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平 黄渊旭 杨勇 郑大伟 彭巍 罗凤奇 尹辉明 杨番 杨春胜 张在其
怀化市院前急救模式属于依托型,以市急救中心为枢纽统一调度,市内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网点,形成覆盖全市的院前急救医疗体系。怀化市急救中心直接受理各网点的急救呼叫及出车。为全面了解怀化市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情况,笔者对怀化市急救中心的院前急救患者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湖南医药学院和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怀化市急救中心合作,从怀化市急救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将2013年9月21日至2016年9月20日所有院前急救患者数据导出,将其有完整记录的资料(排除性别、年龄记录不全的)进行汇总,由专人进行统计与分析。共纳入记录完整的院前急救患者12 744例,排除记录有缺失者198例。纳入患者男性7 033例,女性5711例,年龄为 1个月~94岁,平均年龄(51.8±22.6)岁。
二、分类方法
1.疾病分类: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根据所记录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和初步诊断等信息,将疾病分为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内分泌系统疾病、创伤、中毒、小儿科疾病、妇产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和其他共11类。
2.心脏性猝死纳入标准:所有死亡患者根据系统原始记录初步明确死因,将死于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作为重点分析对象,由心血管专科医师回访死者家属或目击者以明确是否属于心脏性猝死。对失访者,则主要根据既往史、现病史以及症状开始到意识丧失的时间进行综合判断。心脏性猝死纳入标准[1]:由于心脏原因引起的无法预料的急性症状出现后1 h内的自然死亡,以前可有或无心脏病史。排除标准:(1)已有其他明确死因证据者,如创伤、自杀、暴力、脑血管意外等;(2)患有已知终末疾病,如晚期癌症、尿毒症或其他特定疾病等。
3.年龄分层和性别分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0~14岁、15~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和71岁以上8个年龄段,每年龄段再按性别分为两组,年龄、性别不能确定的归为其他类。为避免分类重叠,将14岁以下非创伤、中毒患者统一归为小儿科类。
4.分组方法:将从呼救“120”至送往医院期间有完整记录的全部患者归集为“院前急救组”,其中非死亡患者为“院前非死亡组”,死亡患者为“院前死亡组”。在“院前死亡组”中,将死于非心脏性猝死的患者归为“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死于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为“院前心脏性猝死组”。
三、观察指标
1.院前急救时间及急救半径。包括院前急救的调度时间、到达时间、现场时间、返回时间、出车总时间和急救半径。
2.院前急救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院前非死亡及死亡情况。
3.院前急救发生的季度性分布。包括5组患者在每月的病例数分析。
4.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型与年龄分布。包括院前急救疾病类型分布、患者整体年龄分布、不同疾病类型与年龄分布、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的疾病类型与年龄分布、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疾病类型与年龄分布。
四、统计学分析
一、院前急救时间及急救半径
分析12 744例接受院前急救患者中,死亡657例[5.16%(657/12 744)],其中141例死于心脏性猝死[21.46%(141/657)]。院前死亡组的到达时间、返回时间、急救半径明显小于院前非死亡组;院前死亡组的现场时间、出车总时间均长于院前非死亡组(P<0.01或P<0.05);与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相比,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到达时间、返回时间和出车总时间更长,急救半径更大且现场时间更短(P<0.01或P<0.05),但两组间调度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二、院前急救患者一般情况
12 942例院前急救患者中,有180例(1.39%)患者性别记录缺失,性别记录明确者(12 744例)中男性占55.19%(7 033/12 744),高于女性的44.81%(5 711/12 744)。接受院前急救者中,男性患者死亡率[6.09%(428/7 033)]高于女性患者[4.01%(229/5 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7,P<0.05)。见表2。死亡者中发生心脏性猝死者,男性占73.05%(103/141),女性占26.95%(38/141)。无论是男性患者还是女性患者,院前死亡组的年龄均高于院前非死亡组[男性(59.8±23.3)岁 vs (50.8±21.8)岁,t=30.58,P<0.05;女性(66.9±22.7)岁 vs(52.7±22.3)岁,t=37.48,P<0.05]。
表1 5组接受院前急救患者急救时间和急救半径比较
注:调度时间为呼叫“120”至出车的时间,到达时间为出车至到达现场的时间,现场时间为到达至开始返回的时间,返回时间为现场开始返回至送达医院的时间,急救半径为出车至现场距离;与院前非死亡组相比:aP<0.05,bP<0.01;与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相比:cP<0.05,dP>0.05
表2 接受院前急救患者不同性别的死亡情况统计(例)
三、院前急救发生的季度性分布
院前急救组、院前非死亡组、院前死亡组、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和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病例数均以1~3月(第一季度)最多。见图1。
图1 5组患者的月份分布
四、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型与年龄分布情况
(一)院前急救疾病类型分布
