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演化分析

2016-01-11 20:15曲永军周晓斐�おお�
财经问题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曲永军++周晓斐�おお�

摘要:

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是由政府推动力、需求拉动力、创新带动力和企业驱动力构成的,这四种动力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动态动力系统。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变革期,每一种动力的作用强度会存在明显的差别,这就要求动力主体在不同时期不断调整自身的行为,达到推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目的。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周期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律,形成期、成长期相对较短且成长速度更快,变革期的跳跃可能性更大。笔者以专家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了成长动力因子的得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产业成长动力因子的权重以及在产业不同时期贡献率的动态变化,从而验证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演化规律。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发地区;成长动力因子

中图分类号:F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12003807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引领作用,许多国家都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给予高度重视,并力争取得产业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在2010年,国务院正式提出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家战略。随后,各省市也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制定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然而,在几年的实践中,各省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平衡,差距相对较大的现象日渐突出。尤其是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研究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结构及演化规律,对于促进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关于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成果不多,基本上是将后发地区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开进行研究。目前,关于后发地区概念的研究成果,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后发地区是以发达地区作为参照对象而形成的,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与相对发达地区有明显差距;二是后发地区通常具有后发优势特征,其往往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是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内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发展得相对缓慢;三是后发地区的界定并不完全由地理位置决定,其可以是一个国家内发展缓慢的地区,也可以是发达地区内部相对落后的地区;四是后发地区具有动态成长性,一旦其发展要素的能力得到有效释放,地区经济就会发生质的突破,进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并存在赶超的可能性。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的文献很多,多数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特征、产业选择、成长规律、阶段性特征、成长模式、发展政策和特定产业成长的案例研究。李嘉图从国际贸易视角探讨了产业成长的相关问题。熊彼特从企业创新的角度解释了产业组织创新与产业成长的关系。马歇尔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引入产业成长研究。波特提出“钻石模型”的分析框架,强调组织的联系对产业成长的作用。这些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产业成长的条件和规律,为产业成长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内学者对特定产业的成长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庄铭川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分析了组织结构演进对产业成长的影响。裴林从产业改造、产业演进和产业创新的视角分析了产业形成的规律。吕明元从产业生命周期与产业成长、产业成长动力机制、产业成长模式和产业中的创新四个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产业成长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回顾性总结,他认为国内产业成长理论的研究多数属于验证性研究。

对产业成长动力的研究是基于不同产业的动力机理、要素推动机理和利益推动机理展开的。向吉英构建了由市场需要、技术创新、政策和投资为要件的产业成长简单动力机制模型,分析了产业成长动力模式在封闭和开放环境中的特点。王兆峰和杨琴将产业链和产业组织作为新要件引入产业成长模式中,以此作为旅游产业成长动力分析的基础。戴孝悌提出大产业链的概念,从产业链的企业链、供需链、空间链和价值链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农业产业成长机制和成长路径。徐波和邹东涛以环保产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需求动力、制度动力、供给动力、技术动力和市场化动力的环保产业发展动力体系。胡实秋等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认为高科技本身、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而人才、资金、管理、政府行为和基础设施等则是支撑条件,它们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正负反馈交错的复杂动态系统。李文超和王晓燕构建了主导性高技术产业的成长动力模型,选择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验证对象,指出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动力由科技创新、市场需求、企业竞争和政府行为四个动力因素的协同作用构成。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产业成长动力机制、成长条件和成长模式进行研究,鲜有人对于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本文试图以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长的动力结构及演化机理。

二、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结构及演化机理

1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结构分析

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来源是指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促进产业成长的各种动力之和,从作用的层面,可以分为主动力和从动力。主动力是指在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动力,其主要包括政府发展经济的推动力、市场需求的拉动力、企业追逐利润的驱动力和技术创新的带动力(后文依次简称为:政府推动力、需求拉动力、企业驱动力和创新带动力)。

