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彦喜
[摘要]危险行为是对人类社会有直接或间接的、明显或潜在的危害作用。主要包括有意或无意伤害行为、网络危险行为、烟酒类危险行为、不安全性行为等。生理、心理、家庭、同伴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危险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危险行为;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0-0049-02
一、危险行为的概念
危险行为是对人类社会有直接或间接的、明显或潜在的危害作用,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主要分为七类,有意或无意伤害行为、网络危险行为、烟酒类危险行为、不安全性行为、尝试毒品类行为、不健康饮食及减肥行为、缺乏体育锻炼。参照美国2003年提供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问卷一YRBSQ对以上七类危险行为进行测量。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所需被试来自于吉林省内高校的大学生,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760人,除无效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1585份,有效应答率为90%。
(二)大学生危险行为的现状
1.有意或无意伤害行为
有意或无意伤害行为分为打架和斗殴、汽车带人、闯红灯或逆行机动车道、无救生措施场所游泳、考虑过自杀。骑车带车和闯红灯或逆行机动车道的大学生分别占56%和49%,接近一半的大学生有过这两种无意伤害行为。打架和斗殴以及无救生措施的场所游泳这两种有意伤害行为相对较低。考虑过自杀的大学生所占比率为10.6%。
2.网络危险行为
网络危险行为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测量,一是上网时间超过自己的预想时间,二是上网时间超过三个小时。几乎所有的大学生上网都超过自己预想的时间,存在对网络的依赖。86.3%的学生上网每天超过三个小时,接近95%的大学生存在上网时间过长,对网络存在依赖。网络危险行为在当今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并且自己不能够克制。
3.吸烟和饮酒类危险行为
大学生饮酒较为普遍,其中经常饮酒为1041人(72%)。有过醉酒经历的人1057人(66.7%),经常醉酒的人数为636人(40.1%)。经常饮酒的学生中,酒后伤人的人数为384人(24.2%)。接近四分之一的饮酒人数在酒后会发生伤人行为。经常吸烟的人数为552人,有过吸烟经历的人则为804人(49.7%),在吸烟人数当中,每天保持一天一包或以上的学生人数为203人(12.8%)。饮酒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有固定吸烟习惯的学生超过总人数的十分之一。烟酒危险行为问题已成为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4.不健康饮食及减肥行为
不健康饮食行为包括不一周内不吃水果、蔬菜、经常吃零食、油炸食品、不吃早餐等,有11.2%的大学生会偶尔一个月的时间不吃蔬菜,有24.1%的大学生偶尔一个月的时间不吃水果。有吃零食习惯的学生人数为1032人(79.1%),经常的吃零食的学生数为414(26.5%)。经常吃油炸食品或甜食的学生人数为301人(18.9%),几乎经常和偶尔吃油炸食品或甜食行为的学生为1164人(73.4%)。不健康饮食危险行为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已对学生的健康构成威胁,而且大学生中有不吃早餐行为的人数为804人(50.7%)。
与减肥行为有关的危险行为中,认为自己超重或者很胖的大学生人数是636人(40.1%),在认为自己超重或者很胖的人数中采取过措施减肥或使自己不长胖的学生人数为216人(占13.6%),在所采取的措施中,采用减肥药或饭后有意呕吐的学生人数为84人(5.3%)。
5.不安全性行为
结果显示支持婚前性行为人数是1303人(67.7%)。有过婚前性行为的人数为756人(51.3%)。在性行为过程中不曾使用过安全套的人数为664人,占48.7%。大学生中首次性交年龄小于18岁的人数为211人(7.1%),发生过意外怀孕的情况人数为23人(2.7%)。大学期间与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发生过性关系的人数为73人(11.3%)。
6.缺乏体育锻炼行为
每天静坐时间大于8个小时的人数是720人,比率为45.4%,从不参加小强度运动的人为721人,所占比例为45.5%。参加过强度较大强度运动的人数为168人,占总人数的10.6%。每周运动超过8个小时的学生人数是431,比例为23.7%。缺乏体育运动相关的危险行为在大学生中较普遍。
7.毒品类危险行为
非公开场合接触过毒品有11人,亲自尝试毒品的大学生为0人。毒品类危险行为在大学生中基本不存在。
(三)各类大学生危险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
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部分危险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三、结论