在12 744例接受院前急救患者中,创伤类居首位,占32.99%(4 204/12 744),余病因按构成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循环系统 16.08%(2 049 /12 744)、神经系统14.94%(1 904/12 744)]、消化系统10.41%(1 327 /12 744)、中毒类8.29%(1 056/12 744)、呼吸系统疾病8.27%(1 054/12 744)、妇产科类4.40%(561/12 744)、其他类1.62%(206/12 744)、泌尿内分泌系统类1.55%(198/12 744)、小儿科类0.98%(125/12 744),五官科类最少,仅占0.47%(60/12 744),见图2。其中交通意外伤又是最常见的致创伤原因,占创伤类的44.43%(1 868/4 204 );而急性酒精中毒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原因,占中毒类的76.52%(808/1 056)。
(二)患者整体的年龄分布
在12 744例接受院前急救患者中,院前急救组、院前非死亡组、院前死亡组均以21~40岁和71岁以上患者为主。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中以21~40岁的患者最多,占该组总例数的59.11%(305/516);院前心脏性猝死组各年龄段中则以71岁以上的患者最多,占心脏性猝死的39.72%(56/141)。
图2 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型分布
(三)不同疾病类型与年龄分布
在12 744例接受院前急救患者中,创伤、中毒类年龄以21~50岁为主[分别占该类疾病患者的92.63%(3 894/4 204); 97.44%(1 029/1 056)];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类均以5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最多,分别占该组的76.65%(1 550/2 049),79.67%(1 517/1 904),61.34%(814/1 327),84.54%(891/1 054);妇产科以21~40岁最多,占该组的95.54%(536/561);其他类以21~60岁最多,占该组的81.07%(167/206)。
(四)院前急救死亡患者的疾病类型与年龄分布
在657例院前急救死亡病例中,按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创伤、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中毒类、消化系统、其他类、泌尿内分泌、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类。创伤与中毒类患者均以21~50岁青壮年最多[分别占该类疾病死亡的86.57%(187/216); 94.00%(47/50)];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类疾病院前急救患者发生死亡者则以5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分别占该组的71.98%(149/207),78.57%(77/98),66.67%(36/54),68.42%(13/19);其他类院前急救患者发生死亡者以21~60岁最多,占该组的66.67%(6/9);泌尿内分泌类院前急救患者发生死亡者2例均在61岁以上;妇产科院前急救患者发生死亡者1例在21~30岁。见图3~4。
图3 院前死亡组各疾病的类型分布
图4 院前死亡组疾病类型与年龄分布
(五)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疾病类型与年龄分布
在141例院前心脏性猝死病例中,以循环系统类疾病所占比例最高,为29.79%(42/141),余疾病类型按构成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创伤类、神经系统类、呼吸系统类、中毒类、其他类、泌尿内分泌系统类。创伤与中毒类疾病院前急救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以21~50岁多见[分别占该类疾病死亡的86.11%(31/36); 90.91%(10/11)],而循环系统类、神经系统类、呼吸系统类疾病院前急救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均见于5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他类、泌尿内分泌系统类院前急救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分别为2例、1例,均为6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见图 5~6。
图5 院前心脏性猝死的疾病类型分布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院内治疗的重要基础,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生命、防止二次损伤、减轻患者痛苦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掌握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征,可以帮助确定院前急救工作的重点,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改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针对性普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可以抓住挽救生命最有效、最宝贵的“白金10 min”[3-4]。
图6 院前心脏性猝死的疾病类型与年龄分布
一、院前急救时间及急救半径分析
本研究中,院前死亡组的到达时间、返回时间、急救半径均明显小于院前非死亡组,两组的调度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怀化市总体院前急救速度是较快的,尽管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5-6];院前死亡组的现场时间、出车总时间均明显大于后组,这是由于在现场实施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所需的急救时间延长所致,这与张在其等报道[7-8]类似。院前心脏性猝死组的调度时间与院前非心脏性猝死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院前死亡的到达时间、返回时间、出车总时间、急救半径均明显大于后组,而心脏性猝死组患者的现场时间又明显小于非心脏性猝死组,这是由于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病情发展快,多数患者等不到医护人员到达事发现场已濒临死亡。由此说明,应加强急救网络建设、合理安排急救调度点,以尽可能缩短急救半径和医护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及时施救, 降低院前急救患者的死亡率;对于存在心脏性猝死证据或危险因素的需急救患者须提高警惕,最大程度缩短急救半径和路途耗时,同时加强院前急救的群众化普及,使目击者参与院前心肺复苏,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其致死、致残率。
二、院前急救发生的季节性及性别状况分析
本研究中,5组院前急救的病例数分布均以第一季度最高,这种分布特点可能与冬末春初是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季相关。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分布结果显示,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1.23∶1),且男性在院前死亡率及心脏性猝死率也明显多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生理特点、社交活动多、工作压力大等因素有关。因此,应加大男性健康宣教力度,重视安全防范教育,戒除不良生活习惯。
