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完美微型小学”的培养逻辑

2016-01-09 20:55叶凌宇
新校长 2016年2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老师

文/本刊记者 叶凌宇

一所“完美微型小学”的培养逻辑

文/本刊记者 叶凌宇

2015年11月初,只身前往广州,拜访一所传说中的学校。

在正文开始之前,让我们先回顾这些年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些基本境况。

针对中国学生的弱点,一直以来我们希望有这样的教育改革:调整学习内容和方式,让学生能够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热爱学习;减轻学业压力,避免学生的情绪压力和心理亚健康状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有动手能力,有自我负责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有严密的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

然而现实并不乐观。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上,应试依然是主流,靠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强压力推动学生前行;多重压力下,学生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并不健康;培养独立性、动手能力尚未列入教材之中,自我负责的意识难以树立;至于各种思考能力的要求,都显得太过抽象而无从下手……

这样的负面描述还有很多,不免让人深感失望。然而有传言称,广州有一所学校,早已解决了上述所有问题!学生综合素质高,能力强,学习主动积极,善于思考,并且富有责任感……完美得如电视广告一般。我此行广州,正是要拜访这所学校。

汇景新城实验小学(简称汇小),藏匿于广州市汇景新城高端住宅小区的一角。在林荫小道的深处,不大的校门与旁边居民区的大门紧挨着。学校面积很小,全校师生加起来只有约200人,每个年级只有1~2个班,每个班约25人,是所典型的微型学校。静谧的气息笼罩着学校、小区及林荫之道,低调的感觉与业内崇高的评价大相径庭。

真才实学,抑或虚言妄语?此刻我立于校门之前,真相近在咫尺。

·学校藏匿于住宅小区的一角·

学生白描4笔画

此行拜访汇小,正好赶上学校的对外开放周。开放周的第一天上午,校长梁彩宁一袭正装出现在我面前,一副精练职业而又温和的形象。简单地向我介绍了几句学校的大体状况以后,便匆忙离开去处理其他事务了。没有任何对我的行程安排,在这一周之内,整个学校所有教室随意走荡,课程任我旁听,可以与所有师生自由交流——我将看到的,必将是汇小平日的真实状况了。

于是在随后几天里,我的眼睛与随身携带的相机,近距离地仔细观察记录了汇小学生的各种表现。

·每面墙、每根柱子上都有古朴字画·

1.学习意愿

关于汇小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最初的印象源于三年级的一堂数学课上发生的师生冲突场景。

有三四个男孩忘记准备草稿纸了,而在汇小的班级布置上,学生的课桌和储物柜是分开的,要拿草稿纸必须穿越教室到另一侧的储物柜去——这势必会影响课堂秩序,所以老师规定,学习用品必须课前准备好,不准课堂中间去拿。对这几个男生,数学老师说:“你们没有准备草稿纸,所以下面的练习题其他同学可以做,但是你们就不准做了——谁让你们没做好准备呢?”然而一个男生很不服气,倔强地说:“想学谁也拦不住!”

这句话引起班级里一片哄笑与跟风,后排旁听的家长尤其笑开了花。当然课堂规矩是不允许随意违反的,最终这位“谁也拦不住”的学生想出了一个办法——用铅笔在数学书的空白处打草稿,然后再用橡皮擦掉,如此反复使用。几位没有草稿纸的男生就用这种办法艰难地完成了练习题的计算。

“在汇小,学习是一种奖励,而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给予的最严厉的惩罚就是剥夺一切学习的权利和机会。”这位老师在课后解释道。当然,和所有体系一样,学生总是会想尽一切办法逃避惩罚,就如刚才课堂上发生的——你要惩罚我不让我学习,我就偏偏要想各种办法来学。

一句广告词似乎很适合描述汇小学生的学习意愿——“自从进了汇小,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从其他细节中表现出来。

比如学习习惯。每节课前,学生会自发地看好时间,主动准备好学习用品——笔、纸、尺子、课本等,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到来之前,则有人拿起读本、课本等大声阅读,声音欢快如唱歌般。在课本与练习本之外,老师经常还发送额外的资料,多以单张的纸的形式出现。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纸张是经常会保管不善快速遗失的,而在汇小,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个文件夹,把所有资料如同宝贝一样小心翼翼地收集整理起来。

又比如课堂氛围。课堂上,学生们往往聚精会神紧跟着老师的引导,并且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或回答老师的问题。一个内容学完后,进入下一环节之时,经常有学生表示遗憾:“怎么这么快就完了?我还想多学一会儿呢!”

学生的学习意愿,最容易被家长所验证。“我儿子兴趣很广泛,几乎什么课程都喜欢,写作文、国学、英语等等。”学生李序的家长提到,“应该与学校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有关。我的孩子是转学过来的,在之前的学校似乎没什么学习兴趣。”

2.主动思考

汇小的通用课堂流程似乎也如其他学校一般,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样板。不过在学生回答的环节,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往往老师的一个问题,能够引出上十个回答,又进一步做不同答案的比较、讨论和辩论。四年级的一堂数学课,学习内容是简便算法,针对老师给出的题目,如“301×20○201×30(>、<、=)”,学生提出了“列竖式”、“口算”、“估算”、“约分法”、“末尾比较法”等多种算法,讨论得热火朝天,根本不需要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所有学生都在抢发言权,积极地参与讨论之中。

然而老师又告诉我:“并不是每节课都是这样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流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主动思考的意愿和能力都比较强了,很多内容都是他们自学的。自学的过程当中,他们往往自己就会提出问题,所以是‘学生提问——老师回答’的流程。还有些时候,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又自己分组讨论解决了,老师几乎就不参与了。”

这样主动思考的能力,在五年级的学生身上展现得就更明显了。语文课上,老师只说了一句“今天学习课文《窃读记》”,剩下的就都交给学生了。学生们自己解决生字词、段落划分的问题,深度理解课文内容,甚至还会自己对课文进行批注诠释,并讨论分享。有的学生表述了自己对题目中“窃”字的理解,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类似经历,还有的学生对文中的某几句话或者一个段落进行赏析。

·五年级教室·

3.礼貌与友善

我在汇小的校园里游走,欣赏墙上的字画作品时,常会被学生问好。有时学生会喊:“老师好!”又有时学生见我拿着相机,认定我不是老师,便喊:“叔叔好!”问好时,往往伴随着一个六十度的鞠躬。当然也有学生是直接从我身旁走过的,然而,只要我向他看去,目光相接时,就会有一个标准的鞠躬加问好,自然而得体。

我需要请大家相信,我能够分别什么是严格呆板刻意做作,什么是自然得体落落大方。问好之时,在学生稚嫩的脸上往往伴随天真阳光的笑容。我也曾在其他礼仪学校之类的地方见过被严格训练后的僵硬鞠躬方式,与这里的开朗童真截然不同。

这样的问候似乎是日常惯例。在课堂问答、讨论时,所有学生发表观点前都会先说“大家好”,并在回答完毕时鞠躬示意结束,人人必行,一切显得非常自然。这样的礼仪之下,整个课堂温和有序,学习环境显得友好。

二年级的一堂数学课上,一位小女生上课时晚到了几分钟。此时教室里所有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做习题,课堂上非常安静。小女生站在门口,做了一个“报到”的手势,接着用手语和眼神与老师沟通了几个回合,然后安静地小步回到座位上,全程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这样的细致礼节与不愿打扰他人的教养让人印象深刻。

带着因此建立的对二年级孩子的好感,我扛着相机进入了二年级的另外一个班,不想遭遇尴尬。一个小男生昂着头,坚决要在门口把我拦下来,说:“你不能进来拍,这是我们的隐私!”与我争论了几个回合以后依然毫不退让,我只好搬出杀手锏:“这一周是学校的对外开放周,学校规定就是可以进来拍的。”

小男生听后,懵懵懂懂地“哦”了一声,便对我放行了。过了一会儿又端着一杯水出现在我面前,说:“那我给你倒杯水吧!”

