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斌
摘 要: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量的课外读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习得方法,获得阅读体验并积累语言,是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意义所在。那么,如何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探索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呢?我们应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意识,为学生阅读营造自由品读的氛围,打造自主创造的空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资源整合;自然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0-0031-04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阅读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黄金阶段。近年来,我们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积极探究“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真正属于儿童的阅读应该是一种“零负担的阅读”,即毫无思想负担的,没有恐惧的,凭借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决定要不要读、读什么、何时读、在什么地方读、想和谁一起读以及读多少页等等,就像呼吸那样自然,从而获取知识并得到心灵上的愉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家长形成合力给予学生阅读指导和刺激,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有了这种内驱力的鞭策,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克服自身的畏难、懒散等消极心理,从而走向阅读的成功。这种成功的愉悦进而又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促进学生好好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一、率先垂范——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意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热爱读书。我们身处的时代,孩子个性张扬,教材蕴含深刻,课堂时时处处都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我们深切地感到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和孩子们的需求。此时,我们更要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算一位称职的老师。我们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培养爱心和审美情趣,通过阅读专业理论来培养求真务实的技能本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学习内容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才能提升自己和事业的境界。
其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理应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活生生的好书,成为阅读的楷模。我们要积极地挤进学校的图书馆,融入网络信息时代,投入学校组织的“青年读书班”、“教师现场论文赛”、“教师诵读经典比赛”等活动中,让自己多增一份智慧,多得一份经验,在读中学,在读中教,使自己融入其乐融融的读书学习氛围中。
“亲其师而信其道。”小学生“向师性”强,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总是着意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与学生做“书友”。每天学生的读书时间,我总是手拿精心挑选的读物站在讲台前认真阅读;课余,我寻找一切机会主动和学生交流,跟他们谈一谈自己最近读了什么书,说说这本书怎么好,学生受到影响就想亲自读一读;或者给学生讲书中的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给学生设下悬念,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读。这样,学生在读书中交流,变“要我读”成“我要读”,使得阅读趣味盎然。
二、明月清风——还给孩子自由品读的空间
(一)腾出阅读的时间
1.抛开作业的枷锁,“提倡少做题,多看书。”教师要改变繁琐的课文分析,挤出时间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让他们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我们让学生抛去家庭作业的枷锁,全身心投入自己所喜欢的课外书阅读中来。一学期来,孩子的课外阅读习惯与实验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以诵读代替抄写,以阅读代替题海战术,绝大多数孩子都酷爱看课外书,每天半小时的课外阅读并完成《阅读手册》几乎已经成了他们不成作业的作业。
2.固定阅读的时段。课外阅读没有固定的时间段作保证,只能走马观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研究中,我们推行“持续默读”的阅读教学方式。每天下午大课间活动后,有20分钟的休息、整理时间,我引导学生从中抽出15分钟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和分享阅读成果;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或是进行好书推介,或是进行阅读交流、讨论,或是分享阅读成果等等,从不挤占这段时间,师生美美分享阅读带来的快乐;每周两次进主题学习馆进行主题阅读和研究性学习,更是孩子们津津乐道的事;再利用课前两分钟、早读课、午间10分钟时间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以巩固所学的阅读方法;“很多孩子来自于没有阅读习惯的家庭”,我谨记这一点,开学初,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告诉家长每天回家做作业时,阅读课外书作为一项常规作业,占据半个小时,并安排在所有作业之前完成,并通过校讯通发短信的方式天天提醒孩子和家长。
(二)营造阅读的环境
1.创造和谐的室内空间。理想的学生读书状态是随时随地都能顺利地拿到自己想看的书,并津津有味地读起来。阅读活动从选书开始,选书的先决条件是要有一批近在手边的书,而且这些书是可以轻易到手的,并能随时让学生进入读书状态。例如,学校图书馆是学生阅读书籍的主要资源。我们学校的图书馆,依据主题学习的方式建成,根据主题的不同,分为10大区域,每个区域有适量的书柜和长桌凳,书柜采用敞开式,将图文并茂的图书摆在显眼处展示出来,图书摆放让学生唾手可得,在室外迎门处摆上了宣传海报,每月定期向学生发布10种新书的信息,室内显眼处展示激励读书的名人名言,室内的桌椅比教室更加人性化、舒适感,上面还摆放汉字词典,以便使用……如此和谐的阅读空间,都会让孩子更加热爱阅读, 尽情地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愉悦时光。
2.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勿要高声语,恐惊读书人。”安静的阅读环境对提高课外阅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阅读欲望能持久地保持下去,不会出现良好的阅读心态被嘈杂的环境给搅黄的现象。在浓郁的阅读氛围中,学生从早到晚都沐浴在书香里:清晨,校园里传出韵味十足的经典古文诵读声;午间,老师早早进入班级,低年级老师大声诵读故事给学生听,中年级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高年级老师或推荐好书,或分享阅读心得,或组织读书交流会,或和学生默默畅游书海;傍晚,整理班级环境后,学生又捧起书来,如饥似渴地品读起来,或是写下自己一天的阅读灵感。
