依赖性升高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内一氧化氮水平发挥抗血小板黏附聚集的功能[7]。三七皂甙能提高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t-PA)的活性,t-PA活性升高则自身纤溶能力增强,从而产生抗血栓形成的作用[8]。对三七皂甙有效单体 2A-1-1的研究表明,它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9]。三七皂甙具有显著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其抑制血小板活化的途径可能是通过多组分多环节实现的,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有所不同[10]。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抗凝抗血栓方面,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较单用阿司匹林或单用三七皂甙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联合用药的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终点事件发生率与单用阿司匹林或三七皂甙相比未见明显升高,但联合应用未达到增加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减少终点事件发生的目的。这可能与入选病例样本量偏小有关。因此,对联合应用阿司匹林的合适剂量及三七皂甙减少阿司匹林抵抗的可能性等问题尚需要更深入地研究。
参考文献:
[1] 雒效臣,巩延林,范新亚,等.阿司匹林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 ,5(6):1161-1162.
[2] Vejar M, Fragasso G, Hackett D,et al. Dissociation of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spontaneous myocardial ischemia in unstable angina[J]. Thromb Haemost, 1990, 63(2):163-168.
[3] 马珂,汤金土.三七皂甙的实验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3):197-199.
[4] Eikelboom JW,Hirsh J, Weitz JI, et al. Aspirin resistant thromboxane biosynthesis and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Stroke,or cardiovascular death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events[J].Circulation, 2002,105(11):1650-1655.
[5] 陈鹏,胡晓立,雷伟建,等.三七叶甙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云南大学学报,2005,27(1):82-85.
[6] 刘继前,安荣姝,尚宪荣,等.血塞通对兔下肢缺血再灌注自由基信号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62-64.
[7] 王阶,许举衷,敬柏,等.三七总瞥对高黏血癍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表达和血小板聚寨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4(24):472-474.
[8] 刘青,邓漪平.三七总皂甙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组织型纤溶酶原及货物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4,15(8):433-434.
[9] 曾福仁,尹松梅,谢双峰,等.三七皂甙单体2A-1-1对人血小板聚集和钙内流的作用[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4,25(9):544-547.
[10] 张剑峰,张丹参.三七总皂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6):47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