一年级(1)班的一堂围棋课前,后面准备旁听的家长人数较多,塑料凳子明显不够用了。尽管旁边有一叠塑料凳子,不过家长们似乎并不需要座位,就准备站着听了。坐在后排的一位一脸稚气、身高不够公交车买票标准的小女生,回头看了看站着的几位家长,走到叠得比自己更高的塑料凳子前,开始搬凳子。那叠凳子似乎是卡得太紧了,小女孩费尽力气才勉强抠出来一把凳子,整个身形都晃了起来,然后踉踉跄跄地把凳子搬到一个家长面前,示意家长坐下,接着又回身准备再搬第二个。小女孩瘦小的身形与那叠高高的凳子实在不成比例,惹得几位家长赶紧心疼地抢上前去帮忙,剩下的家长啧啧赞叹:“唉哟,你看这小姑娘,真是……”

·教室后面有感恩墙·

这样的礼仪和友善,让我想起了大课间活动时我的一个疑惑。在汇小,有一个50分钟的大课间,所有学生都在操场上疯玩,篮球、足球、追逐打闹等,各种年龄学生的各种游戏在不大的操场上齐头并进,让我不由得为学生的安全担心。然而经过几天的观察,发现并没有任何意外事件发生。所有的学生在玩的时候,似乎都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一边进行着自己激烈的运动,一边还能及时地避让低年级的小朋友,避免发生碰撞等。我忍不住向一位老师打听:“这么多学生一起混合运动,看起来好像有点危险啊,会不会经常有大孩子撞到小孩子的情况?”老师愣了愣,说:“没有吧,他们每天都是这样玩的,好像没出现过什么问题吧。”

当时我好奇,为什么这样看似混乱的场面,居然没有意外碰撞?现在看来,大约是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的礼仪与友善已经扎入潜意识深处了吧。

4.情绪与心理

不得不提的是,在汇小,总有一种平和、喜悦和轻松的感觉。从校长到老师,从学生到家长,似乎人人都很放松,不急不躁。

小学阶段,有这么几种常见的心理与情绪。第一种是幼小衔接问题,学生无法适应小学,出现恐惧、自卑、孤立等情绪;第二种是学生不受管束,散乱而亢奋的状态;第三种是压抑与对抗,学生关系与师生关系的各种问题;第四种是疲惫与无聊,学生疲于应付学习、应付老师。

在汇小,所有的负面情绪与心理似乎都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活泼、开放、喜悦、平和,校园里弥漫着尊重与友善的气息。学生没有厌学的情绪,不会因为学业压力而变得沉闷疲劳。师生关系融洽,学生之间普遍友好。与传统学校交友圈局限在本班级的情况不同,跨年级的交往在汇小普遍存在,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入学只有两个月的小朋友完全看不出有任何幼小衔接上的问题,一个个积极开朗,课堂活跃而有序。在学生的笑脸上,没有任何压抑的踪影。

这样明亮的情绪底色,必然是多种因素的复合结果。不过校长梁彩宁特意提醒过,“你可以看看我们学校的课间操,很有特色的”。在第二节课后,有一个全校的集体课间操。与一般学校的整齐划一的国家标准课间操不同,汇小的课间操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部分是两种活力而有韵律的健身操,第三个部分为街舞。站在台上领操领舞的也不是两三个跳得最标准的学生,而是两个体育老师与十几个年龄参差的学生——要知道整个学校也才一百多学生,居然就有十几个在台上。后来我了解到,基本上,只要你会跳,能跟得上动作,你想上台就能上台。

主持的老师犹如脱口秀的主持人一般在台上主持秩序,当音乐响起时,活力四射的旋律开始激荡在不大的校园里,所有人开始自由地跳起来,低年级的学生跳得尤其欢乐。场面上,一点也没有标准的课间操的感觉,整个就像是一场狂欢节。

“包括刚进来的一年级的学生,我们从来就不组织他们学课间操,直接放到操场上,自己跟着台上的人跳就完了。越是这样不约束他,他跳得越开心,学得越快。我们的课间操也不是常年就那一套,你看一天就是三套,动作比标准的国家统编的课间操好看多了,还有一套是街舞,这都是我们的体育老师和学生一起编排的。另外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换一次,要不然太单调。”梁彩宁说,“场面上看起来是有点乱的,不像其他学校那样整齐划一的。但是我们就是想要这样的效果,让学生活动得开心、好玩就好。”

热闹、欢乐的场面让人不由得感叹,这抑郁症进来也得给你跳好了吧……

短短的几天里,我们已经看到了学生的礼貌、善良、热爱学习、擅长思考、活泼开朗等,在进一步挖掘更多的亮点之前,我们需要提问:是什么造就了学生的这一切?

根据教育常识,优秀的学生通常出自优秀的老师。要明白汇小的特色,必须要探究汇小老师的逻辑。

·汇小的别样课间操·

老师的逻辑

时至今日,“让孩子热爱学习、擅长思考”“善良和礼仪是重要的素养”等理念已经人尽皆知了,然而要真的做到却又难上加难。归根结底,这些不属于教材与试卷能够覆盖的范围,比起具体的知识点来太过抽象了。汇小的老师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优点一个个具体落实下来的?

校长梁彩宁笑着说:“很多人进来看了也看不懂的,只是模糊地感觉很好。”

在听了很多节课,与众多学生、老师交流,向校长多次咨询,并翻阅了大量教育学和心理学资料后,我似乎能够勉强理清其中的逻辑,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的确如此。很多细节隐藏得如此之深,如果不以必须弄清缘由的态度配合极精细的眼光,再加上专业人士和专业资料的辅助,或许一个个谜题的钥匙将永沉海底了吧。

课堂实录

一年级二班,数学课,庄老师。这是我采访的第一天随机选取的一堂课。我将尽量完整地还原现场情境,帮助读者们理解这一节汇小普通的数学课。

上课铃声响起,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教数学的庄老师——走进教室。还有学生在窃窃私语,似乎没有进入学习状态。老师响亮地拍了两声掌,全体学生起立。几秒钟后,教室安静下来,老师示意学生坐下。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就这样集中过来了。学生们向老师鞠躬问好,老师也向学生们鞠躬问好。

课程开始,庄老师先对一个学生提出表扬:“我想表扬小易同学,因为我看到他的聪明纸(算术题练习纸)很好地放在了桌子上,没有乱扔。我认为他已经学会保管自己的聪明纸了,所以恭喜他!”有些学生跟着说“恭喜!”并鼓掌。

随后,庄老师出了一个关于铅笔的小谜语。学生们讨论了几次以后,不难猜中了谜底。庄老师说:“恭喜你们,答对了!除了铅笔,我们上数学课还有什么必备的工具呀?”

学生们齐声回答:“还有课本、橡皮和聪明纸!”