政府推动力是指能够推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由政府决定的各种推动力的集合。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完全依靠自由竞争来实现经济自由发展的观念已经被摈弃,不同的国家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偏重于自由竞争或偏重于政府干预。由此推广到产业政策中,各国政府也会根据产业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来促进产业发展。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各个国家都是积极采用政府推动的方式,以期在该领域占领最高点。

需求拉动力是指能够拉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由社会需求的各种拉动力量构成的动力集合。需求拉动力是产业形成的基本动力,也是产业最终得以持续发展的拉动力。在产业的形成期,企业会通过对未来市场需求状况的预测及消费者偏好的变动,判断市场的潜在需求,决定新产品的研发,以抢占未来市场份额和攫取高额的市场利润。这个过程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持续时间也较长。而当产业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时,市场需求的拉动力逐渐变大,企业为获取稳定的利润来源,常常采取维持或扩大市场份额的做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追逐利润为最高目标,必然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市场需求产品,从而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

企业驱动力是指能够带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由企业内部要素构成的各种动力的集合。企业驱动力是产业成长的持续动力,在产业形成期,企业投入技术创新的成本很高而且风险很大,利润不确定,此时的企业数量不多,基本是大型企业或拥有较强实力的企业。在这一时期,潜在利润驱动企业进入产业,从而推动产业发展,但这个时期产业内部企业数量少、竞争弱化。当产业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时,价格机制的作用开始显现,同类型企业之间的竞争和产品可相互替代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需要保持其竞争力,以获得更大的企业利润。

创新带动力是指能够带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由创新要素构成的各种动力的集合。创新带动力是产业形成和成长的根本动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如此。创新带动力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等。一个产业从成长到衰退到最后消失的过程,亦是创新的过程,一旦产业创新结束就预示着产业的消亡。在产业形成期需要有新技术的产生,新技术转化为产品就是产业的起点;在产业的成长期和成熟期,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是相互共生的,在这些创新力的带动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速度会增加;当新兴产业进入衰退期,创新的作用就更加明显和重要,因为此时产业面临着升级和改造,在技术创新的带动下,能够顺利地完成产业升级,新的产业成长周期就会到来,产业也就可以在更高的水平上开始新一轮的成长。

从动力是在主动力发挥作用的前提下,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从动力包含在主动力内,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当主动力发挥作用时,从动力才能实现更加有效地释放;同时,从动力对主动力也有促进作用或是反向作用。在下文中,笔者将用16项指标系统地解释从动力。

2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比较

(1)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变革期。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期,一个国家出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考虑,会选择有潜力的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中国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个时期,技术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不确定性明显,研究机构和企业投入的研究开发资金巨大,而研究的新技术能否成为可以推广的产品的不确定性很大,不一定能够形成产业,生产和研发部门的收入处在较低的水平,而且基本处于不增长的状态。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期,技术基本成熟,企业将实验室成果转化,在这一时期对资金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通过技术转让、并购等方式迅速进入新兴产业领域;高科技中小企业凭借其自身技术优势进入产业,销售收入迅速增长,产业也处于扩张状态,该阶段产业主体对产业的发展环境,尤其是投融资环境、技术中介服务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14]。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熟期,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产业利润不断提高,产业内部竞争激烈,产业的主体面临严峻的生存和发展的考验,销售收入基本稳定在较高水平,但由于企业竞争加剧,产业内部的企业数量增加,企业利润会逐渐下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熟期,拥有核心技术的大企业往往通过控制专利设置进入壁垒,保持其市场竞争优势甚至获取垄断地位,相对弱势的企业将面临发展困境[14]。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变革期,由于产业优化升级加速,进入结构调整期,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地区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其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入其他产业中,使相关产业也得到发展,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同时,产业内部的激烈竞争进而推动技术的再次创新,产业会在一个高水平上再发展,带动地区经济的腾飞。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如图1所示。

