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量多少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2016-01-06 03:00
护理研究 2015年25期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

杨 芳

Influence of blood collection volume on results of coagulation four test

Yang Fang

(Erdos Central Hospital of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Inner Mongolia 017000 China)



采血量多少对凝血四项测定结果的影响

杨芳

Influence of blood collection volume on results of coagulation four test

Yang Fang

(Erdos Central Hospital of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Inner Mongolia 017000 China)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量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人120人,于清晨空腹采血,在真空定量采血管中分别收集1.7 mL、2.7 mL、3.7 mL全血,标本3 mL血为标准采血量,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4项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样本血量不足(血量2 mL)与标准血量(血量3 mL)比较,4项指标均偏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样本血量过多(血量4 mL)与标准血量比较,仅FIB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血量不足对凝血四项指标的测试结果有影响,采血量过多仅对FIB的测试结果有影响,采血量的多少影响凝血四项结果的准确度。

关键词:采血量;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

随着血栓与止血疾病的不断上升,血栓与止血的检验技术也有新的发展,凝血四项的测定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血栓与止血筛查指标[1],其对病人的术前准备以及血栓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的初步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病人的用药疗效的评估与监测有直接指导作用。研究表明,不同比例的抗凝剂导致的血量不同对凝血四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当抗凝剂比例大于标准抗凝比例即样本血量不足时,对凝血四项的测定结果较标准组偏高;当抗凝剂比例小于标准抗凝比例即样本量过多时,只有凝血酶时间(TT)的测定较标准组偏低[2]。凝血试验中对采血量的控制直接影响着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3]。因此,探讨采血量的多少对凝血四项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实验采集2014年1月—6月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体检的健康成人标本,相对于标准血量标本,研究全血血量的变化对凝血四项结果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对象收集2014年1月—6月在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体检的健康成人120人,男59人,女61人,平均年龄30岁,经随访近期未使用药物,无血栓或出血史,无肝肾功能疾病,血液常规结果无异常,并与体检者协商配合此试验。

1.2仪器及试剂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购自STAGO公司,离心机Allegra X-12购自美国Beckman公司,质控品购自伯乐公司,枸橼酸钠抗凝管购自美国BD公司。

1.3方法

1.3.1标本采集体检者需进行空腹采血,选用真空枸橼酸钠抗凝管(蓝色凝血四项专用管)。采血时止血带不宜扎太紧,束臂时间不应超过1 min,勿让体检者反复做攥拳运动,禁止用力拍打穿刺部位,回血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采血结束后立即颠倒混匀5次~10次,不可用力猛摇。

1.3.2采血量采用真空枸橼酸钠抗凝管[4](最大标刻度为4 mL),内有抗凝剂0.3 mL,59人抽取静脉血2.7 mL,总量3 mL的样本定义为标准血量标本;61人同时抽取静脉血1.7 mL和3.7 mL,总量为2 mL和4 mL的样本为血量不足和血量过量标本,室温离心1 200 r/min,离心20 min分离出乏血小板血浆[5,6],2 h内完成测试。

1.3.3检测方法采用磁珠凝固法[7]。在被测血浆黏度不断增加的基础上进行,在检测杯两侧设有线圈,检测杯中放入血浆和磁珠,检测杯下方有一感应线圈,当磁珠运动时,感应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并且感应电流的强度和磁珠的运动速度呈正相关,仪器通电后产生磁场,磁珠在磁场力驱动下沿检测杯底部弯曲的轨道作谐振运动,随着血浆黏度增加,磁珠的运动阻力增大,运动速度减慢,并且振幅减小。因此感应线圈切割磁力线的速度也减小,导致感应电流也相应减弱,所以,通过测定感应电流可以间接地反映血液凝固情况。检测电路检测出磁珠从开始运动的振幅到振幅减弱到一半时所用的时间,即为血浆凝固时间。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4项指标。