三、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型与年龄状况分析
1.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型与年龄特征:本研究在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分布情况中,创伤类疾病位居首位。在全世界范围内,创伤之所以如此频发,其主要原因是各国工业、交通及建筑事业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工业意外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的发生也随之大幅度增加[9]。分析本研究中接受院前急救的创伤类疾病患者以2l~50岁青壮年居多,且交通意外伤为造成创伤的主要原因。这与青壮年是从事生产、加工以及危险性工作的主要人群有关,因此加强安全生产和交通法规教育、强化法制意识,将是降低创伤、防止交通意外伤发生和致死的有效手段[10-11]。本研究接受院前急救患者中,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类疾病患者共占31.02%(3 953/12 744),这一结果恰好验证了“除创伤外,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生命的重要因素”[12]的观点,进一步分析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均以51岁以上的中老年最多,其中71岁以上者分别占该类总例数的48.17%(987/2 049)、49.37%(940/1 904)、46.68%(492/1 054)、26.38%(350/1 327)。因此,为了降低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应鼓励老年人多了解该类疾病的预防知识,进行定期体检,以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在中毒类院前急救患者中,以21~50岁青壮年最多,而急性酒精中毒占中毒类患者总例数的76.52%。这一结果说明急性酒精中毒已成为怀化市急性中毒的主要原因。这与怀化市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地,当地居民多有长期饮酒的习惯有关。接受院前急救的患者中,妇产科类疾病患者以2l~40岁最多,占该类疾病的90.91%,这其中主要见于生育期妇女,以产科患者为多,由此说明,王魏魏等[13]提出的在我国建立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体系管理模式很有必要。
2.院前死亡患者的疾病类型与年龄特征:本研究结果显示,院前死亡占院前急救的5.16%(657/12 744),在院前死亡的各种疾病类型中,以创伤类的死亡最多,位居第一,占总死亡的32.88%,以21~50岁青壮年最多,占本类死亡的86.57%,其中交通意外伤又是最常见的致创伤原因,占创伤类的44.43%,可能与该年龄段的人群外出活动频繁、常暴露于交通高危环境有关,也可能反映其更乐于参与高风险的活动,如鲁莽驾驶/乘坐,超速,酒后驾驶/乘坐,驾驶/乘坐时不佩戴任何保护装备等有关,同时也可能与地域的道路交通状况和一般人群道路安全知识贫乏等因素有关[14],提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车况监管和道路的维护管理,更重要的是深化机动车驾驶员交通法规教育和普及全民的出行安全宣传,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伤的发生。院前死亡位居第二、三、四、六位的分别是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类疾病,均以5l岁以上的中老年最多,说明中老年的死亡主要以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类疾病所致为主,可能与现代生活导致的中老年好发此类疾病有关[15];位居第五位的是中毒类,以21~50岁以上的青壮年最多,与黄艺仪等[16]报道的基本一致,可能与该年龄段人群参加社会活动在外用餐次数较多及平时不注意饮食卫生有关。
3.院前心脏性猝死患者的疾病类型与年龄特征:本研究结果显示,院前心脏性猝死占院前急救的1.11%(141/12 744),占院前死亡的21.46%(141/ 657),该结果高于Hua W等[17]报道的“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若以13亿人口计算,我国猝死的人数约在54.4万/年”的观点,更应引起全社会关注。在院前心脏性猝死的各种疾病类型中,以循环系统类疾病所占比例最高,可能与中老年人好发心血管疾病有关;余疾病类型由多到少依次为创伤类、神经系统类、呼吸系统类、中毒类、其他类、泌尿内分泌系统类。有关文献[18]提示“心脏性猝死患者,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往往已经临床死亡”,若普通群众目击者能够在早期对患者实施初级心肺复苏等措施,就可为医护人员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然而很遗憾,在这方面目前国内外存在很大差距[19-21]。因此,加强院外急救技能培训,强化广大群众的急救意识,普及基本急救技能,注重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群众对常见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能力,对降低死亡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社会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同地区接受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和流行病学特点也有所差异。掌握本地区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强化该地区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完善院前应对患者呼叫的战略有着重要意义[22-24]。尽管本研究资料存在有性别记录缺失、疾病名称欠规范等而导致的偏差,但基本明确了怀化市需院前急救的高发疾病病种和高死亡率疾病病种。为了做好院前急救工作,除进一步加强当地院前急救医护人员的知识培训与演练外,还应对群众进行针对性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向其普及在疾病突发情况下的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以便在急救医护人员到达之前采取有效的自救互救措施。此外,政府部门亦可以此为据,加强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增加安全措施,早期干预以降低疾病发生率或减轻疾病的相关不良后果。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9-230,299.