(2)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后发地区往往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是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各种内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发展得相对缓慢,但通过学习、模仿和创新,后发地区能够挖掘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旦这些发展要素的能力得到释放,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就会发生质的突破,进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并存在赶超的可能性。因此,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的形成期、成长期相对较短,且成长速度可能更快,变革期的跳跃可能性更大。

同时,后发地区具有后发优势,其指后发地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以较低的成本掌握先发地区经过反复试验和花费较大代价而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教训所形成的发展优势,包括管理体制、发展模式、政策措施、市场环境、培育路径、技术跟随或模仿等。这种优势可以避免少走弯路, 大大地降低风险和成本,使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发展速度相对更快。

更应注意的是,后发优势不仅具有潜在性,是一种有利于后发地区发展的可能性,而且具有多维性,其内容和实现方式都是多维的,此外,具有动态性,其大小往往表现为动态的变化过程,有时会促进后发地区的跳跃式发展。

综上所述,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命周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相比,主要表现在“五个一些”,即产业形成期的形成时间短一些,产业成长期的成长速度快一些,产业成熟期的成熟时间长一些,产业变革期的跳跃可能性大一些,整个产业成长周期比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周期略短一些。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生命周期,如图2所示。

3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演化机理

在产业形成期,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是政府发展经济的推动力,这是由后发地区的基础条件和基础环境所决定的。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差、内外部环境不协调、在后发地区的投资回报存在不确定性,导致企业不会轻易进入后发地区而处于观望状态,在这一时期,政府的推动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创新的带动力也会发挥作用,很显然,政府推动力处于主导地位,创新带动力处于次要地位。

在产业成长期,产品市场需求的拉动力和企业追逐利润的驱动力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在日益膨胀的市场要求的带动下,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试图在新兴产业领域掘得第一桶金并不断获得利润,同时,科技创新型企业也会主动介入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在这一时期,需求拉动力和企业驱动力共同作用,两个动力效果几乎是相当的。

在产业成熟期,企业追逐利润的驱动力成为主导力量,大型企业依靠自身的核心技术、专利技术控制市场份额,在产业技术成熟稳定的前提下,为获得持续利润,力争保持市场竞争优势甚至获取垄断地位。在这一时期,市场已经基本稳定,起到关键推动作用的是企业驱动力和创新带动力。

在产业变革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着衰亡和结构优化升级两种选择。在这一时期内,一方面,可以通过高新技术的渗透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跨界融合延伸新兴产业,提高附加值。在这一阶段政府发展经济的推动力、企业追逐利润的驱动力和创新带动力重新组合发挥作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演化过程,如图3所示。

三、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演化的经验研究

1 产业成长动力因子的确定及赋值标准

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因子很多,根据其对产业成长周期的作用不同,将产业成长的动力因子分为若干层次,即一级动力因子、二级动力因子和三级动力因子等。本文在分析动力因子时,主要从两个层次进行分析,即一级动力因子和二级动力因子。根据产业成长动力结构和借鉴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同时考虑后发地区的具体情况,本文确定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一、二级动力因子,如表1所示。

对于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的评价,是根据产业成长动力因子体系对二级动力因子进行赋值,二级动力因子分别用X1,X2,X3,…,X16表示。动力因子数值的确定方法采用专家打分法,在选定的专家范围内将制定好的调查问卷和评分标准发给专家,专家根据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情况对动力因子X进行评价,根据动力因子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动力大小给出合理的分值。动力因子值的范围以100为整个区间,再分为5个小区间。动力大小的判断分为五种情况,即很强、较强、中等、较弱和很弱。根据五种情况确定得分区间的分数值,即80

根据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因子表设计专家调查问卷,其中,动力因子作用程度根据专家对动力因子的理解,在每一个小区间中,从强到弱给动力因子赋值,以描述该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的强弱。调查问卷分为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变革期调查问卷。