庄老师:“好的,既然大家都记得,那我就把今天的聪明纸送给大家了。”随后向学生发送算数练习题,学生开始自行做习题。

两分钟后,练习时间到,做完习题的学生举手让庄老师来检查答案。如果学生全对,师生之间就会来一次High Five(庆祝击掌)。没有做对的学生需要自己检查和修改答案,然后再次给老师检查,并且向老师索要一次High Five。

随后,庄老师带所有学生玩一个叫作“跳一跳”的游戏。老师出示一张写有加减法题目的卡片,迅速收回,然后学生口算得数,并跳跃相应的次数。如,卡片上写着“9-4=?”,学生则跳跃5次然后停下,如果有多跳或者少跳的人,则失败无法进入下一轮。学生们蹦蹦跳跳得非常愉悦。在学生们开心地参与游戏时,庄老师则审视全场,观察有没有学生是实际不会算而混迹其间的,确保学生能够学会正确的算法。

·庄老师与她的学生·

偶尔,学生兴奋过头导致场面失控,或者纠结于谁多跳谁少跳了而偏离课程中心,庄老师立刻两击掌,游戏暂停,所有学生起立,再击掌则坐下。如此反复两次,教室立刻安静下来,庄老师再稍作提醒:“我们玩这个游戏是为了什么呀?”学生立刻想起并回答:“是为了学会算数!”“为了让自己变聪明!”对刚才的问题的纠缠也就随即停止了,“跳一跳”游戏继续进行。

等一叠计算卡片用完了,学生们还意犹未尽,喊道:“我还要算!”庄老师说:“还要算只能等明天咯。刚才的游戏里面,有没有人是全对通关的?”几个学生兴奋地举着手叫:“我通关了!我通关了!”于是庄老师上前与他们一一击掌High Five,其他学生则羡慕地说:“明天我也要通关!”

接着,课程开始学习新的内容——认识钟表时间。庄老师拿出一个纸质的钟面,拨出各种时间教学生辨认,并请学生总结整点情况下的时针、分针规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非常迅速。

在学生做拨钟表时间的练习时,有一个小女生没有带钟表,用一种很无助、需要帮忙的眼神望着庄老师,而庄老师微笑着看着她,并不上前帮忙。好几分钟以后,小女生还是没有动静,庄老师提醒道:“你现在要干嘛呀?”小女生终于开口说道:“老师我没有带表,你能给我一个备用的表吗?谢谢。”庄老师于是才去拿了一个给她。

有时学生忍不住讲闲话,或者坐着晃来晃去,或者是未经举手直接抢答发言,庄老师则对应地说:

“我看到有的同学通过讲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不想学习变聪明的。”

“我看到有的同学没有学会良好的坐姿,我发现XX同学的坐姿非常的好。”

“XX同学会做这道题了,但是我想要找一个懂得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表达的同学,上来做这道题。”

基本上,庄老师话一出口,讲话的同学就会停止,乱动的学生会坐定,插话抢答的学生则会立刻改成举手示意了。而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相应的习惯,只有少数学生需要提醒。整节课,用于控制场面秩序花费的时间很少,非常的简洁高效。

场景解密

除去场面上活泼生动、学习效率高以外,这堂课还隐藏了什么内容?为了方便理解,让我们稍作穿越,将与庄老师交谈,向校长梁彩宁请教,以及查阅资料的结果一并摆在这里,归结为几个要素:

1.将算数练习纸命名为“聪明纸”

这样的命名方式向学生传递了一种信息——学习可以让我变聪明。为了变得更聪明,我需要通过这张纸——算术题目来进行自我练习,无形的浸染会让学生建立起“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情”的观念。

2.表扬学生学会保管“聪明纸”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低,经常是因为学习习惯不良导致的。汇小的老师,尤其是低年级的老师,都有一种“培养学习习惯大于教授知识点”的观念,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非常重视。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二年级养成后,后面4~5年的时间里就会更加高效轻松。

3.教学小游戏

汇小的老师认为,学习的兴趣比知识点重要,尤其对于刚入学的低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老师需要以多种多样的、有趣的形式进行教学,以保护和激发学习的热情。教学小游戏就是一种常用的手段,玩游戏的乐趣和学习的过程结合起来,形成心理链接,不仅能帮助这一次的知识点的学习,也能够带来长远的学习兴趣的提升。

这些小游戏的效果很明显,在一、二年级,汇小几乎从没出现过其他小学常见的幼小衔接问题,没有学生厌学、畏学的状况。

4.描述性语言模式

庄老师的常用语言模式与一般人有很大不同,是一种描述性语言模式。如“我看见XX同学已经学会保管自己的聪明纸了”“我看见有些同学没有学会正确的坐姿”“我希望XX能够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会做这道题了”等。

与描述性语言模式相对应的,也是一般教师常用的,是判断性语言模式和命令性语言模式。如“你怎么坐得歪歪扭扭的?”“你不应该乱扔自己的聪明纸!”“你太吵了!”等就是判断性语言,通常让学生感到被批判、批评,受到情绪压力。而“给我坐好!”“不要说话!”“发言之前先举手!”等则是命令性语言,频繁的命令性语言会让学生感到被压抑,被无视,容易产生抗拒与叛逆的心理。

描述性语言模式通过对行为的具体描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老师的意图,并且在不被批评打击的情况下改善自己的行为。同时,描述性语言内含有平等尊重的意思,也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会让学生产生敌意。

描述性语言是一种弱化主观情绪的语言模式,显然,一个情绪激动的人是无法顺利使用描述性语言模式的。而使用描述性语言与学生沟通,不仅能够让学生保持积极而平和的心态,也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

5.师生互动High Five

High Five,是欧美文化中一种通过击掌来庆祝成功胜利的行为。在教室里,它被用作一种调动积极情绪的身体行为方式。通过High Five对学生进行嘉奖,能够让学生的身体和大脑共同记住掌握知识之后的成就感与快乐,并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同时,师生的High Five互动,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积极感情。这样的身体接触能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和阶级感,促进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喜爱。

这两种作用,都依靠High Five时的身体接触与情绪体验同步完成,效果远胜过一般的语言说教。在汇小,老师认为与学生建立亲密和信任的关系非常重要,这些事项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以及学生的日常心理情绪。

6.坐与立——身心训练法

在教室内出现争吵、走神、闲聊等状况时,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接受知识的效率低下,教学无法正常进行。这时,一般老师的正常反应是大喊“安静”“不要吵”等(往往带有愤怒和不满的情绪)。这样做要么不起效果,要么就会因为强力的要求和打压,打击学生情绪的同时,也破坏了师生的关系。

庄老师使用的身心训练法——击掌让学生起立,再击掌让学生坐下——通过调动学生的身体动作,自发地完成了学生的意识约束(说话、走神是典型的意识行为),效果胜于单纯的语言(意识)命令,可以立刻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非常高效。

同时,学生的意识改变是由自身的身体调整带动,没有受到外界的强制命令和情绪干扰,所以不会经受心理情绪层面的波动。

7.不主动帮助没带钟表的学生

在汇小,老师们都有一种理念,就是不主动向学生提供帮助,学生必须学会主动获取帮助。同样是帮助,老师主动会让学生被动,形成对外力的依赖。而学生主动求助能够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因为“求助”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课堂上那个女生,她以一种无助的眼神望着庄老师时,心态是等待的、被动的、弱势的,而庄老师的果断拒绝以及随后的引导,则帮助她转化成主动、强势的心态。

独特的教师培训体系

一堂数学课当中,老师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心理习惯的调整,同时还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适时地与学生建立关系,容量之大,实在与一般的课堂相去甚远。

如果不是庄老师年轻的脸庞,我们很容易认为,这样的老师至少该有上十年的教学经验了吧?不过庄老师介绍到,她其实刚刚带班只有两个月。“之前半年一直在跟学校老教师的班,接受培训等,这学期是我第一次带班。”庄老师说。

