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呼兰河传的散文化倾向

2016-01-11 14:26胡玉洁
雪莲 2015年24期
关键词:呼兰河传女性意识萧红

胡玉洁

【摘要】通过研究呼兰河传的散文化倾向,证实小说在散文化过程中具有追求时代性,重视营造氛围、创造意境,且多采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的特点,语言上质朴自然、娓娓道来、随性而谈,女性意识的觉醒会影响到小说散文化倾向,从而得出呼兰河传具有散文化倾向。

【关键词】萧红;呼兰河传;散文化倾向;女性意识

一、小说以散文化的内容体现追求时代性的痕迹

小说在内容上没有明显的线索贯穿全文,故事较为零散。作者通过在呼兰河畔的一个小镇发生的多个故事,侧面反映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这个时期,受到封建礼教和宗法桎梏一定程度的影响,人们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其实显示出当时还存在思想被拘束的。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下,中国还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跟上世界工业革命的步伐。当时,民主思想也并没有彻底触及到底层的人民群众的内心,因而在呼兰河畔的这个小镇上才会有团圆媳妇被默认残害至死的悲剧发生。小说前段的内容故事性不强,讲述了一系列譬如卖馒头的老头因天寒地滑摔倒馒头滚了一地,牙医挂招牌鲜少人问津,南头北头有两个学堂,东二街上的大泥坑子让马陷进去了,这些几乎并无直接关联性的事件。中段部分从第四章开始,讲述自家院子里的专养潮虫的大缸,房顶长蘑菇人摘来吃,人们在粉房里制粉挂粉,依旧是缺乏事件的关联性的。云游真人胡侃团圆媳妇脚底被婆婆用铁烙的疤是“阎王爷以特殊的记号”“这疤不掉,阎王爷在三天之内就能够找到她”,以吓唬团圆媳妇的婆婆来骗取五十吊钱的利益。一方面与前段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另一方面,婆婆的愚昧封建且在不自知中戕害团圆媳妇。后段部分,即指《呼兰河传》的第六、七章直到尾声,就讲述了文中“我”古怪的有二伯、冯歪嘴子、老厨子的故事。通过对于小镇特色人物的书写来融入当时边缘呼兰河镇的人生活现状。

二、叙事上注重营造氛围创造意境倾向散文化

在第一章开头就有“严冬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构建了一个平静、寒冷的氛围。“每到秋天,在蒿草的当中,也往往开了蓼花,所以引来了不少的蜻蜓和蝴蝶在那荒凉的一片蒿草上闹着。这样一来,不但不觉得繁华,反而更显得荒凉寂寞。”王夫之在《姜斋诗话》提出“以乐景写哀情”,此句中作者笔下的意象就是用乐景衬衷情。蜻蜓和蝴蝶在蒿草上飞舞本来是让观者观看后赏心悦目的事,但是作者却说“反而显得荒凉寂寞”,实则是用“蒿草”“蓼花”“蝴蝶”“蜻蜓”这些意象来营造出凄凉氛围。郁达夫曾谈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种散文的特征在《呼兰河传》中十分明显。

意境多指中国古典诗学的范畴,创造意境也可以作为小说散文化倾向的特点。谈到萧红《呼兰河传》中意境的塑造,得提及虚化。“所谓虚化,是指作家多具体物象及其相互关系不作工笔式的实写描绘,而是跳跃式的大笔虚写甚至不写”“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一会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并没有工笔细描露珠晶莹,向日葵绽开,红霞难以捉摸,只是勾勒出一个大的轮廓。然后这些意象集合在一起,除了勾起人的遐想之外,这些景致之间又有一些联系,凝聚出作者本人的感伤基调和悲凉意境。

三、表达方式上多用抒情和描写并带入个人情感体现散文化

呼兰河传在表达方式上多用抒情和描写,将自己的个人的感伤情绪融入。“你要我哭,首先你自己得感觉悲痛”,贺拉斯在《诗艺>中谈到要想使得他人感动,必须自己先悲悯于自己所处的现状,萧红做到了这一点。“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著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很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就是《呼兰河传》中具体表现她通过抒情来表达个人情感来使得其小说散文化的语句。艾布拉姆斯提到“一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激情支配下的创造,是诗人的感受、思想、情感的共同体现。”她性格中的因素很大程度上使她处于自我感到悲痛的状态,所以在呼兰河传的创作中也并不例外。萧红疲于陷入在无法摆脱的感情漩涡之中,依赖几个男人却无法救赎她自身,《呼兰河传》同时就具有了浓重的哀伤情感。

描写不是精工细描,多用白描,较多景物只是点出来,然后在读者眼中呈现出一幅画面。比如在说到自家花园的时候,作者仅仅只是说花园里有蝴蝶、蜻蜓、蚂蚱这些虫,简单交代了一下这些虫儿的颜色,但是具体外貌形状如何,都没有写出。只是说“这里有白蝴蝶、黄蝴蝶”“蜻蜒是金的,蚂蚱是绿的”。可见,用简单描写驾驭出画面感是存在可能的。

四、语言上质朴自然突出其散文化倾向

《呼兰河传》的语言风格特点是质朴自然、话语随性、娓娓道来。语言整体上给人以清新素静之感,平淡中带有微弱的哀伤,有些地方和孩童的口吻相似。“河的南岸。尽是柳条丛,河的北岸就是呼兰河城。”很简单质朴的几句话的,就将呼兰河城的位置点出来。“在河水上边并不像在海水上边闪着一片一片的金光,而是月亮落到河底去了。”河水边上有着熹微的光亮,皎洁的月原本是挂在天上,但是萧红却写“落到河底去了”,而且“落”字用得巧妙,显示出落寞之感,语言淳朴,妥帖自然。在写到园子西北角的榆树的时候,就说“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含有童趣。

五、女性意识的表达和觉醒影响散文化倾向

一辈子都想做好自己,想找到自己,却一辈子都做不好自己。这里形容的就是萧红的女性意识。团圆媳妇这个人物形象是《呼兰河传》中女性意识的体现,她头发黑长,个子高,开朗大方。头几天就被说“不知羞”,后一段时间就开始被迫挨打来接受“下马威”了。虽然经历是完全不同的,萧红自身的命运就和团圆媳妇无法挣脱的命运相类似。“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较确切地说出了萧红写作的态度,因为是很难忘记的事情,便要记录下来,这就是她行文上女性意识影响到其《呼兰河传》散文化倾向的典型。

总体上来说《呼兰河传》的散文化倾向是较为明显的,它所具有的以小镇的故事来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意义,涵盖了小说散文化的一种方向,需要进一步探寻。

猜你喜欢
呼兰河传女性意识萧红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译者主体性之动态研究
浅析葛浩文《呼兰河传》的英译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从《呼兰河传》看萧红笔下旧中国人民的生存图景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与萧红分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