2 产业成长动力因子贡献率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0份,得到了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变革期的X1—X16的动力因子分值。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SPSS 170软件Factor过程,对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四个时期的成长动力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数据处理后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解释的总方差矩阵和成分矩阵,并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因子的综合得分模型Y=b1X1+b2X2+…+bnXn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产业成长动力因子的权重及其对产业成长的贡献率。

(1)产业形成期的动力因子贡献率

根据计算,X1—X16的权重分别是608%、1240%、419%、1093%、041%、897%、791%、227%、500%、302%、746%、776%、437%、638%、371%和914%。根据动力因子X1—X16的权重,进一步计算得到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期政府推动力的贡献率是3360%,需求拉动力贡献率是1956%,创新带动力贡献率是2324%,企业驱动力贡献率是2360%。

计算结果表明,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期的成长动力中,政府推动力的贡献率最大,创新带动力贡献率排在第三位,而这两个动力在产业形成期是重叠在一起的,即政府推动力与创新带动力的推进主体都是政府,那么,可以确定的是政府推动力在产业形成期处于主导地位。需求拉动力和企业驱动力的贡献与政府推动力相比,相对较小,但是仍然有一定的贡献,说明在产业形成期,这两个动力仍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产业成长期的动力因子贡献率

根据计算,X1—X16的权重分别是398%、386%、1177%、492%、435%、1345%、1066%、571%、247%、156%、793%、747%、514%、601%、158%和914%。根据动力因子X1—X16权重,进一步计算得到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期政府推动力的贡献率是2453%,需求拉动力贡献率是3417%,创新带动力贡献率是1943%,企业驱动力贡献率是2187%。

计算结果表明,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期的成长动力中,市场需求拉动力贡献率最大,政府推动力的贡献排在第二位,企业驱动力贡献率排在第三位,创新带动力贡献率排在了最后。说明在产业成长期,市场需求拉动力成为了产业成长的主导力量,政府推动力也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企业驱动力也已经开始显现,而创新带动力贡献率相对较小,但这不是说明创新带动力不起作用,而是说明相对作用较小。

(3)产业成熟期的动力因子贡献率

根据计算,X1—X16的权重分别是097%、217%、732%、1126%、1174%、269%、791%、767%、603%、1240%、848%、1007%、076%、449%、189%和415%。根据动力因子X1—X16权重,进一步计算得到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熟期政府推动力的贡献率是2172%,需求拉动力贡献率是3001%,创新带动力贡献率是3698%,企业驱动力贡献率是1129%。

计算结果表明,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期的成长动力中,创新带动力贡献率最大,市场需求拉动力贡献率排在第二位,政府推动力的贡献率排在第三位,而应该起到驱动作用的企业驱动力贡献率排在最后。单纯从贡献率的角度来看,与前文提出的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演化机理模型是不相符的,但实际上是相符的,因为根据前文的分析,在产业成熟期,创新的主体已经转变为企业,政府不再起主导作用,在此期间创新带动力与企业驱动力应是同一个动力。原因在于,在产业成熟期,企业的实力和市场地位都非常强,创新也主要是以企业的产品创新为主要内容,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企业,因此,两个力合到一起更能体现企业驱动力,企业驱动力的真实排位又成为第一位。

(4)产业变革期的动力因子贡献率

根据计算,X1—X16的权重分别是1102%、197%、1302%、1190%、890%、438%、127%、113%、975%、746%、012%、319%、784%、071%、1109%和625%。根据动力因子X1—X16权重,进一步计算得到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变革期政府推动力的贡献率是3791%,需求拉动力贡献率是1568%,创新带动力贡献率是2052%,企业驱动力贡献率是2589%。

计算结果表明,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变革期的成长动力中,政府推动力的贡献率最大,企业驱动力贡献率排在第二位,创新带动力贡献率排在第三位,需求拉动力贡献率排在最后。说明在产业变革期的主导动力是政府推动力和企业驱动力,而创新带动力的主体再次成为了政府和企业。