梁彩宁介绍说:“我们的理念是,学生应该先学会做人,先养成学习习惯,先学会遵守规则,最后才是学习知识。很多做人做事最重要的东西,是课本里面学不来的,要靠老师言传身教。所以我们的老师,每一个老师都不是简单的学科老师,要懂心理学,懂教育学,要教学生做人做事。在我们学校,这样的话不是说出来玩玩的,是要切实落地的。

所以我们的教师入职,有至少半年的培训,专门的培训和跟老教师的班,就是让老师学会这些东西。你想,小学阶段的专业知识多简单,哪需要什么培训?但是这些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规律,做人做事的规律,要学起来就太多了。我们的老师必须懂这个,否则他就没法育人。对应的,我们的老师上的每一堂课里,都不单单是讲知识,教育的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在里面。如果课堂上出了什么问题,那就去解决这个问题,不讲课都不要紧,知识点什么的往后面放一放,没关系。”

让梁彩宁自豪的是,学校的这一套培训体系,不是从外面引进过来,而是纯然自己开发出来的。“这是我们前一任老校长,他通过30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从根子上讲,就是遵循人的本性,坚信人性是积极向上的,是向善的,是追求自我价值的。这些是我们教育理念的根基。对老师的培训,就是帮助老师深刻理解这些基础的信念,然后再围绕它们展开一些技术培训。整套培训体系,是我们这么多年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师培训体系显然是卓有成效的。在汇小,庄老师不是个案,几乎每一位老师都是心理行为训练的专家,每一节普通的课上都可能会出现全面的行为心理习惯、价值观、思考方式等的调整。

梁彩宁补充说:“尤其在一年级的学生初入学的阶段,老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培养学习习惯以及调整他们的心理行为状态。知识点是次要的,我们会让课程进展慢一点。我们没有德育课,每一位老师都是德育主任。”

除去入职初期长达半年的专业培训外,每周还会有学科研讨交流会。而在学科教研会上,也不是简单的学科知识交流,所有跟学生状况相关的事项都可以讨论。

在汇小,无论是什么学科的老师,都需要铭记汇小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些理念细致地落实在教学的方方面面。那些与学生直接相关的教学理念,不仅老师自己要熟悉,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最典型的,即是汇小的主教学楼上醒目的三行标语:“我自己选择,才会负责;我自己思考,才能聪明;我自己动手,才有本事”。

如何让这三句话贯穿自己的教学,是汇小的老师几乎每天都要思考和自我培训的内容。

身教大于言传

所有老师都知道,说教不如身教。而汇小的老师则是真正做到了方方面面的身教。

在惊叹学生很懂礼貌的时候,我随即也发现,所有的老师也在遵守同样的礼貌标准。课堂上,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总会向老师鞠躬示意结束,而老师也会回礼。偶尔我在走廊上遇见某个不相识的老师,老师也会边问好,边微微鞠躬。在所有的课程后,如果我向老师提出某些问题,老师都会热情而耐心地做出解答。

热爱学习是另一个老师应当做出表率的地方。曾有新闻,某个学校的老师经常教育学生要热爱学习,然而却被学生发现老师在办公室里打游戏,影响之恶劣可想而知。而汇小的老师,每一个都堪称是学习标兵了。阅读教育类和心理类的专业书籍是每位老师的必修课,毕竟学校里的每位老师都是此中高手,有谁敢不积极学习跟进呢?

“老师的学习非常主动,因为都是带着问题去学习,希望学完了能够解决问题的。”梁彩宁解释道,“老师们都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育人,而人是复杂的、没有止境的,对应的学习也就是没有止境的。我们的老师阅读量很大。”

另外,在招聘老师时,学校就特意加入了“有持续性学习的意愿”这一标准。“我们的教育系统和外面很不一样,如果没有持续学习的意愿,不是本身很爱教育事业、很爱学习的老师,根本没法适应我们。”

在学校的一角,有一个开放性的书吧,书柜里陈列的各种书籍,历史、小说、国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应有尽有,面向所有师生开放。老师作为学生表率的同时,校长梁彩宁也是教师们的表率。校长办公室里环境典雅,其中有整整一面墙就是以书籍为装饰的。

一位老师谈到来汇小两年多的感悟,说:“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感觉这两年成长太大了。校长带领着我们学习,同事相互激励讨论着学习,自己也变得很有学习和成长的愿望。”

家长的课程

在中国有一个奇怪的教育现象,就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利的课程改革,往往会受到家长的抵制。典型的,如曾经上过中央1台新闻联播的教改标兵——重庆谢家湾小学,在改革初期就曾经遭遇大量家长激烈反对,校长被几百名情绪激动的家长围堵在校门口。

这反映了,中国家长的教育观念常常比想象的更落后。根据我的经验,汇小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很容易与传统家长发生严重冲突的。比如学校的三行标语:“我自己选择,才会负责;我自己思考,才能聪明;我自己动手,才有本事”,就与中国家长的教育习惯不符。

梁彩宁说:“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家长的教育观点和教养方式对学生影响很大,如果和学校的理念衔接不上,确实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这里,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假设你是一名6岁孩子的家长,正在为自己的孩子物色一所学校,而你打听到存在着这么一所小学:它的课程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它的学生个个知书达理而又活泼可爱;它让学生积极主动,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它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又保持了对重点初中重点班接近100%的升学率……

再假设你有普通家长的正常想法,那么你肯定会带着孩子飞奔向这所学校的招生会,并得知进入该学校需要通过家长面试。

你心想,名校果然不是想进就能进的啊!于是你下定决心好好表现,答应学校的所有要求,为孩子铺平人生的道路!于是你听到主面试官,也就是校长,说出如下一段话:

“……我们主要是需要家长能够和学校的理念保持一致,很多教育行为需要家长和学校配合。例如我们的理念是不命令、不告诉,大胆放手,让孩子独立思考,独立成长,您能够理解吗?还有我们学校的一些要求,不知您是否能做到?

1 回家不问孩子的学习,能否做到?

2 孩子的成绩是自己的隐私,家长不能直接问孩子(只能跟老师交流沟通),能否做到?

3 一年级开始不学拼音,从蒙学开始,从象形字开始,感受中国文字的美,能否理解?

4 在标准课程之外安排大量的活动,能否理解?

……”

继续假设你是一名持有典型中国式教育观念的家长,你心中可能会想:家长怎么能不问孩子的学习?我不命令孩子,难道让他命令我啊?……

不过,你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面试上好好表现,于是你坚定地点着头:“理解,理解,非常理解;做到,做到,坚决做到!”