(一)大学生危险行为的普遍性
各类有意或无意伤害行为出现几率比较高,86.3%的学生上网每天超过三个小时,接近95%的大学生存在上网时间过长,从时间角度考虑,大部分学生对网络存在依赖。经常饮酒的人占72%,有过吸烟经理的占49.7%。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婚前性行为等均普遍存在。
(二)大学生危险行为之间的相关性
有意或无意伤害行为与网络危险行为和缺乏体育锻炼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烟酒类危险行为、不安全性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具有伤害行为倾向的大学生喜好烟酒行为,但是与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呈负相关。网络危险行为和烟酒类危险行为、不健康饮食及减肥行为、不安全性行为、缺乏体育锻炼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毒品类危险行为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上网的大学生经常伴随吸烟、饮酒等行为,并且容易养成懒惰习惯,与健康问题相关联。烟酒类危险行为与不健康饮食及减肥行为、不安全性行为、毒品类危险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不健康饮食及减肥行为与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类危险行为呈正相关。不安全性行为与毒品类危险行为和缺乏体育锻炼行为呈显著正相关。endprint
四、大学生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生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是个人身体发展比较快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柯尔蒙分泌逐渐增多,而男生开始性行为与青春期睾丸酮水平的升高有关。家族、基因的遗传对青少年的危险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烟酒类危险行为与遗传基因有关,父母饮酒与子女饮酒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双胞胎的研究也证明了遗传基因与烟酒类危险行为有关。
随着生理成熟,对自尊、自我满足感等方面产生影响。生理成熟较晚的孩子,自尊低,有较强的不满足感,这样就容易导致一些青少年危险行为,如抑郁、焦虑、攻击等行为;反之生理成熟较早的孩子,自尊强,能够体会到满足感,容易与人相处,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第28卷第20期
总第162期但也会产生如酗酒、吸烟、反社会、逃学、性行为、有意伤害等危险行为。
(二)心理因素的影响
自我评价的高低对大学生的危险行为有影响,自我评价越高越有可能从事危险行为,男女生都存在这种情况,且男生高于女生。“寻求刺激(需求变化、新奇、复杂体验)”的人格特质与某些冒险类危险行为有关,具有寻求高刺激人格特征者,在一些活动中具有较低危险预期,当面对相同危险情景时,能预料到积极的事后后果。
另外,抑郁的情绪与危险行为有关,具有不良个性特征的人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悲观、失意等各种心理问题,并可通过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表现出来。酗酒的青少年更容易表现出对自己的消极感受、不负责任、不成熟、防御性强、不依赖、自我中心、对人缺乏信任和不服从等个性特征。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对大学生的成长影响最为深刻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从家庭得到爱、支持等。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情感支持等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同的影响。青少年的烟酒类危险行为与父母是否有此类行为有关,如果父母是吸烟者,那么子女成为吸烟者的可能性会变高。
父母的支持方式的不同与大学生某些危险行为有关,如父母支持物质滥用,子女在青春期会存在这种危险行为。丧失家庭支持或者家庭支持不足是最能预测青少年企图自杀的变量。家庭结构完整与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在危险行为方面存在差异。
(四)同伴因素的影响
同伴团体吸烟会给团体中不吸烟的人带来压力,从而影响不吸烟的团体成员学会吸烟。酒类也存在相同的情况,饮酒的同伴越多,不喝酒的同伴的压力越大,甚至影响其自尊心。自尊心较低的同伴,会通过饮酒的方式获得其他同伴的支持。
同伴影响的效果有正性的,也又有负性的。同伴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成就和亲社会行为,也影响危险行为,如药物和酒精的使用、吸烟和违规等。在青少年青春期中期同伴的影响达到最大。
(责任编辑:桂杉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