2 吴妙略,陈昕,赵丽华.创伤性休克的院前急救及护理[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0): 1591-1593.
3 何忠杰.急救白金10分钟—全国自救互救日的创建及科普实践[J/CD].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5,1(1):8-11.
4 谷向民,李志辉,何忠杰,等.“白金十分钟—全国自救互救志愿者服务联盟”实践模式探讨[J/CD].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6,2(1):49-51.
5 Valefie J,De Maio,lan G,et al.CPR—only survivors Of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Implications for out-of-hospital care andcardiac arrest research methodology [J].Ann Emerg Med,2001,37(6):602-608.
6 Ong ME,Ng FS,Overton J,et al.Geographic.time distribution of ambulanee calls in Singapore:utiht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n ambulance deployment [J].Ann Acad Med Singapore,2009,38(3):184-191.
7 张在其,骆福添,陈兵,等.我国八个大中城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1):1130-1l36.
8 张在其,陈文标,陈玮莹,等.广州市97 823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2):99-103.
9 loannidis G,Papaioannou A,Hopman WM,et al.Relation between fractures and mortality:results from the Canadian Multi-centre Osteoporosis Study[J].CMAJ,2009,181(5):265-271.
10 J Burrows S,Van Niekerk A,Laflammle L,el al.Fatal injurban among urban children in South Africa:risk distribution and potential for reduction[J].Bull World Health Organ,2010,88(4):267-272.
11 肖锋.灾害医学·院前急救·急诊流行病[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9):1068-1072.
12 Jeger RV,Radovanovic D,Hunziker PR,et al.Ten-year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and treatment of cardiogenic shock[J].Ann Intern Med,2008,149(9):618-626.
13 王魏魏,姜婷,李春雨,等.危重症孕产妇急救体系管理模式探讨[J/CD].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6,2(1):57-60.
14 潘鑫,花长松,何斌,等.2014年镇江地区院前救治道路交通伤患者特征分析[J/CD].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15,1(6):421-423.
15 Mathere CD,Boerma T,Ma Fat D.Global and regional causes of death[J].Br Med Bull,2009,92:7-32.
16 黄艺仪,何建桂,陈妙虹.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4):129-131.
17 Hua W,Zhang LF,Wu YF,et al.Incidence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na-Analysis of 4 Regional Populations[J].JACC,2009,54(12):1110-1118.
18 张在其,陆家韬,熊悦安,等.武汉市江汉区2 198例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6):892-894.
19 Makarov LM,Solokhin IuA.Sudden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death in children,adolescents and subjects younger than 45 years[J].Kardiologiia,2009,49(11):33-38.
20 Adabag AS,Grandits GA,Prineas RJ,et al.Relation ofheart rate paramelers during exercise test to sudden death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asymptematie men [J].Am J Cardiol,2008,101(10):1437-1443.
21 陈锋,柯俊,钱欣,等.福州市201 0年中心城区社区人群的院前急救分析及策略[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9):971-975.
22 林砜仪,江慧琳,陈晓辉,等.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2012,40(3): 46-49.
23 吴明顺,常黎明,陈金祥,等.烟台市 2010—2013 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7):366-368
24 祝实荣,王德会,唐锡科,等.遵义县7 133例院前急救疾病谱调查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95-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