接着校长笑眯眯地带着你和孩子进入下一个环节,让孩子做一个小游戏:

桌子上有

四种水果:椰子,橙子,橘子,柚子

多种工具:牙刷,梳子,衣架,夹子,硬币,积木……

要求:孩子选一种水果和一种工具,用工具把水果打开。

你的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开始随意地选弄起来:椰子,挺好玩儿的;积木,哈,我最喜欢……

你作为一个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立刻意识到这个看似轻松有趣的场景里暗藏杀机:表面上是让孩子自由活动,实际上是借机考察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可恶!怎么能让自己精心准备的面试毁于一旦!你于是或明或暗地开始帮助孩子:“不要选这个椰子,很难开的!积木开不了水果!要选那个……”

最终,孩子顺利打开了水果!你环顾四周,发现另一个面试的熊孩子正试图用一枚硬币敲开坚硬的椰子壳……你心中一笑,起身走向下一关,深藏功与名。

然而你被告知,面试失败了!校长解释道:“我们刚才说过了,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体验,不要命令……但是你刚才在游戏当中不停地插手打断孩子,发号命令,可见你不是真正认可我们的理念……”

至此,你幡然醒悟,悲痛欲绝,仰天长啸:“校长!你不可以这么奸诈啊……”

一阵悲鸣之后,你愤愤不平地想,这样阴险的面试、严格的筛选,难道就不怕招生招不满吗?!不过学校相关人员告诉你:“现在是2015年3月,嗯,学位预定已经排到2018年秋季了……”

实际上,这不是一个编出来的段子,而是汇小招生时家长面试的真实案例。

梁彩宁说:“我们的招生主要就是考家长,家长都是我一个一个地面谈过的。当然,即便这样,信念不坚定的家长,他还是会有反复,需要我们持续性地做家长教育。”

家长教育是汇小的一个重点。每学期,每个月,老师会与家长进行定期沟通。如果临时出现一些突发状况,老师也会不定期地与家长谈心。有时候家长的一些落后教育观念在某一件事情上表现出来了,那么就着这件事情,老师或者校长就会与家长深入谈话,向家长传播更加人性与合理的教育理念。除此之外,也会有系统的针对性的家长课程。

学校耐心的家长筛选和家长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我这些天所接触的众多家长中,绝大部分家长都显得素质较高,并且能够理解和支持学校的理念。一位五年级的女生是刚刚转学过来的,谈到转学的原因,她的妈妈表示:“我很喜欢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对人很尊重。原来的学校把学生按照成绩分等级,人格上进行歧视,整个班级的氛围很压抑。我的孩子其实成绩很好,属于‘优等种族’,但是这样的价值观对孩子伤害太大了。转学过来以后,孩子觉得很轻松,很快乐。”

另一位一年级入学的男孩的父亲则提到了汇小的一个特殊的家长教育方式。“上个月孩子刚刚结束了一个月的强制住校。按照学校的意思,孩子刚入学强制住校一个月,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另一个就是锻炼家长,让家长学会放手,不要把孩子绑得太紧。你别说,很多情况下,真的是家长离不开孩子,而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这位父亲说道,“现在就感觉好些了,也有这个意识,要让孩子学会独立,不能太包办了。”

另外,汇小的家长还成立了家委会,经常会根据学校的需要进行辅助性的工作。就在今年11月,家长就策划组织了全校学生到从化的一个生态农场的外出探索活动。

更大的课程框架

不论家长怎样配合,教师素质怎样高,要达到优秀的教育效果,依然需要体系化的课程框架进行基础性的支撑。

作为一个民办小学,汇小拥有较大的课程自主权,而汇小也充分利用了这样的便利。在汇小的课程框架里,所有的具体课程都要围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展开;而且反过来,所有能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项目都可以当做课程而纳入体系中。

这样开放性的课程观念让汇小的课程体系变得庞大而丰富多彩。与传统学校相比,各种非常规项目都被提升到课程的层次,老师的教育重心也相应地有巨大差异。

学生很少,选修课很多

按照有关人员介绍,汇景新城小区最初留下来这一块地方,是想做一个幼儿园的,所以整体的面积规划也按照一个大型幼儿园进行。当它实际做成一个小学以后,自然显得面积较小了,对应的学生人数也不多。

尽管学校里只有总共不到两百名学生,但学校却开设了大量的特色校本选修课程:国学、舞蹈、武术、艺术欣赏、围棋、礼仪、生活课程、科学、 陶艺 、书法、 读书、故事、朗读、戏剧欣赏……

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加上正确的教学方式,确保学生既能够承传或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和思想道德文化,又能够学习或承传西方先进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学到了自然科学知识。在家长们的眼中,自从自己的孩子进入了这所小学,就逐渐拥有了这些特色:眼光远,格局高,修养好,素质全;个性张扬,思维开放,是非分明,知礼恭亲;满腹经纶,博识善辩,兴趣广泛,多才多艺……

生活即课程,活动即课程

在汇小,生活、活动即是课程,这一教育理念在很久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了。因此,学校为学生们设置了大量的活动课程,如戏剧表演、烹饪美食节、跳蚤市场、竞选活动、话剧节、参观太阳能研究中心、参观广州气象卫星地面工作站、星海音乐厅演出、清远蚕文化探究等等。

这些活动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放松四处游玩,而是严格地将教育理念、教育环节安插其中。比如,学校经常带领孩子们外出野炊,野炊是严格要求不能带熟食去的。孩子们在野外现场做饭,而老师只能在一旁观看,不能动手帮忙。大大小小的学生们分组行动,有的捡树叶、树枝,有的用石头围成灶台,有的点火,有的挑水……

碰到天气不好,做饭的过程就会特别曲折,比如学生好不容易生着火,突然风一吹,火就灭了。有些团队火灭了三四次,一顿饭煮了三个小时,但是老师依然坚持不动手帮忙,顶多少量口头提醒而已。这样的放手锻炼让学生体验了劳动的不易,又让学生有了深刻的反省和思考的机会。一位学生总结说:“我现在知道为什么我们的火总是灭了!第一次是因为柴太少了,第二次是因为柴太细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用很多细柴和树叶点火,火大了以后就要换粗的,这样水才能烧开……”当最终水烧开、粥煮好之后,学生们自然也吃得特别甜。

这样锻炼学生各种能力的活动,学校举办得非常频繁,每个月都有。就在上个月,学生们刚刚进行完一次远古森林的探索。一位从汇小毕业的学生回忆小学生活时,仰头望天,深深感叹道:“小学六年的生活,实在是太丰富,太充实了……”

如果没有汇小老师的特别强调,我们很容易把这样的活动当成普通的春游秋游——每学期一次的野外聚餐游玩。不过在汇小,这就是扎实的锻炼动手动脑能力的实践课程。一位年轻的老师介绍说:“我们给学生传达的理念是要自己动手,才能长本事。动手能力当然没法在教材上锻炼,必须来真的。而且要频繁地进行,不能像春游一样的一学期才一次,那样没效果。”

这样的实践课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和毅力,在汇小的老师看来,是非常难得的优秀课程,比教材上的知识点更加重要。对应的,老师在这样的课程上花费的精力也很多,绝非通常的春游秋游可比。

美食节活动既是一次饮食盛宴,也是商业大会。学生分成若干组,做出可口的食物在校内摆摊卖。然而,摊位不是随意找个角落摆出来,而是由甲方——学校老师,先做好摆好,然后由乙方——学生,通过竞标的方式选择摊位。

竞标过程非常严谨,各个组轮流喊价,从一开始的1元、2元一直涨到40元,才成交了第一个摊位。而面对空喊高价,实际却无力支付的小组,则进行严格的商业惩罚——20元罚款。当报价越来越高,超过100元大关时,各个小组内部成员还会讨论,一次美食节究竟能盈利多少?是否会无法覆盖摊位成本?

“我们还做过跳蚤市场的活动。几次活动以后,我们就会感觉到,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加强了,对自己物品的规划也更清晰了。什么物品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他就有更直观的感受。如果没有跳蚤市场活动,那么通过什么方法去锻炼孩子的这方面能力呢?那就很难,你不能给他说教,课本上也没有。”

最后,这位老师补充说:“所以对这些活动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取决于学校是怎样的教育理念。你要是认为这些能力真的很重要,那么这些活动也就真的很重要。”

校本课程的相互呼应——生态化的课程体系

主题研究课

小学生可不可以像专家学者一样做研究、做项目?汇小的实践给出了明确的肯定答案。每学期,汇小都有三次主题研究课。让众多成年人头疼的事情——项目研究,是汇小的学生们最喜爱的事情之一。学生们经常会向老师申请,能不能多上一次研究课?能不能提前几天就开始上研究课?