三、书香墨韵——营造孩子清新的阅读氛围
(一)上好一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内驱力
当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根据年龄段和个性差异,我们认真上好优秀读物推荐课,适时地推荐一些优秀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内驱力。如对低年级段学生而言,经典的童话、谜语、儿歌等都是上佳的选择;到了中段,以推荐科普读物、历史故事、人物传记为主;对高年级学生,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看名著。推荐课上,教师或朗读优美句段,读到精彩之处“戛然而止”,激起学生“欲知详情,需读原文”的阅读期待;或“现身说法”,生动地畅谈自己阅读本书后的感受和想法,激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读一读”的行为冲动……久而久之,优秀读物推荐课使学生明白了应当读哪些书,哪些书能使人受益,今后在自主学习时也能有意识地选一本好书来读。
(二)组织一会——推进学生的阅读讨论与交流
读书沙龙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从而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读书沙龙分四步:荐读阶段,是选择同读的书籍,我们采取教师推荐必读书目与学生自荐书目相结合的形式。同读阶段,教师协同家长做好监督、时间调控和阅读方法上的指导。静思阶段,是让学生根据每天阅读产生灵动感受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可以针对书中的人物、情节、写作手法、读后的感受等方面进行。交流阶段,可与班级活动有机结合,形式上力求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荟萃会,可以是读书心得会,可以是美文朗诵会,也可以是剧本创作表演等等。当然,要想真正经营好读书沙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全心投入,积极探索、精心组织。
(三)伴读一书——提升学困生的阅读力
伴读是阅读领域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简单地说,就是两人共同读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主要采用了同学伴读和师生伴读这两种形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同学伴读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一个阅读同伴,共同阅读同一本书的学习活动,这样的阅读形式学生会感觉到无拘无束、轻松愉快,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效果;师生伴读是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少数学习有障碍的学生的阅读状况,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融洽师生关系,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和单个学生一起阅读的学习活动。在师生共同的阅读中,教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沟通,并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有效地激发了这部分学生的读书热情,提升了阅读力。
(四)共读一书——迈上幸福阅读成功路
书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成长的伴侣,意味着心灵的雨露,意味着精神的家园。同时共同阅读也成就了师生及家长之间共同的密码。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离不开家庭的积极关注和主动配合。亲子阅读是维系亲子关系的一条纽带,也是孩子阅读习惯养成之中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做法。现在大部分父母与孩子的接触时间太少,尤其是读书时间。所以,我们要求家长将每天晚饭后半小时的时间定为“读书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畅谈书中的感受,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写博文。“亲子共读”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把彼此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了解,彼此信任,共同进步。
四、曲径通幽——打造孩子自主创造的空间
(一)经营班级图书角
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个很传统的办法,但它同样适应新时期。我们在教室专门配备多功能书柜,上面几层摆放图书,下面一层摆放阅读成长夹,阅读成长夹里放的是本班所有同学有关阅读的资料,包括阅读手册、读书卡、心得、小报、读书“小明星”竞选材料等。采取学生自主管理图书的办法,推荐1~2名学生作为班级兼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出借、登记、归还、流动等服务工作。书源一部分来自学校,一部分来自学生,定期采用“图书漂流”、“图书跳蚤市场”进行流动更换。图书角设在教室的前面,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看到书柜上丰富多彩的阅读书籍,像在超市购物一样,能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激发其阅读的欲望。同时,充分利用黑板报或教室的一角,开辟一些读书专栏,如“新书推荐”、“阅读快递”、“阅读灵感”“阅读周星”等,宣传阅读意义,展示阅读成果。
(二)创意家庭“读书吧”
为了让孩子获得浓厚的持续性阅读兴趣,教师积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营造书香意味的家庭氛围同样是极其重要的。在家中建立创意“读书吧”, 父母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有趣、轻松、自在的阅读环境:一只灵巧的小书架、一小块漂亮的地毯、一个舒适的小沙发……家庭中阅读时让孩子姿势舒适, 不能让孩子产生拘谨、不适感,同时,家长和教师要指导孩子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图书,自己设计图书的摆放,图书一定要放在伸手可及、取放自如的地方。在班级展开“创意读书吧摄影展”让学生将自己的“读书吧”通过照片的形式展示于课堂,同时,评选出最佳“读书吧”,以此起到肯定优秀,激励其余学生改进的作用。
(三)评选“读书小明星”
每学期的“读书小明星”评选,是有效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树立读书榜样,提升读书品质的重要措施。我们从读书量、必读书目知识、读书感受、日常读书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比。评选过程民主化,教师将评选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同学们可以自荐、也可以相互推荐,更可以进行五个读书考核方面的现场PK赛。经过几轮的评比,最终评比出五名班级读书小明星,再通过网络公布读书事迹,采用网上投票方式,最终推选最优秀的一名上报到学校,参评校级读书小明星,并将事迹公示宣传窗一周,接受同学们的监督。
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确实改变着学生的人生。让孩子们享受阅读的自由吧,让阅读有困难的孩子也像小伙伴们一样开始自己的阅读之旅吧,让阅读变得像呼吸一样自然,也像呼吸一样不可或缺,这不仅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目的,更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5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