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华清副主席是我的老首长。我有机会在他的直接指导下,完成过四项具体任务。其中,建立中国第一个系统的海军战略工作,印象最深,受益最大。通过这件事情,我深深感受到老首长胸怀全局、脚踏实地的作风,令人终生难忘。
海军组建伊始,毛泽东决定:“海军应该是一个战略决策机构,是一个军种,应单独成立司令部。海军领导机关设在北京。”①《肖劲光回忆录》(续集),11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9。与此同步,海军党委开始了全局性的谋划。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全局谋划未能从总体开始,即未能立即制定海军的总体战略,而是从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开始,一个是海军建设问题,另一个是海军作战问题。1950年制定了海军建设方针,具体表述是:“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于攻防能力的、近海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②《当代中国海军》,第41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从1950年到1957年,根据当时的战略形势和任务,海军制定了三个作战方针:1950年制定了“战略防御,战术进攻”的方针;1953年制定了“力量前伸,积极作战”的方针;1957年制定了“开展海上破袭游击战”的方针。后者已经具备了海军战略的内涵。
从海军战略体系观察,海军建设方针与海军作战方针,应属海军战略的子战略。也就是说,我国海军战略的谋划是从两个子战略开始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终止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纠正“文革”期间的各种错误,国家政治生活出现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在学术领域,环境宽松,人们敢于探讨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经济学者把军事战略的谋划与指导,拓展到经济社会领域,并很快延伸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形成了讲求战略的高潮。
1982年8月,刘华清任海军司令员。他到任后了解到海军四年来未开作战会议,未议如何贯彻邓小平对海军的一系列指示,萌生了建立海军战略的思想。三年后,这一思想脉络已经清晰。他说:“我们的海军发展缺少一个完整的海军战略——这一战略,应该有长远眼光和广阔视野,能在较长时期内对海军建设与作战实施科学的宏观指导。”*《刘华清回忆录》,第432页,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他所强调的“完整的海军战略”,即总体、系统的海军战略,有别于在此之前海军宏观决策的“作战方针”与“建设方针”,这是两个子战略,而不是整体战略。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海军战略谋划海军与海战全局,在全局中包括海军作战与海军建设,它们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刘华清司令员倡导的海军战略及对海军战略的历史定位,把海军的宏观决策在原有基础上推进了一大步,更接近战略的本质,揭开了海军宏观决策新的一页,使海军战略在两个子战略的基础上过渡到总体战略,即全局战略。
20世纪8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持续争霸世界,争霸海洋,战争此伏彼起,燃遍西亚、中东、北非,乃至南大西洋。先是苏军进攻阿富汗,继而爆发了两伊战争、英阿马岛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以后又有美国与利比亚的武装冲突。其中的马岛战争和美利冲突是典型的海上战争。
二战后,世人的海洋观发生了一次飞跃,从海洋是联通世界的海运大道,跃进到海洋是资源宝库。世界各国尤其是海洋大国,竞相争夺海洋,纠纷不断。为了调解海洋纠纷,联合国于1982年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国家间的协议,不具备强制力。依据《公约》,各国的管辖海域相对扩大,造成划界问题十分突出,岛屿归属也矛盾重重。以《公约》的诞生为契机,各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海洋争夺战。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是争夺海洋的主力军。它们有雄厚的实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强大的海上力量向世界海洋进军。与之相适应,它们建立起系统的海权理论,制定了海上战略,以指导争夺海洋。