研究主题由学生们自己定夺,然后向老师申请立项。一群学生积聚起来,进行头脑风暴,罗列一堆主题,然后从中选择当下最感兴趣的和认为最有意义的。比如,有一次大主题是美食主题,学生在这个大主题下自由确定小主题,有的学生研究中国八大菜系,有的学生研究饮品,有的学生选择日本料理等。

年龄大一些的学生则会选择比较学术性的内容,比如蚕文化研究、话剧研究等。

一般情况下,研究会进行一周左右。一周之后,每个人做一个结题报告,用PPT 的形式把研究成果展示出来。

游戏活动课

游戏活动课也是由孩子们自己申请、自发组织、自由进行。有一段时间学生们迷上了撕名牌大战,于是写了一份活动项目方案,申请征用武术教室。提交老师通过后,学生们就自己组织人员、明确规则,自己动手制作名牌,痛快地玩了一番。

又有一次,学生们受某个外国电影启发,想进行枕头大战。于是学生们再做一个活动方案出来,同样制定规则、活动流程等,甚至还向多名老师发送了活动邀请函。

梁彩宁解释道:“挺搞笑的一次活动,但是孩子们搞得很正规。如果从成年人的视角看,可能觉得就是小孩子的打打闹闹。但是这个活动的策划过程依然对孩子们的组织能力有很大帮助,老师需要看到这一点。”

特色作文课

一般情况下,写作文是小学生的致命杀手。不过在汇小,作文却是让学生们热情期待的事情。汇小的学生热爱写作文,擅长写作文,究竟是怎样锻炼出来的呢?

原来,单独的作文课被弱化了,而是融入各种活动和研究课程当中。一个课题的研究,研究过程中就包含了大量的阅读,研究报告就是一篇作文。一次游戏活动介绍就是说明文,活动邀请就是应用文,活动过后,带着巨大的兴奋和欢乐,再补上一篇记叙文或者抒情散文……

对于作文课程的灵活处理,让学生们对作文充满期待。作文还会成为活动的发起因素。比如要写一篇关于喷泉的作文,那就干脆顺带组织一次小型外出活动,直接到一个喷泉附近去游玩,就对着这个喷泉进行户外作文。

可以看到,作文课与研究课、活动课等其他课程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在大的校本课程体系当中,各类课程的生态化构建让课程更加高效、有趣,并贴近学生生活。

国学课的正确打开方式——你猜?

在汇小,国学不是课外读物,也不是每日早读匆忙解决的任务,而是每天有50分钟的正式课程。

在一般人眼里,国学课是非常枯燥的,不仅内容抽象,而且文言文也不易理解,小学的孩子恐怕很难接受吧?不过在汇小,国学课又是一门学生非常喜爱的课。“这与老师上课的方式有关。”一名老师说,“通过特殊的上课方式,国学课也可以非常轻松有趣。”

在汇小,国学课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你猜?

对于陌生的课文,老师会先不给孩子们讲解,而让学生们去猜,如同做游戏一样。比如学习《弟子规》中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显”,学生们就开始猜字句的意思,有的猜,“亲”是亲人;有的猜,“亲爱我”是爸爸妈妈很爱我的意思。每猜对一个,学生们就会很开心:“耶!又猜对了!”猜错了就再猜一个,实在不行了才问老师。

校长梁彩宁解释道,猜其实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发散完了以后,再调整解释,每个人都会掌握一个基本意思。“这样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猜想——求证的训练过程,这是汇小训练学生的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

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应用在国学课上,对于英语甚至数学也有相当的用武之地。

语文入门,语言亲近大于识字

低年级的语文,标准流程是先学拼音,再认字,同时伴随着背字词听写的枯燥流程。而在汇小的语文教学理念里,一二年级语文课,最主要的任务不是急于认字,而是带领孩子们建立一种语言文字的亲近感,让孩子对语言产生喜爱的感情,并且能够初步理解文字的内涵。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汇小特意开设了蒙学课。蒙学课从汉字的象形字特征着手,对典型的常用字,按照“图片——古汉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现代汉字”的演化顺序介绍给学生。

教授方式上,也常常使用“猜想——求证”的方式进行,而猜想的方式又有很多种。比如,老师会在屏幕上放出几张古代的门的图片,然后让学生们猜:“你觉得古代的‘门’的样子改装成汉字,应该怎么画?”有时候又会在屏幕上放出几张象形字的图片,让学生去感觉,这个字像一个什么图片?可能对应现代汉语的什么字?

这样,枯燥的识字就变成了考察眼力和想象力的猜谜游戏,而汉字抄写练习则变成了画画练习。语文课上,如果老师决定讲点其他内容,孩子们往往会喊:“为什么今天不学象形字了?”“我还想画字呀!”

“汇小的孩子长大了,对文字都特别敏感。基本上,会自带说文解字的技能。”二年级的一位语文老师笑道。她刚刚上完了一节蒙学课,二年级的蒙学课上,象形字的学习会和文章的学习融合在一起。这节课学习课文《身体》,文中出现了诸多表示身体结构的字,如“脚”“肚”“胸”“臂”“肘”等,一部分孩子们就会自发总结出规律:“跟身体有关的字好多都有‘月’!”另一部分孩子就会提出疑问:“为什么有‘月’呢?那个是月亮的意思吧?”

接着,老师就带孩子们一起研究这个“月”字的象形字演化历程,让学生们了解这个“月”其实是指肉的意思,学生也就更加清晰文字的内涵了。不过已经习惯了不断思考的学生们总是会提出更多的合理的问题:“老师,猪也有肉啊,为什么‘猪’字没有‘月’字旁?”

除去象形文字的蒙学以外,低年级的语文课还包括绘本阅读、儿童文学等内容。“形式上是很多样的,总的原则就是,要让孩子们喜欢文字,喜欢语文,要让孩子有使用和研究文字的愿望。”

别具一格的学生管理——纵向家族管理模式

作为一个寄宿制学校,汇小的家族管理模式最能体现它“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学生的组织,只有在上学科课程时候才按照常见的行政班划分,其他所有活动和安排,都以独具特色的学生家族为单位进行。

家族管理模式是指,学生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家族,每个家族6~8个人,必须同时包含六个不同年级的学生。这样,学生不是被同年龄划分进行横向管理,而是按照年龄阶梯序列划分进行纵向管理。

并且,这个纵向管理并不是由老师进行的,而是学生内部的管理。每个家族由年龄最大的6年级学生担任家族代表——董事长,4~5年级担任组长,以大管小。在特色鲜明的纵向家族管理模式中,不同排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特点和学习内容。一般来讲,老大需要认真而富有责任心;老二以老大为榜样,尽力做好自己的同时又往上跳着学习更多的能力;小的则需要学会服从、跟随,学会遵守规则,并学会投诉和保护自己的权利。

梁彩宁说,这种纵向的、学生内部的管理模式能够打破当代独生子女的性格局限。每一年,每个人的位置都会有变化,所以从入学到小学毕业,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从小弟、跟班、底层员工到老大、领导、董事长的完整体验。

为了维持家族的运营,每个家族都要在学校里打工赚取工资。洗碗、拖地扫地、擦桌子等不同的工作,工资有较大差异,做得好的能够赚几百(汇小通用币),做得不好的只能赚几十。所以,各种工作不仅没有人偷懒,还要奋力去抢才能得到。每个星期四中午吃饭时就是火热的招聘大会,每个家族代表要相互竞争,与老师谈判,并且签署正式合同才能接下这个工作。如果这一周的工作完成得不好,该家族就进入了这份工作的黑名单,下一次就不能得到这份工作了。于是,学生的财商、责任心、诚信等就得到了切实的锻炼。

