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荀子性恶论谈我国官员腐败问题

2016-01-06 01:20朱斌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20期
关键词:性恶论廉政建设人性

朱斌

[摘要]官员腐败,自阶级社会出现以来就有,它作为社会中一大毒瘤,深深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通过引入荀子性恶论,分析了我国官员腐败的成因,并基于性恶论提出“化性起伪”等治理方法,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性恶论;人性;廉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0-0061-02

近些年,我国官员腐败问题就像蛀虫一样,不断阻碍着社会的发展,侵蚀着国家的粮仓。“莲,因沽而尊;官,因廉而正”。这样的观点已经被物欲横流的社会贬值的一文不值,被金钱权利滋生的腐败问题污染了我们的生存环境,阻碍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人们常说:“慎始,误被蝇头小利所获;慎终,勿让正气名节不保”为什么还是有许多官员走上贪污腐败之路?有人说:人性使然。人的私欲可以随着视野无限扩大,可以为眼前利益离经叛道,背叛社会。又为什么有些官员能够清正廉洁?在官员腐败问题上引入荀子的性恶论来探讨其成因和对策或许能有更好的效果。

一、荀子“性恶论”思想

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荀子,提出“性恶论”被看做是中国性恶论的创立者和代表者,他的主要思想有:

首先,苟子对人性的理解,类似于告子的“生之为性”,指的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他指出:“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性。”(《荀子·性恶》)“性者,本始材朴也。”(《荀子·礼论》)。这种自然属性的具体表现就是“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荀子·性恶》)。又比方,“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荀子·性恶》)。可见,荀子所讲的人性,是人作为生物的自然属性,是一种本能性的心理表现。

其次,荀子为什么说人性恶呢?他指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顺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荀子·性恶》)所以在荀子看来,如果顺从人的自然属性,就会争夺生,残贼生,淫乱生而辞让亡,忠信亡,文理亡,必然是犯分乱理归于暴,所以荀子断定人性恶。

再次,既然认为人性是恶,为什么社会上又有礼仪,有善?荀子认为,礼仪和善出自于后天,是改造人性恶的结果,他说:“故必将有师化之法,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荀子认为如果没有礼仪和师法教化,就会偏险不正,悖乱不治。所以人性中虽有恶的成分,也有善的一面,只不过善的一面不是出于本性,而来源于人为因素,即善伪论。

二、官员腐败现象与成因

当今中国,官员腐败现象的特点是:一是官员贪污现象数量扩大化,二是贪污手段隐蔽化,三是贪污受贿数字不断呈上升趋势。不仅如此,官员腐败的名目也数不胜数:一种类型是“掌实权”的官员,他们往往居坐高位,利用权位的便捷化,常常为谋利谋权开辟“绿色通道”。另一种类型“关系网型”这种官员常常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再有就是“土豪型”这类官员贪污受贿,每年的吃喝花样数目惊人,不仅如此,他们拥有豪宅豪车,更有甚者,已为子孙后代营造好奢侈豪华的居住环境。官员腐败现象如此,其中原因值得深究。

(一)人性本能

古代孟子就曾说过:“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先天的固有的。人性是“善”的人生来就有“善”,“善”起源于四种善端,生来具有四种善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而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相反的性恶论观点。他所描述的人性是:“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荀子·性恶》)即人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如耳能听,眼睛可以看。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就处于一个社会群体中,我们本能的感知周围事物,无论是好的事物坏的事物,都无可避免的冲创着我们的感官,就像孩子的某种行为模仿成人,我们某些行为受他人的影响。

当今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官员来说,相对于平民百姓,他们身居高位,衣食无忧,也最先接触到新事物,最先品尝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甜头。当然他们也是最易受到负面影响的人,因此属于“高感人群”。一旦出现不良社会风气和负面效应的萌芽,他们是首先受到重创的人群,像大多数人一样,出于本能的附和和模仿,产生虚荣心,攀比心,更容易走向贪污腐败的道路。

