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鲜战争是在美苏冷战对抗的初期发生的,几乎将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大国卷入其中,战争始终都有演变为全面战争的可能,但是战争并没有越出朝鲜半岛。朝鲜战争没有扩大为全面战争,最终成为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有其深刻的原因。本文旨在探讨朝鲜战争的现代局部战争特征,以及这场战争对战后世界军事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英、苏共同反对法西斯的使命胜利结束,原结成的战时联盟的军事基础不复存在。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美、苏的政治裂痕日益扩大,矛盾不断激化,而朝鲜战争的爆发则是这一问题的集中表现。
战后,英、法、德、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受到很大削弱,美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企图凭借世界头号经济和军事实力称霸世界。可是经过战争考验而强大起来的苏联,在战后国际事务的重大问题上,坚决不对美国让步。随着美苏矛盾的发展,两国关系急剧恶化,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垒日趋明朗。1946年3月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敦发表演说,揭开了东西方“冷战”的序幕。不久,美国在全球范围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遏制战略”。美苏在全球范围的全面“冷战”对峙,使战后出现的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两极世界愈加明显。战后初期,两大阵营抗争的重点在欧洲,主要围绕着东西欧、东西德、伊朗、东地中海国家进行。随着冷战的加剧,美苏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亚洲也处于对抗状态。
早在1943年,美、中、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并发表《开罗宣言》称:“日本亦将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的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时间,使朝鲜自由独立。”①《国际条约集》(1934-1944),407页,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同时对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的日军发动了强大攻势。美国得知日本将宣布投降,为防止整个朝鲜半岛被苏军单独占领,8月10日,美国陆军部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该线以北为苏军对日受降和占领区,该线以南为美军对日受降和占领区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批准。16日,斯大林得到美国的这项建议后也未表示反对。9月8日,美军开始在仁川和釜山登陆。三八线以南部分地区的苏军相继撤退到三八线以北。美苏两国军队进入朝鲜后,分别在南北朝鲜推行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成了两类意识形态的尖锐对峙,战后的朝鲜成了美苏冷战对抗的军事前线。美国总统杜鲁门后来回忆说:“1948年春,当我和我的顾问们讨论朝鲜政策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在苏联控制下的共产主义可能会选择这里作为进攻地区之一。”*[美] 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392页,北京,三联书店,1974。所以,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一爆发,杜鲁门首先想到的是:“如果容忍共产党人以武力侵入大韩民国,而不遭到自由世界的反对,那末,就没有哪一个小国会有勇气来抵抗来自较为强大的共产主义邻邦的威胁和侵略。如果对这种侵略行动不加以制止,就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美] 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394页。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也认为,“几乎可以确定,进攻是由苏联发动、支持和怂恿的”。*[美]迪安·艾奇逊:《艾奇逊回忆录》,上册,265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7。由此,美国政府立即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朝鲜战争是世界两大阵营的对抗,这种对抗有演变为全面战争的可能,但是由于战争双方决策者都从各自的根本利益出发,对战争的目的、范围和进程实行了一定的限制,使这场战争最终没有扩大为全面战争。之所以说,朝鲜战争是现代局部战争的开端,是因为这场战争充分表现了现代局部战争的一些基本特征。
(一)战争目的的有限性
在朝鲜战争中,直接参与的大国有美、英、法、中等国,美国首次在局部战争中动用多国部队。而苏联尽管没有公开卷入战争,但在政治上公开站在朝鲜和中国一边,同美国在联合国和其他各种外交场合进行斗争,并向朝鲜和中国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秘密出动志愿空军参战。杜鲁门后来在其回忆录中说:“我从来没有使自己忘记:美国的主要敌人正端坐在克里姆林宫里”,“只要这一敌人还没有卷入战争而在幕后拉线,我们就决不能将再度动员起来的力量浪费掉。”*[美] 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544页。