偶尔,当然会出现大孩子欺负小孩子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汇小的老师不会粗暴地批评大孩子,简单地说教“你怎么能欺负小朋友呢!”而是平静而理性地向大孩子指出,这样会带坏家族的族风,败坏名声,这样新来的小学弟学妹们就不会选择你们家族了,你的家族就无法繁衍下去了。

这个逻辑并不仅仅是威胁警告,而是真实存在的。每年的新生入学,头一个月,新来的小弟弟小妹妹就会在各个不同的家族之间进行选择。第一个星期,老师会将新生随机分配家族,新生和各个家族进行双向考察。如果家族里风气不佳,那么小弟弟妹妹们就会用脚投票,转向其他家族。

“你这家族要是人少了,搞什么活动的时候得显得多没落啊!人家一个家族里大大小小热热闹闹的,玩得很愉快,你们这里冷冷清清,学生自己的心里就不是个滋味。有些学生是体验过这种滋味的,他自然就知道家族的重要性。”梁彩宁说。老师从管理学的角度切入,让学生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模式和管理模式不合适,需要调整。实际上,学生的心态和性格等都在无形中得到了良性的转化。

也由于家族管理模式,学生当中跨年级的交往非常普遍。一年级的一位家长说:“我的女儿一年级开学第一天,我问她有没有交到好朋友啊?结果她说有,认识了几个三年级的姐姐,对她很好。我还觉得奇怪呢,怎么熟得这么快?”另一位男生的家长说道:“虽然学校班级人数少,但我觉得我儿子的交际圈反而比那种一个班五六十人的学校更大,朋友很多。据说有最厉害的学生,全校一大半的人他都认识。”

当一个一年级的基层员工长到四年级时,他就开始担任组长,并且距离最高管理者的岗位不远了。对应的,学校会为四年级的学生专门开设管理学的课程,让他为现在和未来的家族工作做好准备。

汇小的学生在沟通交往、情感互动、组织合作与协调管理上的能力非常出众,与家族管理模式有莫大的关系。“太锻炼人了,这可以说是我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就算是语文、数学课,顶多也就一天两节,还不一定每天开课。但是家族内部和家族之间的交流是每天都有的,对学生做人做事能力的锻炼是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的。”

夏令营是重要的课程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主题夏令营,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延伸。夏令营做成课程有独特的优势,不仅空间场所变化多,主题可选性大,而且针对单个主题进行连续学习和体验,可以达到相当的教学深度。

比如学校曾举办过为期7天的财商训练夏令营,学生按照家族分成多个小组——公司,分别担任CEO、工程师、财务、顾问等角色,通过有趣的采矿活动获得原始资金,然后通过原始资金参与拍卖,获得活动必要的物品等。

第二天,学生们需要学习一点股票的知识,并进行模拟购买。第三天则是开始进行有趣的贸易活动——“疯狂的交换”。学生们从总部接到命令,要求先在学校里把一张纸做成一个书签,然后在路上找完全陌生的人,先后用一个书签交换一包纸巾,用一包纸巾交换一支笔,用一支笔交换一本笔记本,并最终用一本笔记本换一本书。

后面的几天的任务当中,学生们既要每日关注财经动向,进行股票买卖,又要对原材料做深加工,制作成商品并找地方售卖。每一次的开口都是勇气的锻炼,每一次的被拒绝都是抗挫折能力的成长,每一次成功都是自信的提升。在这样的课程当中,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成长的速度飞快,对日常课程起到了良好的扩展和补充。

每年的夏令营主题都不一样。2015年的夏令营主题是“国际文化”。学生们先去六朝古都西安探索了六天;然后转战欧洲,游历了塞纳河、圣母院、卢浮宫、布鲁日、阿姆斯特丹;接着又飞往美国,与著名的私立学校King’s Schools交流,参加学校的特色科学课程,参观了微软公司、华盛顿大学,游览西雅图海洋馆和太平洋科技中心,去了苹果体验店;最后,又乘坐游轮,途经阿拉斯加来到加拿大。

同样的,这也不是单纯的出国游玩,每到一处,学生们都分成各个不同的家族,并领到相应的任务。“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交流能力,都在其中得到了提高。另外就是视野的开阔,对孩子的心胸格局的扩大很有帮助,也能够提升孩子们的信心。”

英国寄宿交流

对于开阔视野,提升眼界,汇小所做的远不止夏令营出国这么简单。汇小有一句口号: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每年的上半年,汇小的老师们都会带领五年级下学期的孩子远赴英国,进行长达半年的寄宿交流。

在英国,孩子们将分散到各个当地家庭中间居住,与当地的居民、儿童混合生活,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并迅速适应融入。更重要的是,这些五年级的孩子将更多地体验独立的感觉——家长不在身边了。虽然寄宿家庭将承担起一部分照顾孩子的责任,但毕竟不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有严格的管束。更何况,英国的教养习惯里,本来就会给孩子更多的尊重和自由。

在英国当地的学校里,学生们也需要尽快适应融入。一边迅速加强英语能力,解决日常沟通和听课的问题,一边还要大胆地展示自己,与学校里不同文化背景的英国小朋友打成一片。

在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里,适应并没有那么容易。很多孩子第一次离家,就是遥遥万里,思念父母乃至躲在被窝里哭也是常有的事情。“最初我们会保持一个集体,晚上分散在寄宿家庭,但是白天学生们还是集合起来上课。当孩子们各方面的情况都比较适应了,再彻底分散出去。”梁彩宁说。

这样的锻炼下,孩子们不仅在生活自理、学习规划上的能力有飞速的进步,甚至还能发展出独立的文化判断能力。一个孩子了解到,英国的家庭氛围比较淡,亲情观念没有那么浓厚,父母晚年以后由政府赡养,子女与父母的来往较少,且财务上完全独立,甚至到了子女帮父母买点吃的,父母还会付钱给子女的地步。孩子感叹道:“这实在是太可怕了,不管政府怎么有钱,也不该这样对待父母呀!这一点我可不向英国人学!”

同时,孩子们还出现了一种出了国更爱国的情怀。在英国,孩子们自发地组织了中餐野炊和“中国之夜”活动,对联、旗袍、发簪等典型的中国元素穿插其间。“比爱国主义教育有用多了!”

应试素质两不误——100%的升学率是如何来的?

曾有家长担心,六年来,每天玩得这么开心,学习怎么办?初中想考学区外的名校怎么办?初中正常学习能够接得上轨吗?

虽然汇小已经用历年的升学结果给出了答案——所有申请名校重点班的学生最终都以高分成功考取,但我们还是忍不住要问个为什么。为什么汇小能够在花费不到其他学校三分之一的文化课程时间的情况下,依然做到对名校重点班100%的升学率?