1.3.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样本血量不足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将血量为2 mL样本(样本血量不足标本)与标准血量3 mL(标准血量标本)进行比较,样本血量不足会导致凝血四项试验结果偏高,详见表1。

表1 样本血量不足与标准血量标本检测结果比较±s)

2.2样本血量过多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将血量为4 mL样本(过量血量标本)与标准血量3 mL样本进行比较,样本血量过多时仅对FIB的检测有影响,使FIB的检测结果偏高,详见表2。

表2 样本血量过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s)

3讨论

凝血功能主要用于判断病人有无出血或血栓形成倾向,是手术前、口服抗凝剂监测、血栓诊断中经常使用而且非常实用的一项指标[8,9]。实验室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而采血量的多少对凝血检测结果尤为重要[10]。本研究通过磁珠凝固法研究采血量多少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发现样本血量不足与标准血量相比,凝血四项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较标准血量测试结果偏高。大量文献报道,1∶4,1∶5,1∶6抗凝比例与标准抗凝比例(1∶9)检测结果相比,凝血四项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说明样本血量不足对PT、APTT、FIB、TT的检测均有影响,较合格样本偏高。因此,标本注入血不足、抗凝剂相对过多将引起凝血四项结果偏高,血标本采集的准确度是保证检测结果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发现,样本血量过量与标准血量相比,PT、APPT、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FIB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较标准血量结果偏高。这与先期报道的PT、APTT、TT随着抗凝比例从(1∶8)~(1∶4)逐渐增加与标准组(1∶9)比较检测结果逐渐偏高,而当抗凝比例从(1∶14)~(1∶10)逐渐降低时除FIB外,PT、APTT、TT检测结果与标准组(1∶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一致。因此,标本注入血量过多、抗凝剂相对过少,纤维蛋白原含量偏高。所以,抗凝剂的使用标准即采血量的准确度对测定凝血四项的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2]。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的采集准确与否对凝血试验测定具有一定的影响,提高采血量的准确度对检测结果非常重要,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晶,葛存兴,张凤侠.孕妇临产前(38周后)凝血四项检查结果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82.

[2]殷开俊.凝血功能常规检查异常结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1):7616-7617.

[3]刘玉兰,关晔玮.检测凝血四项对临产孕妇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9):237.

[4]肖航,吴祥林,李如凯.改良抗凝方式在凝血四项检测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2):1568-1569.

[5]Salvagno GL,Lippi G,Montagnana M.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time before centrifugation of specimens for routine coagulation testing[J].Int J Lab Hematol,2009,31(4):462-467.

[6]王贞,靳岩,马晓露,等.改变离心条件制备乏血小板血浆凝血试验结果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9):2589-2591.

[7]蒙长虹,王宝林,刘殿卿.磁珠法测定纤维蛋白原的局限性探讨[J].检验医学,2010,25(4):336-337.

[8]周琰,吴炯,郭玮,等.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标准化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31(11):44-46.

[9]Mackman N,Tilley BE,Key NS.Role of the extrinsic pathway of blood coagulation in hemostasis and thrombosis[J]. Ateriosclerosis and Thrombosis Vascular Biology,2007,27(8):1687-1693.

[10]Burgazli KM,Atmaca N,Mericliler M,etal.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A clinical review[J].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3,17(23):3123-3131.

[11]赵红纪.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0):77-79.

[12]王秀明,李志武,孙冀兵,等.凝血四项检测分析前标本采集处理及影响因素[J].河北医药,2013,35(14):2187-2190.

(本文编辑李亚琴)

收稿日期:(2014-11-22;修回日期:2015-08-18)

作者简介杨芳,主管护师,本科,单位:017000,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25.045

文章编号:1009-6493(2015)09A-3191-02

猜你喜欢
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髋部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常州地区血栓弹力图alpha角值参考范围的确立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栓弹力图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意义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及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TMS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CRP和Fib含量的影响
联合检测D—二聚体、心肌肌钙蛋白I和纤维蛋白原对急性肺栓塞预后评估的意义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