战后美国的战略重点是在欧洲与苏联抗衡,欧洲重点的战略,使美国投入朝鲜的兵力有限。1950年6月29日,杜鲁门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明确说明,美国的目的是“迫使北朝鲜人退回到三八线以北去”,“恢复那里的和平,恢复原来的疆界”。*[美] 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405页。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美国的战争目标进行过重大调整,由使朝鲜半岛恢复到战争爆发前的状态,调整为用武力统一朝鲜,后又放弃武力统一的政策。
美国派兵武装干涉朝鲜后,中国政府多次申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愿望。由于美国政府无视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越过三八线,并将战火引向中朝边境地区,威胁中国边境安全,中国政府及时作出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重大战略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就是中国参加战争的目的,其目的既明确又有限度。中国参战的目的是歼灭敌军(包括美军和南朝鲜军,主要是美军),使其知难而退,从而公平合理地解决朝鲜问题。
(二)战争范围的有限性
朝鲜战争参战国众多。一方是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以及南朝鲜军。另一方是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争双方的兵力最高时达300万之多,战争的剧烈程度不次于两次世界大战。在单位面积之内,双方的兵力密度、美军的轰炸密度、美军火炮和发射炮弹的密度都达到了以往世界战争史上的最高水平。尽管战争规模较大、剧烈程度较高,但战争双方都对战争范围实行了一定的限制。
当美国开始动用武装力量干涉朝鲜时,杜鲁门政府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避免扩大战争,对战争范围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他命令麦克阿瑟“使用在他指挥下的空军和海军部队去支援大韩民国,但只限于三八线以南”。*[美] 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400页。当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在仁川登陆成功,杜鲁门政府认为苏联或中国干涉的可能性很小时,授权麦克阿瑟在朝鲜的三八线以北进行军事行动,但“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的部队都不准超过朝鲜和满洲的边界,或朝鲜和苏联的边界;作为一种政策,非朝鲜的部队一概不准在苏联接壤的各道或在满洲边境使用。同样严禁对满洲或苏联领土使用空军或海军”*[美] 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430页。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连续进行三次战役,将美军驱至三十七度线附近地区时,杜鲁门的军政要员们考虑到,对中国进行海上封锁,并对中国的基地进行轰炸。参谋长联席会议赞成麦克阿瑟的建议,即对中国进行封锁和轰炸。此时,美国当局还不敢冒险扩大战争,为了摆脱在朝鲜的困境,开始转向通过政治手段对中国施加压力,并在国际上进一步孤立中国。1951年2月1日,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了美国提出的诬蔑中国为“侵略者”的提案。同时,美国在国内国际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军备战活动。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在志愿军后勤补给困难的情况下,于1月下旬开始全线反扑,并将战线推进到三八线附近。麦克阿瑟又公开要求美国当局扩大战争。3月24日他在东京发表声明指出:“如果联合国改变它力图把战争局限在朝鲜境内的容忍决定,而把我们的军事作战行动扩展到赤色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部基地,那末,赤色中国就注定有立即发生军事崩溃的危险。”*[美] 哈里·杜鲁门:《杜鲁门回忆录》,第2卷,526页。参谋长联席会议也向国家安全委员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建议,假如美国“没有同苏联进行全面战争,或苏联在朝鲜没有进行大规模军事干涉”,美国可采取如下行动:海、空军部队应立即准备对中国大陆采取行动。*参见[美]克莱·布莱尔:《将军百战归》,822~823页。参谋长联席会议还授权麦克阿瑟在美军遭到来自朝鲜以外的“大规模”空袭时,可对中国东北和山东半岛上的空军基地进行攻击。杜鲁门批准了这一计划,并同意,如果时间允许,由总统批准发起攻击,如果时间不允许,授权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命令。但是,美国在扩大战争问题上仍然顾虑重重。因为,美军在战场上的失败“深刻地改变了美国人民对战争的态度,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盟国对美国当局在判断和领导能力方面,特别是在节制麦克阿瑟方面的信任”*[美]迪安·艾奇逊:《艾奇逊回忆录》,下册,400页。。
经过五次战役的较量,美国当局最终认识到,美国无法在朝鲜赢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仅凭军事手段不可能解决朝鲜问题。1951年5月15日,布莱德雷在参议院举行的关于麦克阿瑟被解职的听证会上指出,扩大同中国的战争是错误的,“这一战略将使我们在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美]克莱·布莱尔:《将军百战归》,837页。。
中国一直主张朝鲜战争局部化。中国以“志愿军”名义参战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力争避免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中共中央估计到,“既然中国军队在朝鲜境内和美国军队打起来(虽然我们用的是志愿军名义),就要准备美国宣布和中国进入战争状态,就要准备美国至少可能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其海军攻击沿海地带。”*《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226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对美国扩大战争的可能性,中共中央做好了各种防范准备。1950年10月31日,由周恩来、彭真、聂荣臻、薄一波、李立三组成全国防空筹委会,负责研究和计划全国防空的各种准备。空军和高射炮兵部队在沿海各大城市严密部署,担负防空任务,海岸炮兵力量也得到了加强。与此同时,在中国沿海的战略要点和主要作战方向,人民解放军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筑永久性的国防工事。