有人提到,在汇小,五六年级的老师们会为孩子们进行专门的答题训练。五年级开始,学校会对学生的升学意愿进行调查,了解学生想上什么初中学校。是要上国际学校,还是去传统的重点初中?针对不同的选择,老师会进行不同的应试辅导。

然而这显然不是核心,因为其他传统小学的老师未必就不进行特殊的应试辅导,恐怕花费的精力还要多些。最终,校长梁彩宁道出了这套解决方案背后潜藏的关键点。

“在汇小的六年里,学生早就锻炼出了一个自己选择、自己负责的意识,很清楚自己想干什么,然后就去自己努力,这种自发的内在动力不是一般的学校学生能够比的。另外学习能力也是关键。我们在六年的教学中,从一二年级就开始引导,从三年级就开始全面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到五六年级,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很强了。

这样,学习变成了一件孩子自己想要做,并且有能力做的事情。老师的应试答题技巧训练只是对学生做相应的配合而已。所以,我们的孩子考试成绩好,升学率几乎100%,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梁彩宁所说的这一点,在各个课程的教授方法上都有细致的体现。比如数学,一二年级时是老师引导教授为主;三年级开始,自己阅读书籍、自主练习题目的时间就逐步增加;四五年级时候,分组讨论、自学就已经成为主流;到了六年级,基本就可以完全放手学生自主了,老师只是辅助作用。

语文也类似。一二年级上蒙学时,基本是按照老师的节奏来;三四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讨论、提问了;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可以自学课文,自主赏析、批注和点评了;六年级的自学更是不在话下。

可以看到,学生的应试能力超强,根源却不在应试本身,而是由于学生在“自我思考、自我选择、自我负责、自主动力”这些典型综合素质上的杰出。素质与应试完美结合。

汇小还对已经升入初中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这些学生都能适应现行体制初中的教学,并且后劲十足,越到高年级成绩越好,综合能力也越强。一位外校家长与梁彩宁谈论转学问题时,正好碰上一位汇小往届的学生回校探望。该生正在一个重点初中读初二,而该家长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考查往届学生、验证汇小是否徒有虚名的机会了。面对家长的各种问题,学生对答如流,举止大方,落落得体。最后家长问:“你们小学这么轻松,上初中这么累,受得了吗?能适应吗?”

“的确很累,比如放个国庆假,就布置了大概三十张试卷的作业。但是没有什么不能适应的,因为这是我自己选择的。我自己选择的路,就要自己走下去,毕竟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嘛。”

梁彩宁一言不发站在一旁,只是微笑着看着孩子。彼时夕阳西落,光辉印染校园。

慢讲述——校长的小故事

温和、平静、干练,这是梁彩宁留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微笑始终挂在她的脸上,不管是对学生、对老师还是对家长。心神安宁,举止优雅,梁彩宁从容地忙碌于校园之中,串联、引领学校的几百师生。

作为一个校长,我们不难理解她的干练,这是职业要求,否则如何掌控一个学校的众多事务?而温和与平静的气质,则源于内心的善良与爱。

有过小学教师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份多么耗费心神的工作。如果心中没有对教育与孩子的热爱,面对嘈杂的叫嚷、混乱的场面与无知童蒙的对抗,哪来平和的情绪与极大的耐心,去一点点引导和调整这群天真而混沌的孩童?大多数情况下,强烈的职业疲倦会迅速席卷老师的心灵。

也因为梁彩宁有这样的由内而外的气质修养,她对外人的感知也特别强烈。“我很容易分辨一个老师是否具有对教育的热爱,是否愿意和孩子们在一起。”这样如同心灵感应一样的能力,让汇小在招聘老师时方便了许多。“汇小的老师,我对他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爱教育,爱学生,能力、经验、学历等都是次要问题。如果不满足这样的条件,招聘的时候基本上就是一票否决了。根据现在的结果看,这样的筛选方式效果很好。”

这表明,梁彩宁是一个有自己的原则,并能够为之坚守的人。然而实际上,她也有违反惯例,打破规则的时候。

根据汇小的规定,学生入学必须要筛选家长,与学校教育观念不符合的家长,其孩子是不准入学的。然而有一年,梁彩宁破例接收了一个完全不符标准的孩子——小阳(化名)。这孩子的父母很有点“土豪”的气质,有钱,爱玩,对孩子的学习和其他方面基本不管不顾,只是给钱而已。“别说什么理念不一致了,他们根本就没有理念,对自己的孩子完全不上心。”

造成的结果就是,这孩子从来不学习,性格暴躁,极好与人争斗,才小学四年级,就因为与同学打架而被开除了三四次,到他的家长带他来汇小的时候,已经是没有其他任何学校愿意接收他了。

梁彩宁叹气道:“因为他家里的特殊情况,他当时的心理状态是,感觉全世界都欠他的,他憎恨这个世界,满身的愤怒情绪要不断地往外发泄,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学习什么的更不用说了,所有科目接近零分——整个精神就是在崩溃边缘,还学什么?”

这样的状态让梁彩宁略有犹豫,接收这孩子,显然违反了汇小的招生原则;不接收,这孩子已经没有任何地方可去,几乎整个人就要废掉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出来一个念头:一定要救救这个孩子。

这个孩子就这样走进了汇小。“太难了,这孩子中毒太深,教育起来难度极大。最关键的是,他的父母还是那样,不配合,不关心。”梁彩宁举了一个例子。学校九月份开学,这孩子的父母居然选择在8月底把孩子带到泰国去玩,根本不关心学校的开学时间,开学了老师没找到这孩子,急得到处问,联系家长,结果发现居然一家人在旅游……

这样的缺乏责任感的家长给学校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也给小阳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最开始入学时,小阳每天都要与人打架,严重时每天要打四五次,以至于哪一天他要是没有与人发生冲突,老师就要怀疑他是否身体不舒服了。

“他就是主动找人发脾气,制造冲突,通过打架骂人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其实其他同学根本没惹他。”梁彩宁说,“老师也很难管住他,说他,他根本不听,完全就把你当空气了,连跟你狡辩、找借口都没兴趣。”

甚至连说教他的机会都很难找到。一般学生,老师找他有事,叫他过来,他肯定就过来了。但是对小阳,老师连叫都叫不动,经常需要撒开步子去追他,抓住了,拎回来。所以,经常需要男老师甚至是体育老师出面,才能正常和小阳谈上一次话。

有一次,小阳一天之内连续出问题,梁彩宁需要亲自与他谈话,就上演了一出“速度与激情”——两人在学校里穷追猛跑,狂奔不止。最后梁彩宁实在抓不到小阳,在操场停下来了,说:“我不追你了,我知道你跑得快,追不上你。我只要跟你说几句话。”

小阳也停了下来,喊道:“你别过来!我知道你要说什么!”

梁彩宁问道:“那你说,我要说什么?”

小阳不屑地说:“你肯定要说‘我说你是为了你好!’”

梁彩宁心里一颤——这孩子已经被多少老师无情批评过,内心受到了多少伤害了?她以柔和的口气说:“我想说的是,我要与你讲话,因为我认为你是个人,我尊重你,所以我愿意跟你交流。”

小阳呆呆地站着。

随后,梁彩宁又与小阳说了许多,包括她自己的故事,她的兴趣,又问小阳的爱好等,唯独没有提到当天小阳惹的祸。

两人在夕阳下聊了很久,小阳也主动说了自己的很多想法,内心的感受,以及未来的愿望等。两人从相隔数米站在操场上僵持,到紧挨着坐在教学楼的楼梯上,越走越近……

“如果这样一次深入的内心沟通,就能够解决一切窘境,那就太好了,可以拍电影了。然而实际上,后面还是犯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过自那一次之后,还是有很多改变。”梁彩宁笑道,“至少以后找他谈话,不用追了,叫他他就过来了。”

在后面的几年里,小阳的行为不断转变,到今天,已经不再惹祸了,成了一个懂礼貌,能与人友好相处的学生。

梁彩宁说道:“学习上的问题当然还存在,毕竟早年欠下的东西太多。不过,与他两年前的状况相比,大约命运已经转变了吧。”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老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