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任职达30年之久。他在任内,建成了远洋导弹核海军。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国家海权理论,从20世纪的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完成了自己的海权三部曲:《战时与平时的海军》、《国家的海上威力》、《海军学术的发展》。他论述了海洋、海军、海战、海军学术等问题。他认为:“国家的海上威力就是:合理地结合起来的、保障世界大洋进行科学、经济开发和保卫国家利益的各种物质手段的总和。”他进一步解释,国家海上力量是由海军、运输船队、捕鱼船队、科学考察船队所组成,其中海军居于首位。因此,他认为:“探讨海上威力的军事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俄]戈尔代科夫:《国家海上威力》,2页,北京,海洋出版社,1985。在此思想指导下,他以大量篇幅论述了海军的建设和作用。他认为:“强大的海军是促使一些国家成为强国的诸因素之一。没有海军的国家是不能长期成为强国的。”*[俄]戈尔代科夫:《国家海上威力》,73页。“海军甚至能以海上突击改变各个大陆战场武装斗争的进程和结局。”*[俄]戈尔代科夫:《国家海上威力》,4页。可见,戈尔什科夫的海权理论是军事主导型的,侧重于军事与战争,建立远洋导弹核海军,执行国家赋予的战争使命,打赢核战争。
20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围绕着海军在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问题,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对阵双方分为“主角派”与“配角派”。主角派主张加速海军建设,执行“投掷力量”的任务;而“配角派”则主张限制海军的发展,执行“控制海洋”的任务。1981年,莱曼出任海军部长,他是坚定的“主角派”。他主张重振美国海军的雄风,实行以海军战略为核心内容的重大改革,逐步形成系统的海上战略思想、海军建设思想和海军作战思想。1986年,他正式公布了美国的“海上战略”。这是自马汉以来的第二个系统的海军战略,是军事战略的海上部分,是诸军种联合作战战略。该战略有三大支柱:威慑、前沿防御、盟国团结。威慑是核心,前沿防御是本质,而盟国团结则是策略。他的海军建设思想是争取优势,均衡发展。据此,制定了海军建设方针是:以海基力量为后盾,以两个“优化形式”和一支“突击兵力”为重点,建设一支平衡的全球性的制海力量。他的作战思想是力争主动,攻势和先机。具体的作战指导是:以多样化核武器为后盾,综合作战;控制前沿“高威胁区”,控制海洋;运用航母战斗群,灵活作战;实行快速、突然、纵深的两栖作战;积极反潜作战,保护海上交通。
刘华清司令员密切关注世界海洋的形势,关注两个超级大国海军的动态。从1983年至1986年,他出访六国,与美、英、德三国海军领导进行广泛交谈,参观军舰、港口、院校、指挥机关、科研机构、训练中心、船厂。他还特别关注苏美两国海军战略理论的发展,把视角聚焦于戈尔什科夫和马汉。1983年,他倡导海军高级干部要读两本书,一本是戈尔什科夫的《国家的海上威力》,另一本是马汉的《海军战略》。他指示海军学院,组织人员先行研究这两本书,并写出评介材料。材料上报后,他亲自审阅修改后下发海军军以上单位,作为干部读书辅导材料。1984年,他决定以《<国家的海上威力>评介》课题为基础,在海军战役集训班授课,引起海军高级干部的兴趣和震动。他以外国海军军事理论启发我军干部重视全局、重视战略,为建立中国的系统海军战略作思想上、舆论上的准备。
从1982年至1987年的五年内,刘华清司令员以执着的精神,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系统海军战略的创建。1995年他任军委副主席后,仍然以历史的眼光,总结海军战略统领海军全局的决策经验。
1983年底,海军举办了高级干部军事研究班。刘华清司令员作了题为《关于海军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报告原原本本地传达了邓小平对海军的指示,以及军委战略方针的基本精神。同时,他提出了今后海军作战的指导方针:近岸坚守防御阵地战、海上运动战与海上游击战三种作战形式的灵活运用。他认为,当时提出海军战略的条件还不成熟,以先从作战方针开始为宜。这次会议的召开以及刘司令的报告,揭开了建立系统海军战略的大幕。
1984年,在海军院校改革座谈会上,刘司令指示,要发展海军战略,建立海军战略学,向全海军发出了预先号令。他说:我们要在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作战对象,我军的战略方针和海军作战任务,吸收外军军事理论中有用的东西,发展海军的战略战术。关于战略学,我建议海军学院要组织一些人把美国、苏联的海军战略书籍研究一番,并根据我国的情况进行编写。