3 动力因子作用变化比较

通过分析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因子对产业成长的贡献,根据成长中动力主体的变化,将不同时期创新动力进行分解可知,在形成期创新动力归因于政府,在成熟期创新动力归因于企业,在成长期和变革期创新动力归因于政府和企业,且各占50%左右的比重,这种解释与现实的情况是相符合的。基于这种思路,本文对动力因子的贡献重新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形成期,政府推动力的贡献率是5684%,需求拉动力贡献率是1956%,企业驱动力贡献率是2360%;成长期,政府推动力的贡献率是3453%,需求拉动力贡献率是3417%,企业驱动力贡献率是3130%;成熟期,政府推动力的贡献率是2172%,需求拉动力贡献率是3001%,企业驱动力贡献率是4872%;变革期,政府推动力的贡献率是4791%,需求拉动力贡献率是1568%,企业驱动力贡献率是3641%。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提出了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演化机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在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变革期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产业成长动力演化规律。笔者认为,在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不同时期,政府推动力、需求拉动力、创新带动力和企业驱动力的贡献存在明显的差别,并伴随着产业的不断成长会产生动态变化。这一研究结论为推进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提供了理论支撑。

为了促进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各级政府要完善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效的产业成长平台,中央政府要给后发地区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使地方政府更能切合实际地发展适合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政府在产业融合过程中,要切实承担起管理和服务的责任,使产业的融合和成长更加方便快捷。第二,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后发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要开发自身的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从资源的优化组合、产业链的有效衔接等方面进行产业功能的整体定位,使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的潜能得到充分地释放,实现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互动、转移和辐射的态势,形成充满活力、有序竞争和具备创造能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第三,不断优化产业成长环境。后发地区的企业自身能力较差,传统企业居多,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企业大部分都是新进入的企业,这些新进入的企业一部分来源于本国的发达地区,另一部分来源于发达国家。这些企业在原来的地区或国家生存环境良好,而进入后发地区后,生存环境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影响企业的持续壮大,因此,要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创新环境、融资环境和生态环境等。第四,构建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后发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过程中,要依照产业融合发展内在要求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处理好地区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关系。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产业,而是要利用传统产业的基础能力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应处理好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中小企业作为龙头企业的配套性企业,其发展的好坏是龙头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实现主体,因此,在产业成长的过程中既要重视龙头企业的作用,也不能忽略中小企业的作用,应建立平等、互利的协作关系,以保证中小企业在产业融合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应处理好产业分工与产业协作的关系,建立产业间有效的合作平台,加快区域产业间的技术辐射、扩散和技术交易,增强产业之间的经济利益依存度,建立一种合作竞争的新型关系。

参考文献:

[1]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郭大力,王亚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78.

[2]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邹建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72-81.

[3]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朱志泰,陈良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81-286.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5.

[5]庄铭川.组织结构演进与产业成长——中国汽车产业实证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44-48.

[6]裴林.试析企业再造的前提条件——兼论信息产业演进[J].南开管理评论,2002,(6):25-29.

[7]吕明元.中国产业成长问题研究回顾及述评[J].理论导刊,2010,(5):105-108.

[8]向吉英.产业成长的动力机制与产业成长模式[J].学术论坛,2005,(7):49-53.

[9]王兆峰,杨琴.技术创新与进步对区域旅游产业成长机理作用与动力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0,(2):120-124.

[10]戴孝悌.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农业产业成长机制探析[J].世界农业,2013,(11):172-176.

[11]徐波,邹东涛.环保产业发展动力体系的构成与应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5-29.

[12]胡实秋,宋化民,成金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2):87-112.

[13]李文超,王晓燕.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动力的系统研究及其灵敏度分析[J].当代经济,2011,(6):100-102.

[14]费钟琳,魏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政策——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考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104-107.

(责任编辑:徐雅雯)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分析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法
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人才需求及培养问题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跨江融合背景下苏中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制度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