(三)战争以政治解决告终
朝鲜战争十分强调军事斗争服从于政治目标的实现,在军事行动决不出胜负的时候,以外交谈判方式解决。这场战争经历了三年零一个月,停战谈判持续了两年之久,出现了边打边谈、以谈促打、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交织进行的局面。
早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时,中共中央就估计到“有迫使美国和我进行外交谈判之可能”*《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278页。。志愿军入朝初战获胜后,毛泽东即提出美国承认撤出朝鲜,而首先撤到三八线以南的情况下举行停战谈判的设想。五次战役后,战争双方在战场上难以取得进展。当美国当局企图通过谈判实现停战,中央军委领导认为,“把敌人赶出朝鲜北部的政治目的已经达到”,“争取谈判解决问题”*《聂荣臻回忆录》,下册,742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决定进行停战谈判。
朝鲜停战谈判进行了两年之久,其间,军事斗争与非军事斗争相互交织,斗争异常复杂。谈判开始以后,除谈判场上唇枪舌剑外,战场上亦更趋活跃,双方都企图以军事斗争的胜利,迫使对方做出某种程度的让步,从而达成对己有利的协定。以政治谈判为主,边打边谈,打打谈谈,以打促谈。不论采取哪种形式,打总是要着眼于谈,谈不下去可能求助于打。从最终意义上讲,军事对抗应服从于政治解决的需要,这是由双方战争目的的有限性决定的。
朝鲜战争所表现出的现代局部战争特征表明,这场战争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战争,是一场全新的战争。正如美国学者斯帕尼尔在《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冲突和朝鲜战争》一书中指出的那样:“朝鲜战争颇有可能是未来战争的模型。”朝鲜战争作为现代局部战争的开端,对战后世界军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新的战争理念的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各国军事理论界一致认为,现代战争就是总体战争,即全面战争。这一观念经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以证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普遍认为,如果再发生战争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苏联已做出时刻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部署,维持大量常规部队,把欧洲视为一触即发的战场。杜鲁门总统提出了在全世界“遏制”共产主义的“遏制战略”,在军事上基本上是以二次大战的经验为依据的。美国的全部军事计划都是“设想打一场席卷世界的战争”*[美]马修·邦克·李奇微:《朝鲜战争》,3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麦克阿瑟曾炫耀说:美国的传统一向是,一旦我们的军队投入战斗,全国必将动员所有的人力和财力投入战斗,直至胜利——决不僵持或妥协。
朝鲜战争爆发后,围绕战争指导问题,美国领导层发生了严重分歧,以麦克阿瑟为代表的军方认为,美国应当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动用核武器全力以赴地打一场全面战争,争取对中国和朝鲜的全面胜利,为此不惜承担触发新的世界大战的风险。杜鲁门总统从维护美国全球利益的大局出发,认为朝鲜可能是苏联在亚洲牵制美国的策略,美国必须保留主要力量应付可能在欧洲出现的严重事态,因为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另外,中国是一个大国,潜力巨大,美国被拖得精疲力竭也未必能取得麦克阿瑟的所谓的全面战争的胜利。当麦克阿瑟违抗总统指示自行其是的时候,杜鲁门总统果断地剥夺了这位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深孚众望的将军的指挥权。麦克阿瑟的继任者忠实地执行了杜鲁门总统的有限战争方针,使朝鲜战争以政治解决告终。
朝鲜战争结束后,对战争实行必要的控制已形成了共识。对此,李奇微深刻地指出:“朝鲜战争却使我们懂得,自此以后的一切战争必定是有限战争。今后,是否应该打有限战争已不再成为问题,问题是如何避免打其他种类的战争。由于许多国家都拥有热核武器或者已经掌握了制造这些武器的技术,打无限规模的战争已经成为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这种战争就意味着交战双方同归于尽。”*[美]马修·邦克·李奇微:《朝鲜战争》,3页。朝鲜战争以后,虽然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但世界上爆发的战争都是局部战争。
第二,美国有限战争理论的形成。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和西方许多学者和战争研究机构致力于研究军事战略问题,积极开展了对有限战略理论的研究,总结朝鲜战争的经验教训,探讨有限战争的历史沿革、主要内涵、本质特征等理论问题。这一时期有限战争理论的代表著作有奥斯古德的《有限战争:美国战略的挑战》、泰勒的《不定的号角》、亨利·基辛格的《核武器与对外政策》、谢林的《冲突的战略》、布·卢姆菲尔德的《控制小型战争》、霍尔伯林的《核时代的有限战争》等,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吸取了朝鲜战争的经验和教训,系统地论证了对有限战争的目的、手段、规模、时间等实行有效的限制,基本形成有限战争的理论体系。1961年,肯尼迪政府接受了泰勒的战略主张,将“灵活反应战略”确定为美国的新军事战略。该战略吸取泰勒、基辛格、奥斯古德的有限战争军事理论观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灵活反应战略”的出台,标志着美国有限战争理论作为一种战略思想开始影响并指导美国的战争理论和战争行动。