1985年,刘司令认为,建立海军战略的条件已经成熟,于是他公布了关于海军战略的总体构想。12月20日,他在海军图上演习总结会上,作出三点指示:一是为什么制定海军战略;二是什么是海军战略;三是我国当前的海军战略是什么。1986年1月25日,在海军党委扩大会上,他再次提要建立“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
1986年春节刚过,刘司令启动了海军战略文本的制定工作。他指示海军学院派出4名研究员,赴京执行起草任务。2月17日和21日,他两次接见起草小组成员,交待任务,提出要求。他谈到了海洋的形势,战争的可能性,我国海军现状及未来发展。谈到战略问题时他指出,需重点研究毛泽东的“战略全局”论以及“战略分层”论,邓小平对海军的指示,以及“近海防御”战略思想。他的谈话,为海军战略起草工作指明了方向。草稿完成后,他亲自审阅,作了较大修改。4月29日,他在国防大学作了题为《海军战略与未来海上作战》的报告,反应强烈,获得成功。5月,他再到海军指挥学院讲授上述内容。
1987年2月,刘华清司令员与李耀文政委,签发了海军党委给中央军委《关于明确海军战略问题》的报告。4月,总参谋部召集9个单位参加的研讨会,专题论证了报告内容。与会同志一致支持海军党委的报告,认为提出海军战略是适时的,对海军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意义,对全军的军事理论研究也是很好的促进。依据报告和论证的结论,军委主席邓小平和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先后圈阅了报告。
刘华清司令员关于海军战略的科学决策,体现在三个方面:先进的理论,明确的目标,正确的道路。
(一)先进的战略理论。刘华清主张以毛泽东的战略理论作为海军战略的理论支撑。他牢牢把握毛泽东的“战争全局”论和“战略分层”论,以此作为建立海军战略的支柱。
毛泽东战略理论认为,全局性是战略的本质特征。他开宗明义指出:“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世界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国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一个独立的游击区、一个大的独立的作战方面,也可以是战争的一全局。”他把战略与战争全局有机地联系起来,认为:“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1卷, 1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了三种全局,在一个国家内,就需要两个层次的战略指导。
刘华清司令员把毛泽东的战略理论作为建立海军战略的理论支柱。他在接见起草小组时指出:宏观就是全局,就是总体。宏观控制就是战略。毛主席早就讲过战略多层次的理论。他说一个大的游击区、一个大的作战方面,都是一个全局。刘华清的寓意非常清楚,海军等同一个大的作战方面,也形成了一个全局,也应实行战略指导。
刘华清司令员贯彻毛泽东“战争全局”论的主张,在建立海军战略实践中已经实现。遗憾的是在海军战略文本中却未见诸文字,在文本表述上仅用“作战+建设”论取代了“战争全局”论。这种表述不足又体现在多个环节上。第一个环节是《海军战略》词条的起草者,对海军战略的定义是:“指导海军建设和作战的方略。”*《中国军事百科全书》,322~323页,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这个定义不足的关节点在于用海军建设和作战,湮没了海军与海战全局,丢弃了战略的本质特征——全局性,背离了毛泽东的战略理论,违背了刘华清司令员的战略意图。第二个环节是,海军百科组负责人为刘司令员起草讲话时,在谈到什么是海军战略时,引用了上述定义。第三个环节是,海军战略起草小组在工作中又引用了上述讲话。值得提出的是,刘华清司令员在他后来的讲话中已经提出了要贯彻毛泽东“战争全局”论的指示,应该理解为是对先前讲话的更正。起草小组没能敏锐地理解首长的意图,导致海军战略文本中仍然使用了错误的定义。这绝不是简单的文字问题,而是涉及对海军战略本质的理解没有到位。更令人遗憾的是,起草链条的不足,导引出后续各种理论著述的不足,百科全书体系、军事教材体系、回忆录与论文集、纪实作品,乃至海军战略决策体系,都以为上述观点是刘华清司令员的思想观点。作为海军战略文件起草人之一,笔者以郑重、自责的态度,对此加以说明,以还历史之本来面目,让老首长当初的正确主张拨云见日。
(二)明确的战略目标。刘华清司令员制定的战略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海军的使命,确定为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应对针对我国的海上局部战争,遏制和防御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来自海上的可能侵略,保证我国的和平环境。第二层次是海军的任务。和平时期的任务是: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保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为国家外交政策服务;遏制侵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战争时期的任务是:协同陆、空军,抵御来自海上的进攻;保卫己方的海上交通线;参加战略核反击。第三层次是海军的作战能力:要能在主要作战方向上夺取并保持制海权;能在必要的时间内,有效地控制中国海区的几个重要的海上通道;能在与中国海区的相邻海区作战;具有较强的核反击能力。