(二)私欲膨胀

欲望乃人的本性。荀子曾说过:“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无争,争则乱,乱则穷”。(《荀子·性恶》)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各种需求不断增加,人们不择手段地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时期,人们满足于“饥而能食,寒而欲暖”。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社会的发展,人的需求和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地增加,人们不满足只是维持温饱,而更多的追求物质享受和利益索取,恩格斯曾引论黑格尔的言论说:“有人认为,当他说人本性是善这句话时,是说出了一句很伟大的思想,但是他忘记了,当人们说人本性是恶这句话话时,是说出了一句更伟大多的思想”。因为“性恶论”相对于“性善论”而言看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利益冲突而造成的恶果。在现实世界中表现最多是物欲和权欲的泛滥。大量事实证明,现代社会高消费不断升温,一些官员官员贪得无厌的追求物质享受,做官的初衷不再是满足社会需求,不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达到不断积累自己财富的目的,他们以各种手段占用公私财富,挥金如土,享受荣华富贵,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人性弱点所俘虏。人们在追求物欲的同时就会产生权欲,权欲也有一定的物欲基础。自古以来,“升官发财”本就密不可分,很多官员求升官才能赚大钱。荀子说:“人生而有欲,有欲必有求,由争而乱,此乃势所必然”。欲乃出于人的自然本性,但是任由人的欲望膨胀必定要破坏社会的正常秩序。人在满足自身需求的这一过程中,人的理性与自身欲望的交织大量在一起,相互斗争,一部分官员私欲膨胀,失去理性的控制,借用手中的权力,财力满足个人私欲,这种私欲行动的扩张,其胆量越来越大,小洞不补,大洞尺五,必然会导致膨胀,因此中国社会大量出现钱权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endprint

(三)从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上谈治理腐败问题的方法

1.个人主观意识的提升

荀子“性恶论”主张“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又说“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积虑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荀子·正名》)“伪”的本意就是人为,它不是先天的,是后天“学而能,事而成,虑而能,习而成”的。欲望是人的本性,关键是掌握度,国家给予政府官员的待遇,足以满足物质需求,要有意识的避免走上贪得无厌的死胡同。其次,自觉提高法律意识,人性有一种支配欲望,要将这种欲望加以控制,掌握在法律范围内,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权为民所用”时刻以人民利益和集体利益为先,依法用权,以德用权。荀子《性恶论》中虽主张无论是凡人还是圣人生来就是性恶的,但也提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关键在于他能够自觉的有意识的“化性起伪”。即将人的自然属性通过个人的实践转化为社会属性。作为官员,加强自身思想教育来推动主观自觉,向好的先进个人学习,通过腐败案例提高警惕,自觉抑制自身不良企图,树立“不能贪”“不敢贪”“不想贪”的念头,发挥道德活动的主体性,克服恶的本性,杜绝腐败的发生。

2.制度的完善

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内因是关键,外因也不荣忽视。内因在于人们的自律,而外因要借助制度的完善。

首先,加强道德制度的建设,荀子在强调通过个人努力“化性起伪”的同时,也强调“礼法兼治,王霸统一”的法制作用。官员腐败问题能够蔓延全国,除了究其个人原因,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下滑也是原因之一,道德所涉及到的“善恶正邪”的思想,通过良知和社会舆论起作用,所以不仅提高官员的个人道德素质,而且要加大舆论监督作用,在人们心中树立善恶分明屏障,提升国民的整体道德水平,小到家庭,学校的小群体,大到社会的大家庭,从小灌输做人之道,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有人把制度当成了稻草人”从中看出官员腐败的原因之一是蔑视法律,拿法律当摆设。荀子《性恶论》中“化性起伪”的关键点是通过制度来预防、抵制人天性的恶。如果说道德体制的建设是“软约束”,那么法律制度的约束就是“硬约束”并且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

首先,要有恶必惩,正如习近平书记所说: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个官员实施犯罪行为,却不认定为犯罪,这就是纵容犯罪,一个官员犯了罪,如果只是简单“罚钱”更会导致形成一切向钱看的不良分气,加大腐败贪污的惩罚力度,形成有恶必惩的社会氛围很有必要。

其次要完善法律制度。一句流传很远的古谚说:“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但如果有合适的社会组织制度,天使可能有更大的自由飞翔的空间,而魔鬼则可能被束缚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我国要根据的具体国情,实现各制度问的“无缝对接”,并及时堵塞漏洞,制度要以执行为导向,兼有实体性,保障性等内容,要做到将人类劣根性,私欲约束在一定法律内,又能激发起人们价值和尊严感从而调动人们守法,护法的积极性。

三、小结

中国官员腐败问题的原因是多元交织的,有深刻的社会根源。荀子的“性恶论”从“性本恶”出发阐释“化性起伪”的重要性,即重视后天的道德培养和环境影响,从中也得到治理腐败现象的启示。治理腐败现象不仅依靠个人意识,也需要清洁社会的环境。应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软硬兼施、对症下药,才能取得长效。

(责任编辑:封丽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性恶论廉政建设人性
逼近人性
荀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启示
浅谈财政监督工作思路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功能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