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持续时间最长、最激烈的大规模有限战争,也是有限战争理论的一次实战检验。尽管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吸取了朝鲜战争的经验教训,对战争目的、战争手段等进行了一些限制。例如,美国地面部队不超过北纬十七度线,对北越只轰炸不出兵,这样可以避免中国出兵。但美国陆军的战略仍旧是旨在消灭敌人的武装力量,完全摧毁越南人民共和国的战略。美国采取了陆续增派军队和加强行动的逐步升级政策,参战兵力最高时达66.3万人,战争竟长达14年。美国陷入了长期耗损的消耗战争,遭到了彻底的失败。越南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早期的有限战争理论家以自我为中心来考察有限战争,从未认真地研究对手。他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低估了对手的意志与耐力。对美国来说,越南战争是一场有限战争,但对另一方却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救国战争,一场实实在在的全面战争。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从越战中脱身后,深深地认识到美国再不能打类似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逐次增兵”式的战争。美军总结和吸取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失败教训,在有限战争理论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低强度冲突理论,并且在入侵格林纳达、空袭利比亚、入侵巴拿马等战争中进行了实战检验。
第三,朝鲜战争为中国打赢局部战争或武装冲突提供了丰富经验。朝鲜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这场战争对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来说,面临的是一个全新而复杂的问题,既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要力避美国扩大战争。中国政府公开提出“朝鲜问题局部化”的主张。在战争期间,毛泽东、中央军委在指导作战时,一直注意战争局部化的问题,为此严格限制了作战的规模和作战手段。同时,在组织军事斗争的同时,十分注意运用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等形式,争取达成对我方有利的战争结局。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军事问题上开始了一个重大的转变,即由进行国内战争转变为进行国际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结束后,在历次保卫边、海防作战中,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战局实施十分严格的控制,始终掌握着战争主动权,达成了作战目的,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1962年10月20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在东线和西线同时展开。开战仅4天,中国边防部队便在东线越过了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在西线清除了印军37个侵略据点。24日,中国政府就发表了“脱离接触、停止冲突、重开谈判”的三项声明,中央军委命令东线部队在达旺河以北停止军事行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之所以采取“停”的措施,主要是从外交斗争的需要考虑。由于印度政府蛮横拒绝和平谈判,再度发起进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继续进行反击作战。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第二阶段,中国边防部队在东线逼近中印边境传统习惯线,在西线清除印军全部侵略据点。在此形势下,一些国际舆论认为中国必将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中国政府却于1962年11月21日出人意料地郑重发表声明,决定单方面主动停火和撤军,并宣布中国军队从1959年11月7日的实际控制线再后撤20公里。中央军委决定对印实施反击作战的战略目的,是为了尽快稳定中印边境,为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创造条件。只有主动撤军,脱离与印军接触,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边防部队的打、停、进、撤与外交斗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既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又赢得了政治上的胜利。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前夕,面对苏联边防部队的武装挑衅,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要求边防部队的自卫反击行动必须严格控制在主航道中方一侧,防止争端演变成两国全面交战。自卫反击作战开战后,大战阴云笼罩,但中国方面始终不触及全面战争的导火索。由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直接对战局实施严格控制,降低了中、苏爆发大战的风险。
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央军委确定的作战目的是有限度的惩罚作战,要求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进行一场有限规模的作战。在作战过程中,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紧紧掌握有限规模、有限空间、有限时间这个界限,师出有名,反击有理,打得有力,争取了政治、外交斗争的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