(三)正确的战略道路。刘华清司令员到职海军后精心筹划,反复论证,终于形成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海军战略道路。这条道路概括为三个层次:海军战略方针,海军作战方针,海军建设方针。
海军战略方针。海军战略方针源于邓小平的“近海防御”战略思想。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七次对海军全局性问题作了指示,核心内容是坚持“近海防御”战略思想。他说:我们的海军应该是近海作战,是防御性的。海军一切要服从这个方针。他进一步解释这个方针是长期防御,积极防御,区域防御。邓小平的“近海防御”战略思想是指导海军全局与海战全局的总依据。刘华清司令员到职以后,发现海军在几年以内未能提出贯彻落实的措施,他以敏锐的政治原则和组织原则,决心贯彻落实。他在接见海军战略起草小组成员时着重指示:海军战略已经有了,按邓主席讲的写,他说得是权威。按照刘司令的指示,海军战略方针确定为“近海防御”。
海军作战方针。20世纪80年代初,军委的战略方针对战争初期的作战形式作了规定。刘华清司令员于1983年确定的海军作战方针是三种作战形式的灵活运用:近岸坚守防御阵地战,是海军兵力依托岛岸及其附近的海上阵地设施,为控制近岸一定海域,阻止敌人突破所进行的防御作战;在战争初期海上执行的多种作战任务中,将进行近岸坚守阵地战。海上运动战,是在有利条件下,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实施集中突击,以歼灭敌人编队为目的的主动进攻作战;战争初期,应进行小规模运动战。海上破袭游击战,是以海军少量兵力或海上民兵,在广阔海域,采取多种手段,以袭扰或歼灭敌人为目的的作战;海军经常性的作战活动,将是分散的海上破袭游击战。在建立海军战略时,刘司令的原本意图仍然是以三种作战形式的灵活运用为海军作战方针。在接见海军战略起草小组谈话时,他最后还强调:扼要地提一下三种作战形式,不提,怕人家误会。
海军建设方针。刘华清司令员说,我们的海军建设方针是:有重点按比例、均衡地发展。均衡发展就是要比例协调,系列配套,使组成海军的各个因素处于最佳的组合状态。均衡不是平均,而是有重点。
刘华清司令员制定海军战略,是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军事理论为指导,以海军的实际状况为依据,继承了海军宏观决策的优良传统,吸取了外国海军的有益经验,集中了党和人民军队的集体智慧而形成的,并在指导海军全局性工作中,经受了实践检验,证明是科学的。
海军战略是一项新的宏观决策工程,意义重大,其创建经历了五年时间。刘司令始终亲临一线,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全局在胸,锐意创新。
首先,落实了邓小平“近海防御”战略思想。邓小平是党的领袖,军队的统帅,他对海军的工作作了许多指示,涵盖海军的建设目标、海军的建设方针、海军的战略方针诸领域,为新时期的海军全局性工作指明了方向。然而,这些指示在五年内未得到落实。刘司令以深刻的政治敏锐性和卓越的组织才能,在海军战略的谋划中,落实了邓小平的指示。
其次,突破了单一战略,迈出了建立军种战略的第一步。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战略大拓展的局面。以军事战略为源头,在战略体系拓展中,海军战略走在了全军的最前列。
第三,推动海军宏观决策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在中国响亮地提出系统的海军战略,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它象征着中国人把自己的眼光聚集于更加广阔的蓝色资源宝库,用海军战略支持国家改革开放的总体战略。在海军内部,更加注重全局性的谋划,提出全局性的目标,寻找全局性的道路,以海军战略为指导,推动各项工作整体有序前行。十年后,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回顾了海军战略的作用,他说:实践证明,海军战略的提出符合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我们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海军质量建设、增加决策的科学性,起到了积极作用。……没有海军战略的运筹……海军建设达到今天的水平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